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字体: 16 + -

第193章 先生,大人,傻傻分不清

第一百九十三章 先生,大人,傻傻分不清

八月十五这天,青山村异常热闹。

半上午地头林地的活计忙完,用过午饭,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晚上过节,祭拜月神。

燥热下晌时分,已有半大的孩童高举着天灯又叫又笑的跑窜起来,笑声喧阗间,远远可见村尾格外人多,李长贵家门外停着两辆大马车。

大郎拎着厚重的书箱,一路小跑向村尾。

待认清马车是李富贵家的,脚步一拐就先进了李长贵家。

小小少年穿着半旧的儒袍,对着长辈团团见礼,答话时口齿清晰有条不紊,转头对着李富贵家和李长贵家的一串小孙子,又温声轻笑,言行和蔼。

富贵媳妇和长贵媳妇看得心里欢喜,搂着大郎一阵嘘寒问暖。

“好孩子,这是还没进家门就过来了?”李富贵大马金刀坐在上首看着,抓了把零嘴塞到大郎手里,“二叔知道你是个懂事知礼的好孩子!赶紧回家去,你彩芽姐最近可有件大喜事!还有你家那位余先生和书童,昨天回来了

。”

杨记食肆的小东家要被县令大人收为义女,这个消息早就在镇上传了开来。

大郎自是知道的,闻言咧嘴一笑。

就听长贵媳妇道,“晚上拜完月神再过来和小子们一起玩,先回家去吧!昨天看余先生和那书童的模样,好像这次外出游玩的路上受了大苦头。”

大郎嘴咧到一半,闻言忙告辞,跟一众小跟班约好晚上一道放天灯,拎着书箱颠颠就跑回自家。

杨家天井一阵忙碌,小门大开,权氏正和柳氏、吴氏搬了矮桌,围在厨房外料理晚上吃食。

见大郎休沐回来,三人笑着招呼过,柳氏打水给跑得满头热汗的大郎擦脸,低声道,“你彩芽姐正在厅内和余先生说话呢,你爹和翠花姐也在,你去听听。”

不是说余先生主仆这趟出门不太顺当么?

怎么娘的语气满是喜意?

大郎暗暗疑惑,略作收拾忙进了上房厅堂,一见余先生主仆的模样,唬得连见礼都完了。

听翠花快言快语讲过余先生主仆惨遭不轨流民打劫的惨剧后,大郎首先想到的也是余先生主仆第一次来自家时,在林家寨摔成猪头的乌龙,小嘴角不由十分没有礼貌的抽了抽。

余先生举着包成粽子的手捋了捋稀稀拉拉的胡须,笑呵呵的不以为意,招手让大郎上前,细细问他这段时间的功课,顺带拉着余然做对比,足足考校了小半个时辰的功课。

白叔虽听不懂,但看余先生边听儿子答话,边老脸含笑赞赏的点头,也知自家儿子学的还不错,忙殷情的起身替余先生续茶,又拉着余然和大郎坐到一起,挑了两盘装满糕点的盘子给两个孩子。

余然答了半天的功课,好容易愈合的嘴角又裂开个小口,又不好拒绝白叔好意,只得暗暗嘶气,小口口吃着糕点。

这两主仆学问如何先不论,这生活自理能力实在是……不敢恭维。

杨彩芽看得又无奈又好笑,愈加坚定心中想法,接着刚才的话茬说道,“家里新买的那块靠林地的地,我想盖成大开大敞的学堂式院落。不拘是林家寨的人,还是青山村或是附近村落的,只要愿意读书识字的都可以来。至于束脩……乡野村庄,能出得起钱读书的都去了镇上书院,余下的都是家无余钱,供养不起的。我也不打算白开放学堂,来读书的人家出几个人帮着照顾学堂伙食,来上学的孩童也得自力更生,自己负责洒扫。”

“也不求学堂能办得如何风光,只求让那些想求学的孩子能认几个字,往后能否有出息全看个人努力和造化。余先生,您要是愿意,我想请您做学堂的老师。杨家另给您出一份束脩,还有您和余然的四季衣裳。本来我还想着问过您之后的行程再提此事,如今……您不如讲讲课,权当打发时间,启蒙孩童吧

。”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余先生您老一把骨头看着都快散架了,旧伤刚好出去游玩,回来又是一身更严重的新伤,还是别再到处游历老实呆着,好歹能掉掉书袋子干,顺带赚点医药费。

这话说得倒是不拿他当外人。

小丫头机灵的很,还状似无意的点明林家寨的也要来学堂读书,这是变相让他履行当初的承诺——若有一天林家寨有条件了,他愿意教那帮山民读书识字。

他不是无信之人,这事好说。

况且……这次出外游历了近两个月,沿途收获的可不光是江南风光,他冷眼旁观淮南道、江南道的官场动静,倒是有趣的很!

余先生想着呵呵笑起来,忍着脸上青肿哼哼道,“那我就等着学堂盖起来了。”

回答的还真够简短的!

也不知是伤痛有碍,还是惜字如金的习性不改。

杨彩芽默然,顿了顿也不跟余先生客气,跟着哼哼道,“我想着自己画学堂的图纸,等出了草稿,余先生要是有什么要求尽可提出来。”又转头看向大郎,“回头你跟我说说青山学院是什么样儿的,我好参考参考。”

大郎小脸一亮,大眼睛一转,立时就要去书房拿纸笔画起来。

余先生更是老眼放光,听闻杨彩芽要画房屋图纸,似有些惊奇又有些意外,捏着稀疏胡须略一沉吟,按下心中思绪没有多问,只呵呵笑着点头。

白叔见事情说定,便起身说了句“您坐着吃茶,我去外头帮手”,出了上房走向厨房。

柳氏瞥见丈夫身影,忙甩了甩手中水渍,拉了把矮凳给白叔,低声问道,“怎样?余先生可答应做老师了?”

白叔点头,柳氏笑开了花,权氏和吴氏对视一笑,脸上亦是满脸喜色。

她们虽不知余先生根底,但看他言行做派,就知是个真有学问。

现下能留在青山村教书,又住在杨家,以后也能不时给大郎开开小灶,指点下功课,那可比在学院跟着一众同窗听课要来得有重点。

这对村里和大郎都是大好事。

四个大人凑在一起有说有笑,直叹林家寨虽奇葩了点,倒是机缘巧合,给自家带了余先生这样难得的文人贵客。

好容易处理完衙门公事,扬鞭纵马一路赶回家过节的曹卓却是说笑不出来。面前的老者穿戴寻

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