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字体: 16 + -

第88章 神秘的邻居

第八十八章 神秘的邻居

柳氏左思右想,还是将白叔的交待当成了耳旁风,掩嘴佯咳一声,见杨彩芽三人抬眼看过来,便招呼吴氏,“大嫂,灶上水估摸着快烧开了,我们泡茶去。”

泡茶这种事还用得着拉个人一道?

吴氏皱眉不解,柳氏已经丢开针线,不由分说拉着吴氏起身,挽着人就往厨房里钻。

杨彩芽和翠花看得莫名其妙。

翠花大眼睛忽闪几下,面色古怪的小声道,“我刚才瞥见二婶盯着我们看呢,那眼睛贼亮贼亮的,就跟之前见到那一沓银票时的眼神似的。”

说着打了个哆嗦。

杨彩芽听得一愣,想不出柳氏这是又唱的哪出,转头看了眼厨房,见吴氏和柳氏并无异常的并肩在灶台前忙活着,便按下疑惑,招呼翠花继续做针线。

如今的柳氏,倒是不必担心她做出什么祸害自家人的事,翠花想了想也抛开不解,埋头飞针走线,有一句没一句闲聊起青山镇见闻。

吴氏却是越发不解,听柳氏口口声声让她佯作忙碌,别往杨彩芽和翠花那里张望,心头微动,语气就透出担忧,“怎么了?有什么事要避着两个孩子?你跟我买什么关子,想急死我不成

!”

柳氏忙嘘了一声,手下动作不停,神神秘秘的压低声音,“这事是不好让彩芽和翠花直接听去,您也别跟孩子爹说。就当是我们妯娌间的悄悄话。”

连白叔也要瞒着?

什么事这么严重!吴氏唬了一跳,不由紧张得跟着压低声音,“行,你快说!无论什么事我们商量着办,总有办法解决的。”

柳氏瞥了眼石桌那头,见杨彩芽和翠花凑在一起说话,并没留意这头,又听吴氏答应自己保密,就将之前和白叔说的话细细说了一遍,笑道,“他一个大男人知道啥。女儿家嫁人是关系大半辈子的大事,彩芽和翠花生皮相好,性子也好,还能干。我们家如今是什么境况?嫁女儿肯定得多花几年仔细挑人家的。村里人就算了,我看镇上找找就挺好。”

白叔提点柳氏的话没错,柳氏的想法也没歪,这会儿说的话更是正理。

这事也确实不好当着两个姑娘家的面大说特说。

只是也没必要这样偷偷摸摸的吧?吴氏握着水瓢的手抖了抖,险些没忍住敲柳氏一记——这么装神弄鬼的,不是凭白吓唬她么!她还以为出了什么坏事!

耳边接着传来柳氏的感叹低语,“您也别觉得我管闲事瞎操心,这事肯定是您给两个孩子做主。我就是想着吧,没有彩芽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没有翠花,我也不能顺利怀上玉娘。我这做二婶的,也没什么大能耐,能替她们做点啥。这亲事有您可以商量,我帮着相看相看打听消息,也算尽份心力。”

吴氏听着一愣,不禁想起杨彩芽对柳氏的评价:柳氏这人纵然一身小毛病,但只要认定了谁是自己人,那是相当的明理护短。

“我明白你的意思。”吴氏想起柳氏挥着镰刀维护杨家曹家时的样子,手也不抖了,语气也柔和了,“这事我早放在心上了。京城杨府事情一了结,彩芽身体养好之后,我就隐晦着提起过。本来我还想着,让彩芽给你们写信时说说这事,让你们帮着留心好人家。彩芽听明白我的意思后,却是和白叔说的一个意思,只说不急。”

“翠花也说想陪着我,在家多留几年。我自己闺女我最清楚,看她那样不是害臊,倒像十分不愿意。这闺女大了,我还真摸不透她的心思了。至于彩芽……唉,头上那支木簪戴上后就没换过别的首饰。”

一听木簪是曹卓送的,柳氏又喜又愁,把以前想撮合杨曹两家的想法坦白道出,砸吧着嘴道,“您说曹卓病也治好了,也知道我们来江南。怎么就能想着不告而别呢?这要是以后能找得到人还好,要是找不到人……彩芽主意大,家里谁劝得动?”

柳氏说出自己一直埋在心里的担忧,吴氏顿觉遇上知音,有来有去的凑在一起嘀咕几句,最后也只能往好处想,“我们还是盼着能早日打探到曹家的消息吧。再说,彩芽主意是大,但却不是死倔不明理的。就算曹家无望,过个几年想法说不定就变了

。”

“大嫂,我们都暗地里留心看看呗。”柳氏成功拉了个同盟,也不管曹家如何,只觉得浑身都来了劲儿,提议道,“我们给姨娘上柱香,求姨娘继续保佑彩芽,姻缘上也能顺风顺水的!”

吴氏一怕大腿猛点头,泡好茶直接拎着进上房,恭恭敬敬的给四姨娘敬茶上香。

莫名举动,还有二人间徒然增添的亲密默契,直看得杨彩芽满头雾水。

翠花心中升起股深深的担忧:她娘不会被柳氏影响,做派也变得神神叨叨起来吧?

拿着红契抱着两卷油布回转的白叔,却是满脸喜色,看着杨彩芽收好红契,喜得搓着手来回踱步,居然也跑去给四姨娘上了柱香。

杨彩芽和翠花看着新上的三把香,齐齐打了个哆嗦。

杨家众人各有心思“忧虑”,村民听闻杨家买了地,立时上门八卦——乡村人家买地是大事,田地买卖做成之后,按照习俗惯例,卖家和牙侩要整治酒席招待买家,又有李长贵家这层关系在,消息比白叔架的骡车跑的还快。

确定杨家一气买了两百多亩地,就有人好奇打探起种地人手的事。

这事杨彩芽已经和家人商定好了的,面对来打探的只好吃好喝招待着,一概不接自荐要佃地的话头,省得摸不清品性,田地佃出去后反而给自己找事。

杨家口风咬得紧偏偏态度和善应对周全,就是有心人也不好刨根问底。

村里才消停,第二天赴宴时李富贵也问起了这事,见杨彩芽胸有成竹的谢绝他要介绍人的好意,便识趣的不再多问。

两厢买卖做的痛快顺利,宴自然也是好宴,一众人直热闹吃了一个多时辰才各自散了。

杨家马车才拐进村中大路,就见自家隔壁门外围着三两村民,伸长脖子探头探脑。

仔细一想,似乎真没见过隔壁邻居,杨彩芽三人也跟着好奇张望。

柳氏一怕额头,解释道,“隔壁去年搬走了,听长贵媳妇说是家里小辈考出个官,一家都跟着去外地赴任了。田产村里人买下了,房子你们来之前才刚转卖出去。村长去县衙办手续时都没见过买家,又老没见人住进来,我都把这事给忘了。”

这么神秘?可别是什么古怪人家才好。

杨彩芽三人听罢,马车经过隔壁时,不由仔细探看两眼,就见里头四五个高壮汉子正忙里忙外的打扫洒水,颇有些做不惯的笨拙。

车内几人看得好笑,外头白叔却是“咦”了一声。

等马车驶进前院车棚,白叔便说道,“那些人里有两个我见过。是前两天去县衙办户籍时,看守二门的衙役,人挺和善好说话

。”

又招呼吴氏和柳氏,“彩芽和翠花留在家里,我们过去帮帮忙,顺道打个招呼。往后邻里少不得走动。”

这是看满院子男人,不想她们两个小姑娘抛头露面,杨彩芽了然应下,兴奋之色却是不减。

县衙的衙役虽没功名,好歹是个官儿,必需抱大腿啊!

杨彩芽眼睛大亮,帮着端盆子找抹布,喊翠花泡茶,又包了两包点心,一并塞给白叔三人带过去。

她想着拉关系,和翠花哄着玉娘午歇,满心好奇的等消息。

吴氏和柳氏却是想着多条亲事人选的路子,一进门就留心观察几个衙役的样貌举止,暗暗交换眼色,热络的端茶送水。

围观村民见杨家人进去,须臾就和人说成一片,方才还板着脸闷头干活的汉子转瞬满脸又笑又叹,便大着胆子凑到门边。

听了两耳朵,才知道白叔认识其中两个衙役——王超和马航,另外三个同来的衙役也跟着寒暄起来,转口就白叔婶子的叫的亲热。

村民正后悔不该观望,否则攀上衙役关系的就是自家,再细听众人边做活边闲聊的断续话语,围观人群立时炸开嗡嗡议论声。

议论声太大,杨彩芽和翠花隔着堵墙也听了个一清二楚。

原来买下隔壁的是县衙的县尉大人。

之所以村长都不知道买家来头,却是因为买卖文书写的是县尉大人母亲的名讳,县尉大人去苏州接母亲过来,手续都是手下衙役代办的。

衙役自然不会乱说顶头上司的私事,王超和马航见村民议论得起劲,心知自家老大最烦蜚短流长,点到即止就转开话题。

杨彩芽听得暗暗点头:大讯朝是允许女子自立门户和名下有直属私产的,就是嫁妆里的铺子田庄也不必挂夫家的名头。这县尉大人倒是个重孝道的,她刚才瞄了一眼,隔壁可要比自家大一倍,宽敞亮堂得很。房价想来不便宜,选的又是青山村这样僻静适合养老的地方,县尉大人出手可真不含糊,心思又细腻周到。

忙完回转的吴氏和柳氏却是暗暗摇头:那几个衙役不愧是行伍大汉,识的字还不如吴氏多,言行举止也太粗豪了些。本来听说买家是县尉还心中一喜,再一算,这都做上县尉了,不得三十好几中年往上?给彩芽翠花当爹都尽够了。

杨彩芽和翠花已经习惯吴氏二人这两天的异样,见状自动无视,帮着打水洗漱。白叔在隔壁多留了会,送走干完活的衙役才回转,面上喜色不亚于拿到红契的时候。众人见状好奇心又起,丢开擦洗的帕子,拉着白叔就往上房厅内走。

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