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字体: 16 + -

第82章 歪打正着

第八十二章 歪打正着

白叔和柳氏紧贴着椅背,防止自己一个不稳瘫坐到地上,抖着声音问,“彩,彩芽怎么能说话了?!”

杨彩芽三人看着他们这样,不由联想到二夫人主仆被吓成狗的模样,绷不住哈哈大笑。

白叔和柳氏见状,更加确定这奇异的事真的不能再真,又是惊喜又是惊疑,还有点害怕,吞着口水正要开口说话,就听东厢房传来一阵高过一阵的啼哭声。

柳氏腾地跳起来,哪里还顾得上其他事,丢下句“哎哟,这是饿醒了哭呢”,就疾步往外跑。

杨彩芽三人眼睛一亮,白叔反应过来,忙扬声道,“快把囡囡抱过来,给吴姐她们看看!”

囡囡是江南一带对小女孩的昵称,柳氏生的是女孩儿?

柳氏产期应该是去年秋末,算起来孩子该满八个月了,正是好动认人的时候。

杨彩芽欢喜得简直有些手足无措,和吴氏翠花不约而同的起身离座,迫不及待的张望着。

柳氏抱着啼哭不止的小家伙回转,搂在怀里轻轻摇臂颠着,见杨彩芽三人唰的一下围过来,忙小心竖起怀中小家伙,笑着轻哄道,“乖囡囡快看,你彩芽姐她们回来啦,以后又多三个人疼你呢。”

小女娃粉团似的娇小可爱,杨彩芽看得手痒,又不敢像**大郎那样乱碰小婴儿,紧挨着柳氏站着,憋了半天只蹦出一句,“婶子别理会我,您快喂囡囡吃奶。瞧这小脸哭得,都红透了。”

语气轻缓,透着股真心的疼爱。

柳氏闻言眉开眼笑,转瞬就把杨彩芽能说话的震惊抛到脑后,大喇喇的撩起衣服就要喂奶

见杨彩芽一心盯着小家伙,吴氏和翠花亦是满脸喜色的围观,白叔虽乐见她们喜欢亲近女儿,私下也没少看柳氏喂奶,到底当着其他人的面有些尴尬,不好避开也不好上前,只能干咳一声没话找话,“刚才大家乍一见面,一高兴倒把孩子的事忘了。平时这会儿都睡得正好呢,今天倒是饿得早。”

翠花头也不抬,“一准是知道我们回来了,急着见人呢!”

杨彩芽视线黏在小家伙嘟着的小嘴上,吴氏看了眼白叔涨红的老脸,了然的解围道,“孩子取好名字了没有?”

“就等着彩芽回来取。我俩大字不识几个,想不出什么好名字。”柳氏答道。

白叔笑着接口,“大郎倒是整天囔囔着要给囡囡取名字,要不是他在镇上学堂进学,一个月只有三天能休沐回家,我们都能被他念叨得耳朵长茧。还是听了我们想让彩芽来取,才消停下来。”

这是认定杨彩芽当家作主了。

吴氏翠花自然没有异议,柳氏亦是点头附和。

听白叔柳氏说的真心,又满眼殷切,杨彩芽便也不推脱,直言自己的打算,“我们杨家也算是排除万难才有今天。所谓破而后立,我们两头分别一年多,现在如愿重聚到一起,就是新的杨家,新的生活正式开始的时候!这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立我们自己的族谱。”

“既然囡囡的名字由我取,大郎的名字我也想一道改了。我想着,杨家往后总还要添丁进口的,往后小辈名字就加上排辈的中字,这样写进族谱里,又好看又像样!不分男女,都按字排辈。”

这是正经人家的做法,众人听得直点头。

柳氏怀里的小家伙吃饱喝足,也不知是不是听明白在说自己,流着口水咿呀一声,伸着小肥手就要去抓杨彩芽,挥舞半天够不着,自顾自乐得口水横流。

杨彩芽看得心头发软,再也忍不住,小心翼翼握着小肥手啵啵亲了两口,小家伙立即手舞足蹈的咯咯脆笑。

“小囡囡是白叔家的长女,更是我们杨家如珠似玉的小闺女。”杨彩芽恨不得把囡囡抱过来揉搓一番,语气疼惜得不得了,“囡囡就叫玉娘。有诗说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希望我们家玉娘不仅能长得安逸健康,将来也能被教养得通透聪颖,成为百家难求的美玉似的小姑娘家。”

杨彩芽这话说的有些不符辈分年龄的老成,众人却全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欣喜赞同。

有了昨夜对吴氏翠花的试探相问,今天再看白叔和柳氏对自己的态度,就觉出和之前全然不同的滋味。

白叔和柳氏对自己的信服,比之原本就是自己人的吴氏翠花,更难能可贵。

杨彩芽想到这里心中涌起股暖意,忙眨眨眼强压下眼中酸胀,笑着招呼大家重新落座,从随身包裹里翻出两本线装册子

一本是她借看李大爷家的家谱,临摹下来的族谱草稿。一本是编写族谱用的新册子,只等着和众人说定后,就往上写内容。

杨彩芽拿着草稿,简单解说个大概,转口说道,“大郎大名杨业,论顺口,还是中间加个字来排辈比较好。”

大郎的名字是曹卓进京治病前,帮大郎取的。

杨彩芽说到这里,语气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柔情,“名是阿卓定的,大郎肯定不愿改他师父给取的名,我也觉得这个字意思好叫着也好听。至于中间要加的字,我已经想好了。往后家里再添丁进口,就从延字辈。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寓意不再受拘束,放开手脚展翅高飞。延字寓意绵延,延续。对于如今的杨家,正合适。大郎就叫杨延业,玉娘大名杨延玉。”

说完掏出炭笔,写出来给白叔和柳氏看——不认识不要紧,字形大气好看,意思又好才是重点。

白叔和柳氏开心得直点头。

吴氏和翠花也直说延字选得好。

杨彩芽眼珠子一转,憋着笑不动声色和众人议论,心中暗暗感慨。

这事最大的功臣其实是曹卓。

要不是他凑巧给大郎取名业,她也不会灵机一动,顺势取用北宋英雄人物杨家将的延字。

她对大家解释的寓意是表面意思。

大郎曾说过的从军豪言,还有曹卓对于不能继承父兄遗志,跟着曹意曦沙场征战的遗憾,她一直记在心底。

将来如何她不会早早杞人忧天,但借用北宋名将的威名,算是她的一点小小私心——曹卓未能实现的愿望,如果能由大郎来完成,也未尝不好。而大郎无论从文还是入伍,她只盼着他能得庇佑。

排辈一事歪打正着,也算是略微缓解她的挂念。

杨彩芽心思转到这里,话音微顿,正要开口问有没有曹家的消息,大事说定的白叔和柳氏已是话锋一转,忙追问杨彩芽能说话的因由。

看着二人又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杨彩芽微微一笑,将之前对吴氏和翠花的说辞搬了出来。

吴氏和翠花则接口你一言我一语,或解气大笑或狠狠咒骂,将她们如何实施白叔一家没参与到的计划,如何惩治得二夫人主仆吓破胆,又只能对她们言听计从的,都绘声绘色的细细道出。

白叔和柳氏听得面色越来越亮,直呼痛快!

吴氏和翠花说罢不耻道,“只可惜不能在京城多留几天,回了华云镇也不好再乱打探。我们走时也不知道杨府最后有没有闹起来,闹成什么样。”

白叔和柳氏不屑的哼哼,“恶人总归要得恶报的

!”

杨彩芽根本懒得多说杨府,“管他们后来如何,反正再也和我们无关。”说着目露期翼的问道,“白叔,有没有打探到曹家的消息?”

“收到你的信,我就想办法打听过了。”白叔摇摇头,“但江南地广人多,我能力有限,实在难打听到有用的消息。别说确切的人家,就是相似的都没打探到。”

是指没听说有寡母带着傻儿子搬来附近吧。

杨彩芽虽有些失望,倒也不算意料之外,不欲众人因此心情低落,忙打叠起精神,笑着招呼吴氏翠花,“走,我们好好逛逛我们的新家去。”

气氛又热烈起来,众人起身往外走。

四姨娘留下的这处院落,是典型的江南小四合院。

大门进来就是前院,穿过连接前***院的穿堂便是后院,后院北面三间上房,东西各两间厢房,三间南房正对着上房,和穿堂共用一面墙。

四面房屋围成天井,宽度和上房相同,进深和东西厢房等长,天井地面嵌铺着青砖,靠穿堂门侧,摆着一套石桌石凳。

前院一头用来做车棚,另一头一半辟**窝,养着柳氏到这里后新买的母鸡和小鸡仔,另一半空着用来堆杂物和柴禾。

后院东厢房住着白叔一家,西厢房做客房给余先生主仆暂住,她们从官里村运来的行李不多,放在各自房中尽够了,三间南房便空置下来。

再看墙面地板,尽管白叔一家先行入住后简单修补过,还是看得出年久失修的残旧。

杨彩芽站在天井中环视一圈,想着等诸事落定之后得好好翻修一下院子,劳力人选都想好了,便按下打算,指着西墙问道,“这边的屋檐怎么比别处高出一层?”

“是从隔壁伸过来的。”白叔看了眼解释道,“就跟我在官里村的旧家一样,隔壁是借着我们家的西墙墙面,后来新起的房子,对面的屋檐才高出一截。”

杨彩芽点点头没有多想,带着人进南房转了一圈,和众人说定过几天把南房收拾出来,两间做她和大郎的书房,一间用来做绣房,大家各自用着又宽敞又便利。

事情说定,天色已经不早,余先生主仆看完伤会回来用午饭,算算时辰差不多,安置好玉娘大家便分工行动,柳氏掌厨,吴氏和白叔跟着打下手,杨彩芽则带着翠花回上房,开始着手写族谱。现在杨家人少关系简单,杨彩芽不过大半个时辰就写完了。等厨房炊烟飘起传出饭香,前院就传来动静,众人迎着余先生主仆进屋,问过伤势无大碍,便放心劝酒夹菜,一顿午饭吃得宾主尽欢。

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