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仙策
字体: 16 + -

第六十二章:欲修六艺

    御虚峰,藏书阁。

    前次里得罪了张老头,无缘一观阁内藏书。南宫毅表面不甚在意,坦然面对得失,心底却是如梗在喉,每每忆起都在责怪自己莽撞。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修行路渺渺,修士都格外珍惜瞬逝光阴。

    打坐运法凝元乃是一应日常,余有闲时也在为寻破境之物奔波。元石,灵植,丹药,符箓,法器,术法等等皆为破境基石。

    故此高阶修士少有收徒之心,己身不善,哪有闲情逸致在周身挂上拖油瓶?

    此也非绝对,年老境界无望者有收徒,欲将己身所学传承于世。疲懒度日,似看破红尘不欲争锋大道者有之,寻得一二徒儿寥解修真路苦闷,或好为人师,寻得些许自鸣得意的心理慰籍。当然亦有提携后辈,真心无私奉献之人。少之又少罢了。

    俗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除却师父传授,修士入门更多是凭书籍自学。

    诸多无师长辈青睐的普通弟子唯一依靠也是借鉴书籍,吸纳例比。

    藏书阁便由此而来,元灵祖辈先贤将所学载册收藏于阁;宗门间切磋交流所得保管于阁;一众弟子也常将自身杰出体会,意外所获术法,秘籍上呈于阁换取元石与宗门贡献。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正是藏书阁的发展理念。否则,水积过浅是无力承载元灵宗这艘巨舟的。

    一进藏书阁,入目依旧是正瞌睡的张老头。南宫毅这次学乖了,悄然无声越过,没去扰他春梦。

    或是天热,藏书阁内勤奋苦学的弟子比前次要多。

    阁内有法阵,四季常温。主要是为保护纸,简,革等易潮难以修复的古籍……也有为低阶弟子驱暑避寒之效。

    听闻有玉简载术,但是南宫毅无缘未曾见得,藏书阁一层内无储藏。或许二层上皆有,入之不得,方才便让护楼童子给拦了。

    老童,俩人高马大的老童,或当称力士方对。但他们都是未入练气的后生仔,在筑基,结丹期前辈跟前……俱只是个娃娃。

    南宫毅洒脱,既然上之不得,就留一层逛逛吧。

    便是一层藏书粗略估计也有近万册,分为四大片区:术法,功法,密法,杂谈轶事。

    南宫毅见诸多弟子聚密法区内,摇头晃脑默读细体者八九,余一二交头接耳蚊声相谈。对此很是嗤之以鼻,密法便是最好的么?

    适合自己的功法术决才是最好的,如他南宫毅,入藏书阁前便坚定了只修五行土决。功法再好也不换,只选修术法,增添一二对敌,保命的手段。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金决,银决,不如自家土决嘛。为转换功法散去一身苦修元力?不,此非智举。只有烂人,而无烂法是南宫毅打心底里赞同的理念。

    术练千万遍,学而思变,变过思通,就是最基础的火球术也能成为傍身杀招。

    量由少增多,速由慢转急,体由小生大,锋由钝化利,千般变化临前就问你怕不怕。

    南宫毅曾设想过,由控术转而控素。预想结果太过恐怖,术出无影,灭敌无迹。古来无人能成,只得作为目标逐渐探寻。

    术法区,南宫毅驻足,双眼缭乱欲迷。五行术法攻,防,遁,演皆有;如攻:金剑,木刺,水箭……

    防如:水盾,火壳,土墙……

    南宫毅此时颇为纳闷,执书立于架前。见其手中握册《五行.土决》,册子名头与李乘风处获得的上古典籍一般无二。

    南宫毅不解之因是内所载十之二三缺失,不如上古典籍详细。例如土行决,藏书阁内所载便没有。土盾决与石突术元气运转气径也不相同。具体施术效果有待考证。

    “天地有道,日月为彰。”南宫毅皱眉默念,这貌似是当今修行界普遍的施法前章。他手中的总决开篇却是是:“大道无期,五行乱阴阳。”

    二者间明显关联紧密,转变之因是什么?上古传承至今按理说应是愈加详细,愈加贴合当今修行界才对。

    带着满腔疑惑,南宫毅举步‘轶事’区前,欲寻解心中虑。

    轶事所载皆为奇闻异录,未入正史。南宫毅游走书架前抽书粗略而观,有载凡俗,有载玄天;有载武学轻功,有载修真六艺。更多者是与身无交集的八卦趣闻。

    例:玄天千机阁,有弟子拾得不知名绿玉小瓶,瓶内有绿液可催生灵植……

    例:凡俗古秦国,有阉人与太后媾合排解寂寞,生双子欲乱当今朝堂,帝怒,屠其子,再阉其身……

    诸如此类南宫毅是一目百行观后欲弃,但想想不是自家所有,有何资格弃之如敝。

    老老实实的将书塞回架上,未寻的任何蛛丝马迹,有时代的沟壑断层,如被人生生分离抹去。或许是境界未达,尚无资格知晓。

    苦恼异常亦无计可施。南宫毅辗转书架,寻了本《炼药初解》,心中微喜,欲学而傍身。

    丹者,有分内外。内有仙缘,可纳外气,养内元,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贯彻其中。正是修真之人追求的长生之道,天地元气为火,修士身躯为炉,纳元化丹。

    金丹境界来由便是内传,此非一日之功,南宫毅还有待依缘苦修方能成。

    故此内为根本,外为辅助。何为外?《炼药初解》中有所载: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无问:出至‘抱朴子内篇’)

    外丹者,草木之药依迹阴阳,五行相结合。置于鼎内烧之愈久,去芜存菁,输元贯灵使其成形为丹。

    所以说,‘丹’者即是药,一如张祥福种植的子夜果便是元气散的主药之一,也有聚散成丹者,增添几分卖相罢了。

    丹有千般百种,功效之多数不胜数,凝气,化元,破境,壮阳,化春……

    一丹易得,一方难求。册中有记载丹方数道,唯有‘九转回元丹’与元气散有异曲同工之妙,余者如鸡肋,食之无味。

    放下了《炼药初解》南宫毅立地挠头,眼下草药灵植认知不缺,张老头给的《玄天药谱》说是倒背如流也不为过。

    丹方需购,药鼎需置,练手灵材也需备下一批。念及此,南宫毅总觉乾坤袋内过份干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