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乱世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九十章 诸葛亮进殿

接下来的日子,萧寒则是受到了良好的待遇,尽管睡觉的帐篷外面依然日夜有重兵把守,但最起码吃得好了,早晨,晚上是青菜,中午,则是大鱼大肉和西凉烧酒,偶尔有空还陪着媚娘散步聊天,自己吟诗她听诗,两个人的关系顿时变得很是诡异。

一晃一周就过去了,萧寒待在这军营里,愣是没见到媚娘男人一面,这个男人,难道真的不在这里而是在前线带兵打仗?也不可能的吧,谁会留下自己的女人跟一帮大男人混在一起。

问媚娘,媚娘也只是笑笑不说话,这个叛军头子的身份,顿时更加神秘起来。一周又一周,半个月过去了。

而青海内的驿骑,也已经快马加鞭赶回到了京城,将情报报告给了朝廷。“什么,刘将军当场被叛军刺杀,国师也被西凉叛军抓去了军营之中当作人质?”听到消息的太后立刻面容失色,又惊又怕的领着皇上,就踏入了宣政殿内召集大臣展开了议论。

“前去助阵领兵的王将军和刘将军在刚进入青海的时候遭到了敌军伏击,刘将军和几百铁骑几千铁骑牺牲了,而当天晚上,国师在查探军情的时候被敌军所抓,你们说,哀家该怎么办?”

青海内动荡不安,这几天京城内的朝廷也是如此,曹*了,曹操党羽就开始四分五裂了,有的开始向长孙无忌和太后这边靠拢,有的不知所措的没有动静,有的在背地里计划雄起,好好的一个朝廷,愣是被这些人弄得乌烟瘴气的。

听到萧寒的问话,众人都是感觉很是棘手啊,打仗就打仗呗,偏偏国师还在敌军手里,这样一来,岂不是给了对方谈条件的机会。

文武百官,有一半人对萧寒没什么感情义气可言,想开口说照打不误,但是那毕竟是皇上的老师,为了防止皇上、太后记恨,这帮人也只是动动嘴皮其,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

“怎么,难道我大秦上百的文官武将,没有一个人能够解决这西凉叛军的问题么?”有些急躁和不安的太后依然不失端庄典雅的高贵气质,坐在皇上身边的软垫上,美目一瞪,大臣们都纷纷低下了头。

“长孙丞相,你有何妙计?”太后点人名了,一旁老老实实不言不语的长孙无忌瘦弱的身子一抖,然后缓缓站了出来,情不自禁的摸了摸花白的胡须,他声音低沉的说道,“老臣虽然读过几年兵法,但是对于行军打仗的事情,实在是不懂太多,这本应该是前方将军的事情,但是,老臣当听到萧寒国师被地方抓去后,立刻感觉到,事情大大的不妙啊。”

“若让前方将士一味的攻打,恐怕会为国师招来杀身之祸,若为了国师的安全着想,而不派兵甚至就地不动,这,西凉,还平定得了么?”长孙无忌看似憨厚老实的讲出一大番道理来,但就是没有说出一条妙计。

哀家都懂得,还需要你来重复?略微有些抱怨的瞥了长孙无忌一眼,太后倍感头疼,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萧寒被抓,太后一直心神不宁,心里慌慌的不能平定,正在这时候,宣政殿外突然跑进来一个带刀侍卫。

太后眼神在这侍卫身上打量一下,黄马褂,模样有些眼熟,应该是朱雀大街上的大内侍卫。

“启禀太后,皇宫北门外,国师夫人带着一老者一少妇求见!”大内侍卫跪在宣政殿中间低头喊了一声,而这时候,人群里开始议论纷纷,大部分都是没想到国师竟然金屋藏娇,还有一个夫人的事情。

她来做什么?太后一愣,随即升起了一丝疑惑,一个姑娘家的大着胆子进皇宫,肯定是为了她男人萧寒了,难道,她知道了萧寒被抓的消息,可是,紧急军情才传到宫中,萧寒的夫人,又是怎么知道的。

心里疑惑重重,不过太后还是很快的点头了,“宣!”宣政殿两侧的大臣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不管是少的还是老的,都擦了擦眼睛,静静的等着萧寒夫人的亮相。

从北门到宣政殿需要一些工夫,太后等着,皇上也等着,文武百官也站着等着,没多久,宣政殿外出现了三个身影,一少女,一拿着白色鹅毛扇的老头,一少妇。

太后细长的眼睛微微眯起,深邃的目光立刻盯向了那个少女。第一次进入皇宫,踏进这宣政殿内,小姑娘也许有些紧张,疾步匆匆的走上前来几步,略带粉嫩的可爱圆脸蛋上是一丝惊恐的忐忑,双腿跪在地在,小姑娘眨巴着她清澈动人的大眼睛,脆生生的喊道,“民女依云,拜见太后,皇上。”

“草民诸葛亮拜见太后,皇上。”“民女赛花红,拜见太后,皇上。”

可爱纯真,这么一个清纯动人的姑娘,是自己这个少妇所不能比的,不知道为什么,太后心里有一种不服输的感觉,略微不爽的无视掉她看向她旁边的老头子和少妇。

男的,身穿一件普通朴素的白色大衣,手拿鹅毛扇,白色的长发盘起,另一只手淡定的摸着花白胡须,这老头仙风鹤骨,面色虽然苍老但是却有神,给人一种老神仙的错觉。

老头子旁边,是一个胭脂水粉抹得太浓的女人,成熟的年龄,成熟的身材,可惜,一张脸蛋弄得太过鲜艳,这个女人长得太庸俗。

武断的在心里评测了几个人,太后这时候才缓缓抬手,道,“平身。”看着三个人齐齐站起身,太后这才继续问道,“依云是吧,你,来到宫中,所为何事啊?”

太后一说,依云一张可爱的圆脸蛋就变得激动起来,红着眼睛张了张嘴,却因为忍着眼泪没能说出话来。

依云这种发自肺腑的感情波动,让太后莫名的升起一丝怜惜,真是一个纯真的女孩子。

“启禀太后,草民前来,只是为了解救,深处敌军大营的义弟。”那拿着白色鹅毛扇的老头子镇定的挥了挥鹅毛扇,有神的双眼看向太后,太后微微皱眉,问道,“你的义弟是?”

“正是国师萧寒。”老头子挥着鹅毛扇气宇轩昂,仿佛天下间都了如指掌一般。太后不温不火的一笑,心里虽然惊讶,但是脸上仍保持着淡定的典雅之色,问道,“谁告诉你萧寒被敌军所抓?”

“不希望别人告诉,诸葛亮我夜观天象,不出门,便可知道这天下间的大事。”老头子挥动着鹅毛扇淡淡的说了这么一句,朝廷上的文武百官,立刻嘘声一片。

谁信?没人信!看看天色就能知道天下事,文武百官,还没有人见过这么吹牛的人。太后也是如此,总感觉,依云这个女孩子是带着两个骗子进皇宫捣乱的。

这个依云,不会是看萧寒被人抓了,所以才到皇宫里面闹着要钱财的吧?太后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萧寒的夫人想的这么坏,淡定的沉思着,太后没有第一时间发话。

而宣政殿内的大臣们,则就是开始出言嘲笑了,“以前我在大街上遇到算卦的,看手相的都不加理睬,本来以为他们只是骗财的小人物,没想到,今天在宣政殿上门,我竟然遇到了一位敢进皇宫骗财的大胆人物,哈哈!”

“嘘,你不要笑,你没看到那个老家伙在瞅你呢,万一人家是真的怎么办?”“他能怎样?画个圈圈诅咒我?”“哈哈哈!”

诸葛亮左右两边是一阵又一阵的闲言碎语,上了年纪的诸葛亮则是不以为意,缓缓将这些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的大臣们看在眼里,他们的这种姿态和神情,是多么的丑陋,还是自家的小红最漂亮。

轻哼一声,诸葛亮这时候挥动着手里的鹅毛扇,淡定的说道,“太后,可还记得庞统这个人。”

“庞统?”还在仔细盯着依云瞧的太后被诸葛亮这么一问,立刻愣住了,名字耳熟,但是,想不起来了。

而下面的大臣反应很快,其中一个上了年纪的,立刻脱口而出道,“当年先帝南征北战,在最后一次的战役中,与对方的将军项羽在垓下僵持不下,当时,先帝不是听人劝告,去了一个地方,请了一个半仙来,半仙说只要在项羽四周唱歌,那么项羽的大军就会不战而败,当时,先帝不信,责罚了半仙十二棍杖后将他赶走,后来……”

“后来,先帝在面对项羽大军的反击时,战况越来越险恶,迫不得已下,先帝派人在项羽大军四周歌唱楚歌,果然,最后,项羽被日夜不歇的楚歌所逼疯,逃到了乌江,不小心淹死了,项羽仅剩的几万大军也被俘虏。”太后是先帝的女人,怎么会忘记这段历史。

“而当初那个半仙,就叫做庞统,先帝在京城登基夺得天下大权之后,曾派人四处寻找这位半仙想要赐予他丞相之位,但是,直到先帝驾崩前,都一直没有找到过其人。”

缓缓说完这段历史,太后美目盯向诸葛亮,“难道你就是庞统?”“令太后和各位大人们失望了,在下说了,在下是诸葛亮,不叫庞统。”诸葛亮仍旧是气定神闲的模样,挥挥鹅毛扇,这简短的一句话却让太后脸热。

没错,之前对方都说过了人家叫诸葛亮,自己还多此一举的问,真是太尴尬了,这老头子也是,不知道回答的委婉一些么,“那么,你与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