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乱世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八十一章 死讯传开

火化之后,就是将曹操的骨灰盛一罐子送回京城,萧寒看着三十万将士们守在原地为曹操默哀着,心里无奈一笑,掏出怀里那张包着鹤顶红的纸张,此刻,鹤顶红已经不在这纸张里了,将这张空余的方纸撕碎,再撕碎,然后随手一掷,细细的碎纸,没有了用处之后,随风飘扬在这一望无际的麦田之中。

自己似乎做错了些什么,不过,还好,随手丢垃圾不罚款的。

曹操的死讯,经驿骑,很快就传到了京城里。当太后心事重重的陪着皇上读《论语》的时候,魏忠贤魏公公则领着骑着千里马日夜奔波回来报信的一名士兵,来到了太后跟前。

“太后,据前方士兵回报,三十万大军现在已经进入青海内,而半个月前,丞相曹操,与国师在高台上为将士们比武助兴的时候,不慎从高台上摔落,死掉了。”

听着魏忠贤尖着嗓子说出这话,太后一愣,随即眉宇间是一闪而过的喜色,“当真?”“太后,这就是从前方战线来报的驿骑。”

太后温和又不失庄严的眼神落到这个满面风尘仆仆的士兵脸上,士兵立刻下跪在地,低着头将事情的经过都仔细说了一遍。

曹*了!曹*了!忍住心里天大的惊喜,太后轻皱柳眉,努力让自己装作很头疼的样子,“这丞相,真是太不小心了,那么,与西凉对方的大军,此刻只有萧寒一个人带兵了?”

魏忠贤看着跪在地上的士兵点头,然后也跟着点头,打量着太后这担忧的脸色,魏忠贤一转眼珠子,细着嗓子提议道,“太后,奴才看,国师一个才子,怎么可能掌管得了三十万大军呢,不如,换一位将军前去代替吧。”

“好!哀家也有此意,派人去通知朝廷大臣,速速宣进宣政殿参议。”太后挥挥手,魏忠贤连忙点头,转身去照办。

每天日行千里,干了半个月才回来的士兵虽然有点昏昏欲睡的感觉,但是跪在太后面前,还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太后,小的也告退了。”

“等等!哀家还有话要问你!”太后细长的柳眉下闪过一丝情绪波动,抬起柔软的素手制止住了他,犹豫再三,太后红润的樱桃小嘴还是开口问道,“这些日子,国师过得如何?”

士兵没有什么小心思,也不觉得太后问这些话有什么奇怪的,想了想,士兵老实的回答道,“国师虽然归为天下第一才子,但是在军中却也能够吃苦耐劳,将士们都很佩服国师,尤其是上次和丞相在高台上的对决切磋,先是比剑,后是比拳脚,国师年轻力壮,都要略胜丞相一筹,只是没想到的是,丞相就从高台上,那么摔死了。”

何止是三十万大军没想到曹操会这么死掉,太后都不敢相信啊,当初相信萧寒,果然是没有错的。

会吟诗做对,文采超人;又会剑法,又懂拳脚;人也长得帅,才思谋略更是胜于曹操,这样年轻有为的男人,真是少见啊。

太后微微一笑,露出一个端庄优雅的笑容,缓缓挥挥手道,“好,退下去领赏吧。”“多谢太后!”士兵转身离去后,这御书房里只剩下了他们母女两。

而一直憋着脸色的嬴政,这时候终于按耐不住,惊喜的跳起来,眉飞色舞的瞧着自己的娘亲道,“母后,曹操竟然死了呢!曹操竟然死了呢!”

“嘘……小声点!”太后看似责怪的拍了嬴政的小手一下,但是她自己的脸色,却也是一脸雀跃,“不能让人知道他们的皇上死了丞相还这么开心,知道么?等一会儿,看见诸位大臣的时候,不要喜形于色,露出马脚。”

“母后,朕知道的,你说,曹操的死,是不是跟夫子有关系啊?夫子的武功怎么会那么厉害!竟然将丞相摔死了!”嬴政一脸开心的按着桌子大呼小叫着。

太后嗔怒的瞪了他一眼,伸出手轻轻扯了扯嬴政的耳朵,道,“再这么乱喊,小心哀家让你抄十遍《论语》!”

嬴政惊讶的吐吐舌头,十遍《论语》?他可不希望累死,捂着嘴,老实下来,重新坐回到了座位上,嬴政依然期盼的小声问道,“是不是夫子为朕出头干的啊?”

要是让天下人知道了萧寒杀了曹操,也许能得到一点美名,但是更多的,却是朝廷里曹党的排挤和仇视,曹操一死,朝廷不可能这么快就安定下来,所以,太后为了萧寒,不想让他处于刀锋口子上,只能摇头,“你觉得你的老师,文武双全到曹操都能打死?”

嬴政低头想想,然后撇着嘴摇了摇头,嬴政还小,不相信七步之内能作诗七首;还能拳脚无敌打死天下第一反派的这种人存在。

嬴政摇头不信,太后心里却深信不疑,当初离开京城前,两个人就讨论过曹操的事情,如今曹操真的死了,不是萧寒的功劳,难道还是自己的功劳嘛?

想到自己大秦的皇权终于不再被一个外人霸道的握在手里,太后松了一口气,整个人都感觉精神许多了,曹操一死,当初自己许诺给萧寒的诺言,难道也要实现?就是不知道那小色狼会提什么过分的要求!

太后脸上一红,深邃的目光眺望到御书房外的小花园里,先让萧寒平安回来再说,西凉叛军,换几个将军顶上就是了。

一个时辰后,朝廷中具有分量权威的大臣们都被紧急召唤在了宣政殿内,嬴政坐在大殿之上的龙椅上,而太后则端坐在一旁。

“拜见皇上,太后。”大臣们弯腰跪安,太后缓缓挥手,优雅年轻的脸蛋上是从容的神色,“平身。”

“今日招诸位大臣过来,是有要事相商。”太后缓缓说了一句话后,然后就停顿了,宣政殿内的诸位大臣左看看,右看看,一片议论小声响起,这时候,因太后入殿而只能站在大臣队伍之中的长孙无忌站出来,皱着眉毛问道,“太后,敢问,是否是青海的事情?”

大臣们停住了议论, 齐齐抬头看向太后,心里好奇的他们,等着太后的一个答案。“没错……”太后细长的眼睛仔细的打量着宣政殿内的大臣,注意着他们的表情,然后缓缓开口道,“曹丞相死了。”

长孙无忌脸上露出了惊讶的喜悦,其他人,神色有紧张,有惶恐,只有寥寥十几个大臣略带喜悦之色。

忠心与我大秦皇室的臣子,竟然如此少之又少啊,太后心里轻叹一口气,然后看着各位继续说道,“曹丞相的死,是一个意外,丞相见大军行军多日,三十万将士们都疲惫不堪,因此让他们休息的工夫,丞相要和国师舞剑为将士们助兴,谁知道,丞相因为太过于激动,从高台至上跌落下来,摔坏了脑子和身子,当场死亡。”

一帮大臣们都低着头思考着各自的小算盘,而长孙无忌从得知曹*讯的惊喜中回过神来,拱手,问道,“这样一来,前方带兵的,岂不就只有国师一个人了。”

“没错!”太后点点头,欣慰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还是这个老臣懂自己的心思啊,“国师虽然饱读书声,当大秦第一才子也毫不为过,但是带兵打仗,怎么会是一个才子干的事情呢,因此,哀家想,重新挑选两名大将,前去替换下国师。”

太后的话一说,大臣们依旧是沉默不语,以前,皇上是看曹操的脸色行事,曹操让干嘛,皇上就说什么,但是如今,曹*了,朝廷中,最大的一股势力突然被冲垮,太后貌似重新获得了大权,他们这帮逆臣,就在思考,到底是听呢,还是不听呢。

长孙无忌这个老不死的,别看和萧寒过不去,但是却算得上是一个忠臣,二话不说上前一步,昂首挺胸的说道,“为朝廷效力,护卫天下百姓和平的任务一直都在我等的肩上,老臣认为,此次的人选,可从老臣身后的大将中选出。”

长孙无忌身后的大将?太后缓缓点头,放眼望去,长孙无忌枯瘦的背影后,都是一帮长孙党,之前听曹*讯而喜悦露出笑容的,也多半是在这队伍里。

太后深邃温和的目光注视着他们,这时候,立刻有两位大将站了出来,尽管穿的不是铠甲,但是虎背熊腰的模样,一看就看得出这粗犷的两人是武将了,“臣愿意领命!”“微臣愿意替代国师,将西凉叛军剿灭!”

看着这站出行列的两个人,太后微微点头,之前他们的表现太后还满意,而且,似乎曾经率领过大军打打赢过十几场硬仗,没问题,就他们俩了。

太后点头,懿旨和皇上的旨意一下,两个将军,立刻率三千精骑,赶往青海,萧寒驻军的地方。

“国师,朝廷说,让我们按兵不动,有两位将军现在已经从京城出发,日行千里,估计几周就能感到,到时候,国师将大权交给两位将军,就可以平安回到京城了。”

主帅大帐篷里,萧寒坐在椅子上盯着桌案上的地图发呆,这时候,一个小兵,迅速的将一封折子递了上来。

萧寒点头,将折子拆开,大部分字还是认识的,一目十行后,萧寒心里松了一口气,自己现在是上不上下不下的,难受死了,要自己带兵打仗,果然是行不通的。

“好,那么这段期间,我们守在此地,日夜派兵巡逻,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前来向我禀报。”收起折子对士兵挥了挥手,士兵抱拳,然后转身告辞了。

小队伍赶过来还需要两周,希望这段日子能够太平。萧寒舒了一口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这几天压力很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