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湾龙事
字体: 16 + -

第1章 龙王生日

第一章 龙王生日

2013年12月19号,农历蛇年十一月十七日全文字小说。

我坐在从即墨市发往丰城镇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发呆。

这一路走来,沿途不时闪出几个建筑工地,到处都是在建的高耸方正的楼房和大气奢华的别墅群。我不由感叹,这几年我老家这里发展的真的很迅速。

回家的路早已不是以前那颠簸不堪尘土飞扬的土路。近几年新修的柏油路宽敞平坦,崭新的公交车一路畅通,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丰城镇。

其实现在再说丰城镇已经不太恰当,以为去年丰城镇已经跟临近的田横镇合并,现在叫田横镇丰城社区。只是丰城镇毕竟是叫了几十年的名字,叫顺了口的名字轻易也改不了口。所以之后的故事,我还是会写成丰城镇。

我在镇上找了个车,直奔我的老家:丰城镇北芦村。

“今天回来,是回来赶着祭海吧?”司机发动汽车后问道。“是啊,一年就这么一回,回家给龙王爷过生日。”我回答道。

按照我老家的风俗,今天是海龙王过生日的日子好看的小说。每年的此时,村里都会进行一次盛大的祭海活动。

“哎你说,这个世界上真有龙吗?”大多数司机都会主动找话头,这个司机也不例外。

“呵呵。这个可不好说。我觉得应该有吧。毕竟十二生肖里,别的动物都现实存在。既然老祖宗把龙加进去了,肯定是因为龙是真实存在的。”

司机点点头:“我也觉的是。远的不说,光是这几年网上炒的很火的1934营川,1944年松花江陈家围子村,还有2000年昌乐黑山子村,这些地方可都是有坠龙记录的。”

“听说你们村前几年可是出过真龙的。”司机压低嗓子神秘的说道:“听说十几种呢!”

村子离镇上不远,说话间便到了。时间已经是正午十一点半了。村子的外围停了很多车,其中夹杂着很多外地牌照,都是来参观祭海活动的外地游客。

我对于这项已经成了旅游项目的活动不太感冒。总觉得现在的祭海活动已经没了以前神秘虔诚的仪式意味,更像是一场喧哗浮躁商业活动。这几年虽然我是每年的今天都回老家,但其实也不是纯粹为了参加祭海。

村子的北面突然响起一阵震天的鞭炮声。紧接着,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祭海活动开始了。

“呵呵。”司机笑了一下:“现在的人,可真着急啊。”“是啊。”我也笑道:“按理说应该十二点准时开始的。现在的人,越来越等不急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祭海的仪式庄重而严肃,必须是在正午十二点开始,而且有响三遍炮之类繁杂的程序。可现在,当原本虔诚的仪式变成旅游项目后,过去要求的程序都被简化,只是为了留出时间,让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去逛逛附近的集市。

我下了车,一抬头,望见了村头矗立的那块石碑全文字小说。

那是一块古老的青色大理石碑,上面布满一层苔藓。据村里故老相传石碑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的。石碑的样式毫无花哨,就是简简单单的一方长方形石碑,正面刻着端端正正的三个朱色楷体大字:“北芦村”。字体方方正正,颇具威仪。反面是一行小字:“洪武元年立”。

下车后,我犹豫着要不要去村北看热闹的祭海仪式。呆了几秒,最后还是决定回家。我的性情本来就是很淡漠的,这几年,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愈发不喜欢热闹的地方了。尤其是这种喧闹的活动,更加的让我觉得无趣。

而且,我很清楚那些人只是来凑热闹玩的,心中根本没有对海龙王的信奉。他们,根本见不到真龙!

我家里没人,父亲肯定是去活动现场帮忙了。扔下背包,我舒服的躺在了炕上。

像所有北方农村一样,我家的房间里没有摆放着床,而是砌着一个北方农村普遍流行的土炕,土话叫“盘着一个炕”。土炕是用泥砖砌成的,跟做饭的灶台想连。烧火做饭时的烟火从炕下穿过,烘的坑头热乎乎的。

这土炕夏天睡着很遭罪,毕竟夏天本来就热,而热天睡在热炕头,实在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但冬天时候,这土炕却是北方农村保温安睡的好地方。

比如这一天父亲就把我房间的土炕烧的热乎乎的。我蜷缩在被子里享受那种暖烘烘的感觉,甚是惬意。只是外面活动的鞭炮一阵响过一阵,喧嚣吵闹,搅的我根本睡不着。转头看见旁边的桌子上摆了本《道德经》,我拿过来翻了几页,古文苦涩难懂,根本看不进去。勉强读了几段,困意袭来,我沉沉睡去。

也许是一路奔波过于劳累,这一睡竟然一直睡到傍晚夜色降临。半睡半醒间我感觉有人推开了房间的门。但那个人却没有走进房间,只是不声不响的站在门外。我能感觉到那人在静静的看着我好看的小说。那熟悉的气息使我的心里一暖,我知道,门外一定是我爷爷慈祥的眼神在看着我。

我伸手按开炕头灯,但灯亮的一瞬间,爷爷下意识的退了一步。我苦笑一下,知道这个一向外表严厉的老人其实是有意识的躲避,他是怕我看到他望向他孙子时的温柔的目光。严厉了一辈子的人,总归是不愿让别人看到柔情的一面的。

等我穿好衣服下床,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爷爷已经走了。我看到父亲正背着手站在房顶安静的看烟花。所谓“日里的鞭炮夜里的烟花”,作为祭海活动的一部分,夜晚时分的烟花表演是每年这一天村里必有的活动。此时夜空中璀璨的烟花冲天而起,此起彼伏,照耀的院子里亮如白昼。

感觉到我在看他,父亲轻声说道:“你爷爷叫你去北山一趟。”声音低沉,话语木讷而简单,正如父亲的性格一样。父亲停顿了一下,又加了一个字:“龙!”然后便不再多说,继续看他的烟花。

“龙!”我毫不意外的重复了一句这个字。“爸,那我先出去了。”我习惯了父亲的寡言,知道他不会多说什么,也就不再多问,从抽屉里拿了一个手电筒便打开大门往外走。

快走到胡同口的时候,背后远远传来父亲的叮嘱:“天黑,看着点路,慢点走。”

“知道了。”我应答道。心里又是一阵苦笑,却同时有一股暖意升起。其实外表木讷的父亲跟外表严厉的爷爷一样,他俩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柔情,根本无法遮掩长辈对孩子的一片关切真情。不经意间的眼神和话语,透露出他们对我的疼爱之情。

2013年12月19号,农历蛇年十一月十七日。

我坐在从即墨市发往丰城镇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发呆。

这一路走来,沿途不时闪出几个建筑工地,到处都是在建的高耸方正的楼房和大气奢华的别墅群。我不由感叹,这几年我老家这里发展的真的很迅速全文字小说。

回家的路早已不是以前那颠簸不堪尘土飞扬的土路。近几年新修的柏油路宽敞平坦,崭新的公交车一路畅通,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丰城镇。

其实现在再说丰城镇已经不太恰当,以为去年丰城镇已经跟临近的田横镇合并,现在叫田横镇丰城社区。只是丰城镇毕竟是叫了几十年的名字,叫顺了口的名字轻易也改不了口。所以之后的故事,我还是会写成丰城镇。

我在镇上找了个车,直奔我的老家:丰城镇北芦村。

“今天回来,是回来赶着祭海吧?”司机发动汽车后问道。“是啊,一年就这么一回,回家给龙王爷过生日。”我回答道。

按照我老家的风俗,今天是海龙王过生日的日子。每年的此时,村里都会进行一次盛大的祭海活动。

“哎你说,这个世界上真有龙吗?”大多数司机都会主动找话头,这个司机也不例外。

“呵呵。这个可不好说。我觉得应该有吧。毕竟十二生肖里,别的动物都现实存在。既然老祖宗把龙加进去了,肯定是因为龙是真实存在的。”

司机点点头:“我也觉的是。远的不说,光是这几年网上炒的很火的1934营川,1944年松花江陈家围子村,还有2000年昌乐黑山子村,这些地方可都是有坠龙记录的。”

“听说你们村前几年可是出过真龙的。”司机压低嗓子神秘的说道:“听说十几种呢!”

村子离镇上不远,说话间便到了。时间已经是正午十一点半了。村子的外围停了很多车,其中夹杂着很多外地牌照,都是来参观祭海活动的外地游客。

我对于这项已经成了旅游项目的活动不太感冒。总觉得现在的祭海活动已经没了以前神秘虔诚的仪式意味,更像是一场喧哗浮躁商业活动全文字小说。这几年虽然我是每年的今天都回老家,但其实也不是纯粹为了参加祭海。

村子的北面突然响起一阵震天的鞭炮声。紧接着,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祭海活动开始了。

“呵呵。”司机笑了一下:“现在的人,可真着急啊。”“是啊。”我也笑道:“按理说应该十二点准时开始的。现在的人,越来越等不急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祭海的仪式庄重而严肃,必须是在正午十二点开始,而且有响三遍炮之类繁杂的程序。可现在,当原本虔诚的仪式变成旅游项目后,过去要求的程序都被简化,只是为了留出时间,让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去逛逛附近的集市。

我下了车,一抬头,望见了村头矗立的那块石碑。

那是一块古老的青色大理石碑,上面布满一层苔藓。据村里故老相传石碑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的。石碑的样式毫无花哨,就是简简单单的一方长方形石碑,正面刻着端端正正的三个朱色楷体大字:“北芦村”。字体方方正正,颇具威仪。反面是一行小字:“洪武元年立”。

下车后,我犹豫着要不要去村北看热闹的祭海仪式。呆了几秒,最后还是决定回家。我的性情本来就是很淡漠的,这几年,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愈发不喜欢热闹的地方了。尤其是这种喧闹的活动,更加的让我觉得无趣。

而且,我很清楚那些人只是来凑热闹玩的,心中根本没有对海龙王的信奉。他们,根本见不到真龙!

我家里没人,父亲肯定是去活动现场帮忙了。扔下背包,我舒服的躺在了炕上。

像所有北方农村一样,我家的房间里没有摆放着床,而是砌着一个北方农村普遍流行的土炕,土话叫“盘着一个炕”。土炕是用泥砖砌成的,跟做饭的灶台想连。烧火做饭时的烟火从炕下穿过,烘的坑头热乎乎的全文字小说。

这土炕夏天睡着很遭罪,毕竟夏天本来就热,而热天睡在热炕头,实在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但冬天时候,这土炕却是北方农村保温安睡的好地方。

比如这一天父亲就把我房间的土炕烧的热乎乎的。我蜷缩在被子里享受那种暖烘烘的感觉,甚是惬意。只是外面活动的鞭炮一阵响过一阵,喧嚣吵闹,搅的我根本睡不着。转头看见旁边的桌子上摆了本《道德经》,我拿过来翻了几页,古文苦涩难懂,根本看不进去。勉强读了几段,困意袭来,我沉沉睡去。

也许是一路奔波过于劳累,这一睡竟然一直睡到傍晚夜色降临。半睡半醒间我感觉有人推开了房间的门。但那个人却没有走进房间,只是不声不响的站在门外。我能感觉到那人在静静的看着我。那熟悉的气息使我的心里一暖,我知道,门外一定是我爷爷慈祥的眼神在看着我。

我伸手按开炕头灯,但灯亮的一瞬间,爷爷下意识的退了一步。我苦笑一下,知道这个一向外表严厉的老人其实是有意识的躲避,他是怕我看到他望向他孙子时的温柔的目光。严厉了一辈子的人,总归是不愿让别人看到柔情的一面的。

等我穿好衣服下床,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爷爷已经走了。我看到父亲正背着手站在房顶安静的看烟花。所谓“日里的鞭炮夜里的烟花”,作为祭海活动的一部分,夜晚时分的烟花表演是每年这一天村里必有的活动。此时夜空中璀璨的烟花冲天而起,此起彼伏,照耀的院子里亮如白昼。

感觉到我在看他,父亲轻声说道:“你爷爷叫你去北山一趟。”声音低沉,话语木讷而简单,正如父亲的性格一样。父亲停顿了一下,又加了一个字:“龙!”然后便不再多说,继续看他的烟花。

“龙!”我毫不意外的重复了一句这个字。“爸,那我先出去了。”我习惯了父亲的寡言,知道他不会多说什么,也就不再多问,从抽屉里拿了一个手电筒便打开大门往外走。

快走到胡同口的时候,背后远远传来父亲的叮嘱:“天黑,看着点路,慢点走好看的小说。”

“知道了。”我应答道。心里又是一阵苦笑,却同时有一股暖意升起。其实外表木讷的父亲跟外表严厉的爷爷一样,他俩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柔情,根本无法遮掩长辈对孩子的一片关切真情。不经意间的眼神和话语,透露出他们对我的疼爱之情。

2013年12月19号,农历蛇年十一月十七日。

我坐在从即墨市发往丰城镇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发呆。

这一路走来,沿途不时闪出几个建筑工地,到处都是在建的高耸方正的楼房和大气奢华的别墅群。我不由感叹,这几年我老家这里发展的真的很迅速。

回家的路早已不是以前那颠簸不堪尘土飞扬的土路。近几年新修的柏油路宽敞平坦,崭新的公交车一路畅通,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丰城镇。

其实现在再说丰城镇已经不太恰当,以为去年丰城镇已经跟临近的田横镇合并,现在叫田横镇丰城社区。只是丰城镇毕竟是叫了几十年的名字,叫顺了口的名字轻易也改不了口。所以之后的故事,我还是会写成丰城镇。

我在镇上找了个车,直奔我的老家:丰城镇北芦村。

“今天回来,是回来赶着祭海吧?”司机发动汽车后问道。“是啊,一年就这么一回,回家给龙王爷过生日。”我回答道。

按照我老家的风俗,今天是海龙王过生日的日子。每年的此时,村里都会进行一次盛大的祭海活动。

“哎你说,这个世界上真有龙吗?”大多数司机都会主动找话头,这个司机也不例外。

“呵呵。这个可不好说。我觉得应该有吧好看的小说。毕竟十二生肖里,别的动物都现实存在。既然老祖宗把龙加进去了,肯定是因为龙是真实存在的。”

司机点点头:“我也觉的是。远的不说,光是这几年网上炒的很火的1934营川,1944年松花江陈家围子村,还有2000年昌乐黑山子村,这些地方可都是有坠龙记录的。”

“听说你们村前几年可是出过真龙的。”司机压低嗓子神秘的说道:“听说十几种呢!”

村子离镇上不远,说话间便到了。时间已经是正午十一点半了。村子的外围停了很多车,其中夹杂着很多外地牌照,都是来参观祭海活动的外地游客。

我对于这项已经成了旅游项目的活动不太感冒。总觉得现在的祭海活动已经没了以前神秘虔诚的仪式意味,更像是一场喧哗浮躁商业活动。这几年虽然我是每年的今天都回老家,但其实也不是纯粹为了参加祭海。

村子的北面突然响起一阵震天的鞭炮声。紧接着,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祭海活动开始了。

“呵呵。”司机笑了一下:“现在的人,可真着急啊。”“是啊。”我也笑道:“按理说应该十二点准时开始的。现在的人,越来越等不急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祭海的仪式庄重而严肃,必须是在正午十二点开始,而且有响三遍炮之类繁杂的程序。可现在,当原本虔诚的仪式变成旅游项目后,过去要求的程序都被简化,只是为了留出时间,让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去逛逛附近的集市。

我下了车,一抬头,望见了村头矗立的那块石碑。

那是一块古老的青色大理石碑,上面布满一层苔藓。据村里故老相传石碑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的。石碑的样式毫无花哨,就是简简单单的一方长方形石碑,正面刻着端端正正的三个朱色楷体大字:“北芦村”。字体方方正正,颇具威仪。反面是一行小字:“洪武元年立”好看的小说。

下车后,我犹豫着要不要去村北看热闹的祭海仪式。呆了几秒,最后还是决定回家。我的性情本来就是很淡漠的,这几年,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愈发不喜欢热闹的地方了。尤其是这种喧闹的活动,更加的让我觉得无趣。

而且,我很清楚那些人只是来凑热闹玩的,心中根本没有对海龙王的信奉。他们,根本见不到真龙!

我家里没人,父亲肯定是去活动现场帮忙了。扔下背包,我舒服的躺在了炕上。

像所有北方农村一样,我家的房间里没有摆放着床,而是砌着一个北方农村普遍流行的土炕,土话叫“盘着一个炕”。土炕是用泥砖砌成的,跟做饭的灶台想连。烧火做饭时的烟火从炕下穿过,烘的坑头热乎乎的。

这土炕夏天睡着很遭罪,毕竟夏天本来就热,而热天睡在热炕头,实在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但冬天时候,这土炕却是北方农村保温安睡的好地方。

比如这一天父亲就把我房间的土炕烧的热乎乎的。我蜷缩在被子里享受那种暖烘烘的感觉,甚是惬意。只是外面活动的鞭炮一阵响过一阵,喧嚣吵闹,搅的我根本睡不着。转头看见旁边的桌子上摆了本《道德经》,我拿过来翻了几页,古文苦涩难懂,根本看不进去。勉强读了几段,困意袭来,我沉沉睡去。

也许是一路奔波过于劳累,这一睡竟然一直睡到傍晚夜色降临。半睡半醒间我感觉有人推开了房间的门。但那个人却没有走进房间,只是不声不响的站在门外。我能感觉到那人在静静的看着我。那熟悉的气息使我的心里一暖,我知道,门外一定是我爷爷慈祥的眼神在看着我。

我伸手按开炕头灯,但灯亮的一瞬间,爷爷下意识的退了一步。我苦笑一下,知道这个一向外表严厉的老人其实是有意识的躲避,他是怕我看到他望向他孙子时的温柔的目光。严厉了一辈子的人,总归是不愿让别人看到柔情的一面的。

等我穿好衣服下床,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爷爷已经走了好看的小说。我看到父亲正背着手站在房顶安静的看烟花。所谓“日里的鞭炮夜里的烟花”,作为祭海活动的一部分,夜晚时分的烟花表演是每年这一天村里必有的活动。此时夜空中璀璨的烟花冲天而起,此起彼伏,照耀的院子里亮如白昼。

感觉到我在看他,父亲轻声说道:“你爷爷叫你去北山一趟。”声音低沉,话语木讷而简单,正如父亲的性格一样。父亲停顿了一下,又加了一个字:“龙!”然后便不再多说,继续看他的烟花。

“龙!”我毫不意外的重复了一句这个字。“爸,那我先出去了。”我习惯了父亲的寡言,知道他不会多说什么,也就不再多问,从抽屉里拿了一个手电筒便打开大门往外走。

快走到胡同口的时候,背后远远传来父亲的叮嘱:“天黑,看着点路,慢点走。”

“知道了。”我应答道。心里又是一阵苦笑,却同时有一股暖意升起。其实外表木讷的父亲跟外表严厉的爷爷一样,他俩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柔情,根本无法遮掩长辈对孩子的一片关切真情。不经意间的眼神和话语,透露出他们对我的疼爱之情。

2013年12月19号,农历蛇年十一月十七日。

我坐在从即墨市发往丰城镇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发呆。

这一路走来,沿途不时闪出几个建筑工地,到处都是在建的高耸方正的楼房和大气奢华的别墅群。我不由感叹,这几年我老家这里发展的真的很迅速。

回家的路早已不是以前那颠簸不堪尘土飞扬的土路。近几年新修的柏油路宽敞平坦,崭新的公交车一路畅通,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丰城镇。

其实现在再说丰城镇已经不太恰当,以为去年丰城镇已经跟临近的田横镇合并,现在叫田横镇丰城社区。只是丰城镇毕竟是叫了几十年的名字,叫顺了口的名字轻易也改不了口好看的小说。所以之后的故事,我还是会写成丰城镇。

我在镇上找了个车,直奔我的老家:丰城镇北芦村。

“今天回来,是回来赶着祭海吧?”司机发动汽车后问道。“是啊,一年就这么一回,回家给龙王爷过生日。”我回答道。

按照我老家的风俗,今天是海龙王过生日的日子。每年的此时,村里都会进行一次盛大的祭海活动。

“哎你说,这个世界上真有龙吗?”大多数司机都会主动找话头,这个司机也不例外。

“呵呵。这个可不好说。我觉得应该有吧。毕竟十二生肖里,别的动物都现实存在。既然老祖宗把龙加进去了,肯定是因为龙是真实存在的。”

司机点点头:“我也觉的是。远的不说,光是这几年网上炒的很火的1934营川,1944年松花江陈家围子村,还有2000年昌乐黑山子村,这些地方可都是有坠龙记录的。”

“听说你们村前几年可是出过真龙的。”司机压低嗓子神秘的说道:“听说十几种呢!”

村子离镇上不远,说话间便到了。时间已经是正午十一点半了。村子的外围停了很多车,其中夹杂着很多外地牌照,都是来参观祭海活动的外地游客。

我对于这项已经成了旅游项目的活动不太感冒。总觉得现在的祭海活动已经没了以前神秘虔诚的仪式意味,更像是一场喧哗浮躁商业活动。这几年虽然我是每年的今天都回老家,但其实也不是纯粹为了参加祭海。

村子的北面突然响起一阵震天的鞭炮声。紧接着,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祭海活动开始了。

“呵呵。”司机笑了一下:“现在的人,可真着急啊全文字小说。”“是啊。”我也笑道:“按理说应该十二点准时开始的。现在的人,越来越等不急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祭海的仪式庄重而严肃,必须是在正午十二点开始,而且有响三遍炮之类繁杂的程序。可现在,当原本虔诚的仪式变成旅游项目后,过去要求的程序都被简化,只是为了留出时间,让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去逛逛附近的集市。

我下了车,一抬头,望见了村头矗立的那块石碑。

那是一块古老的青色大理石碑,上面布满一层苔藓。据村里故老相传石碑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的。石碑的样式毫无花哨,就是简简单单的一方长方形石碑,正面刻着端端正正的三个朱色楷体大字:“北芦村”。字体方方正正,颇具威仪。反面是一行小字:“洪武元年立”。

下车后,我犹豫着要不要去村北看热闹的祭海仪式。呆了几秒,最后还是决定回家。我的性情本来就是很淡漠的,这几年,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愈发不喜欢热闹的地方了。尤其是这种喧闹的活动,更加的让我觉得无趣。

而且,我很清楚那些人只是来凑热闹玩的,心中根本没有对海龙王的信奉。他们,根本见不到真龙!

我家里没人,父亲肯定是去活动现场帮忙了。扔下背包,我舒服的躺在了炕上。

像所有北方农村一样,我家的房间里没有摆放着床,而是砌着一个北方农村普遍流行的土炕,土话叫“盘着一个炕”。土炕是用泥砖砌成的,跟做饭的灶台想连。烧火做饭时的烟火从炕下穿过,烘的坑头热乎乎的。

这土炕夏天睡着很遭罪,毕竟夏天本来就热,而热天睡在热炕头,实在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但冬天时候,这土炕却是北方农村保温安睡的好地方。

比如这一天父亲就把我房间的土炕烧的热乎乎的。我蜷缩在被子里享受那种暖烘烘的感觉,甚是惬意好看的小说。只是外面活动的鞭炮一阵响过一阵,喧嚣吵闹,搅的我根本睡不着。转头看见旁边的桌子上摆了本《道德经》,我拿过来翻了几页,古文苦涩难懂,根本看不进去。勉强读了几段,困意袭来,我沉沉睡去。

也许是一路奔波过于劳累,这一睡竟然一直睡到傍晚夜色降临。半睡半醒间我感觉有人推开了房间的门。但那个人却没有走进房间,只是不声不响的站在门外。我能感觉到那人在静静的看着我。那熟悉的气息使我的心里一暖,我知道,门外一定是我爷爷慈祥的眼神在看着我。

我伸手按开炕头灯,但灯亮的一瞬间,爷爷下意识的退了一步。我苦笑一下,知道这个一向外表严厉的老人其实是有意识的躲避,他是怕我看到他望向他孙子时的温柔的目光。严厉了一辈子的人,总归是不愿让别人看到柔情的一面的。

等我穿好衣服下床,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爷爷已经走了。我看到父亲正背着手站在房顶安静的看烟花。所谓“日里的鞭炮夜里的烟花”,作为祭海活动的一部分,夜晚时分的烟花表演是每年这一天村里必有的活动。此时夜空中璀璨的烟花冲天而起,此起彼伏,照耀的院子里亮如白昼。

感觉到我在看他,父亲轻声说道:“你爷爷叫你去北山一趟。”声音低沉,话语木讷而简单,正如父亲的性格一样。父亲停顿了一下,又加了一个字:“龙!”然后便不再多说,继续看他的烟花。

“龙!”我毫不意外的重复了一句这个字。“爸,那我先出去了。”我习惯了父亲的寡言,知道他不会多说什么,也就不再多问,从抽屉里拿了一个手电筒便打开大门往外走。

快走到胡同口的时候,背后远远传来父亲的叮嘱:“天黑,看着点路,慢点走。”

“知道了。”我应答道。心里又是一阵苦笑,却同时有一股暖意升起。其实外表木讷的父亲跟外表严厉的爷爷一样,他俩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柔情,根本无法遮掩长辈对孩子的一片关切真情。不经意间的眼神和话语,透露出他们对我的疼爱之情。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