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梦逃之夭妖
字体: 16 + -

第85章李卫暗访静雅下落

十三表示赞同,却又想不出来有何人能够适合出去暗访,这可不是个轻巧的活儿,要十分机智才行。

老四恨不得马上就亲自动身前往云南,可是京中的事务也走不开,撂不开手,真真是心急如焚。

十三想了一遭,笑道,“小弟心中已经有了人选了。”

“是谁?”

“前些日子,有个山西的富商捐了个官儿,来走我的门路,这人我瞧了,很是机灵圆滑,虽然肚子里的墨水少了些,未免有些粗糙,可是脑子转的很快,透着机灵劲儿。不如就给他个闲散差事,让他去云南寻人,如果寻到了,就推荐他做个官,寻不到也自然有他的好处,可行?”

“十三弟既然说行,那就行,此人叫什么名字?”

“李卫”十三点了出来“不比四哥府里的奴才李福的机灵劲差上分毫。”

老四大喜,吩咐十三办理此事情,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打草惊蛇,让他悄悄的去查访。

吩咐管家支取了三千两银子给他做资费。

十三自然去办妥了这件事情。

李卫原来是山西人,家里经商,颇有些积蓄。他在山西地头上浪荡惯了,十分难缠,每日里来家里告状的人络绎不绝,其父不堪其扰,忽悠李卫说:“都说京官难做,但是也有不少的油水可捞,你这一向的行为作风,连累为父不少。不如给你捐个官,你也去别处混混吧。”

李卫一听老父给他捐官做,心中大喜,忙问有没有门路。

李卫父亲提起当前皇帝南巡之时,他去了山东那一片做买卖,还捐了孔庙前的功德碑,认识了当时尚书兆佳氏马尔汉大人家的管家,听说马尔汉的女儿是十三阿哥的嫡福晋,十三阿哥又与当今的雍亲王交好,倒是这条路不如去走走。

“这么多年了,能够走得动吗?”李卫表示怀疑。

“只要有银子,哪里有路走不通,傻小子!”李父笑了笑,自己也觉得有奔头,命管家带着银子去京城拜访马尔汉去了。

这样一来二去的,还真是跑对了关系,捐了个门生,花了三万两银子。

李卫高高兴兴的带着老婆嫣翠去京城上任,到了京城才知道,像他这种花钱捐官的并不在少数,有了门生的牌子还得有门路才行,不然啊,还是有官难做。顿时傻了眼,只要再去求十三爷赏口饭吃了。

蹲守在十三府外多日,才碰到了十三一面,结果只是被他看了几眼,问了几句话就走了,也没有表示出来特别的赏识。

李卫不禁有点垂头丧气,回去都是懒怠饭食。

嫣翠劝道,“爷还是少操些心了,吉人自有天相,咱们肯定能够发达的。”

“可是拿什么发达,连个门路都没有。”

却不料,从天而降这么大一宗事情来。

李卫被十三的贴身小厮叫去了茶楼,细细的告诉他事情原委,并资费三千两。

李卫忙推辞不要,那人说:“拿着吧,这可是雍亲王赏的,这次是替雍亲王办事,可得仔细点,办好了,官途是一帆风顺,要是办差了……”

李卫忙说:“放心,请王爷他老人家放心,李卫保准给他办的体体面面,妥妥帖帖的。”来人哼了一下,也不受李卫的赏钱,转身去了。

李卫回到客栈,心情大好,在屋子里不停的转圈,嫣翠看见他乐成这样,忙问道,“什么事情如此高兴?”

李卫按捺不住心里的喜悦,把事情一一叙述出来。末了,嫣翠问了一句“那爷可知道要找的这姑娘相貌?”

李卫愣住了,那人只给他看了一眼一副小像,却没有给他留下个凭证,只怕是日子一久就忘记了。

这才暗叹自己高兴过了头,竟然把这差点给忘了。

又在屋子里兜起圈来,不过这次可不是兴奋而是焦虑,李卫想了又想,一拍大腿,有了。

抓起帽子往头上一盖就出门了。

来到大街上的繁华处,东瞅西看的找什么东西,最终来到个捏泥人的摊子边,一出手给了他一两银子。

把捏面人的给乐坏了,今日可是碰到财主了,李卫把他拉到个僻静的角落,一边描述,一边让这手艺人捏他形容的样子,连捏了好几个,才合他的心意,把这几个都收了,又把那最好的照样捏了一个,李卫又给他五两银子,掂量着说:“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吗?”

手艺人连忙说:“知道知道,小的什么都没见过,没听过,更没有捏过这样的面人。”李卫这才满意的笑了笑,把面人揣进怀里走了。

夫妻两人不敢多停留,收拾了行李,退了房就一路南下了。

买了辆马车,两人坐在车里边走边聊。

“看不出来这雍亲王如此好色,要千里迢迢去云南找女人!”李卫把这面人翻来覆去的看。

“说不定这人是王爷的心头好,京城中人不是都说王爷不近女色吗?”嫣翠对李卫的话不赞同。

“不近女色?”李卫嘲讽的说了一句“我呸,哪里有猫不爱荤腥的,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千里寻女人?”

“你啊,还是少说,这张嘴,办好了这个差事,以后就能官途顺风了,管他让去找什么,对吧?”

李卫点点头“对头,管他让找什么,找到了就是本事。”

风铃和彭寿已经到了云南,越往南走气候越是温暖湿润,等到走到了一处遍开鲜花的地方,风铃就明白,云南到了,四季如春的春城果然不是盖的,水清的一点杂质也没有,能够看清楚水底的一棵水草上的每片叶子。

彭寿的腿果然是好了很多,光是这温暖的太阳晒着就已经减轻了疼痛。

两人在靠近温泉的地方买了一处小小的宅院,很便宜,意想不到的便宜,因此十分开心。

晚上在温泉的小坳里,风铃把草药装在锦包里给彭寿绑在关节哪里泡着,一边按图索骥的给彭寿针灸,常常扎的他呲牙咧嘴的。

过了一段日子后,彭寿的腿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疼痛大大减轻,连原来肿起的关节都消退了好些。两人都是开心不已,风铃为了自己的半吊子水平沾沾自喜,连声夸自己是个神医。

彭寿一向都是务实主义者,问风铃今后有什么打算,也要想法子糊口才行。

风铃想了半天,说了一句话“大隐隐于市。”

彭寿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问这是何解。

风铃说:“只怕仇家也会猜出咱们的路径来,说不定已经派人来秘密查访了。所以这次咱们不能太张扬了,不能开店,被人查出来就完了。”

“不开店咱们怎们赚钱?”

风铃敲了敲他的脑袋“这里到处都是鲜花,当然是跟花有关了。这些天我都是想过了,咱们啊,开个花圃,种些花寄放到街上去卖。然后咱们就摘花做香薰,做香料,做干花也拿去寄卖,我们自己没有店,也不用费力去打点,多出时间去旅游观光,这样不是更好?”

彭寿觉得风铃说的有理“那我就去找个客栈给人做饭去,也好挣些钱粮来。”

两人计划好了,就开始分头行事去了,各自找店铺去帮工了。

李卫夫妻两人走走停停,一路上还得找驿站写信回京城,转交给亲戚,然后再转去四府汇报。

花费了好几个月才到了云南,已经是临近了年末了,好在南方气温温暖如春,倒是不显得冷。

两人无暇游玩赏景,云南这么大,到底要从哪个地方开始找起,还真是个问题,抓耳挠腮的,半天都拿不定个主意。

从京城的回信描述中,李卫大致摸清楚了要找的这人的情况,喜欢吃美食,喜欢穿漂亮衣服,喜欢花,善于裁衣化妆,善于弹琴唱曲,善于烹调食物,所以要多多留心绣庄,估衣铺,酒楼,戏院等地方。

李卫对着嫣翠说:“这不都是扯得嘛,哪个女人不喜欢吃好吃的,穿好看的,闻香香的,还用这么罗嗦。再说了这些个地方,哪个人不爱去,又仅仅是她,我还想着每天里都去逛上几遭,我也得有钱那。”

嫣翠倒是接过来瞧了瞧,她可是比李卫认识的字多多了,转念想想“这些个地方也并不难寻,但凡这些地方都存在的话,想必是个繁华去处,不如咱们就是只问繁华处,遍寻集市吧。”

李卫觉得嫣翠说的有理,把信装在了靴筒里,问清楚了路,就开始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开始找了。

云南区域好大,目前风铃和彭寿知道的就有大理,曲靖,丽江,楚雄,云南府等。

云南地处险峻,矿山很多,铜矿也不少,自明朝以来,这里就是以制铜和制盐出名的,吴三桂能够造反,好多的钱都是自己私铸的。等到康熙平定了吴三桂之后,收了他所有的矿山入了国库,

但是云南却还是清廷铸钱的材料供应地,招募人力秘密开采,因为这里的矿山,也因为了这里的地处偏僻,所以更加安全,不被人察觉。

上等的铜源源不断的运往进程,在铸造坊里铸成制钱。好多的封疆大吏也在自己的区域里私铸小钱,不过被查到是要严惩不贷的。

这里也有很多盐矿,出产的盐洁白晶莹,每年都产出好多,另外还有茶马古道运输茶叶,丝绸,布匹,瓷器等,却是一条黄金大道。

李卫就这么一路走来,一边走一边摸云南地区的情况,感慨的跟嫣翠说:“以后啊,我不求能够做个开采矿山的官儿,只要让我管管盐务就好了。”

嫣翠点点他的额头“你想的还倒是挺美的。”

两个人的第一站,选定的自然是最富饶的云南府,客栈里打了尖住店,每日里夫妻两个的主要任务就是满大街的溜达。

见到绣庄就进,嫣翠东翻西拣的,光看不买,李卫一双眼睛咕噜噜的转着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布匹。

进到了估衣铺,问老板有没有时新的上等的货色,等到拿了出来却说不够新潮,又是不买。

酒楼就好说了,看水牌,两个人研究过来研究过去的,也确定不了哪些是云南菜,哪些不是云南菜,也不晓得好不好吃,只要让店伙计给推荐有什么特色的没有。

幸亏从家里带来的银票还有些,李卫这个人脑子也聪明,在这里也扎了个摊子做买卖,跟茶马古道的驼队套交情,往北运输茶叶和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