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坛城
字体: 16 + -

65、篇外篇:桃花山小记

    萧锐自这一日起与云先生潜心修炼,一月间,功力大进,期间老人族首领铜鼓与鲲鹰于桃花山建炉打造打兵刃。董四平定造的徽州枪材牛筋木业已陆续运抵。洪戈、莫妍、费千里各领一百兵马操练,萧锐龙骑卫已初具规模。

    而经过两月来的繁衍,已有近半数母马受孕。只是马匹孕期太长,不得即时生出小马。其间李虎出主意,自各地挑选品种优良母马代孕,以期生出混种龙马。

    为李虎贪功急进,雄性龙马白日操练,夜晚操劳,至使龙骑卫战力大降。为此群臣大骂李虎,幸有小王爷出面调停。

    即仗有萧锐撑腰,李虎愈加大胆,变本加厉,竟想在马料中掺杂淫羊草,以助龙马雄风。后为阿泰、蛮太查出,被众人瞒着萧锐合力禁闭了十日。期间只给他白水吊命,出禁后,李虎这才稍有收敛。

    征南大军原定在夏熟后发兵,所以萧锐还有三个月的功夫操练他的兵马,征集他的粮食。梁州军法森严,虽然萧锐只是一名小小的粮草官,但各地百姓在面对征粮队伍时,却绝不敢道一个不字。

    萧锐“仁王子”威名在外,收粮时倒也不过分苛刻,何况他自己还有千顷良田,内有属民全力耕种,外有龙神湖诸龙君私下帮助,数月下来当真是风调雨顺。到了初夏时节,只见遍野金黄,实实在在得了一个大丰收。

    只是碰上各位王公大臣的私田,这粮食却较难征缴。好在萧锐春围狩猎上大胜十王子萧钺,声威大振,在加上董四平与李虎仗着自己手上握有征粮发动徭役的大权。一旦有哪一位皇亲国戚敢不交粮,便征发当地百姓全部征发,或开河工或筑栈道,把人打发了个齐备。

    总之,不给我粮,我就不给你人,丰收时节,没有人收稻米,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于是闹的地主们只得雇用各地流民收粮,为此流民劳工工价大涨。

    偏李虎促狭,竟然在当地地主召集人手时,发动自己手下二百名散兵冒充流民替地主打粮食。可只等粮食打到田头,便随即装车发往桃花山。因为拉车的都是龙马,就算是被主人发现了,想追也追不上。

    好在萧锐仁和,只要兵粮缴齐,立即放人,且顺便还为当地修缮了河工与栈道,改善了当地交通,为民造福。过后各位地主老财们想起来,虽然很有些肉痛,可萧锐到底也为他们做了些好事。

    时光易过,转眼已是中夏,大军发动在际。萧锐手中的龙骑卫也在费、莫、洪三位统领的辛苦下,上升到了近四百人。而怀有混血龙马的更有近八百匹,照此顾计,三年后桃花山上漫山龙马,怕是不成问题的了。

    可在此期间,又发生一些让萧锐始料不及的事。原来莫妍与洪戈所带领的库夏族人,风俗奇异,男女之间从无禁忌。

    虽然分成男营、女营,可之间私下定情交欢者无数。且库夏人为日后能有新一代更优秀的战士,从来都是鼓励族中男女与外族交合,生下的子女则由自己部族带走养育。

    前几年,因为库夏族到处受排挤躯逐,所以族人只得苟且偷生,强自忍耐。可如今到了桃花山上,得以休养生息,顿时淫风大开,闹的周围数百里内家家户户防贼一样防着自己家女儿出门,就怕隔年生出个黑皮小子。

    而山上的库夏女子,则更是了不得。干脆在山下造了十余间茅草旅店,全由族中女子经营,专门物色过路年轻英俊,身强体壮的男子。有被相中的,不只不收住店钱,还好吃好喝好招待,到了夜间更是享尽人间艳福。只喜的过路的汉子们,小到少年,大到老翁,几疑自己掉进神仙窝里。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样的奇闻有谁听过,不出十日已是闹的梁州满城风雨,达官显贵,文人骚客们更是装了平民打扮,来当地猎艳。但有一个走了运尝了甜头的,待回城后,更是眉飞色舞、大厮宣扬。

    如此一来,整座王城更是炸开了锅,万民奔走,耳口相传。具不完全统计,没来过桃花山茅草店的,除了镇南王与有限几位征战在外的王子、臣公外,几乎是个梁州城的男子都来了一遭。就是最没胆、最不济的,也得要在三里外茶馆内,喝杯清茶,看眼艳景,闻道香风。

    而董四平与李虎是经济行家,第一时间从中发现了无限商机。当时划地开工,也不管顾工程质量,大干快上,不过一月功夫,桃花山外竟然平地起了一条商街,一条食巷。其中天南地北,奇货美食,无所不备。

    四地商贾见当地每日里人流涌动,知有油水可捞,顿时闻风而动,星夜来投。不过百日,就闹的这座新建的小镇,地价涨了千百倍。百日前还是一片荒地,如今竟奇迹般的繁华无比。当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尤其是到了夜里,更是灯火万丈,香飘十里,比梁州王城还要热闹。

    而董、李二人更是趁机大敛钱财,仅仅当地一月地租就有十万贯,要是加上自己经营的店铺和征缴商贾们的钱粮米税,竟在百日后便有百万贯之多。

    面对如此奇迹,就连萧锐自己也直叹做梦也想不到,只便宜了云先生,终日眠花卧柳,美酒佳人,连武艺也顾不得教了。

    至于洪戈与莫妍对此也是始料不及,两位首领为此整天长吁短叹,心道早知如此就能与当地民族相安无事,自己一族人也不用受这数十年的颠沛流离,孤独凄凉了。

    而仁王子手下军力则在财力的支持下大规模的增长,虽然龙骑卫只有不足四百员,可步兵,后勤锱重,却竟有三千人之多。仅就他一个区区粮草官就有如此规模,战斗力远超正规军的征粮队伍,只怕在大梁甚至是神州军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只是有一件不好,凡是征粮队伍经过之处,当地人无论男女老少家家关门闭户。有大姑娘小媳妇的坚决不给凭窗眺望,有长的英俊结实老公的,也早被家里悍妻堵在房里,不给出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仁王子个人的名声虽好,可他手下的这支征粮队名声嘛,就可谓恶名在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