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侠乱
字体: 16 + -

第614章 请君入瓮二更

    大多数骑兵看来既有弓,又有长枪。不过,一部分重骑兵只有长枪。据推想,当他用弓射箭时,他的长枪便插在马铿或马鞍套里,就像现代骑兵放置卡宾枪那样。反过来,当他使用长枪、大刀或战斧时,便把弓吊在马鞍上。长枪上挂一面狭长三角旗,其颜色眼头盔上的马票、长衣和圆盾相同。骑兵和马匹都经过严格的训练,能够在练兵场和战场上进行复杂的队形变换。他们特别强调射箭技术,并不断训练其他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

    步兵通常分为两种:重步兵和轻步兵,其数量几乎各占一半。重步兵亦名圆盾兵,据其携带的圆盾而得名。他们装备的盔甲和兵器跟重骑兵大体相同,有锁子甲、头盔、铁手套、颈甲和锁子甲外面套的长衣,所用的兵器有长枪、盾、剑,有时还有战斧。长衣、头盔上的马鬓及盾均涂有相同的颜色,那是区别不同部队的标志。轻步兵大部分是弓箭兵,也有些是标枪兵。为了取得最大限度的机动性,他们披的盔甲很少,也不多带别的兵器。大多数轻步兵穿皮制戎装,有的士兵戴头盔,除了弓、箭袋或长枪外,通常还带着短剑。尽管拜占庭军队通常完全是由骑兵编成,但也经常将骑兵和步兵混合编制,投入交战,其比例大体各占一半。步兵中的轻步兵和重步兵的比例也大体各占一半。

    拜占庭军队的战术的基本出发点是进攻战或积极防御式进攻战,只要有机会便可以给敌人以一连串沉重的打击。它的基本战术队形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根据具体的作战环境可以有较大变化:一、中央第一横队;二、中央第二横队;三、预备队/后卫队;四、负责近距离包围和掩护侧翼的卫队;五、负责远距离包围和掩护的部队。在步兵和骑兵数量大致相等的联合部队中,前两个部分由步兵组成,其中圆盾兵居于中间位置,轻步兵位于侧翼,后面三个部分都是骑兵。倘若步兵部队太少,那么步兵只充当中央第二横队,或者作为一支附属预备队放在两个中央骑兵横队的后面。如果敌人主要是骑兵,而拜占庭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步兵,那么,步兵第一横队首先迎敌。拜占庭圆盾兵确信自己的侧翼和背后有骑兵的保护,因此,能够像古罗马军团的士兵那样有效地对付敌人骑兵的进攻。敌人最初的进攻首先要遭到负责近距离包围和掩护侧翼的卫队的抵抗。不久,负责远距离包围和掩护的部队很快会给敌人侧翼和背后以更沉重的袭击。假如拜占庭军队这些反击未能奏效,而且第一横队被迫撤退,那么该横队就会像古罗马军团的传统作法一样,穿过第二横队的间隔向后移位,由第二横队接战。负责包围作战的部队也同时后撒,以便重新编队后继

    续向敌人发动攻击。最后,如果第二横队也支持不住,而原来的一横队也没有来得及重新集结时,还可以调用预备队发起猛烈的反击。他们常常不是正面进攻敌人,而是实施两面包围这样仍然可以确保战斗的胜利。显然,上面这种战斗形式可以产生许许多多的不同变化,以对付不同的敌人和不同类型的军队,并且也可以摆出各种各样的阵势。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已经有了标准的战斗条令和经常性的作战训练,而且十分重视实施包围战和协同作战(包括兵器的投掷和突击行动的协同,步兵和骑兵这两个兵种的协同以及其他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等)。此外,他们还保留一支精力饱满的预备队,以此来赢得一场恶战的胜利。虽然拜占庭的步兵从属于骑兵,但步兵的作战原则决不是消极被动的。当圆盾兵跟敌人步兵遭遇时,不管是联合兵种作战还是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进行单纯步兵作战,他们总是力争抓住战斗的主动权,跟弓箭兵和投掷兵密切协同,对敌人实施突击。圆盾兵的战斗队形通常纵深为16人。各步兵中队能够各自将部队展开,像古罗马军团的中队那样将各排拉开距离或并拢。进攻时,他们向敌人猛冲过去,不等靠近便将长枪投出。这跟古罗马军团的中队战斗队形是一样的。因此,圆盾兵中队同时具备了军团和方阵两方面的优点。但它缺乏精神上的优势,而正是精神优势曾帮助亚历山大和皑撒步兵取得过巨大的胜利。骑兵中队的队形通常纵深为810列。拜占庭人懂得这种队形要比23列的骑兵组成的横队来得呆笨些,但是,他们宁愿稍微牺牲一点部队的机动性,以换取纵队较大纵深的队形所具有的较大的安全性。

    公元800—1000年的战术

    中世纪是黑暗的时代,主要特点是无目的、无政f状态的混乱纷争。如果想把这些多如牛毛的战争分门别类,那么任何尝试都是徒劳的,都不可避免地会将它们混淆,同时也显得繁琐。相对而言,进行这样的分类对认识这段历史的作用也不大。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只是那些能代表整个时代的某个时期,也是最重要的事件。

    在这混乱纷争的年代里,有四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和军事动向:一、封建制度在西欧、伊斯兰世界和日本兴起。二、拜占庭军事体系的持续优势使得该帝国在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冲击大潮面前,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坚如磐石的势态。拜占庭帝国不仅抵挡了伊斯兰世界发起的持续了头两个世纪的攻击,而且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影响亚洲和欧洲长达两个世纪,为当今那些担心发生事变的国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实例。三、土耳其人缓慢而坚定地从亚洲中部向穆斯林

    国家东部迁居,使得土耳其移民力量逐步增长。这个迁移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确实有部落和居民从现在被称作突厥斯坦的地区向西和西南移动;而另一方面,这些土耳其人(包括土耳其雇佣军和奴隶)杰出的军事才能日益被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利用,这些人当中主要是帝国卫兵,于是他们成为哈里发唯一的一支职业性的常备军。指挥这些军队的土耳其将领们先是以统治者的身份出现,然后又成为独立的小君主,其活动范围远及埃及西部的省份。四、大批国家的出现,这些国家可以看作是现代国家的雏形(除中国外,早期各王国及民族与当今世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几乎没有直接联系)。在一些具体实例中,两个国家千年间的相互交往极少,例如俄国和缅甸两个国家。而像法国和日本,相互间的联系则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时期,欧洲各国都没有启用什么新式兵器,只是对原有兵器作了某些改进,作为中世纪兵器的剑终于定了型。这时的剑有点笨重,也显得长了一点,不再适用于冲刺,在作战中主要用来劈砍;双刃斧在欧洲更为流行。所有这些都显现出西欧在中世纪战争中笨重、残忍的野蛮力量,而不是聪明机智地去战斗以杀伤对方。查理曼试图把弓介绍到西欧的尝试彻底失败了。除了拜占庭人外,在欧洲只有斯堪的纳维亚人和来自亚洲的土耳其—西徐亚入侵者(保加尔人、马扎尔人和佩彻涅格人)使用弓箭。追溯斯堪的纳维亚人使用弓箭的历史,有资料表明诺曼底人偶尔也使用弓,但他们通常是用来狞猎,而不是打仗。

    在欧洲人和穆斯林教徒中,防护盔甲更为普遍而且更加有效。下面列举的大部分拜占庭实例中,盔甲有些方面进行了改进,古老的装有顶饰的鸡冠状头盔不见了,代之以铁制圆锥形头盔。在这基础上,欧洲人开始在盔甲上加护鼻——这就是面盔的鼻祖。锁子甲戎装衣是铁甲部队的基本装备品,而且逐步加长,使铠甲的下摆能遮住骑兵的膝盖。

    西欧人最重要的一项创新是风筝形状的盾的出现,这种盾也许是有意识地把古罗马长盾最好的性能与普通常用的轻便圆盾结合起来的产物。对于骑兵来说,此盾是更为实用的装备。它没有古罗马长盾那样笨重,与圆盾相比,面积虽小,但保护功能却更强。另外,当时还出现一种武士穿的锁子甲护披,用来保护头盔和铠甲之间的颈部。

    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在战术上无所创建,没有真正重要的新战术,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骑兵保持着最重要的地位。拜占庭军队还像以前那样作战,其敌人也尽量模仿拜占庭战术,但是后者纪律不严明,训练无效果,组织也不完善。由于世

    界各个国家防御城堡的复兴,所以很自然地重视围城术,崇拜模仿拜占庭。但是不管是他们还是其敌人都没能在尤利乌斯?恺撒的战争艺术上有所提高,唯独除了拜占庭引进的希腊火。

    在西欧,无论是兵器还是围城术,与1000年前的罗马人相比,都显得很笨拙。然而,这些围城术和兵器却很普及,一直被采用,甚至北欧海盗也在有名的巴黎包围战中使用。在有城堡的地方进行包围或防御以及使用这些战术时,西欧人尽量按照自己的理解,完全模仿罗马人的作法,并用于自己笨拙的重铁甲骑兵部队中。西方发现的唯——部重要的军事手册是韦格蒂乌斯(全名弗拉维乌斯?韦格蒂乌斯?利那图斯)著的军事教令,这成为那些受过教育的贵族们的必读之书。

    北欧海盗(又称维京人或称斯堪的纳维亚人),对抢劫和掠夺到的战利品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被征服地区的长期占领。另一方面,尽管他们避免惹火烧身,却喜欢凶猛残忍的战斗。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实力,明智地决定是否避开战斗。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从不躲避有利于他们的战斗。北欧海盗是富有战斗经验的武士,与西欧海盗相比,他们战术精,不怕死,讲纪律,对上级忠贞不二。他们都是步兵,一般配备有梭镖、剑和斧头等兵器,有时佩带弓箭,还有头盔、圆盾和皮制甲衣等护甲。后来,许多士兵还配备了锁子甲戎装。由于欧洲人越来越能有效地抵抗北欧海盗的入侵,原先为100200人一伙的分散海盗帮开始采取合并的办法,组成规模较大的队伍,这些部队的人数有时非常多。公元885886年北欧海盗包围巳黎的人数有近3万人。北欧海盗同西欧人作战时发现,防御和进攻相结合的战术对同人数众多、但装备差、缺乏训练的部队作战时很有用,尤其是在他们对付那些新征募来的士兵时,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口很明显,同样的战术对欧洲已经发展起来的专业新骑兵扼制北欧海盗的威胁,也是最好、最管用的。欧洲人从他们的立场出发,发现专业化骑兵眼城防设施相结合是对付北欧海盗的有效办法。假如数量上不处于劣势,那么,重骑兵利用自己的突击能力至少可以眼北欧海盗打个平手,甚至取胜。倘若北欧海盗实力太强,跑得又快,那么快速机动的骑兵则可以从安全的设防基地出发,紧紧盯住海盗的步兵纵队,不时而有效地袭击它,并且还可以迅速地眼其他分队汇合起来围攻北欧海盗部队。这样一来,北欧海盗就不得不采取两个相应的对抗措施。第一,他们不管从哪里上岸总是把附近所有的马匹抢来,尽可能让更多的士兵骑上马匹,以实现部队的快速运动。而最初,

    他们只将马匹用于运输;第二,由于越来越难以对付西欧的骑兵进攻,因此他们在沿海或河流、半岛以及岛屿上建立起大规模坚固的永久性防卫基地,并开始发展他们自己的骑兵部队。不过,直到最后,他们军队的主体仍然是步兵。马扎尔人的作战方法跟人类初始时期的西徐亚人一样,他们都是轻骑兵,通常披盔甲,主要的兵器是弓箭,最大的特点是机动性特别强。他们没有能力抵抗西欧的重骑兵,在作战中,总是尽量避免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他们像帕提亚人在卡利尼坎战役中对付罗马人那样来进行战斗。他们利用自己的机动优势,充分发挥弓箭这种投射式兵器的威力,设法将较笨拙的西欧军队包围起来,然后从各个方向进行几个小时的袭扰,最后在敌人出现大量伤亡、又被拖得精疲力尽、灰心丧气的时候,设法在敌人阵营中打开突破口,然后利用这些缺口,从敌人背后发动进攻,将孤立之敌制服并予以歼灭。在长期的作战,,马扎尔人主要依靠高速度和迅速改变进攻方向的办法来避开大规模集结的西欧骑兵部队。尽管他们总是比他们敌人的机动性强,但由于西欧的重骑兵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战效能和机动性,加之又建立起许多堡垒要塞,因此马扎尔人进攻的威力日见下降,获得的战果也越来越少。

    11—12世纪战术

    虽然野蛮的bl冲突仍在不停dz撼着号称文明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战争的政治目的越来越明显了。尽管有些是含而不露的,而有一些则是确定无疑的。同时,这一时期的军事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西欧军队和土耳其的穆斯林军队进步更加突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大体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早期历史演进的继续。居住在黑海和里海北部及南部的土耳其人向西部迁移。北边的一股是佩彻涅格人和游牧民族部落,他们与拜占庭帝国及其斯拉夫邻国的联合军队经过一场艰苦的搏斗之后被击退了;而南部的土耳其人却表现出色,也许是由于土耳其人的强悍和穆斯林的狂热,他们横扫拜占庭帝国在亚洲的大部分领地,渗透到了整个中东地区,而且尽管受到十字军东侵行动的遏制,但穆斯林的扩张还在不停地进行,一直到这一时期结束。

    第二个阶段是拜占庭帝国的覆灭。它与第一个阶段互为因果。尽管军事上面临竞争,国力不断衰退,但拜占庭人凭借其对战争艺术的透彻理解,使君士坦丁堡仍巍然屹立,加上其惊人的恢复力,拜占庭帝国的寿命大概延长了数百年之久。然而,如果说阿德里安堡之战已明确地预示着罗马帝国的灭亡,那么,曼齐克特战役则敲响了拜占庭帝国的丧钟。

    第三个阶段是欧洲各

    王国的政权日益集中化。尽管强大的封建势力处处阻挠,但一种民族的凝聚力正在形成之中。这种情况在英格兰和法国表现得尤为突出,与之相比,德国、西班牙和波兰的情况则逊色些。

    第四个阶段就是十字军东侵。从军事、宗教和文化传统的角度看,它是这些发展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

    这一时期有一种重要的新式兵器出现,那就是十字弓(或称石弓、弩),其字面意思是手拉式抛石器。它看上去似乎有点笨拙,而且与战争史上传统的弓或莺相比发射速率低。但是,从此种兵器上发射出去的金属箭,不仅射程远、速度快,而且与旧式的较轻的箭相比命中率更高。最为重要的是,它能穿透其他抛射物所不能穿透的铠甲。

    显然,中国人和罗马人早已对手拉式抛石器进行了试验,但自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抛石器的概念就被西方人忘得一干二净了。11世纪它又复活了。在欧洲,十字弓首先出现于黑斯廷斯战役时的诺曼军队中。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十字弓已经在中国盛行了长达好几个世纪。十字弓是西欧人为对付士耳其的骑兵弓箭部队所采取的一种兵器。欧洲的十字弓射手通常为徒步行军和徒步作战。十字军东侵时进行了弓箭兵乘马作战的试验,结果发现弓箭兵骑马作战虽然降低了射击精度和射击速率,但与所提高的机动性相比还是利大于弊。有趣的是,几乎与此同时东南亚的占城人(马来族)显然也使用了骑马作战的十字弓射手。

    西欧军队使用的另一种新式步兵兵器是戟。这种经改造的长矛在头部的地方加了一把战斧。这样,既可以进行劈砍,又能做刺杀动作。比这种新式兵器出现本身更加重要的是,西欧军队正在把注意力和聪明才智用于提高一度被忽视的步兵的作战能力上。这样,正如十字弓那样,戟的出现预示着步兵在欧洲的复活。

    改进兵器的另一个例子是穆斯林对短弯刀的完善。这种刀身弯曲的短刀之所以具有重大的意义,不是因为它在设计上发生了什么根本的变革,而在于冶炼技术的进步使金属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马士革和托莱多的工匠因制作优质钢刀而闻名于世。他们的刀具不仅具有较好的韧性和硬度,而且刀口也磨得像剃刀那样锋利无比。

    在欧洲,士兵的护身盔甲不断得到改进,同时也越来越重。锁子甲改短了,它长长的下摆被铠甲马裤所取代。甲衣的袖子加长到了腕部,头上的护脑或锁子甲兜帽取代了原先的头盔。这样的一套锁子甲重量达1423公斤。为了增强锁子甲的防护力以及防止锁子甲坚硬的外壳在受到打击时伤害士兵的身体,它的里面又加了一层结实的皮衣或毡衣。对步兵来说,这种皮衣

    或毡衣通常是他们唯一的护身甲,即使这样也足以抵挡敌人的大部分利箭攻击。土耳其的历史学家在描述十字军步兵的作战情景时,似乎总是把他们写得像插满针的毡子,实际上他们安然无恙。头盔装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护鼻变得更长而且更加牢固。事实上,当时有很多工匠都制.造出了一种能覆盖整个头部和颈部的平顶头盔,这种头盔在前面设有观察和呼吸用的狭缝,从而可以保护整个面部。不过,这种头盔不仅十分沉重,而且使人发闷,因此士兵常常把它放在马鞍的前桥上,等战斗快要开始时再戴上它。当时最常见的锅形头盔重量为79公斤。到13世纪末期,造甲工匠试制了一种正面前突的头盔,它使对方的正面攻击难以奏效,从而减小了头盔被打烂后嵌入脸部的可能性。由于盔甲性能得到了改进,所以在欧洲的多次战役中军队的伤亡率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也使在近东地区的作战中,十字军跟穆斯林军队的伤亡比例相差十分悬殊。十字军打胜仗时,伤亡总是比较轻微,而一旦失败,那么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因为他们无法逃脱机动灵活的敌人的追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