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侠乱
字体: 16 + -

第376章 历史一叹一更1

    自唐后历代评价如下:

    五代荆浩: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

    宋郭若虚:曹吴二体,学者所宗。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画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宋苏轼: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宋赵希鹄:画忌如印,吴道子作衣纹或挥霍如蓴菜条,正避此耳。由是知李伯时孙太古专作游丝,犹未尽善。李尚时省逸笔,太古则去吴天渊矣。

    元汤垕:吴道子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蓴菜条。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方圆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

    明李日华:每见梁楷诸人写佛道诸像,细入毫发,而树石点缀则极洒落,若略不住思者;正以像既恭谨,不能不借此助雄逸之气耳。至吴道子以描笔画首面肘腕,而衣纹战掣奇纵,亦此意也。

    明周履靖:吴之人物,似灯取影,逆来顺往,意见叠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把,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而来,一人而已。

    明何良俊:夫画家各有传派,不相混淆,如人物資流通其白描有二种:赵松雪出于李龙眠,李龙眠出于顾恺之,此所谓铁线描。马和之马远则出于吴道子,此所谓兰叶描也。

    清方薰:衣褶纹如吴生之兰叶纹,卫洽之颤笔纹,周昉之铁线纹,李公麟之游丝纹,各极其致。

    清沈宗骞:规矩尽而变化生,一旦机神凑会,发现于笔酣墨饱之余,非其时弗得也,过其时弗再也。一时之所会即千古之奇迹也。吴道子写地狱变相,亦因无藉发意,即借裴将军之舞剑以触其机,是殆可以神遇而不可以意求也。

    清沈宗骞:吴道子应诏图嘉陵山水,他人累月不能就者,乃能一日而成,此又速以取势之明验也。山形树态,受天地之生气而成,墨滓笔痕讬心腕之灵气以出,则气之在是亦即势之在是也。气以成势,势以御气,势可见而气不可见,故欲得势必先培养其气。

    ……

    只是从这些评论就不难看出吴道子在中国画坛的地位了。也自然能够明白这些作品究竟是难得到了什么地步!而秦绘,则正是捻着自己的胡须,欣赏那些宝贝!都是宝贝啊,自己花了不知道有多少的心思才弄到手的呢。

    手很是小心的摸上了那画面,在一个个人物的身上脸上摸过,心里的激动,自然是不用说的。不由的赞叹一声,呆立了良久后,就在书桌上摊开了宣纸,笔墨其上。

    笔走龙蛇一般,一道道线条跃然纸上,利落无比。也就好象某个著名的评论家那句废话说的一般——“线条粗,我们就说粗的好,粗的豪放。线条细,就说细的好,纤柔。线条不粗不细呢?有不粗不细的好,我们说它中庸,有一种呢,中庸的美……”当然了,如果你不是酒囊饭袋,你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了权威的幌子。你要敢这么说,肯定有人就要反驳了。而且说你是什么来着,这里小小的讽刺一下……

    只不多时间,一幅一样的仕女图就跃然纸上了。

    看神态,如是活的一般,显然是功力深厚的,至少沉浸其中好几十年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出了那些贪污受贿家伙的真面目。人家是有学问的嘛,人家有品位,当然了,没有品位的人也没有资格贪污的。现在的天下是人家书生一家独大!这些不理解人间疾苦的书生,一朝鸡落枝头做了凤凰,自然就开始疯狂的享受了。很简单的,十年寒窗为的不就是这个吗?他们那个什么的老祖宗早也告诉过他们了,书中什么都有,好好学就可以得到。也许有人说是曲解,但你为何敢肯定自己就是正确的呢?不说别的。光看那些人物传记,历史典故,就不多夸张虚构,虚伪造作,没有一点的实在。有一些甚至都是子虚乌有的,但儒就用这些欺骗了人不知道多少年。好好的一个华夏,就此乌烟瘴气,更后,明清时期不知道进取,为西方列强凌辱,堂堂华夏大国,竟然悲惨如此,让人呜呼哀哉!所有发明创造,大约是人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多是出现在南宋之前的,那个时候儒还并没有真正的达到了一个统治的级别。

    更有隐居之人,不喜其道的封闭自守,而做出一些奇怪的的,得以流传……唐之繁荣,在于他并不只是针对与儒,而是海纳百川,所有好的,也都要吸收。甚至到了最为腐败的时候,也是瘦死的骆驼,百姓生活苦,也没有苦过大宋的。甚至就是和平时期也是一样。儒,可以说是让中华的历史退步了至少五百年。

    因为至少五百年是没有进步的,而没有进步就以为着退步了。历史如同是洪水猛兽一般,你没有了活力,就要被历史吃掉。胜利者编写历史。所谓的唐史自然是无法避免的了。宋人写唐,怎可不为儒来造势?一切从个人来说,也是理所应当的。就说这么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师却也是有名堂的!

    首先你要不是一个下贱的人,比如说是乞丐,百姓,种地的,经商的——孔子曾经就明确的提出,这两个

    都是下贱的营生。本就可以想明白的。他都认为下贱了,还能“不耻下问”?所以说简直就是虚伪透顶,说一套做一套,但他也还算好一点点,至少敢说出自己的错误。

    但这些东西,在以后则是更加的“发扬光大”,那些书生竟然已经到了一种变态的地步了。什么是不耻下问?什么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至少这个问,问的对象——师,是要是一个读书人的。这样才能不降低他们的身份和品位!甚至当时就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了,那些书生穷酸无比,却还看不起人,简直就是古代版的“孔乙己”,简直就当自己是皇帝一样。甚至是面对皇帝,也是那么的……老子最大的样子,让人感觉到悲哀!

    自古皇帝似乎对这些读书人都没有什么好感的!但却天天要见这些家伙。至少唐太宗就说过自己曾经想杀魏征,只是没有行动而已。他们的脾气不好,也并不都是自己的错,原因就是有一些不知道好歹的“读书人”!

    本来读书人是没有错的。

    但现在却是错了!

    因为一切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么的简单,直接。他们信的理念或许有正确的,但他们的歪理一代代的延续下去,却是绝对没有正确的——说是歪理,其实很好说。对于一个书生来说,几乎是没有理屈词穷的时候。就好象是现在的律师一样,但却比现在的律师还要毒辣的多——比如说本来他错了吧,他却要给你四书五经的引用圣人来说教。本来没有道理,但他却要给你说出道理来,口口不离古人,口口都是过去如何,圣人怎么说的。其实至于那些狗屁圣人,根本就什么都不是。天知道他头上几根毛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