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看官气
字体: 16 + -

第三十六章 过目不忘(三)

    堂伯骆明嘉侧首细细看了一眼神情认真专注的骆泽华,心中百转千回最后还是微微摇头。

    或许还真的不是自闭症,说不得真的还是乡人传颂的天上星宿下凡,若真的是文曲星什么的话,“过目不忘”还真的不是什么大问题。

    “厉害!厉害!三叔,你家有千里驹啊!”他不由啧啧称赞道。

    “哈哈,贤侄快给我说说,我家三孙怎么厉害了?”祖父骆弘盛笑逐颜开道。

    “虽然短短几句,但十分不容易,居然能够轻轻松松的背诵下来,就算是我当年也未必能够做到。”堂伯骆明嘉兴致勃勃的说道。

    他心里面虽然很是遗憾,不能够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若不然也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还仅仅停留在童生上面,但相比有些人来说也算庆幸,毕竟一大把年纪还在考童生秀才的也大有人在。

    其实对普通人而言,忘记和记忆同样重要!

    只有养成不断巩固、整理重要事情的习惯才能真正的帮到自己。我们想要的记忆,是希望记忆多长时间不忘?是希望记忆什么东西不忘?

    人脑对不同记忆时间和记忆内容,有着不同的记忆机理。

    例如!

    需要身心高度协调的技能,像体育、编程、舞蹈、绘画、语言、演讲、管理等,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记住理论只是第一步,需要大量的试错和长期的强化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修真者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他们千锤百炼的是他们自身的经脉和气流。

    “那要不贤侄今天就在我家吃饭,顺便将这本书给我家三孙朗诵一遍,也好让他看够明白,免得只知道如何写,却不明白如何读?”祖父骆弘盛满心欢喜道。

    “也好,想不到泽华居然还有这样的本事,不过也只能仅有这半天时间,因为这些时日小侄打算静下心来一心只读圣贤书,恐怕就没有其他时间来给泽华启蒙了。”堂伯骆明嘉原本是不怎么愿意在外面吃饭的,不过看在堂叔的面子上也不好太过拒绝。

    “那是自然,泽华如何能够耽误贤侄读书的时间,能够让贤侄花上半天就已经十分了不得了!”祖父骆弘盛大喜过望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堂伯骆明嘉念上一段,骆泽华就跟着念上一段。

    丝毫没有一点停顿,念着念着骆明嘉就十分兴致高涨,似乎念着很久没有读过的《三字经》很有感触。

    这本《三字经》早年还是骆明嘉很小的时候读过,只是那时候的领悟力自然不能和现在相比,但那时候他也不过是找人借的书而已,不是有一句话叫做:“书非借不能读也!”

    后来就算有点闲钱重新购买了一本《三字经》,但一直却静不下心来再读一遍。

    而且借的书越能够记得牢,往往能够加深影响。

    要想提高记忆的效果,就不能局限于记忆法,一定要借助多种手段解决,在动机、激励、组织等各方面进行设计才可以。情绪记忆是怎么回事?能做到过目不忘吗?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情绪记忆。为了生存的需要,进化让我们的大脑有记忆的快速通道,来记住危险的事情,也就是结合情绪进行的记忆。

    千万不能“撂抓就忘”,下次遇到同样的危险,撒腿就跑才能留住小命。

    有时候做恶梦,就是大脑把危险的事情转化为长期记忆保存下来,以备紧急情况时能快速反应。

    幸运的是,除了恐惧,其他情绪也可以促进记忆。

    例如你能想起过去听过的相声、评书吗?

    相信一定可以记住点片段。

    那就是借助快乐情绪保存的记忆。包括借书也是提高记忆的一种方法。

    想不到,仅仅领读一遍就让堂伯骆明嘉深有感悟,所以在让骆泽华全文朗读一遍之后,堂伯骆明嘉就急匆匆的打算返回了。

    无论三叔骆弘盛再怎么劝说,骆明嘉就不愿意在这里吃了饭再走,说什么决定闭门苦读方才罢休,这才告辞回去。

    只是回去之后,骆明嘉越读越不是个味。

    闭关读书的他,连父亲骆弘元前来喊吃饭也没有心思,好在父亲骆弘元也明白儿子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性格,知道他这是读书的疯魔症又犯了,这个时候去强迫着他来吃饭,非要和你大吵大闹不可。

    这个时候骆明嘉很郁闷,这个世上怎么会有过目不忘的人,读起书来竟然这么简单,哪像他就算看个三五遍都不一定能够记下来。

    而人家却只需要读上一遍居然能够轻而易举的背下来,真是不可思议,此子将来的成就简直不可限量啊!

    不过最让他难以接受的事情是,刚才陪着骆泽华一起读的《三字经》,在当时很有感触,但是回家之后独自一个人朗诵的时候,似乎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平平常常的很,这不过是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罢了,如何能够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总之!

    当时的那种共鸣消失的一干二净了,在家闷读了三天时间,反倒一点感觉都没有找到。

    “怎么会这样呢?”堂伯骆明嘉喃喃自语道。

    难道不是自己教书的时候领会的缘故?反而是在听骆泽华朗诵的时候获得的感悟?堂伯骆明嘉一时间大脑里面全是浆糊了,若是听了圣人朗诵,然后他心有感悟那很正常。

    毕竟听闻圣人之言能够让人开悟,传说中很多这样的例子。

    但一个还在怀抱里的婴儿,怎么可能么?难道现在这个世界变化太大了,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仅仅一个出生没几天的小毛孩朗诵几句,就能够够让人开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