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妈妈和她的儿子
字体: 16 + -

第十八 阵风考古风

第十八阵风--考古风

给儿子织了一件不伦不类的“漂亮”毛衣后,“风”妈妈又没事可干了。等啊等,终于等到儿子放暑假了。

暑假啊,日子长着呢,慢慢消耗吧。“风”妈妈又冒出什么点子来了?没有,她一时倒是想不出该干什么。

儿子在她的宝贝书橱里翻寻感兴趣的东西,找着了一本篆刻用的小字典,问“风”妈妈:“这种字怎么这么好看,像画出来的一样。”“风”妈妈最喜欢儿子来提问题了,这样她就可以乘机卖弄卖弄自己的“学问”。儿子这一问,正问到了她也感兴趣的节点上,她兴奋起来,指着字典上的字告诉儿子:“这啊,是咱们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叫‘甲骨文’,它基本上是一种象形文字,你看这个字,圆圆的,像太阳吧,它就是一个‘日’字;再看这个字,弯弯的,像月亮吧,那它就是一个月亮的‘月’字;你再看看这个字,下面有两个圆圆的轮子的,你猜猜看是什么字?对了!就是车子的‘车’字。你看多形象呀。”儿子也被她感染了,又问了:“什么叫‘考古’呀?”“风”妈妈做出一种很有学问似的姿态回答道:“哦,‘考古’啊,就是一些专门研究历史的人到我们老祖宗生活过得地方去寻找他们,找他们用过的东西、住过的房子、埋葬的棺木啊等等,然后根据这些东西来考证历史。你看这种甲骨文,以前就是刻在乌龟壳和野兽骨头上的。一百多年前人们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把它们放在中药店里当药材卖呢。后来被有学问的人发现了,在河南安阳那边一下子挖出好多好多甲骨文碎片。现在都挖光了,全都进了博物馆了。”儿子出神地听着:“哇,这么厉害啊。什么时候咱们也去考古考古。”“风”妈妈噗哧笑出声来:“考古可不是人人都能干得了的活,需要懂得很多很多知识才能干的。”儿子不解地问:“你不就有很多知识吗?你为什么不能干呀?”“风”妈妈一下子被儿子“吹捧”得不知天高地厚起来:“对呀,我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为什么不能干呢?”不过她还算稍有点自知之明,她对儿子说:“河南安阳太远了,咱们不能去,再说那种地方,咱们要是真去了,还不得把咱们当盗墓贼抓起来啊。咱们在上海呀,上海的根在哪儿?在松江、青浦呀,咱们就到那儿去考考古吧。”儿子爽快地答应:“好吧,明天就出发。”

第二天,“风”妈妈和儿子俩“全副武装”地出发了。俩人一人一顶遮阳帽,这么热的天,为了显示“考古学家”的派,又一人一件滑稽的马甲披在身上。“风”妈妈背着那种鼓囊囊的登山包,里面可是装备齐全:有种花用的小锹、小铲,有照明用的袖珍电筒,还有儿子的宝贝指南针……

两人在汽车里颠簸了两三个小时,终于到达了预定的目的地。一下车,他们便觉得神情气爽起来,外面的空气可真新鲜,他们狠命地猛吸了一阵,刚才在车上可真够他们受的,眼下算是一种补偿吧。待精神头上来,他们马上开始工作,沿着田野小道,慢慢行进。儿子一本正经地拿着指南针,给“风”妈妈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待走到一块田埂上,“风”妈妈停住了脚步,对着儿子说:“就在这里吧,我们挖挖看,说不定能挖到什么‘良渚文化’的文物呢。”于是,母子俩便开始挖起来。这情景也挺滑稽的:“风”妈妈和儿子俩使着种花用的小锹、小铲挖着如此广袤的田野。

挖得正起劲时,冷不防从旁边传来一声大喝:“你们干什么的?在这干嘛?”一个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凶巴巴地对着他们在喊话。“风”妈妈和儿子吓了一跳,忙停下手里的活儿,不解地看着这个男子。那人又说话了:“这是我承包的茭白地,你们怎么样,想偷我的茭白吗?!”(,)“风”妈妈这才发现她和儿子挖的这块地旁边就是一大片茭白地,烂泥黏黏的、湿湿的,比他们俩挖的地可脏多了。“风”妈妈忙跟人解释:“我们挖的你旁边的这块地,绝对没有挖你的茭白,你看我们像小偷吗?”好说歹说,人家就是不信,这是个一根筋的人,他坚信他今天抓到了真正的小偷。磨蹭了半天,“风”妈妈甚至把身份证都掏出来了,人家终于才放手。这荒郊野外,上哪去找警察呀,再说要是真的来了警察,带到派出所,说不准得蘑菇上多半天呢,天黑前还回得了家吗?

“风”妈妈和儿子只好停止了“考古”活动,灰溜溜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