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情仇
字体: 16 + -

第583章 安排

    这一日,理宗皇帝正在御书房之中批阅奏折,就见大内总管太监董宋臣从外边走了进来。

    “有什么事情吗,董公公?”理宗皇帝问道。

    大内总管太监董宋臣躬身,答道:“启奏圣上,韩王来了。”

    “让他进来吧。”理宗皇帝听了之后,道。

    很快,这韩王就在大内总管太监董宋臣的带领下,来到御书房之中。

    “见过皇兄。”韩王跪倒在地上,磕头,道。

    理宗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对韩王道:“皇弟不必多礼,请起。”

    “赐座!”他又道。

    韩王对理宗皇帝道了一声谢,就在御书房一边的椅子之上坐了下来。

    “皇弟,你最近可是很少进宫来看望皇兄啊!”理宗皇帝待他坐下之后,就道。

    韩王叹了一口气,道:“臣弟现在是不敢来看望皇兄。”

    “这是为何?”理宗皇帝道。、韩王答道:“现在只要臣弟一进宫,这朝廷中就有人对臣弟恶语中伤。”

    “恶语中伤,不会吧?理宗皇帝听了之后,不相信的问道。

    韩王答道:“臣弟岂敢欺君!”

    “皇弟你给朕说说,他们怎么恶意中伤你了?”理宗皇帝问道。

    韩王答道:“现再只要臣弟一进宫,他们就说臣弟是为了长子赵勇能够当上皇太子而来。”

    “弄得好似臣弟对皇兄你是有什么企图似的。”他又道。

    理宗皇帝道:“这件事情你大可不必有什么顾虑。”

    “你们家的长子本来就是皇太子之位的候选人之一。”他加重了语气,又道。

    韩王道:“听了皇兄您这句话,臣弟的心里就安心多了。”

    “这次臣弟来除了说这件事情之外,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要向王兄您请示。”他又道。

    理宗皇帝问道:“什么事情?”

    “我们大宋朝廷自从南迁到临安之后,皇族中人就很少聚在一起,臣弟建议借助今年的元宵节,将皇族中人都聚在一起,热闹一下。”韩王答道。

    理宗皇帝听了之后,道:“你这个主意不错。”

    “以朕之见,除了皇族中人之外,朝廷之中的大臣也可以带着家眷参加。”他想了想,又道。

    韩王听了之后,道:“圣上您对臣下们真好,只要有了好事情,就会想到朝中的大臣们。”

    “皇族中人,朝廷大臣以及他们的家眷,这总人数加起来,最起码也有几千人,这么大规模的宴会,在那里准备好呢?”他又问道。

    理宗皇帝反问道:“以皇弟你之见呢?”

    “听说圣上您在临安城外有一座行宫,最近天气也不错,莫如就在您的那座行宫之中举行好了。”韩王答道。

    理宗皇帝道:“城外的那座行动,这个季节风景确实是不错,朕前几日还想着抽点时间去那里小住今天,没想到皇弟你就提出了这个主意,真是太好了。”

    “这么说皇兄您同意了?”韩王听了理宗皇帝的话之后,问道。

    理宗皇帝道:“朕同意了。”

    “这次宴会就由皇弟你来主持好了。”他又道。

    韩王听了之后,问道:“皇兄,您说话算话?”

    “朕是天子,金口玉言,说话当然是算话的。”理宗皇帝答道。

    韩王道:“请皇兄您放心,臣弟一定不辱使命,将这件事情办好。”

    “你是朕的兄弟,在皇族和朝廷大臣之中又很有威望,由你来主持这个事情,朕很是放心。”理宗皇帝道。

    说完这话,他就让韩王退下,着手准备这件事情。

    而理宗皇帝自己姬又拿起了奏折,准备继续批阅。

    “官家,老奴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站立在一旁的大内总管太监董宋臣问道。

    理宗皇帝听他这么问,就反问道:“朕什么时候 不让你董公公说话了?”

    “官家您说的是,从来没有。”大内总管太监董宋臣答道他又文道:“皇族,大臣和家眷们都出城,要是临安城中出了什么乱子,那……”

    说到这个“那”字的时候,“朕出宫,有御林军护卫,临安城有禁军守卫,能出什么乱子?”理宗皇帝听了之后,不以为然的道。

    大内总管太监董宋臣答道:“老奴也只是一种感觉,但愿老奴的感觉是错误的。”

    “最近这宫中发生了不少的事情,以朕看,你董公公是操心过度,有些心神不宁了。 ”理宗皇帝道。

    大内总管太监董宋臣当然不敢和理宗皇帝争论下去,听他这么说,点点头,道:“官家您说得是。”

    “你现在就去御林军中传朕的圣旨。”理宗皇帝道。

    大内总管太监董宋臣躬身,对理宗皇帝行礼,去御林军的军营见这御林军的正副统领去了。

    安排好这些,理宗皇帝也离开了御书房,他要去的是皇后谢道清那里。

    皇后谢道清自从理宗皇帝登基为帝的时候,这皇后谢道清就是皇后,她见过的事情那真是太多了,这宫中接连发生了大理石碑和怪牛的事情,他虽然是不明其中的真相,可是凭直觉,他觉得最近还会有更大的事情要发生。

    正在后宫之中担忧这件事情,就听有人在外面喊道:“圣上驾到。”

    皇后谢道清起身,来到宫门之前,跪到地上,磕头,道:“臣妾见过官家。”

    “圣人请起。”理宗皇帝弯腰,将这理宗皇帝扶了起来。

    理宗皇帝和皇后谢道清两人手拉手,就来到内宫坐下。

    “官家,你今日怎么有空来臣妾这里坐坐?”皇后谢道清问道。

    理宗皇帝听了之后,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朕听圣人的话,怎么有点酸溜溜的味道?”

    “官家您知道,臣妾一向是不吃酸的。”皇后谢道清答道。

    他又道:“臣妾年纪大了,牙齿不好,要是吃酸的,牙齿好几天都没法咬东西。”

    “真是没有想到,圣人现在说话是越来越幽默了。”理宗皇帝一笑,道。

    皇后谢道清听了这话,也是一笑。

    理宗皇帝看着皇后谢道清,握着她的手,道:“最近宫中不是太平,朕有点担心圣人你,就过来看看你了。”

    “看来官家还是有我的。”听了理宗皇帝的话,皇后谢道清心道。

    她满怀感激的对理宗皇帝道:“官家,在这个后宫之中,对臣妾最好的也就是您了。”

    “不要忘记,圣人和朕荣辱与共几十年了。理宗皇帝道。

    他喝了一口茶,又道:“朕这次来圣人你这里,还有一件事情和你商量。”

    “官家请讲。”皇后谢道清道。

    理宗皇帝就将韩王进宫向他禀告的事情对皇后谢道清说了。

    自从朝廷之上出现了两位皇太子候选人相互竞争的局面以来,皇后谢道清也没有歇着,她一直在寻找合适皇室子弟,做为自己的代理人,来竞争这皇太子之位。

    只是这段时间下来,物色的人选不是年纪大了,就是威望不够。

    这种状况,让皇后谢道清很是失望。

    听完了理宗皇帝的话,皇后谢道清就道:“这个主意虽好,可是臣妾却有两件事情,要对官家您奏报。”

    “朕来到圣人你这里,就是要听圣人你的意见的。”理宗皇帝道。

    在皇后谢道清看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韩王这么积极的办这件事情,是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

    他担忧的这件事情,韩王当着理宗皇帝的面,说出来过。

    理宗皇帝也不傻,这一点,他当然是能看出来的。

    虽然看出来,可是并没有说破,相反的,他还安慰这韩王不要多想。

    人都是有私心的,身为君王,他当然是能够洞悉这一切的。

    眼下他韩王的儿子有了当下一代帝王的机会,换做是他是韩王,身为赵勇的父王,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王儿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的。

    毕竟,坐在高高的宝座之上,发号施令,唯我独尊,这样的诱惑,对一个人来说,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从这个方面来说,对于韩王私下做的一些小动作,他理宗皇帝是可以理解的。

    而皇后谢道清就不一样了,若不是他中意的皇太子继承了皇位,那将来她这个上一代皇帝的皇后在后宫的位置就相当尴尬了。

    理宗皇帝和皇后谢道清对韩王的看法之上就不可能完全相同。

    而在这第二件事情上,皇后谢道清和大内总管太监董宋臣的看法是相同的。

    宫中接连发生怪事,局势不稳,若是理宗皇帝,宗室之人,朝廷大臣和家眷都离开了临安。

    万一这临安有人乘机兴风作浪,那后悔可就晚了。

    两个在自己几十年的亲信之人,一个是大内总管太监,另外一个是当今的皇后,都有同样的担忧,这让理宗皇帝不得不重新审视此事。

    为了江山,有些人可是什么都能做的出来的。

    皇后谢道清见理宗皇帝听了自己的话之后,陷入了沉思,就没有打扰,而是等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官家,防患于未然,总是没错的。”

    “朕已经让大内总管太监董宋臣传达圣旨,让御林军正副统领一起随同朕,护驾。”理宗皇帝道。

    皇后谢道清听了之后,问道:“官家,您觉得这样就行了?”

    “是啊。”理宗皇帝道。

    他又问道:“莫非圣人您觉得其中还有什么纰漏?”

    “恕臣妾直言,若是有人乘机作乱,这其中就有很大的漏洞可以利用。”皇后谢道清答道。

    听了这话,理宗皇帝真是吓俩一身得冷汗,他赶忙问道:“圣人,你快说。”

    “臣妾若是说了,有什么好处吗?”皇后谢道清见理宗皇帝有点着急,他就故意这么问道。

    理宗皇帝道:“后宫之中,以圣人你为尊,升你是升无可升了。”

    “这样好了,想要朕赏赐你什么奇珍异宝,随便说,朕一定会满足圣人你的。”他又道。

    皇后谢道清见理宗皇帝这认真,就道:“官家,臣妾这是和您开玩笑呢。”

    “您不必当真。”她又道。

    理宗皇帝以为这是皇后谢道清在谦让,就道:“这样好了,最近南洋进贡了一百颗珍珠,朕都赏赐圣人于您。”

    “据说,这种珍珠研磨成粉末,每日的调水服上一些,能够让女子的皮肤变得吹弹可破,永远像青春美少女。”他又道。

    这样的东西,对女子来说,重要性是大于一切的。

    皇后谢道清本来没有打算从理宗皇帝那里得到很大的赏赐的,可却得到这么贵重的赏赐,心里真是开心的很。

    “圣人,现在你可以说了吧?”理宗皇帝答道。

    皇后谢道清答道:“多谢圣上。”

    “臣妾想到的事情,就是圣上您没有什么赏赐,到最后,臣妾也会主动说出来的。”她又道。

    皇后谢道清觉得理宗皇帝随身的护卫是够了,可是却没有在临安做相应的布置。

    “这临安是有禁军的。”听了之后,理宗皇帝道。

    皇后谢道清道:“是有禁军,可是官家您不在临安城,总的留下一个合适的人坐镇临安城中,这样一旦有了变局,也好有人处理这件事情。”

    这话确实有道理的。

    “就让刑部尚书文天祥留在临安城内,替朕处理军国大事好了。”理宗皇帝想了想,道。

    皇后谢道清知道,韩王家的长子赵勇就是刑部尚书文天祥大人立主推荐的。听了理宗皇帝的安排,他当然是有点不太满意。

    “文爱卿一个人,实在是有点辛苦了,以臣妾之见,还是再安排一个人协助于他的为好。” 于是,他就对理宗皇帝道。

    理宗皇帝问道:“圣人你有合适的人选?”

    “昔日的宰相丁大全。”皇后谢道清答道。

    他又问道:“官家您看如何?”

    丁大全虽然和皇后谢道清也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可是他和刑部尚书文天祥大人也不是一路的,有他在一旁制约着刑部尚书文天祥大人,皇后谢道清心里还是能够放心些的。

    “丁爱卿,犯过错,可是毕竟是跟随了朕几十年的老人了,皇后你这么说了,就让他协助刑部的文爱卿好了。”理宗皇帝这个人对待臣下宽厚,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