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敌人或盟友
丁大全是步步紧逼,贾似道这个时候反倒对他客气来到,对这他拱了拱手,道:“丁宰相,你这么的着急,其实不是因为和我贾似道个人有什么恩怨,而是出于对当今圣上的忠心,从这一点上来说,本相是非常理解你的。”
平常在朝堂之上,两人都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可是这次朝会之上,这贾似道在丁大全对他发动攻击的时候,却依然是这么的平和,这可让丁大全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心说:“这贾似道今日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因为自己已经抓住了他的把柄,想向本相服软不成。”
可是转南一想,觉得不太可能,他都贾似道的之间的争斗,到最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么的谦让,在幕后绝对是有阴谋的。
此时,贾似道接着说道:“各位,自从我们大宋南迁一来,一直是战乱不断,可以说,老百姓饱受了战乱之苦,九就在前几个月,老夫去视察了前线的将士,和他们吃住在一起,终于了解到了广大将士的心声。”
听贾似道这么说,理宗皇帝知道自己应该配合贾似道了,就问道:”贾爱卿啊,你都了解到将士们的什么想法啊,快快说来听听!”
微臣谨遵圣意。贾似道躬身对理宗皇帝施了一礼,躬身的答道。
贾似道这人是一个奸臣,可是在买人心方面也是有一手的,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那么的多人心甘情愿的供他驱使。
他到淮河前线后,根本不住在当地官员为他准备的府邸之中,而是和士兵一样,住在普通的帐篷后,看到伤兵,就上前,亲自为他们端汤送药,虚寒问暖。
夜晚还亲子自巡营,见到有的士兵就睡在露天地,身上连一个被子也没有,就立即的解下自己的裘皮披风盖在他们身上。这些个举动,迷惑了很多人,很多的士兵都说贾宰相身为当朝一品,竟然一点架子都没有,真是让人敬佩。
到了临会临安的前一天,他就召集了很多的士兵,包括一些低级的军官,邀请他们一起饮酒,吃肉。
喝了一会之后,这贾似道就摸了摸坐在自己身边的那个手臂被蒙古士兵砍断的右臂的伤口处,关切的问道:“小兄弟,疼不疼啊?”
这个伤兵感动的热泪盈眶,急忙跪倒在地,答道:“多谢宰相大人关爱,现在已经好多了。”
贾似道将挥手让伤兵坐下,长叹了一口气,道:“各位,你们看,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这位小兄弟只是断了一条胳膊就已经这么痛苦了。”
说完之后,加重了语气,道:“我们再试想一下,那些为国捐躯的兄弟们,在他们的家里,父母妻儿老小都在盼望着他们回去团圆,可是他们却永远的留在这里,长眠于低下,再也回不去了,想想这些,本相就睡不着。”
这番话,说的情真意切,和他一起喝酒的那些将士们听了之后,都纷纷的点头称赞。
喝了一口酒后,这贾似道又道:“为此,本相就一直在想一个办法,好让你们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
“要是能够这样,那真是多谢丞相了。”众人纷纷的跪倒在地,大声的喊道。
贾似道叹了一口气,道:“可是现在北方时有强敌入侵,如果本相下命令让你们都回家了,那边疆就没有人防守了,朝廷那本相可就不好办了。”
众将士听了贾似道的话后,又都垂头丧气起来,心道:“你贾宰相也就是说说,看来还是做不了主啊。”
这些人神情的变化,贾似道自然是看在眼里,就道:”想要让你们回家,那的有一个前提。”
“什么前提呢?”坐在那里的将士问道。
贾似道回答道:“这个前提就是天下不再有战乱,和邻国可以和睦想处。”
这个时候,他也不看众人的反应,又道:“为此,本大人就准备向朝廷建议同蒙古议合,这样蒙人的骑兵不再南下而牧马,而我们也就是不用派遣几十万的大军守在边疆了,两国和睦相处,军民同享太平盛世,岂不美哉!”
说完之后,这贾似道就对自己身边的随从使了一个眼色。
只见此人立即的拿出了一个红色的大约有几米长的条幅放在了地上。
贾似道指着地上的条幅,道:“各位,光本相回到朝廷禀奏这里的情况是没有用的,只有让当今的圣上看到你们这些守在边疆的将士的心声,圣上才会改变主意,如果你们想早日的回家,那就请你们在这红条幅用毛笔钱签上自己名字,用以表明你们的心志。”
说完之后,这贾似道就拿起毛笔,带头在红条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当然,这贾似道事先都和自己在军中的亲信通了气了。在他签完字后,他的这些亲信自然也就跟着签字了,为这个计划造势了。
那些士兵确实有思乡之情,再加上喝酒了,经过这么一番蛊惑,自然都抢着在上面签字。
贾似道说完这些后,就将这条幅取出,躬身的呈送到了大宋理宗皇帝的龙案前面。
这个条幅很长,理宗皇帝也看的很仔细,过了好一会,他才看完。
可是理宗皇帝看完之后,并没有立即的发表意见,而是命令身边的董宋臣将这个条幅拿到下面的朝臣中去,让他们一一的传看。
在这些臣子们看这个的时候,理宗皇帝又看了看贾似道,心说:“任用这个贾似道为朕的宰相,还真是用对人了,本来这议和就是朕的意思,可让他这么一操作,反倒变成了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的心声了,朕再要去和蒙古议合,反倒变成了体恤将士了,此人真是大才。”
正想着呢,忽然听到有个熟悉的声音在大声的喊道:“陛下,贾似道真是太可恶了,他这是在利用将士们不知道朝廷的情况而为自己的求和找一个借口,真是该杀。”
大宋理宗皇帝定睛一看,见此人正是被自己罢免了枢密使一职的董槐,他就问道:“董老将军,以前的事情,朕没有责怪你,这次你是咋回事情,竟然又对贾宰相不满了?”
大宋朝的历代皇帝对臣子都是十分的宽厚,特别是对那些有影响力的高官,很少痛下杀手。
理宗皇帝在罢免了董槐的职务,任命他为没有实权的节度使后,并没有太为难他,依然可以上朝参政,当然他的节度使乃是一个虚职,并没有实际的权力。
“作为边关的将士,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怕牺牲,以恢复故都,收复大宋的昔日的疆土为己任,可是这贾似道大人却去涣散军心,让将士们都回家,那样的话,蒙古人长驱直入,只怕临安都不保了。”董槐不忙的道。
户部尚书张一宏又站了出来,道:“董将军的话,下官不敢赞同。”
“你是文官,懂什么军事上的事情。”董槐不以为意的反驳道。
这话一说,可是让张一宏抓住了把柄,他立即道:“董将军,您这话下官可就不敢苟同了,今日朝堂上的文官好多都是带兵打过打仗的,而且我大宋朝自从开国以来,很多的任的枢密使都是文官,可不是武将,难道这些人都懂军事不成?”
本来这董槐的意思是只是说户部尚书张一宏不懂军事的,可是经张一宏这么一说,就变成了他董槐说所有的文官都不不懂军事了。
要知道,在大宋的朝廷,一向是重文轻武的,这就在朝臣中造成一个影响,身为武将的董槐对所有的文官都看不起了。
董槐当然也听出了户部尚书张一宏的话中的味道了,急忙辩解道:“张大人,你可不要无中生有,我可不是这个意思。”
“你董将军是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在场的各位大人也清楚,就不用多说了吧。”户部尚书张一宏道。
接着他就拿过那条红条幅,双手举起,道:“各位,这红条幅大家都已经看过了,这上面的名字都是贾宰相亲自看着边关的将士们签的,自然不会有假的。”
“当然了,如果有那位大人觉得我贾似道作假了,可以提出来,让圣上下圣旨,到军营去证实此事,我贾似道一定会积极的配合,没有二话。”贾似道接着张一宏的话说道。
理宗皇帝见贾似道这么有信心,就道:“是呀,董爱卿,你如果认为贾爱卿造假了,那朕就立即下圣旨让你去证实此事。”
“启奏陛下,微臣不是怀疑贾宰相造假,而是说贾宰相在军中这么做欠妥啊!”董槐道。
理宗皇帝道:“宰相乃是百官之首,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体察民意,然后上报于朕这里,这有何不可?”
此时,这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理宗皇帝是故意在避重就轻,人家董槐职责贾似道的乃是他蛊惑军心,而理宗皇帝却故意扯到了宰相的职责了。
董槐还要争辩,这理宗皇帝就装作有点不耐烦的样子,道:“董爱卿,昔日你犯了大罪,可是朕对你还是很好的,可你也不要以为朕真的不敢那你怎么样,如果你在这样纠缠,那就莫怪朕无情了。”
“就是,当今的圣上英明的很,董将军,你的那些话圣上自有判断,你这么不依不饶的,难道是想逼宫吗?”董槐反问道。
董槐和丁大全也是政敌,本来有人攻击董槐,他是应该该乘机落井下石的。可今天的局势完全变了,董槐和他丁大全的老对手贾似道干上了,而且今天的事情的就是他挑起的。
现在他丁大全觉得这董槐此时已经不是自己的敌人了,而是自己一个战壕的战友了。
这世界上所为的敌人,朋友,都不是绝对,在某一个时候,他们就有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丁大全和董槐的关系就是如此。
这个时候,丁大全觉得自己应该助力于董槐了,就开头说道:“各位,大家都知道,董将军和我丁大全一直的关系不太友好,甚至董将军当初的职务都是本相奏明圣上后罢免的,那个时候,本相那么做是因为他董将军有错,作为臣子,就有责任想陛下举报,可是今天,本相想要和董将军站在一条战线上。”
这话一说,朝臣们都窃窃私语起来,心道:“今天是怎么回事情,风头有点不对啊?”
当然了这也出乎董槐的意料之外,他没有想到这丁大全会在这个时候力挺自己。
董槐心想:“如果他丁大全真想帮助自己,何必当初又整理急呢?”
他那里知道,这些朝堂上的老政客何等狡猾善变。
可是丁大全这么一说,就吧理宗皇帝弄的有点不高兴了,心说:“你丁大全真是善变,当初你力主劝谏寡人罢免了这董槐,可是现在又这么说,难不成你想将朕玩弄于鼓掌之中吗?”
丁大全当然知道自己这么说,是符合理宗皇帝的思路的,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在和理宗皇帝作对。
考虑到这些,他就对理宗皇帝道:“陛下,微臣以为,贾似道大人作为宰相,陛下您的左膀右臂,确实应该去调查下面的情况,事后上报于你,可是陛下您并没有让他在军总散步这种厌战的情绪吧?”
“就是,陛下,您是大宋太祖皇帝的子孙,当初太祖定都于南京,天下一统,眼下我们偏安于一方,他贾宰相在军中散步这种言论,那以后谁还会有心情打仗?”董槐问道。
丁大全接着说道:“如果将士们都解甲归田,那对于我们大宋来说岂不是自毁长城,就算是我们和蒙古签订了合约,那他们以后反悔了,又纵马南下,我们怎么办,难道要坐以待毙不成。”
“丁爱卿,你想的也太多了,我们现在只是准许蒙古使团入境,还什么都没有谈呢,你怎么就那么肯定会吃亏的,未免也太武断了吧。”大宋理宗皇帝道。
平常在朝堂之上,两人都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可是这次朝会之上,这贾似道在丁大全对他发动攻击的时候,却依然是这么的平和,这可让丁大全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心说:“这贾似道今日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因为自己已经抓住了他的把柄,想向本相服软不成。”
可是转南一想,觉得不太可能,他都贾似道的之间的争斗,到最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么的谦让,在幕后绝对是有阴谋的。
此时,贾似道接着说道:“各位,自从我们大宋南迁一来,一直是战乱不断,可以说,老百姓饱受了战乱之苦,九就在前几个月,老夫去视察了前线的将士,和他们吃住在一起,终于了解到了广大将士的心声。”
听贾似道这么说,理宗皇帝知道自己应该配合贾似道了,就问道:”贾爱卿啊,你都了解到将士们的什么想法啊,快快说来听听!”
微臣谨遵圣意。贾似道躬身对理宗皇帝施了一礼,躬身的答道。
贾似道这人是一个奸臣,可是在买人心方面也是有一手的,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那么的多人心甘情愿的供他驱使。
他到淮河前线后,根本不住在当地官员为他准备的府邸之中,而是和士兵一样,住在普通的帐篷后,看到伤兵,就上前,亲自为他们端汤送药,虚寒问暖。
夜晚还亲子自巡营,见到有的士兵就睡在露天地,身上连一个被子也没有,就立即的解下自己的裘皮披风盖在他们身上。这些个举动,迷惑了很多人,很多的士兵都说贾宰相身为当朝一品,竟然一点架子都没有,真是让人敬佩。
到了临会临安的前一天,他就召集了很多的士兵,包括一些低级的军官,邀请他们一起饮酒,吃肉。
喝了一会之后,这贾似道就摸了摸坐在自己身边的那个手臂被蒙古士兵砍断的右臂的伤口处,关切的问道:“小兄弟,疼不疼啊?”
这个伤兵感动的热泪盈眶,急忙跪倒在地,答道:“多谢宰相大人关爱,现在已经好多了。”
贾似道将挥手让伤兵坐下,长叹了一口气,道:“各位,你们看,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这位小兄弟只是断了一条胳膊就已经这么痛苦了。”
说完之后,加重了语气,道:“我们再试想一下,那些为国捐躯的兄弟们,在他们的家里,父母妻儿老小都在盼望着他们回去团圆,可是他们却永远的留在这里,长眠于低下,再也回不去了,想想这些,本相就睡不着。”
这番话,说的情真意切,和他一起喝酒的那些将士们听了之后,都纷纷的点头称赞。
喝了一口酒后,这贾似道又道:“为此,本相就一直在想一个办法,好让你们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
“要是能够这样,那真是多谢丞相了。”众人纷纷的跪倒在地,大声的喊道。
贾似道叹了一口气,道:“可是现在北方时有强敌入侵,如果本相下命令让你们都回家了,那边疆就没有人防守了,朝廷那本相可就不好办了。”
众将士听了贾似道的话后,又都垂头丧气起来,心道:“你贾宰相也就是说说,看来还是做不了主啊。”
这些人神情的变化,贾似道自然是看在眼里,就道:”想要让你们回家,那的有一个前提。”
“什么前提呢?”坐在那里的将士问道。
贾似道回答道:“这个前提就是天下不再有战乱,和邻国可以和睦想处。”
这个时候,他也不看众人的反应,又道:“为此,本大人就准备向朝廷建议同蒙古议合,这样蒙人的骑兵不再南下而牧马,而我们也就是不用派遣几十万的大军守在边疆了,两国和睦相处,军民同享太平盛世,岂不美哉!”
说完之后,这贾似道就对自己身边的随从使了一个眼色。
只见此人立即的拿出了一个红色的大约有几米长的条幅放在了地上。
贾似道指着地上的条幅,道:“各位,光本相回到朝廷禀奏这里的情况是没有用的,只有让当今的圣上看到你们这些守在边疆的将士的心声,圣上才会改变主意,如果你们想早日的回家,那就请你们在这红条幅用毛笔钱签上自己名字,用以表明你们的心志。”
说完之后,这贾似道就拿起毛笔,带头在红条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当然,这贾似道事先都和自己在军中的亲信通了气了。在他签完字后,他的这些亲信自然也就跟着签字了,为这个计划造势了。
那些士兵确实有思乡之情,再加上喝酒了,经过这么一番蛊惑,自然都抢着在上面签字。
贾似道说完这些后,就将这条幅取出,躬身的呈送到了大宋理宗皇帝的龙案前面。
这个条幅很长,理宗皇帝也看的很仔细,过了好一会,他才看完。
可是理宗皇帝看完之后,并没有立即的发表意见,而是命令身边的董宋臣将这个条幅拿到下面的朝臣中去,让他们一一的传看。
在这些臣子们看这个的时候,理宗皇帝又看了看贾似道,心说:“任用这个贾似道为朕的宰相,还真是用对人了,本来这议和就是朕的意思,可让他这么一操作,反倒变成了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的心声了,朕再要去和蒙古议合,反倒变成了体恤将士了,此人真是大才。”
正想着呢,忽然听到有个熟悉的声音在大声的喊道:“陛下,贾似道真是太可恶了,他这是在利用将士们不知道朝廷的情况而为自己的求和找一个借口,真是该杀。”
大宋理宗皇帝定睛一看,见此人正是被自己罢免了枢密使一职的董槐,他就问道:“董老将军,以前的事情,朕没有责怪你,这次你是咋回事情,竟然又对贾宰相不满了?”
大宋朝的历代皇帝对臣子都是十分的宽厚,特别是对那些有影响力的高官,很少痛下杀手。
理宗皇帝在罢免了董槐的职务,任命他为没有实权的节度使后,并没有太为难他,依然可以上朝参政,当然他的节度使乃是一个虚职,并没有实际的权力。
“作为边关的将士,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怕牺牲,以恢复故都,收复大宋的昔日的疆土为己任,可是这贾似道大人却去涣散军心,让将士们都回家,那样的话,蒙古人长驱直入,只怕临安都不保了。”董槐不忙的道。
户部尚书张一宏又站了出来,道:“董将军的话,下官不敢赞同。”
“你是文官,懂什么军事上的事情。”董槐不以为意的反驳道。
这话一说,可是让张一宏抓住了把柄,他立即道:“董将军,您这话下官可就不敢苟同了,今日朝堂上的文官好多都是带兵打过打仗的,而且我大宋朝自从开国以来,很多的任的枢密使都是文官,可不是武将,难道这些人都懂军事不成?”
本来这董槐的意思是只是说户部尚书张一宏不懂军事的,可是经张一宏这么一说,就变成了他董槐说所有的文官都不不懂军事了。
要知道,在大宋的朝廷,一向是重文轻武的,这就在朝臣中造成一个影响,身为武将的董槐对所有的文官都看不起了。
董槐当然也听出了户部尚书张一宏的话中的味道了,急忙辩解道:“张大人,你可不要无中生有,我可不是这个意思。”
“你董将军是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在场的各位大人也清楚,就不用多说了吧。”户部尚书张一宏道。
接着他就拿过那条红条幅,双手举起,道:“各位,这红条幅大家都已经看过了,这上面的名字都是贾宰相亲自看着边关的将士们签的,自然不会有假的。”
“当然了,如果有那位大人觉得我贾似道作假了,可以提出来,让圣上下圣旨,到军营去证实此事,我贾似道一定会积极的配合,没有二话。”贾似道接着张一宏的话说道。
理宗皇帝见贾似道这么有信心,就道:“是呀,董爱卿,你如果认为贾爱卿造假了,那朕就立即下圣旨让你去证实此事。”
“启奏陛下,微臣不是怀疑贾宰相造假,而是说贾宰相在军中这么做欠妥啊!”董槐道。
理宗皇帝道:“宰相乃是百官之首,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体察民意,然后上报于朕这里,这有何不可?”
此时,这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理宗皇帝是故意在避重就轻,人家董槐职责贾似道的乃是他蛊惑军心,而理宗皇帝却故意扯到了宰相的职责了。
董槐还要争辩,这理宗皇帝就装作有点不耐烦的样子,道:“董爱卿,昔日你犯了大罪,可是朕对你还是很好的,可你也不要以为朕真的不敢那你怎么样,如果你在这样纠缠,那就莫怪朕无情了。”
“就是,当今的圣上英明的很,董将军,你的那些话圣上自有判断,你这么不依不饶的,难道是想逼宫吗?”董槐反问道。
董槐和丁大全也是政敌,本来有人攻击董槐,他是应该该乘机落井下石的。可今天的局势完全变了,董槐和他丁大全的老对手贾似道干上了,而且今天的事情的就是他挑起的。
现在他丁大全觉得这董槐此时已经不是自己的敌人了,而是自己一个战壕的战友了。
这世界上所为的敌人,朋友,都不是绝对,在某一个时候,他们就有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丁大全和董槐的关系就是如此。
这个时候,丁大全觉得自己应该助力于董槐了,就开头说道:“各位,大家都知道,董将军和我丁大全一直的关系不太友好,甚至董将军当初的职务都是本相奏明圣上后罢免的,那个时候,本相那么做是因为他董将军有错,作为臣子,就有责任想陛下举报,可是今天,本相想要和董将军站在一条战线上。”
这话一说,朝臣们都窃窃私语起来,心道:“今天是怎么回事情,风头有点不对啊?”
当然了这也出乎董槐的意料之外,他没有想到这丁大全会在这个时候力挺自己。
董槐心想:“如果他丁大全真想帮助自己,何必当初又整理急呢?”
他那里知道,这些朝堂上的老政客何等狡猾善变。
可是丁大全这么一说,就吧理宗皇帝弄的有点不高兴了,心说:“你丁大全真是善变,当初你力主劝谏寡人罢免了这董槐,可是现在又这么说,难不成你想将朕玩弄于鼓掌之中吗?”
丁大全当然知道自己这么说,是符合理宗皇帝的思路的,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在和理宗皇帝作对。
考虑到这些,他就对理宗皇帝道:“陛下,微臣以为,贾似道大人作为宰相,陛下您的左膀右臂,确实应该去调查下面的情况,事后上报于你,可是陛下您并没有让他在军总散步这种厌战的情绪吧?”
“就是,陛下,您是大宋太祖皇帝的子孙,当初太祖定都于南京,天下一统,眼下我们偏安于一方,他贾宰相在军中散步这种言论,那以后谁还会有心情打仗?”董槐问道。
丁大全接着说道:“如果将士们都解甲归田,那对于我们大宋来说岂不是自毁长城,就算是我们和蒙古签订了合约,那他们以后反悔了,又纵马南下,我们怎么办,难道要坐以待毙不成。”
“丁爱卿,你想的也太多了,我们现在只是准许蒙古使团入境,还什么都没有谈呢,你怎么就那么肯定会吃亏的,未免也太武断了吧。”大宋理宗皇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