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无双
字体: 16 + -

第八十一章:云涌

    如朕亲临?当胡润山说完之后,在场五人皆陷入震惊之中,这四个字,可不是齐安州能够送得出的。在风剑王朝的历史中,各姓皇帝曾送出过三幅这样的牌匾,其三人要么是开国功臣,要么就是对世人有所贡献,并且名垂千古的朝廷重臣。而胡家的这一副牌匾,应该就是第四幅了。

    刘囍与韩士不得不重新打量胡润山了,瞧他的一身打扮,富家子弟是无需质疑的,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胡润山的言行举止,其间透漏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大气,气场这个东西,犹如陈年老酒,哪怕你家缠万贯,如果没有足够的底蕴,无论如何,都是学不来的。

    安先生的话再一次在两人脑海里回荡着,可是如今,当如朕亲临这四个字从胡润山的嘴里说出来之时,刘囍与韩士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了。如果胡润山背后的胡家,真的和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两人便不得不答应他的条件。这么一来,两人以后与胡润山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同样,也会辜负了皇上对两人的期望。

    如今,摆在刘囍与韩士面前的路有两条,其中的利弊,两人心知肚明。现在唯一不确定的,便是胡润山所说的那个牌匾,是否真的存在。

    “韩总督,刘巡抚,我知道这件事对你们来说有点为难,毕竟我们商议的是一件能够改变凉州此后历史走向的大事。这样吧,我还会在凉州呆上三日,两位大人可以回去慢慢考虑,如果考虑好了,无论答应与否,还请两位大人给胡某一个准信。无论此事成功与否,我都愿意与两位大人结为至交好友,不知两位大人意下如何?”察言观色的胡润山似乎看出了刘囍两人脸上的为难,先是吩咐小二去上饭菜,然后便朝刘囍两人说道。

    “胡大哥气宇轩昂,实在是世间罕见的慷慨之人。感谢你能理解我们的苦衷,作为朝廷重臣,皇上将凉州交于我们二人管辖,我们要对得起皇上的信任,更要对得起凉州的数十万百姓。此事我想,还是由我们回去召集凉州各郡的郡守,再做商议。”不消片刻,客栈里的几位小二便端着菜肴与美酒走了进来。刘囍拿过来了一瓶酒,为胡润山和自己各倒上了一杯,然后举起酒杯朝胡润山说道。

    “哈哈哈,我胡某生平就喜欢性格豪爽之人,来,干了!”胡润山起身后爽快地与刘囍碰了一杯,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觥筹交错之间,这一顿饭很快便结束了,临走之时,胡润山亲自将刘囍四人送出了客栈,在告别刘囍四人之后,胡润山与周初回到了凉风客栈。周初刚要开口说话,却被胡润山抬起的手给打断,留给周初一句“我对你很失望”便朝楼上走去,刚才吃饭的厢房里,胡润山送出的两

    份见面礼,自吕枝凰放下之后是什么样,待他们走后,还是那个样…

    周初站在楼下目瞪口呆地看着缓缓上楼的那个背影,眼中不禁划过了一丝狠毒,这些狠毒,针对的却是刘囍与韩士,对于心中那个伟岸的人影,他只能把自己当成是一条狗去伺候。刘囍与韩士昨日不是说,如果凉州境内的官员参加科举没有取得好的名次就要革去官职?那还有救!可是当这句话是从胡润山口中说出时,那么你这辈子的仕途,是真的要断送了…

    胡家,远远没有方才胡润山说得那么简单,不然怎么会让齐安州亲自送上“如朕亲临”的牌匾?周初知道这一点,刘囍与韩士,自然也知道…

    刘囍四人在回到总督府后径直走向了书房,刚才在凉风客栈虽然找理由推脱了胡润山,但是争取来的时间,仅为三天。在这三天内,两人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首当其冲的,便是派人快速前往京城,向皇上请奏。这件事说得好听点,是胡家慷慨解囊在凉州建造五十间书院,说得不好听,便是官商勾结,霍乱凉州,其中的利益取舍,虽然韩士身带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但是对于此事,还是请示皇上一下比较好。

    进入书房之后,吕枝凰贴心地给四人各倒了一杯茶,并且去厨房亲自做了四碗面,待吕枝凰端着面走进书房之后,发现书房里多了一个人,正是自刘囍与韩士出府之后,便一直跟随在他们身后保护两人的鸣剑。

    “鸣剑,如果你凉州前往京城,用最快的速度,多久可以走上一个来回?”书房里,韩士手握一封书信朝身前的鸣叫说道,而刘囍与萧婵则坐在一旁在小声说些什么。

    “回禀总督大人,自凉州到京城,路程大概有八百里,纵使属下武艺高超,一个来回恐怕也需要两天两夜。”

    “好,你带着这封书信,前往京城,交给兵部尚书吕兵鸿,并嘱托他此事十万火急,让他交由皇上,无论皇上是否做了批奏,务必要在后天日落之前回来。还有,你出总督府的时候,从后门而出,不要被人发现。”

    “属下遵命!”鸣剑双手抱拳向韩士与刘囍行礼之后,接过韩士手中的密信离开了书房。

    在鸣剑走后,自外面又走进来了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男子,瞧他模样,相貌平平,如果放到大街之上,肯定能找到四五个与他相仿的人。男子走进房间后,先是低着头打量了一番后,然后转过身关上了房门,朝着刘囍与韩士跪下说道:“小人乃是蚁络的一名小头目,专负责收集凉州的各种情报,不知大人此次召我来可有什么要事需要小人去办?”

    “你对荆州胡家可熟悉?”男子并无说出自己的名字,刘囍四人也能理解,在蚁络之中,每

    个人都是以代号相称,有的人甚至连代号都没有。

    “荆州?胡家?不知大人说的是哪个胡家?”男子脸上一时疑惑,在话音落后,缓缓地变成了惊恐。

    “想必你也知道了,我所说的胡家,就是你心中想到的那个。”韩士一直在观察这男子脸上的表情变化,在看到男子一脸的震惊之后,心中已了然,对于荆州胡家,这个人必然知道些许。

    “回禀大人,对于荆州的那个胡家,小人的确知道一二,就是不知道大人要问哪方面的问题了。”

    “我的问题很简单,胡家的那个牌匾,是否真的存在?”

    “回大热的话,那个牌匾乃是皇上亲自书写,并让齐丞相转送,的确是有此事。至于其中的缘由,小的听到的真相是当年胡家家主,曾经帮助皇上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皇上为了谢恩,便送上了这一块牌匾。”

    “好的,这里没有你的事了,你可以退下了。”听到真相之后,刘囍便朝男子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两位大人,胡家,远远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两位大人想知道更多关于胡家的事情,小的回去联系荆州那方面,两天之内整理出一分卷宗给大人详看。”男子站起身就要出门离开,走到门口时又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朝刘囍与韩士说道,在说完之后便离开了书房。

    男子离开之后,书房里陷入了一片沉寂,目前刘囍与韩士能做的,唯有两个字:等待。

    京城,诚王府。

    当今皇上,有着一位兄弟,年纪与他只相差一岁,但是地位,却差个十万八千里。当年先帝立储之时,曾引起了朝廷长达三年之久的动荡,各位贵妃与皇后明争暗夺,阴招阳术频出,虽然最终皇后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失去了致爱的二皇子。本想将二皇子推向皇位的皇后,迫于无奈之下,只得四皇子,也就是当今的皇上,继承了皇位。

    而当年争夺皇位的贵妃,在当今皇上继位之后,下场极为悲惨,或被打入了冷宫,或者赐三尺白绫悬梁而死,当年的皇子更不用多说,有的被发配边关为二皇子的死而“赎罪”,有的则被暗中刺杀。当然,其中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当今的诚王。

    在当初争夺皇位之时,诚王的母亲,也就是李贵妃,始终坚信不疑地站在皇后这边,虽说对于当今皇上的登基没有帮上任何忙,但是单凭这一份忠心,皇后在临死之特意嘱托皇上,无论李贵妃以及诚王以后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都要绕他们一命。对于此事,当今皇上铭记于心,这些年来,虽然没有给诚王什么实权,而且还没有让他上朝参政,但是该给的俸禄,每年该赏赐的,都一个字儿没落下。

    反观诚王,在

    看到当年争夺皇位的贵妃以及那些皇子的下场之后,渐渐生出了退避之心。这么多年以来,深居简出,对于朝廷之事不管不问。面对朝中大臣来访,能够推脱的,绝对不接见,只有在皇上祭奠先祖的时候,才在文武百官门前露面,只不过却也不主动与文武百官打招呼。

    百官在见到诚王这样,也打消了与诚王交往的想法,于是乎,这些年来,在朝中流传着一句话:“不见当年马蹄疾,唯闻府中草遍地。”此话正是来形容诚王以及他的诚王府。

    今日,诚王府中来了一位稀客,说是稀客,仅仅是因为三年以来,诚王府中除了仆人,从未进出过外人。这位稀客是一位身着破旧道袍的江湖术士,额头之处还贴在一块狗皮膏药,一眼看上去,如果再给这这位道士手中塞上一把道幡,更像是街边摆摊算命测姻缘的骗子了。

    这个道人来到京城已经数天,也许是人生地不熟的缘故,在京城走街串巷了三天之后,仍是没有人上前询问。此时正值开春时节,因为口袋中没有银子付房钱,一大早便被客栈掌柜赶出了客栈,临走之际,还不忘嘲笑他一两句,说他还不如久居府中的诚王。正是这句话,引起了道士的好奇心,在街上问了数人之后,便来到了诚王府。

    此时,这位道士已经在诚王府前站立了三个时辰了,看着门头挂着的那张已经布上一层厚厚灰尘的牌匾,道士不禁挠了挠头,满脸的疑问。期间,他也曾试过敲门喊人,可是回答自己的,却是府内的一片沉寂。道士似乎不想放弃,于是便又走到门前,卷起袖子在门上使劲儿地拍打着,口中大声喊道:“喂,有人吗?要不要来贫道这里算上一卦,前知五百,后算三百,只收您三文铜钱啊…”

    道士的喊声虽说没有听到府内的呼应,却惊动了过往的百姓,虽有人对着他指指点点的,却无一人驻步观看,仅把道士当成了一位失了心智的疯子。有几个小孩子甚至拿起府前散落的石块扔向那位道士,当道士转身后,几个顽皮的孩子又一溜烟儿地跑了,使得道士一脸无奈。

    就在道士恶狠狠地看向那几位顽童之时,只听得身后传来了一阵木头与地面摩擦的声音,道士喜出望外,连忙转过身,只见那已经掉了红漆,能够看出漆下面木头的大门,如同一位年迈的老人缓缓打开。道士连忙走上前,正要向门里瞧去时,浑身一个机灵往后面跳了几步,只见那两扇大门只见,露出一个散发披肩,且散发着一阵恶臭,一脸脏黑的人头。在看到道士退后之后,那张黑乎乎的脸张口说道:“刚才可是你在敲府中大门?”

    “正是贫道,贫道游历九州多年…”在那人开口说话后,道士便一手捂住

    嘴鼻,然后小心地往前走了几步,话还没说完便被那个人打断了。

    “你走吧,我这里没有银子付你算命。”听到道士一张嘴便开始吹嘘自己,那人不耐其烦地朝他摆了摆了,就要关门之时,却发现门怎么也关不上了,低头一看,不知何时那道士已经将一只脚迈进了门内。

    “只需三文钱,三文钱啊,这位老爷,您瞧您住着这么大的府邸,不至于三文钱都付不起吧。而且您就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给您算上一卦…”道士在看到那人脸上的坚决时,干脆直接坐到了地上,抱着那人的大腿痛哭流涕地说道。

    此景被路过的一位百姓看到,不禁微微叹息,做道士做到他这个地步,还不如找一口枯井跳进去,或者去边关杀敌,也算是以身殉道了。

    “好好好,你且在门外等候片刻,我回去给你拿些吃的。”黑脸人见到道士这般模样,不禁摇了摇头,随后便推了推他,待道士松了手后,不等他言谢,便起身回府。

    过了片刻,黑脸人手中拿着两个热腾腾的包子走到了门前,看到那人手中的包子,道士眼冒绿光,嘴角的哈喇子流了一地,在接过包子后,连声朝那人感谢,然后将手中的两个包子,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嘴角塞得如同被打肿了一般。吃过之后,那道士又可怜巴巴地看向黑脸人。

    “我已经把我的午膳给你用了,我府中也没有余粮啊,你还是去别处看看吧。”黑脸人在说完之后,不等道士有所反应,连忙将大门关上。

    见到此景,道士一阵叹息,随后便拖着只吃了半分饱的身体朝东边走去,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什么人啊这是,赏口饭吃总要让我吃饱嘛,还有,老夫说给他算命,他都没有答应,天才还有这等好事?在道士走远之后,诚王府对面的巷子里走出了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的男子,男子先是看了看道士离去的方向,然后又望向了诚王府,随后便又走进了巷子之中。

    诚王府内,刚才一脸黝黑的男子缓缓地走到了后花园之中,路上,遇到了几位家丁,听到他们弯腰说道“参见诚王”后,只是微微点头。来到后花园后,诚王走到湖前将脸上的污泥洗去,洗干净之后,便露出了一张足以迷倒天下女子的英俊脸庞,其眼中更是带着一股飘逸之气,与刚才眼中的浑浊犹如天壤之别。

    诚王从袖中缓缓地拿出了一个小卷,打开之后,只见卷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几行小字。看到之后,诚王将这个小卷吞入了口中,慢慢嚼咽,随后就地而坐,望着身前的湖泊,嘴里喃喃说道:“一位十岁的孩童,身上居然带着风剑王朝三百年来的龙运,此时正在朝京城赶来,这对于我来说,到底是一个机遇还是一段灾祸?”

    说完之后,诚王从身旁捡起了一块小石头,没有任何思考,将石头扔进了湖中,嘴角渐渐露出了一丝微笑…

    而刚才在诚王府前乞讨诚王施舍银子的道士,摇身一变,便成了一位身着学子衣装的儒生。此时,他正在一间客栈之内,在他手中,有着一只信鸽,在将信鸽放飞之后,他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浊气,随后缓缓地说道:“十年了,足足十年了,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四哥,这一次,我要将曾经失去的一切,全部夺回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