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无双
字体: 16 + -

第一卷:书山有路 第三十二章:问道

    清轩始终觉得,这两天发生的事就像在做梦一般,清风观出龙引得天下百姓前来围观敬香,后又听说师傅道清拒绝了飞仙的资格。清轩对于出龙之事并无兴趣,清风观有本名叫《天下奇志》的竹简,上面记载了风剑王朝数千年以来的各种奇闻异事,打从进了清风观,清轩便将这本书读得是熟记于心。风剑王朝四方守护神兽,妖魔鬼怪,仙人古佛,上面是应有尽有,只是这竹简只记载到了一千多年前便生生停止了。

    有点不明白的是师傅为何会拒绝飞仙的资格,在清轩的记忆之中,道清给自己的印象就是话少,心善,偶尔的疯疯癫癫。在《天下奇志》的记载中,想要得道飞仙,天资是必备的,机遇也是不可少的,清轩自认为在众多师叔之中,甚至加上师兄师弟,师傅道清的天资,仅仅比反应迟钝又记不住法诀的清羽好上一点。说到机遇,自从来到清风观,清轩就没见道清下过山,何来的机遇一说?

    清风观飞走近八百年的祖师佩剑被道清供奉在三清像前,每日前来敬香的香客在敬香之后都会停住脚步观摩一番,更有甚者会将已被命名为“太极”的佩剑拿起来揣摩一番。清轩曾私下问过道清,为何不将祖师的佩剑收起来悬挂在后院的道阁之中?道清没有回答,只是指了指那把太极剑,又指了指自己,摆了摆手后便不再言语。

    清轩知道,这是师傅想让自己去悟出其中的道理,苦思百想之后,清轩便认为是道清觉得自己不配佩带这把太极剑。如果说道清都自认没有资格去佩带这把剑,那放眼清风观,又有谁有资格?对于前来卜卦敬香的香客,道清将这些都交给了几位师叔,自己倒做起了甩手掌柜。这几天道清一直在陪着稷下学院那两个学子游山看水,将泰山誉满天下的四大奇观看了个遍,也将泰山大大小小七十二座山峰,三十六道条溪流走了一个遍。

    那个名叫虞清的小姑娘总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这山上大大小小这么多道观,为何不拆了都聚集在山顶的清风观?又比如这泰山七十二座山峰,为何只有几个高的山峰有命名?又比如道人都喜欢清静自在,现在清风观每日那么多的香客,岂不是会打搅到这山上修道之人的清修?对于这些不着边的问题,道清能够回答的,就回答了,不知道的,则厚着脸皮让虞清自己去寻找答案,虽然每次都会遭到那小姑娘的白眼,但是道清却始终面带微笑,似乎并不将这些放在心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嘛。

    相对于虞清,项遥则比较安静一些了。当不出门的时候,项遥就会坐在清风观外的一块石头上看着来往的人群,或者去帮清风观的道士做些杂活,但是最喜欢的,还是听师傅讲道了。与虞清不同的是,在师傅讲道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项遥会记下,等师傅讲完道再去询问。哪像虞清那个丫头,遇到有一丁点不解的,就会站起来直接提问,或者师傅读错了字音,会不留情面地说出师傅的错误,有时候甚至会当众和师傅辩道,实则上却是和师傅吵架斗嘴。

    对于这两个小书童,凭心而讲,清轩则更喜欢聪颖活泼的虞清一点。而师弟清羽则比较喜欢和项遥呆一起,清羽本来就天性憨厚,而项羽则被虞清称为“榆木疙瘩”,这难道就是文人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今日早晨,清轩起床将一切准备妥当去开门时,却发现门外居然空无一人,这才真龙显灵的第十日啊,百姓就不来敬香了?看着门外空无一人的道场,与前些时日摩肩接踵的人群相比,说不失落那是假的,清轩叹了一声气转身向回到房中补个觉,这几日忙得也够呛。清轩刚走到大殿的位置,便看到了一同出门的项遥和师弟清羽。

    “早啊,清轩大哥。”项遥率先伸手打招呼,站在项遥身后的清羽似乎还未睡醒,揉着眼睛打着哈欠。

    “你俩这么早去干什么?”

    “清轩大哥,是这样的,道长让我们下山买些糯米,前些时日买的糯米已经,已经被我师姐吃完了…”项遥揉着脑袋说道,有些不好意思。

    “去吧,路上小心。”吩咐完项遥和清羽后,清轩便转身回屋,可是心中却有一种说不上的感觉,总感觉今日有大事要发生。可是师傅前几日说过,这一个月内不宜卜卦,清轩便打断了想要卜卦的念头。本想回屋休息,却鬼使神差地拿起扫把打扫起观外的道场。

    清风观说大不大,说小的也不小。因为道观建于山顶,而山顶的大小仅够建一座大殿,至于供游人香客休息的房间则只建了三间,还是当年师祖苦苦想法改变了泰山一处山峰的山势,才将大殿的面积缩小了一点而腾出的位置。至于清风观道人休息的地方,则是在大殿后的山腰上

    所建,每日清风观的道人前往大殿,则需走过一百零八级台阶,寓意同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这也和整个泰山的山峰与河流数相同。而道长讲道的道场则在大殿前的山腰处建立,从上至下一共为三个道场,紧挨大殿的道场是一个整体,而第二个则分为两个,面积都与第一个道场的面积一样,第三个道场则为三个,面积亦是如此。这道场的寓意变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清风道人建观传道的观念一致,希望能够将大道普及天下。

    清晨的泰山因为路上无人前来敬香观景,多少显得有些清静,太阳刚升至山顶处,笼罩在山群中的薄雾在慢慢散去。山顶偶尔飞过的白鹤发出了欢快的鸣叫,而山林中的一些动物则开始出去觅食。

    项遥与清羽两人走在山路之上,因为已经进入冬季,山路上有不少落叶,一路上两人并没有过多的交谈,只留下一声声树叶踩碎的清脆留在山路之上。在快到达清风亭的时候,遥遥看去,亭中似乎有一行人在停留交谈。项遥与清羽相视一眼后,加快了步伐来到了清风亭。

    看着一行九人,各个衣着富丽华贵,谈吐举止皆是不凡,其中有一个年纪与项遥一般大的孩童更是人中龙凤,一看就像是个富贵家中的公子,还有位唯一坐在凳子上的公子,似乎看着有点面熟。但让项遥印象最深的,则是那位身着蓝色布衣多少与这群人有些不搭调的男子,那男子在见到两人到来后率先望向两人,其余八人则在两人走到亭中时才停止了交谈。待项遥走近后,再仔细看那坐着的公子,才想起来这位公子正是在稷下学院见过的那位。

    “请问两位道长,清风观据此还有多久的脚程?”那位坐着的公子起身后笑道,身后的八人见此都毕恭毕敬地站在了公子身后,看来这位公子才是九人中的主心骨。

    “从这到清风观还需两炷香的脚程,不过公子不必心急赶路,此时正是观看泰山日出的最佳时刻,公子可边行路边赏景。而且,而且我只是清风观的一位小道童,不是什么道长,我叫清羽,身旁的这位是我家师傅的客人,名叫项遥。”回答公子问题的是清羽,被这位公子称作道长,清羽的脸颊不禁红了起来慌忙解释道。而项遥此刻紧盯着那位身着蓝色衣装的男子,似乎也是在哪里见过一样。

    “那就多谢清羽道长了,对于我等凡夫俗子,修道之人都是以道长相称,还望道长不要见怪。我们此次前来清风观,正是听闻了那日清风观出现真龙之事,遗憾的是我们对于此事都是道途听说,还请道长告知一二,也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公子依旧很有礼貌地笑道,而身后的八人也无人抢话,那身着蓝色布衣的男子也注意到了项遥在一直看着他,回望过去,眼睛里带着有些不解与疑惑。

    “公子有所不知,那日清风观出龙之时,我与师兄刚好下山去采购,对于此事知道的也是不多。不过我身边这位项遥施主却目睹了整个过程,如果公子想要知道来龙去脉,可以问一下这位施主。”清羽推了推发愣的项遥,项遥转过头看向清羽,一脸的不解。

    “那就劳烦这位项遥小兄弟给我们讲解一下当日发生的情景。”

    听到这公子说话,项遥才缓缓将当日的来龙去脉一一讲了出来,偶尔那公子还会问上几句问题,项遥都一一作答,没有丝毫保留。当项遥讲出赵高这个名字的时候,这位公子包括后面的八人都愣住了一下,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而对于师傅知天,项遥则自动忽略了。在讲道最后,那位公子问项遥那个老人叫什么名字。

    “那位老爷爷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他也未曾提及过。”

    “多谢项遥小兄弟了,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那公子在说完后后面的几人又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我也记不太清了,好像我刚进稷下学院的时候和你见过一面。”项遥揉了揉眼睛,不知为何,这几日总是有些贪睡,马上就和虞清一样了。

    “哈哈哈,我也想起来了,正是在稷下学院我们见过一面,不知项小兄弟怎么会到了这清风观?”公子爽朗的笑道,听到这笑声后,身后八人脸上的表情也舒缓了许多。

    “我师傅让我游历九州,前些时日我师姐想来泰山看日出,我们就来了这里。”

    “原来如此,多想项小兄弟相告。时候不早了,我们还要山上敬香观景,就在此别过了。”公子双手抱拳朝项遥告谢后便带着一行八人朝山上走去,在那身着蓝色衣装的男子路过项遥身边的时候,两人似乎心有灵犀般相看了一眼后便各自离开。而那位与项遥年纪相仿的孩童则走到项遥身边,看了项遥片刻留下

    了“我等你”三个字后便向山上走去,其中跟随在公子身边的一位男子转过身意味深长地看了看项遥,随即便转过了身。

    对于这一个插曲,项遥和清羽都未放在心上,而是加快了步伐朝山下走去,因为这一次相谈耽搁了许久,所以在两人走到山下时已经到了午时。当两人到达山下时,也终于明白了为何今日无人上山敬香观景…

    公子一行九人与项遥分别走了约一炷香后,那公子似乎并不着急上山敬香,反而走到了一块巨石之上赏起了风景,其余八人见此,也都停下了脚步。此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之中,似乎已经错过了观看日出的最佳时机,山群中笼罩的薄雾也因为阳光的照射而散尽。过了片刻后,那公子缓缓开口说道:“一千多年前,有位杜姓诗人在此作诗一首,其中有一句朕记得特别清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朕在皇宫久居二十多年,还未曾见过这泰山巍峨雄奇的景观,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回皇上,这泰山自古以来便是灵气旺盛之地,是天地孕育出的伟大奇观,被称为五岳之首不是没有道理的。”接过皇上话的乃是贤阁之首曹玉,此次能够跟随皇上一起登山,曹玉心中是一阵窃喜与激动。此次跟随皇上前来泰山的文武百官多达二百余人,还有随从的御林军和暗中保护皇上的侍卫,人数最少也有一千五百人有余。可是在登上的时候,皇上却只选出了八个人陪同登山敬香,其余的百官都被留在了山下。

    至于其余的七人,帝师陈乘风,礼部尚书章知睿,兵部尚书吕兵鸿,凉州总督韩士,凉州巡抚刘囍,曹庆安,还有那位一路上都未曾说话的男子。在选人的时候还有一段小插曲,曹玉的这个名额原本是属于齐安州的,可是齐安州在皇上点名的时候以年迈为由将这个名额让给了曹玉,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曹玉觉得这清风观出龙,真的是福泽天下,刚到了这里就走了大运。岂不知,当时在曹玉身后的刘囍与韩士同时露出了一丝不可察觉的笑意。

    “到了这里,就不要称呼我为皇上了,我现在只是一位游山玩水的公子哥,想来这清风观为家里求一道平安福,而你们几位则是我的家仆与管家,叫我风公子即可。刚才听那项小兄弟所讲,有一个名字,不知道你们记住了没?”皇上接过曹庆安递过的折扇,打开扇子,将扇子对向太阳,透过阳光的折射,在地上印出了一条龙的影子。

    “是,风公子。刚才我闻那孩童说出过‘赵高’两字,听那孩童叙说,那只不过是一位普通的老人而已。”这一次回话的则是礼部尚书章知睿。

    “章大人所说极是,可是有一点不知章大人有没有注意过,自始皇时期那位叫赵高的丞相死后,风剑王朝一千多年的历史之中,上到朝廷官吏,下到凡夫俗子,没有一位名叫赵高的。”没等皇上开口说话,站在皇上身后的陈乘风便开口说道,而陈乘风的话则让众人都愣住了,犹如在冰窖中一般说不上话来。

    “竟然还有这种奇事?”刘囍与韩士在听闻之后异口同声地问道。

    “不错,这件事也是我师傅在一次演变八卦时偶然发现的,只不过当时并未在意,也无需在意。因为赵高的名声在史书记载中并不好,没有人愿意用这个名字也是人之常理。”

    “那,项小兄弟所说的那名没有透露名字的老人呢?这世间居然还有如此奇人能够从一本书中召出真龙?”皇上在听闻陈乘风的解释后心里也放松了一些,然后追问起那个老人来。

    “那个老人,我也并不知晓。本想算上一卦来推测一番,可是想起十日前师傅告知这一个月内不宜卜卦,否则会有大灾大难的话后我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望风公子不要怪罪。”

    “无妨无妨,走吧,今日我拦下百姓登山敬香,已是大罪一件,还望到时候清风观道长不要怪罪下来。”皇上摆了摆手,率先朝山顶走去,紧跟在皇上身后的是曹玉,走在最后的则是刘囍与韩士。

    一炷香过后,皇上一行九人来到了清风观的第一个道场,看到观中青烟寥寥,四周的山群都尽收眼底,盘旋在清风观上空的一行白鹤,还有天空中那层层白云,使得一行九人顿时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涌上心头。在赏景片刻之后,皇上动身向清风观走去,在到了门前时,发现门前有一个似乎早就在等待着自己,想想必是清风观的观主道清无疑了,而道清身旁站的那个小姑娘,应该就是项遥口中的师姐了。

    “道清道长,我此次特意前来问道,还请道长能够指点一二。”见到道清,皇上将手中的扇子交给了身后的曹庆安,然后双手抱拳向道清施礼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