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江湖
字体: 16 + -

第三十二章 鱼饵投下湖

    寒冬的脚步已经从北方开始蔓延,宁古塔的每一粒风沙打在脸庞,都仿如刀割,塞外草原的胡人已经开始准备过冬。在大地冰冻之前,胡人部族会发起一波波的南侵,在边疆城池抢夺过冬的物资。

    每一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北道府最为艰难的时候,漫长的边境线上四处狼烟,镇守边疆的二十万唐家军秣兵历马,时刻准备着迎战胡人的游骑入侵。宁古塔作为北道府的前哨据点,将迎接最凶猛的冲锋。

    唐国忠已经带领扈从返回,留下了数千囚犯和唐猿生。这些囚犯如果能熬过这个冬天胡人的冲锋,来年的时候,他们会披上唐家的战甲,消去罪名获得军籍。这是北道府唯一补充兵源的方式,也是唐家军始终保持凶狠战力的方式,纵观天下九州,年年兵事不断的唯有唐王的北地。

    军营中开始为数千囚徒分发兵器,他们将要迎接的是凶猛的胡人。唐猿生同样披上了战甲,和普通的士兵一般无二,这个冬天将是他真正的考验。想要获得麾下将士的认可与忠心,不是他小王爷的身份,而是实力和战功。

    唯有志勇双全的男儿才配统帅北地最强的兵锋,而这只能靠他自己。唐天元对此并不看好,这对一个连说话尚且艰难,十岁才开智的小王爷来说,太过于艰难。

    当初的唐念奴,十岁便来到塞北边疆,十年边塞刀舔血,才勉强及格,真正意义上拥有了继承北地的资格。同样年纪的小王爷,开智太晚了,和狡诈的胡人打交道,他可能被啃得骨头都不会剩下。

    胡人的铁蹄声惊醒大地,地未冰,兵锋已露寒光。这是胡人的第一波试探,仅有千余铁骑拍马扣关。

    宁古塔楼机轰鸣,中门大开,一个年轻的小将,一骑出关,手中一杆铁棒虎虎生风,这一刻,一人成军。

    宝马配俊郎,狂生正年少。唐猿生这个冬天的第一战,用手中的重物教会胡人一个道理,年少不可欺。

    折戟成沙,人死马亡。胡人扔下数百尸首退却,第一波的试探失败告终,但也仅仅只是第一波。胡人的大军在后方已经集结,三位王可汗兵分三路南下袭来,北地边关告急。

    年年冬来胡人至,今朝来势更超昔年,镇北王府的灯火彻夜长明,大燕最强大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启。

    与往年不同,今朝坐镇中堂,挥使千军万马的不再是老唐王,而是尚未过门的唐王妃。堂下端坐的众将领丝毫不敢逾矩。论胆色,一介女流毫不逊于男儿,论手段,丝毫不弱于老谋深算的唐王。

    正是这种广厦将倾而不变色的气魄才是镇压三军军心的良方。

    燕庭,宇文帝看着蛾子从北地传来的军情,提不起丝毫的兴趣。他知道,只要唐国忠还活着一天,北地的天永远翻不起大浪。他更关心刚刚投下去的鱼饵能钓出几条大鱼。

    在世人的眼睛紧紧盯着诏狱的大牢的时候,江南道的黑水牢已经在一月前接手了一个烫手山芋,前巴人国唯一的亡国旧臣王长年。

    是夜,从黑水牢的暗道送出了衣衫褴褛的王长年。

    黑衣铁面的牢役,解下王长年手脚上的锁链。“走吧,从今天起,你自由了,若非陛下仁心,你这种叛逆之臣绝不可能活着走出诏狱。好之为之,王长年。”

    今夜月明人竟望,天涯何处是家乡。近三十年的牢狱之苦,磨平了倔强的脚踝,灭掉了故国之心。国已不国,家在何方,天下之大,江湖之远,何处有自己的容身之所。

    亡国之臣何以言乡,过往的辉煌都已是历史云烟,巴人国在历史上留下了璀璨的巴人文化,依旧在四国征战天下的乱局中灰飞烟灭,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远处的树木宛如鬼影森森,王长年宛如行死走肉般独自南行,天下之大,故国已亡,走到哪里都是丢失灵魂的流浪。

    天明之时,王长年身边时而显现江湖草莽的身影,只需一夜的时间,半个江湖都已经知晓王长年的行踪。巴人国的神秘财富吸引越来越多的亡命之徒,各个势力的角逐开始了。

    江陵城,江南道最靠近南疆的城池,这里是王长年在中土的最后一站,过了江陵城,便要进入巴人故地所在的南疆。此刻,看着仿佛深渊巨口一般的城门通道,王长年毫不犹豫的扎了进去。

    一滴清水掉入翻滚的油锅,江陵城躁动不安起来。

    走在江陵城的驰道上,王长年就是黑夜中的萤火虫,引来无数探查的目光。惊天的宝藏就在眼前,却没有人急着出手,毕竟是枪打出头鸟。

    一位麻脸大汉与王长年插肩而过。

    “王长年,想活命就跟我走,我家主子可保你一命。”

    王长年摇头,径直往城中插去。

    一路之上,不断有人上前试探,全部都败兴而归。

    “呸,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东西,我看你能不能活过今晚。”又有一个人被拒,毫不顾忌的张口咒骂。

    他说的没错,阴暗的事情被放在阳光下,反倒变得娇羞起来。但白日里的收敛不代表着放弃,众人只不过是在压抑剑鞘中的杀气罢了。

    硕大的江陵城,刚过午后便看不见一家开着的店铺酒楼,满城压抑的气息,只等待一个导火索。

    漫漫长街,一座石拱桥,王长年立身桥头,回想起故国曾经也有这样的一座桥,它历经岁月风霜,熬过人走车压,却没能抵住铁蹄的践踏。

    郎朗乾坤,在无数人的盯视中,王长年头朝下纵身跳入河中,溅起一大股水花,消失在了河水之中。

    长街的暗处顿时传出命令,有人在此刻按耐不住,不再潜藏。

    “快去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派人堵住城口的出口,不要放走他。”

    “人呢?快去搜。”

    石桥下,头戴斗笠的钓翁收起钓竿,扶正头顶的斗笠,起身融入到身旁的小巷。他看的很清楚,有人先出手了。

    “哼,五行门,你们的吃相太难看了,看来有人等不及了。”

    江陵城乱作一团,各样的人物争相登场。

    夜半,城中的土地庙难求安宁。

    “地老鼠,给我滚出来,交出王长年,饶你不死。”

    书生剑客姚三春,一脚踢破土地庙的庙门,挥剑直冲进去,庙中传出一阵阵尖叫,庙中的两三老僧难逃夺命剑口。

    姚三春遍寻土地庙,没有发现任何暗道,人为何不在了?有人走漏了风声。

    “哼,我看你们能藏到何处。”

    江湖上能叫得出名声的书生剑客出手,只留下一行血迹斑斑的脚印,没有任何收获。

    江陵城乱作一锅粥,时而传来怒骂,刀剑声此起彼伏。暗中的手在推着这些江湖游侠走向杀戮。

    江陵道府衙门,府兵穿甲执兵,此时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命令去镇压骚乱。江陵城的两大巨头郡丞与都护,正在棋盘上黑白相杀,二人在此刻显得太过冷静。

    道府衙门直到天明,方传出一道公文告示,江陵城城门封禁,禁止人畜出入,城中百姓不得在街头游荡。

    晨曦时分,有一群人硬闯内河的出口,被围在内河口外的一众江湖游侠杀退。直至内河口漂起一具具尸首,才刀剑方休。

    此刻在江陵城闹得欢实的不过是一些江湖杂鱼,各家的高手都按住性子等待,只要王长年人还在江陵城,姑且让那些杂鱼闹腾去吧。

    这些人不愿意出手的原因并不是想要留后手,而是南派的爪牙已经伸到了江陵城,谁都不能确定昔日的剑锋会不会出手。因为没有人会比吴剑峰更需要这个宝藏,想要抗衡大燕朝堂,就必须得到王长年身后的巴人国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