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殿阎罗听我宣
字体: 16 + -

第五十一章 三魂七魄

    见吴常不说话,小刘公子便知趣地转移了话题,问道:“司命大人,不知你对狐狸精有什么了解?”

    吴常想了一下道:“不多,现在养了一只。”

    严格意义上,吴常也不确定九儿现在的状态应该算是妖还是鬼——自从吃了吴常给它特地留下的人参果之后,九儿的毛色就变得鲜亮起来,尾巴上的九道棕红与白色相间的尾环也充满了灵气,每日上蹿下跳的,似乎已经脱离了“鬼物”的范畴。

    小刘公子愣了两秒钟,突然“噗”得一声哈哈大笑起来。他一边笑一边拿手指着吴常,笑得说不出话来。

    周围的家丁见小刘公子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都面露出奇怪的神色。虽然小刘公子常常表现出异于常人的举动,但是在刚刚发现尸体的地方哈哈大笑,似乎也太过了一点。

    “连翘的尸体还在岸边,你就不能严肃一点?”吴常无奈地看着小刘公子,尽管他完全知道这个小孩子的外表里面装的是金蝉子这个性格恶劣的家伙,但看着一个七岁的小屁孩在命案现场哈哈大笑,还是有一种诡异的错位感。

    “你养了一只九尾狐?”小刘公子终于笑够了,摆摆手道,“什么尸体不尸体的,一具臭皮囊罢了,灵魂早去你管辖的范围内了。凡俗之人拘于礼节,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实际的情况,司命大人,你什么时候也在意起这些来了?”

    吴常听得小刘公子的话,心中一动:他总觉得自己还是一个需要勘察现场的刑警,但作为地府的司命,他只需要将连翘的灵魂带来问问,就可以知道事情的真相了。

    吴常打了个响指,对着空气低声说了几句。过了半晌,他微微皱起了眉头,似乎有些疑惑。

    小刘公子见他的神色不对,也收敛起了笑容,问道:“怎么了?”

    吴常摇摇头,他方才拘了此处的城隍土地,传话给牛大,让他去寻秦广王询问连翘的魂魄是否还在地府。结果牛大托城隍返回的消息却令他有些奇怪,秦广王说他遍查地府近几日、甚至一个月以来的新鬼,都没有这个来自东海郡的“连翘”。

    而城隍又补充说,此地并无孤魂野鬼流浪,这个“连翘”的魂魄,他们也未曾见过。

    这可就奇怪了,人死了,魂魄却不见了,难道真像这里凡人流言所说的那样,有妖物摄人魂魄?

    吴常见小刘公子问他,便摇摇头道:“连翘姑娘的魂魄不见了。”

    “奇哉怪也。”小刘公子听了吴常的话,也整肃起神色,有些惊诧地道,“就算是身死道消,魂魄总不会莫名其妙就不见了;连你大司命都找不到她的魂魄,此事倒是有几分奇怪了。”

    吴常闭上眼睛,半晌,他犹豫地睁开眼。

    在司命浩瀚的记忆中,他寻找到了关于凡人魂魄的情况。

    当女娲最初造人的时候,凡人因其七窍只故,便有七魄;又因感天、地、灵而生,故生三魂。

    在凡人死去、灵魂转世的时候,因为肉身是不能带走的,所以只有三魂转入地府,而七魄留在身体中;但留存在身体中、没有三魂的七魄就如无根之木,便会渐渐破损消散,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失魂症”这种说法:凡人的三魂一旦有损或者缺失,其精神就会出问题;如果失魂太久,人便无法存活。

    这么说来,即使连翘的三魂无迹可寻,但是吴常还是可以采用“降灵”的方法,将自己的灵魂通过祭祀的召唤存入连翘的身体,感召其中游离破碎的七魄,倘若比较幸运的话,还能从她破碎的七魄中拼凑出生前最后的画面。

    唯一的问题是,“降灵”这种方法需要上古的大巫才能施行,吴常自己总不能祭祀和召唤自己的灵魂进入连翘的尸体。但这一时半会儿地,上哪儿去寻找一个大巫呢?

    小刘公子见吴常面露踌躇之色,便问道:“怎么了?”

    吴常叹口气道:“你们这里有会巫祝降神的祭祀吗?”

    小刘公子皱眉道:“东海郡原先倒是有些土著,据说是会降神之法;但刘侯来此之后,便整肃了淫祀之风,这些土人便不敢明目张胆地降神了。”

    吴常听了,倒觉得刘侯做得没错。所谓民间的淫祀,是没有官方许可的祭祀活动,通常都是当地土著人代代相传的地方神话。而许多山精水怪、妖孽之流,都通过这种祭祀活动为祸一方,打着祭祀的旗号祸害百姓者十有八九。

    不过尽管祭祀降神的对象不对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但吴常并不十分担心,因为他只要寻到一个巫祝祭祀,让他用正确的方式召唤自己就可以了;何况还有金蝉子在一旁观看纠正,这件事情本质上没什么难度。

    “夫人,夫人!”吴常正同小刘公子说话,只见得有几个家丁从河边朝马车走过去,脸上带着惊慌的神情,“夫人且请不要下车,前面河流上飘过来好几具尸体!”

    “什么?”卓氏听到这话,脸上也不免露出畏惧之色,但她看了看身边吓得脸色惨白的青莲,深吸一口气道,“派人去通知侯爷了吗?”

    “刘通、刘保已经去了。”回话的家丁急忙道。

    “马上让人把小公子带回来。”卓氏急忙吩咐道,又补充了一句,“那位仙长也一同请回家中,切不可有所怠慢!”

    家丁听得主母吩咐,急忙点头称是,轿夫们急忙起轿,调转方向向侯府行去。

    ……

    “土人的巫祝降神?”刘侯听得家人来报河上浮尸之事,又听说其中有一具尸体是自己家里的婢女,急忙赶回来安慰了卓氏与青莲;又听两位夫人说踏青路上遇到一位德行深重的道长,刘侯虽然不是修道之人、不信炼丹补气之术,但平日对道士僧人还是敬重有加,于是便在书房为吴常奉茶。

    “正是。”吴常不想过多解释巫祝降神的具体内容,上古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太久,很少有真正明白降神之理的凡人了,他只是简短地向刘侯提出寻找当地土著中会巫祝降神的祭祀,说可能会与此事有所关联。

    吴常听说河上还有几具浮尸的时候,就又唤来城隍土地询问,但两位地仙也是一脸茫然,此地并无游荡的孤魂野鬼前去喊冤叫屈,因此他们也实在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侯面露难色。因为禁止民间巫祝淫祀之风,是他一力推行的制度,此时却要他去寻求土著巫祝的帮助,却是是有些为难。

    吴常明白刘侯的难处,便又开口道:不必担心,你只需要告诉我去何处能寻到这些土人即可;另外还需向侯爷借一辆四面封闭的马车,将这些尸体运送过去。”

    “马车倒是不难。”刘侯拍拍手,唤来几个下人,对他们如此这般吩咐了一番,又对吴常道,“土人中确实有会巫祝者,基本上都在白鱼村那里居住,以捕鱼捉蛇为业。”他犹豫地看了看吴常道,“那里土著人性情野蛮,披发文身,阿宝年纪还小,恕不能与仙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