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殿阎罗听我宣
字体: 16 + -

第四十七章 刘家小公子

    吴常没有带任何人,独自向第三重大殿走去。

    地府的第三重大殿,等闲并不打开大门。地府虽然是鬼魂所居的地方,但是无论是审理案件的大殿,还是日常起居办公的偏殿,每日都还是灯火不熄;唯独这第三重大殿,既没有灯火,也没有鬼吏出入——

    相传地府的第三重大殿并非像前两层大殿那样,是由诸仙与上古之灵建成的,而是原先就存在在那里的。可以说,第三重大殿的存在与上古之灵一样,似乎寻不见根由,就那么莫名其妙地出现在那里,而所有仙灵也都视之为寻常。

    吴常每次试图思索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会发现记忆陷入一团近乎混沌的迷雾——就像他在人参果树下所感受到的那样,浓重的灰色雾气包裹着一切,而一切似乎都尚未发生......

    第三重大殿中没有鬼吏把守,也没有灯火,甚至连一点鬼气都没有;走进去空空荡荡,向上不见其穹顶,向前不见其尽头,也许是因为没有光的缘故,这里面的黑暗仿佛都凝重粘稠得如同实质一般。

    但是现在,第三重大殿的中间有一座汉白玉雕刻而成的莲台,莲台很大,上面平躺着金蝉子的佛身,六颗舍利子在他的额头、双目、胸口与双手中静静安放,发出微弱金色的光芒。

    在金蝉子的身边的蒲团上,盘坐着地藏王菩萨。他双脚跌迦而坐,两手结金刚印,面容宁静而平淡,脑后有一轮金色的佛光,仿佛与金蝉子的舍利子交相呼应。

    吴常静静地走过去,在旁边的另一个蒲团上坐下,没有开口说话。

    半晌,地藏王菩萨睁开眼,面带歉意地双手合十,向吴常道:“阿弥陀佛,方才我在向金蝉子舍利持护心经,免他轮回不慎落入红尘污垢,将前世佛缘断绝。”

    吴常微微点头道:“相传地藏王在灵山的时候,与金蝉子交游甚为亲密,果然是一位益友。”

    地藏王菩萨的脸上浮现出一缕苦涩,旋即整肃形容,面带平静的微笑道:“在灵山之时,我听佛陀传法,说三界之中,众生不明佛法、多造杀孽,因果深重,故而堕入地狱轮回,难以超生;我便发下宏愿,愿度尽天下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吴常没有插话。无论地藏王菩萨与司命旧日曾有什么因果,他对地藏王菩萨的佛愿依旧保持最大的尊敬,前世如此,今生亦是如此。

    地藏王菩萨看着金蝉子的佛身,微笑着摇摇头道:“彼时我证道菩萨果,灵山诸比丘都来庆贺,连佛陀都亲自赐我佛光一轮、地藏经十三品,以度众鬼。唯有金蝉子冷笑不语,也不来庆贺,也不来饯行。”

    “在我离开灵山的前一天,金蝉子突然找到我,对我说了四句话。”地藏王菩萨浮现出一缕苦笑道,“这四句话,直到今日,我都没有解出来。”

    “金蝉子说了什么?”吴常对这位脱离了《西游记》“剧本”的金蝉子很有兴趣,便开口问道。

    地藏王菩萨并没有在意,便道:“他说:因人成鬼,因鬼成人;无有不死,无有始终。”

    吴常也皱起了眉头。佛偈本来就多是猜谜之语,这四句话表面上看上去仿佛只的是世间最基本的道理:“因人成鬼,因鬼成人”,是说地府是人与鬼交接循环的地方;“无有不死”也很好理解,是说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时候。

    但这最后一句话有些奇怪,甚至可以说有些语病:根据前一句“无有不死”来说,应该是“皆有始终”,是说万事万物没有不趋向死亡的,因此都有始有终;“无有始终”则说不通:没有开始或者终结,这是什么意思呢?

    吴常看着地藏王菩萨无奈的神情,心下暗生出几分同情。

    地藏王菩萨并没有指望吴常会解出佛偈,便继续说道:“金蝉子说完这四句话,便笑着看着我,对我说,不必担心,早晚有相见之日。我以为他说的是我终能度化众生、成就佛果,没想到啊”,他摇摇头,看着金蝉子的佛身道,“以他的聪慧,大约已经猜到了自己会被转入轮回。”

    吴常有些奇怪地看了看地藏王菩萨,问道:“地藏王,我知道佛家自有佛家的规矩,但是金蝉子毕竟是佛陀座下的大弟子,究竟是何事,竟要罚他受轮回之苦?”

    虽然佛教中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众生皆是平等的,但历经万劫、终于一朝顿悟,修成佛菩萨果位,如果没有大过失,怎么会被贬入轮回之中呢?

    地藏王菩萨摇摇头道:“佛祖自有安排,我等弟子若未蒙提点,亦不可随意动问。毕竟佛祖的智慧,并非我等所能及者。”

    吴常隐秘地在心中翻了个白眼,这不就是“安排你怎么做就怎么做,没告诉你原因也不许随便问”嘛。

    既然地藏王菩萨也不知道金蝉子被贬入轮回之中的真正原因,吴常也不继续追问,只是站起身道:“金蝉子既入轮回,必有去处。我要去阳世寻他今世身,完一段因果。”

    地藏王菩萨有些惊讶地看着吴常,但他也并未询问,只是略一思索道:“金蝉子轮回之处,是在徐州治下东海郡刘侯家。司命去天上数日,地下数年,算下来金蝉子轮回已有七载有余了。”

    七载有余,那便是七岁左右了,大约也快到了发蒙入学的年龄。吴常略一计较,便点点头,对地藏王道:“多谢指点。”

    地藏王看着吴常离开的身影,面容上显出一丝疲惫。他怔怔地看了一会儿金蝉子佛身上闪耀着微弱光芒的舍利子,又默默闭上了眼睛,仿佛一尊雕像。

    ……

    东海郡刘侯家的主人叫刘洵,按族谱寻来,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如今在东海郡为一郡的封侯。刘洵生性温厚,治下百姓无不称赞其宽容仁厚,与结发妻子卓氏也是琴瑟和谐、相敬如宾。

    只有一件事美中不足:刘洵年已四十七岁,膝下尚无一子半女。卓氏常劝他纳一房妾室,但刘洵总是推阻,故而一拖再拖,如今半百的年纪,依旧膝下荒凉。

    一日,卓氏陪刘洵在花园里饮酒散心,见园内春色甚好,便命家人唤新买的乐府歌姬唱曲宥酒。那歌姬不过十六岁年纪,面若桃花、艳而不媚,更有一件:那面容恰似卓氏年轻的时候。

    卓氏见刘洵再三看向歌姬,心下便暗暗计较,命她启朱唇,唱一曲《江南可采莲》,那声音百啭千回,比黄莺还要清脆。刘洵闻曲大喜,便命那歌姬奉酒,卓氏趁机离席而去,安排歌姬再三劝酒,几巡之后,园中春色,更比桃花多几分风姿。

    此后数月,家人来报歌姬有孕,刘洵与卓氏喜出望外,便将那歌姬扶作了妾室,取名“青莲”,十个月后,剩下一个健健康康的小公子,一家大喜,刘侯连摆了七日酒宴,免了三月税负,于是举郡欢腾。

    这刘侯家的小公子生下来健健康康、乖巧可爱,只有一件奇怪:见人既不哭,也不笑,更不许奶妈来抱,生下来便会爬,六个月能走;一岁开口,问出的问题精灵古怪,往往连大人也瞠目结舌,众人都传闻说,刘侯家生了一个小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