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仙侠影
字体: 16 + -

第366章 凯旋归来赏无可赏

    当李杰得知朝廷的的决策时,有种欲哭无泪的悲哀。宋理宗竟然因为三年前,水淹开封府一时的失利,与大蒙古国联盟灭金。

    坐在帅营的李杰此时已经须了胡须,嘴唇上留着一字胡。他气的将皇上给他的信笺撕了个粉碎,那送信来的文官吓的满脸煞白:“安平王,这……这可是皇上的亲笔书信,安平王怎能撕毁?”

    李毅冷喝一声:“我大哥领兵出征北伐,历时五年半,眼看就要灭亡金国,皇上竟然与大蒙古国联盟,难道我大哥不该撕毁这封信笺吗?”

    李毅又说:“水淹开封已是三年前的事,为何现在还在提?”

    岳飞云威胁道:“今日之事,你要是胆敢告诉皇上,我岳飞云定斩了你!”

    文官吓的瘫软在地,大冬天外面大雪纷飞,他额头冷汗直冒,噤若寒蝉:“不敢……不敢,侯爷,下官绝对不会说出去。”

    李杰上前扶起文官:“多有得罪,本王代冠军侯和苏州侯向刘大人赔礼。”

    刘大人忙弓身行李:“不敢不敢,王爷,下官岂敢让王爷赔礼。”

    李杰也不多说什么,而是说:“我捷报早已送往朝廷,为何皇上却要与大蒙古国联盟?”

    刘大人长叹了一口气:“安平王有所不知,下官奉旨前来给安平王送信,皇上并未接到安平王的捷报。直到下官离开京城,一路北上,这才得知成都府、开封府、襄阳等地下了几个月的暴雨。”

    刘大人又说:“下官一路赶到军营,也因为道路受阻这才耽搁了时间,而安平王又一路北上了,这才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见到安平王。”

    李杰长叹了一口气:“天意如此,如之奈何。北伐将近六年,如今只剩下最后一战,本王却要功亏一篑。”

    李毅说:“大哥,下令吧,我立即带领兵马攻城,一举歼灭金国。”

    “安平王,下令吧!”

    岳飞云、沈天霸、方天傲、罗景龙,以及赵葵、全子才等众位将领异口同声。

    李杰深吸了一口气,转身看着帅旗闭上了眼睛。这一刻,他内心一片凌乱。原本金国是在宋蒙联盟之下灭亡,如今却被他打的只剩下最后一座城池。

    要灭掉金国,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然而,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收到了大宋皇帝的亲笔书信,要求他与大蒙古国联盟灭金。

    有一点李杰想不明白,为何皇上不下圣旨,而是派使臣送来了书信,这是极其罕见的行为。

    再一个,圣旨一旦不遵,那便是抗旨。可书信却不同,只是一种交往信笺。李杰甚至怀疑,这是皇上的一种暗示,似乎是在让他拿主意,根据战场形式而定。

    倘若大军受阻,无法继续北伐,那就按照皇上的意思,与大蒙古国联盟灭金,早日结束北伐战争。

    要是北伐一切顺利,大军一路顺风顺水北上,便可无需理会与大蒙古国的联盟,撕毁信笺继续北伐。

    可是,不管哪一种可能,李杰又觉得,将来自己会成为罪人。与大蒙古国联盟灭金也好,不联盟也好,日后他都难逃问责。

    毕竟皇上已经和大蒙古国使节签订了联盟灭金协议,最后不联盟的人是他李杰。一旦大蒙古国追究起来,这事不是皇上指示,而是李杰自作主张拒绝联盟灭金。

    而大蒙古国日益强大,一旦皇上迫于大蒙古国的压力。那时,他便难逃抗旨的罪名。轻则罢免,重则连累家人满门抄斩。

    要是遵从皇上的意思与大蒙古国联盟灭金,根据现在的局势,到时少不了会有大臣说道一翻,违背了皇上信笺的意思。

    不下圣旨,给你信笺就是让你自己做主。而你却不根据战场上的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那时,大臣们口诛笔伐,少不了会摊上一些罪名在身。

    还有一点李杰不明白,皇上与大蒙古国达成联盟灭金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按理说,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大蒙古国的使节早就应该回去了,大蒙古国也该出兵了。

    可事实上,大蒙古国却一直按兵不动。李杰心想:难不成大蒙古国的使节,也因为道路受阻迟迟没有回到都城?

    众人见李杰沉默不语许久,一个个面面相觑,随即都跪了下来,齐声道:“安平王,下令吧!”

    就在这时,北伐副元帅南宁王走了进来。见一众将领都跪在地上请命,他不禁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话音刚落,他注意到地上有许多碎纸片,皱了下眉顿下捡了两片拿在手上端详。

    上面有字,但已经撕碎,根本看不到具体写的是什么。他瞧了眼送信的文官刘大人,又看向了背立而站的李杰,不禁问道:“安平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李杰缓缓转过身来,看着南宁王说:“皇上与大蒙古国签订协议,让本王联合大蒙古国一同灭金。”

    “什么?”南宁王满脸诧异,随即又说:“皇兄怎么会和大蒙古国联盟灭金?难道皇上不知道我们已经打到了上京,就差最后一战了吗?”

    南宁王又说:“倘若我们现在放弃进攻,北伐六年将会功亏一篑。安平王,难道你忍心看着我们六年付出的心血付之东流,阵亡的将士白死吗?你甘心么?”

    李杰目光如炬,铿锵有力道:“我不甘心。这六年,六十万大军跟随我北伐,先后阵亡了二十万。尤其是当年水淹开封,数万将士淹死在洪水中。这些年,要不是故土百姓痛恨金人欺压,我能就地招兵补充兵力,我们根本无法继续北伐。”

    李杰又说:“二十万将士阵亡,为大宋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为国捐躯,换来今日的成就。如今只差最后一战,我要是停止进攻,扪心自问对不起阵亡的将士。他们更会死不瞑目。

    可是,皇上与大蒙古国联盟灭金,如今让我左右为难。天意弄人,我李杰愧对三军将士,愧对阵亡的二十万将士。”

    天寒地冻,北方极其寒冷,天空正飘着雪花,帅账外站岗的士兵,听见里面的谈话声,一个个靠了过来,私下低估着。

    没多久,朝廷要和大蒙古国联盟灭金的消息,就在军营传开了。三军将士义愤填膺,纷纷抱怨不公平,浴血奋战近六年,眼看马上要灭了金国,岂能功亏一篑,将功劳让给蒙古人。

    一时间,三军将士纷纷来到帅帐前跪了下来请命,齐声高喊:“大元帅,下令吧,灭了金国!”

    六十万大军,呐喊声震天,响彻云霄。

    李杰听见士兵的叫喊大吃一惊,立即跨步奔出了帅帐,看见三军将士跪满帅帐四周,整个人都震惊了。

    南宁王、李毅、岳飞云以及众位将军也都奔了出来,看见眼前的情景,都是大吃一惊。

    一个士兵斗胆说:“大元帅,小的自临安府跟随您一路北伐,历时将近六年,经历大小战役不下三百次,我们大宋出兵六十万北伐,如今阵亡二十万弟兄,一路追随您北伐的兄弟只剩下四十万。

    眼看着就要灭了金国,建立不朽功勋,大元帅倘若此时放弃,怎么对的起追随您北伐,阵亡的二十万弟兄?”

    李杰如芒在背:“你说的没错,倘若本帅此时放弃灭金,让大蒙古国去灭金国,又如何对得起阵亡的二十万将士!”

    李杰振臂高呼:“倘若他日皇上怪罪下来,那就由我李杰一人承担,与你们无关。全军将士听令,全军出击,攻城!”

    “是!”

    三军将士兴奋无比,立即站好阵型冲出军营,直奔辽阳府城楼。

    此刻,完颜良佐正站在城楼仰望远处的宋军大营,眼见宋军奔出了军营,心知决战的时候到了。

    脚下的城池,已经是金国最后一座城池了,倘若宋军攻城,必定守不住。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来个决战,大丈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完颜良佐立即下令打开城门,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城迎战。

    宋军士气高昂,自北伐以来,输少赢多,几乎是追着金兵打。而此时的金兵,早已被宋军打怕了,尤其是看见那个鲜红的“李”字帅旗,三魂没了七魄。

    即使金兵士气不震,可生死存亡,国破家亡的一战,依然拼死搏杀。

    “铛”的一声脆响,李杰的“龙头湛金枪”与完颜良佐的“青龙大刀”撞击在一起。完颜良佐只觉得手臂发麻,青龙大刀险些脱手。

    李杰回枪一扫,接着就是一招“白虹贯日”,随即又是一招“风卷残云”。

    一招“白虹贯日”已经打的完颜良佐招架不住,那一招“风卷残云”更是威力无比,前后左右都出现了李杰的身影挥枪乱舞,接着就形成了四股强劲的龙卷风,席卷完颜良佐。

    一时间,完颜良佐根本无法判断李杰到底在哪里,他一跃而起,手里的“青龙大刀”一挥,一道白色的刀气劈向奔来的龙卷风。

    “哧”的一声,李杰的“龙头湛金枪”刺进了完颜良佐的肩膀,完颜良佐挥刀一挑,“铛”的一声脆响,撞开了“龙头湛金枪”带出一道血箭。

    这一枪完颜良佐伤的可不轻,他无法再与李杰交战,立即下令撤军。

    金兵很快就撤进了城内,宋军哪里肯放过,直接追击冲了进去。

    完颜良佐并不是真的撤军,而是诱敌进入城内,利用有利地形,与宋军展开了巷战。

    正月,辽阳府岌岌可危,金国皇帝得知宋军已经攻进来了,不愿意当亡国之君,将皇位传给统帅完颜承麟,是为金末帝。

    完颜良佐与李杰巷战斗了一个月,最终还是兵败被杀。

    此时,辽阳城陷,金哀宗自杀,末帝死于乱军中,金朝覆亡。

    李杰下令,厚葬完颜良佐。

    一个月后,李杰班师回朝,留下五千兵马驻守城池。

    北伐战争历时六年整,南宋版图超越北宋,宋理宗不但收复失地,更是中兴了大宋,举国一片欢腾,安平王李杰的名字,再次威震天下威仪四海。

    宋理宗一得知安平王班师回朝,率领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

    李杰受宠若惊,忙行了君臣之礼。宋理宗忙扶起安平王,当即下旨:“安平王北伐收复失地,歼灭金国中兴大宋威仪四海,从今以后,安平王见朕无须行礼,进入皇宫可以自由策马奔腾!”

    文武百官听了,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如今大宋得以收复河山,中兴版图,这都是安平王立下的赫赫战功,谁也无法抹杀。

    宋理宗与安平王骑马并肩同行入城,百姓夹道欢迎,高呼安平王凯旋归来,皇上是中兴之主。

    李杰骑马带领着军队浩浩荡荡走在街道上的时候,前面出现了四个女人挡住了去路,其中两个女人怀里抱着五岁的孩子。

    那几个女人,自然是韩紫云、蓝彩蝶、水月、李雪,那两个孩子,当然是李杰的儿子了,可他并不知道自己有儿子,她们也没告诉她。

    当时蓝彩蝶、水月生下孩子之后,韩紫云、李雪便想把喜讯告诉李杰,可却遭到了蓝彩蝶、水月的反对,她们说:“夫君在外行军打仗,不能让他分心,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回来的。”

    韩紫云、李雪只好作罢。哪知道,一去就是六年,如今孩子都五岁了。

    此刻,李杰瞧见她们怀里抱着孩子站在那喜滋滋的笑,不禁皱了下眉。

    蓝彩蝶、水月把儿子放了下来:“快去,叫爹!”

    两个娃娃欢天喜地的奔了过去,奶声奶气的喊:“爹……爹!”

    李杰一脸的糊涂,宋理宗笑了笑:“安平王,这是贞静夫人和安国夫人给你生的孩子。”

    “我的儿子?”李杰大喜,立即跳下马来,左手抱一个,右手抱一个。在他们小脸蛋上亲了亲:“几岁了?”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五岁!”

    李杰乐滋滋的笑,抱着孩子上前:“夫人辛苦了!”

    一家人寒暄了几句,李杰将孩子交给蓝彩蝶、水月,大军班师回朝,还得回宫接受皇上犒赏三军,不能因为个人影响大军。

    蓝彩蝶、水月抱过孩子,一家人让到了一旁,李杰回到马上,与皇上一同进宫。

    宋理宗根据李杰递上的《功劳簿》一一犒赏,加官进爵。可对于最大的功臣李杰,一时间却不知道该如何赏赐。

    北伐之前,李杰已经封为安平王,掌管九府十八州,北伐时又加封天下兵马大元帅,如今已是赏无可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