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结
字体: 16 + -

6.5 独立完成水资源课题

孟繁英的第三个科研课题是:望海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及规划

    这是望海市科委的一个科研课题,孟繁英就在这个课题的基础上做毕业论文。

    这个课题是陶先生带过的第三个研究生,也就是孟繁英的三师兄,系里的一位副教授争取到的,经费是二十万元。

    这位三师兄也教过孟繁英,但做课题时,已不再把孟繁英当学生,而是当师弟看了。三师兄只是负责总体框架及对外联系,具体的工作几乎全是由孟繁英做的。

    方法也还是相近的,首先要做基础调研,各水库蓄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各产业(包括细分行业)的用水量、生活用水、废水处理、中水回用量、海水淡化量等等数据,确实是庞杂浩繁的。

    在做基础调研时,孟繁英接触到了很多日本鬼子50年前殖民统治时期做的规划资料和图表。从那些资料中可以看到,望海市的主要水库、自来水管网、污水排放系统还都是那时留下来的。

    孟繁英惊叹于日本鬼子的认真详尽。

    其中有一幅地图,对一个水库流域内的植被、农作物、人口、大小家畜等划分的详细程度,几乎让人难以相信,全都细化到村庄,统计到个位数,同时配有柱状图进行对比。

    当然,这些都是殖民统治的罪证,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这种严谨认真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对付这么庞杂浩繁的数据,再用以前的线性规划模型已经难以应付了。

    好在系里的副主任,算是孟繁英的堂师兄,从外面引进了一套计算机软件,一种专门为系统动力学设计的仿真语言dynamo语言,可以应用系统动力学来解决庞杂浩繁数据的规划问题。

    但堂师兄也没用过,只能提供一本相关书籍。

    这个光荣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孟繁英的肩上。

    这真是一块难肯的骨头,时间紧、任务重、无参考、全凭自己去探索,如果拖得时间太长了,科研课题不能按时完成,孟繁英的毕业论文也不能如期上交,那就不能按时毕业了。真可谓“压力山大”!

    孟繁英为此特意去了一趟北京,到各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去查找相关参考资料和书籍。

    回来后,就一头扎进了书堆里,系里还在微机室里专门拨了一台计算机给孟繁英用。

    孟繁英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干了一个月,也没理出个头绪来。

    单单看着这些术语,都够叫人头痛的了。什么“一阶微分方程组”、“表函数关系”、“系统流程图”、“区分反馈环中level变量和rate变量”等等。

    还要画出系统流程图,分析正负反馈。

    最后还得在计算机上编程,也没学过这种计算机语言,全靠英语来摸索着读懂语句,弄清含义、反复调试。

    常常不知哪里出错,就是不出结果,又没有任何人可以共同商讨。

    计算机可是极认真的,编程中错一个标点符号,多一个空格,都不给通过,没一点儿通融的余地。

    这经常让孟繁英有一种绝望抓狂的感觉。

    孟繁英真正体会到了搞科研的艰辛。

    但孟繁英从心底里知道,每每有这种绝望抓狂的感觉时,也就是自己要取得突破,绝地反击的时刻就快要到了。

    又过了半个月,就基本理清了思路;再过半个月,程序调试就基本正常了;到第三个月末时,基本可以游刃有余、任意调试程序了。

    但也就是这任意调试,又让孟繁英感觉自己成了领导的工具。

    流程图分析清楚了,程序设计好了,基础数据录入了,但出来的结果,领导不满意,再调试!

    为什么领导不满意?为什么还得再调试?是尊重科学,还是尊重领导?

    这个科研课题取得了成功,三师兄很高兴,没有亏待孟繁英。在国家一级期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是以两个人的名字共同发表的。

    换个角度,又以两个人的名字共同写了一篇论文,去参加一个国际城市与环境学方面的学术会议,孟繁英又担负起了论文翻译的任务。

    翻译论文倒比较简单,看多了外国人在这方面的英语论文,熟悉相关术语,甚至语言风格,将自己熟悉的内容嵌进去,并不难。但孟繁英有点担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上的交流。

    担心什么就来什么!

    那个国际学术会议在望海市的一个依山傍海的四星级酒店里举行。学术会议开了两天,中间还在酒店住了一晚,这还是孟繁英第一次住这样的高星级酒店,感觉都很新鲜高档。

    印象更深的是自助晚餐会,吃得当然很高档,但孟繁英并没太在意,倒是大家都站着聊,三三两两的,挺新鲜。

    孟繁英的英语口语虽然不太好,但还是主动找机会与那些外国人聊天。

    第二天,进行分组讨论时,麻烦来了,三师兄英语不过关,就让孟繁英上讲台交流。

    孟繁英只好上讲台以读为主,把那篇论文大致内容讲了一遍,用英语讲自己写的、而且做过认真研究的内容还可以,也不用管下面的人听没听懂!

    到了提问环节,就让孟繁英担心了。

    而偏偏有个以色列学者和一个香港学者对水资源的问题特别感兴趣,用英语提了好几个问题,提问的语速太快,孟繁英有些招架不住了,最后,只好红着脸说:

    “sorry,myenglishisnotgoodenough,wecandiscusstheseproblemslater.”(对不起,我的英语不是足够好,我们可以过一会儿再讨论这些问题。)

    说完,也不等主持人同意,就走下了讲台。

    真是丢死人了,都丢到国际上去了!还不忘给自己留面子呢,还说自己的英语不是足够好,实际上就是很糟糕!

    三师兄在经济方面也没有亏待孟繁英。二十万元的课题经费,大约能让孟繁英花了近两万元,除正常出差补助外,还让孟繁英找了一些**报销,作为孟繁英的劳务费。

    有水资源利用的课题做支撑,孟繁英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也就轻松通过了。

    但参与了三个科研项目后,孟繁英有点“勘破世情惊破胆,实是世事透心寒”的感觉。

    三个科研课题,孟繁英逐渐深入地了解了科研,这些研究和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用的,但更深的体会则是:

    学术是领导的裨女!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孟繁英把这个问题提给了陶先生,陶先生还特意组织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