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结
字体: 16 + -

4.3 英语是这样学出来的

    tue mar 24 12:06:58 cst 2015

    “十?一”假期彻底放松后,孟繁英进入了长达三年的认真学习状态!

    很多人不愿意学习,殊不知,学习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

    学习,只是在和自己较劲,不可控因素很少,就很简单。管住自己、战胜自己,就基本可以了。而且管住和战胜的基本上都是自己人性中懒惰的一面,而不是管住和战胜自己人性中那些难以被战胜的弱点,如贪婪、懦弱、嫉妒、恐惧、逃避、自大、虚荣等。

    学习之外的事,都需要与他人较量,不可控因素太多,往往都很复杂。只要身在职场或官场,很多时候都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即使自己不去争,自己的存在都可能会挡了别人的路,甚至自己什么事都没做都可能招致别人的嫉妒。如果自己再想有所作为,那么冷眼旁观者、拆台掣肘者、贪婪索贿者、阴谋陷害者、颠倒黑白者、落井下石者,无不使事情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幸好孟繁英对学习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也就没有读成书呆子。否则,三年的时间,足可让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变成死气沉沉的学究。

    相反,孟繁英通过对学习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不但找回了自信,而且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事风格。

    孟繁英把自己的行事风格概括为:

    锁定目标、理念支撑、方法灵活、形成规律、正负强化。

    行事风格一:锁定目标

    孟繁英锁定的目标,一定是具有挑战性的,是伸手跳脚能达到的目标。孟繁英深知,对于远行的骆驼,可怕的不是眼前茫茫的沙漠,而是心中没有绿洲。

    有些目标是不可宣扬的,只可在心中暗自叫劲。但学习的目标,往往是需要大肆宣扬的。孟繁英几乎向所有认识的人宣扬了自己“过英语六级”和“考研究生”的目标。说也奇怪,刚开始是一片嘲笑声,也不乏劝阻声,但后来,孟繁英的坚持和努力,让周围人开始逐渐认同这一目标,甚至成了大家支持并要共同帮助实现的目标。

    刚开始大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逐渐演变为“不这样做怎么能实现”,再演变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再后来演变为 “这样做肯定会实现”, 最后演变为“这样做如果再实现不了,老天就太不公平了!”

    行事风格二:理念支撑

    目标很容易定,更容易丢。这已被“男人戒烟”和“女人减肥”无数次地证明过。因此,只有目标是不行的,更多的时候是“计划没有变化快”,目标往往被借口打得一败涂地。

    目标之下,要有道理和观念来支撑。

    关于学习,孟繁英找到了两个理念来支撑自己的目标。

    理念一: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繁英在高中语文课上学习过自己的老祖宗孟子的《孟子?告子上》里的这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当时,孟繁英就不大理解,“鱼”和“熊掌”比,再怎么是“我所欲也”,也不会有哪个傻子会犹豫半天,最后舍熊掌而取鱼者也。老祖宗的这个比方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一个大的利益与一个小的利益共同摆在那里,谁都会舍弃小的利益而取大的利益,这不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选择吗?

    等真正要实现自己的目标,真要认真学习了,孟繁英才对自己老祖宗的话有了深入的理解。设想了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漫长的马拉松比赛,路的终点挂着一个熊掌,而路上撒满了小鱼小虾。熊掌就是英语过六级,考上研究生;小鱼小虾就是各种小的诱惑,打扑克、下象棋、睡懒觉、看小说、聊天、逛街等等。为了获得熊掌,就得一路上忍饥挨饿,拒绝各种小鱼小虾的诱惑,否则,自己弯腰捡拾小鱼小虾的时候,别人跑自然是跑出了好几步,走也走过了一两步,即使爬也爬过了一步半步的。

    不间断地拒绝各种小的利益诱惑,直奔目标处的熊掌跑去,这才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真意所在。《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孟繁英就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看到偌大的教室只有自己在学习的时候,不是抱怨自己学习的清苦,而是感觉自己又在奔着目标前进了一点点。又有一些只知玩耍的不懂事的小屁孩被拉在后边了!在这理念的支撑下,孟繁英居然会从清苦的学习中找出一点儿快乐前行的感觉!

    理念二: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

    孟繁英对自己的另一位祖先孔子的话也进行了全新理解。《论语?卫灵公》里有这样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更广泛的引用成了“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

    这句话正常理解就是“目标志向不同,做法习惯也不同,就无法在一起谋划共事。”

    但孟繁英理解得更深刻些:“要达到的目标高远,要做的事情是其他人做不到的,在行为和习惯上也必然要与其他人不同。”倒过来说,“如果做法习惯随大流,那目标和结果肯定也是随大流的。如果做法习惯与其他99个人相同,自己成功的概率只有1%;如果与其他9个人相同,自己成功的概率只有10%;只有与其他人都不相同,或者说付出他人所没有付出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才接近100%。”

    孟繁英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几乎每个时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能无所事事,浪费时间。随时警告自己,随大流对自己来说是最危险的事情。一定要在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上与其他同学不同,否则,自己成功的机会就要大大降低。

    同样是开会,要把老师同学发言的内容翻译成英语;同样是上课,要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翻译成英语;同样在食堂排队打饭,手里要拿上英语单词卡片;同样坐在那里吃饭,目光所到之处都要反馈出英语单词或句子。同样是就寑前无法入睡的时间,要把室友说的每句话都在心中翻译成英语,有时甚至恨他们讲得太快了,自己没跟上。

    每时每刻不随大流,每时每刻都让孟繁英有一种悄然前行的感觉。这感觉常常能让孟繁英偷着乐。这理念支撑着孟繁英,居然又能找到清苦学习中的点点滴滴的乐趣。

    理念比目标更显重要,合适的理念能保障目标实现。

    理念是力量的源泉,是做事的缘由,是前行的推力,是疗伤的良药,是孤独的良伴,是乐趣的先知。

    行事风格三:方法适合

    如果理念支撑算作战略的话,那么方法灵活就算作战术了。

    与人斗时,变数太大,方法往往是灵活多样的。与英语斗,变数很小,就是一座巍然不动的大山,想采取灵活的办法也没有,只能不断蚕食、量变到质变,寻找语感上的突破了。

    孟繁英学英语的办法还是以死记硬听为主。耳机用坏了好几个,甚至耳鸣不止,后来,塞到耳朵里的耳机不敢用了,也顾不得美观了,只能用头戴式的耳机了。

    对有些复杂的单词,用谐音的方法记,虽不科学,但有时也管用。孟繁英在许多年后还能想起当时用谐音法记的几个单词:dilemma [di'lem?] (进退两难,窘境),谐音记成:“抵赖吗?”还有delicious [di'li??s](美味的),谐音记成:“地里射屎”。孟繁英最得意的是:encyclopedia [in,saikl?'pi:di?](百科全书),谐音记成:“阴塞可乐屁颠”。好多单词,谐音记时如果能与其汉语意思联系在一起,就生动有趣难忘多了,如果与性联系在一起,好像印象会更深刻。

    大二后半学期,孟繁英终于淘到了一本英语构词法方面的书,把英语单词拆分成词根和前后缀,把许多单词串连起来记。

    这是孟繁英发现的第一把解开英语规律的钥匙。

    有了构词法,英语单词的学习就简单多了,最主要的是可以运用“联想记忆法”,把新学的单词与已会的单词联系起来,既温故又可知新,而且可以猜出未学过的单词的词意。像一种植物“串地龙”那样,根系串来串去,盘根错节的,最后,那些被串在一起的单词就逐渐在头脑里生了根。比如:umbrella(雨伞)拆分成um-(与un-相同,反向前缀)+ bra(乳罩),也就是说,把雨伞记成倒放的乳罩。而bra又与breast(**)相近,也与那圆鼓鼓的bread(面包)在形状上相近。

    有规律,而不是全凭死记硬背,这是孟繁英所喜欢的。知道了构词法,孟繁英的词汇量便迅速增加,而且也愿意研究单词的区分了。

    孟繁英不喜欢把自己的脑袋当成垃圾场,把一些毫无联系和意义的字母往里一倒就完事;而是喜欢把自己的脑袋当作图书馆,新来一个单词要经过加工整理,并要与以前学过的单词联系起来,合并归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头脑的应有作用。

    行事风格四:形成规律

    目标锁定了,也有理念支撑,再选择合适的方法,但这还不够,还要形成规律。

    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去做固定的事情。

    孟繁英不仅把在大学里的时间管理得非常紧凑,甚至连寒暑假也都有固定的时间表,非常详细,不只是学习,其中也包括锻炼身体、去图书馆博览群书、还有每周半天会情人的时间。

    据说,要想知道一个人能干成什么事,就看他对自由时间的管理就行了。每个人适应新环境之后都会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去做固定的事情。如果在一个固定的自由时间段去找一名大学生,总能在宿舍里找到他正在打扑克,或者在打篮球,或者在图书馆学习,那四年后的结果显然会是完全不同的。

    形成规律,不仅变成自己的习惯,也会让其他人逐渐习惯。

    刚开始时,还有许多同学招呼孟繁英打扑克、下象棋、打篮球,甚至还有女同学邀他一起去逛街,可多次拒绝后,大家也就习惯了,不再有人招呼和邀请,也便少了许多诱惑。再后来,如果孟繁英偶尔想参与一下其他同学的活动,自己和其他同学反而感觉很奇怪和不适应。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行事风格五:正负强化

    正负强化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方法,通俗的说法叫“胡萝卜加大棒”。只不过,孟繁英从更深刻的意义上做了自己的理解。

    目标越集中,成功越接近。正强化,让目标更突出,负强化,去除其他目标。或者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孟繁英把正强化看作是只突出自己选定的目标:自己的全部时间除了睡觉之外,都要无时无刻地充满这个目标。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去突出这个目标。经过这样的反复强化,孟繁英连睡觉时候做的梦都与此有关,刚开始做梦时说英语,还有几个同寝室的同学感觉新鲜,早起时还告诉孟繁英一声,后来,大家都习惯了。反倒是,如果孟繁英连续几天晚上做梦时不说英语,大家倒感觉有些不适应。

    孟繁英的负强化是去除或弱化一切与自己选定目标不相关的目标。不与同学比谁的歌唱得好,不比谁抽烟的姿势潇洒,不比谁篮球打得好,不比谁吃穿用的品牌,不比谁的“官”大。如果孟繁英有负强化不到位的情况,就只是偶尔在心中暗暗地比比谁的女朋友漂亮,谁的情人多。

    孟繁英从军训以及对部队管理的研究中,对负强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部队就是要弱化所有与战斗力无关的目标,要统一服装、鞋帽、用品、住宿、甚至年龄、性别都要统一为未婚男青年,就是要让成员不在其他方面进行任何比较,这样才能突出唯一的战斗力目标。有些所谓的“考试工厂”,也是要求学生统一校服、统一短发,统一住宿的,但只要有一点不统一的地方,比如,对于鞋没有统一要求,学生就会分散注意力,去关注运动鞋的品牌。

    孟繁英从对自己学习的管理中也领悟了一些管理的真谛,在后来的工作中反复应用了正负强化这个管理工具。

    孟繁英在这实用的行事风格的指导下,英语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只一个学期,就从预备班出来,进了b班。

    又一个学期,就又从b班调到了a班。

    两年后,全系过英语四级的学生仅有6名,就有孟繁英一个。

    三年后,孟繁英以省师大地理系有史以来第一个,而且是**级中唯一一个过英语六级的学生而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个从极低起点到极高目标的奇迹。要知道,当时省师大每年过英语六级的学生也就十个、八个的。

    四年初,孟繁英以骄人的英语六级成绩、专业课总排名第一、学生党员、班长(英语过了四级之后当选的。全班28人,得了27票,差的一票是孟繁英未投自己。这反而显得更加谦虚,出现了一个与数学规律不符的怪现象:27强于28)。凭借这些无可争辩的优良表现,经系里研究决定,孟繁英被保送了本系人文地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