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
字体: 16 + -

第七十九章 当了个社长

先找到经管办,沙主任让他们找领导。但镇党委书记和镇长都没遇到过这事,虽然口头并不反对,并鼓励他们先试试,但却无法给开具任何形式的东西,只建议秦语到工商部门看看。

    秦语又坐车到县里,找到工商局。局里办事的人一时也拿不准主意,就让她回去先等消息。

    可过了几天,工商局的人说,经请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他们说这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即不是公司也不是个体,也给不了“双子坎村枸杞种植合作社”一个合法的身份。

    从县里回来的路上,秦语的心灰灰的,想着这事只能另想办法了。

    还是行政村的几个村干部思想比较开明,其实也不是他们思想有多开明,主要是他们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困难以及需求。

    村“两委”开了个联席会议,决定给合作社写一个真实的情况说明,并愿意以村委会的名义为合作社的对外活动提供担保。

    村里的一个小小决定,却给秦语和木三共他们解决了大问题。

    虽然只能说给合作社争取到了半个身份,但秦语手里拿着村委会出具的东西,却如沐春风,一扫多日来心头的阴霾。

    这天一早起来,秦语来到木三共家,对他说:“队长,我去县里一趟,可能要过几天才回来。”

    木队长知道她是为大伙销枸杞的事,便说:“我该怎么叫你呢?是社长还是什么?这事就辛苦你了,如果有事找我的话,你就打村部的电话。”

    秦语笑了下,然后说:“什么社长会长的,你就叫我秦语,听着亲切。那我走了。”

    木三共“哎”了一声。

    常言道,人马未到,粮草先行。到了县里,秦语先买了部手机,将号码印在了事先设计好的名片上。在印名片的时候,对自己的头衔确实是有些犯难,这也没有先例可循,干脆就叫社长吧。

    印好名片,将合作社的有关资料复印了一些,又到工商局找上次那个办事的工作人员打印了份有关枸杞生产加工的企业名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秦语知道,这个东风就在自己的嘴里,就得靠自己去一家一家磨嘴皮子了。

    手里拿着名单,按图索骥,先奔着几个规模大的企业去。

    本来秦语已作了处处碰壁的最坏打算,因为她对自己创业之初所经历的艰辛还记忆犹新。

    万事开头难是古训,古人总结出来的东西可不一般,那就是真理。

    但古训能育人、提醒人、警示人,它也能害人。就说“万事开头难”这句,曾吓倒多少人!曾叫多少人不敢越雷池一步,曾让多少人面对新鲜事物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但秦语自认为是流浪之人,寄于一隅,她没有被吓倒,更没有怯步。

    但事情却异常出乎秦语的意料,没跑多少家,就有一位老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红景天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马维群将秦语给他的章程、成员登记册、合作方案以及行政村出具的情况说明和担保函一一仔细地看了看,不断地点头。

    马总放下资料,看了下秦语的名片,问:“秦社长,有样品吗?”

    “有,样品带来了。”秦语将包里带来的枸杞样品拿出来放到了桌上,说:“马总,家里的货跟这都差不多,您看看。”

    “这是去年的货吧?”马维群看了看后问。

    秦语说:“马总,不瞒您说,去年农民收上来的货给小贩子们压的价太低了,实在没办法卖。这不是被逼急了吗?我们才想起搞合作社,想跟你们这些厂家直接建立合作关系。这一来我们少了中间环节,价格会上来一些,二来呢你们厂家进货价格也会降一些。而且如果我们要是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话,货源和质量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对双方都有好处,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秦语在这方面已历练多年,说得句句在理,一番话打动了马总的心。

    “走,陪我一块吃饭去。”马总一挥手,对秦语说。

    秦语心中窃喜,看来这事有门。

    马维群将供销科和采购部门的经理都叫到了饭店,大家边吃边谈。马总说:“我们公司的食品原料就是以枸杞为主,属于枸杞深加工企业,每年为这采购的事要烦不少脑筋。”

    秦语不失时机地敬了他一杯酒,然后说:“马总,各位经理,我们现在成立的这个合作社,里面的会员还只是小范围的。如果你们要的量大,我们随时都可以扩充会员,货源肯定是没问题。关于质量等级,按市场标准来定。价格问题,我们双方协商。”

    快吃好的时候,马维群站起来,举起酒杯,说:“秦社长,把这杯酒干了。就这两天,我再联系一两个老板,准备去你们双子坎村考察考察,实地看一看,不知道方便不方便?”

    “太好了,马总,你真是个爽快人。那我下午就赶回去准备,在村里等您的大驾。”说完,秦语一口干了。

    回到双子坎,秦语立马拉着木三共到了村部。她将进城的事详细地说了一遍,村干部们都喜出望外。村主任说:“秦姑娘,你可为我们村请来了菩萨,解决了大问题。”

    村里的忽书记说:“这事我看还要再重视一下,明天我去一趟镇里,亲自向李书记和镇长汇报一下,看到时候镇里能不能来捧个场,再给马老板他们吃颗定心丸。”

    秦语说:“书记说得有道理,要是政府能出面,这事成功的把握性就更大了。”

    第二天一上班,村支书、村主任还有秦语等几个人就到了镇政府。镇党委李书记和镇长听了汇报,觉得这事是一个风向标,如果办好了,可以为发展全镇的枸杞种植事业带来新机,以后不仅可以与县里企业合作,还能和市里甚至省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镇领导表了态,全力支持双子坎村的合作社工作。

    几个人回来后,便开始制作横幅,在道路两边的枸杞树上系上红条布。

    秦语说:“忽书记,我看还要做一个‘双子坎村枸杞种植基地’的牌子竖在一个显眼的位置。”

    “好,这显得更正规,木队长,牌子的事就交给你了。”忽书记说。

    木三共说:“我马上就去做,但牌子怎么落款?”

    几个人合计了一下,认为落合作社的名字比较合适,因为人家马老板毕竟是冲着合作社来的。

    又过了一天,马维群如约而至,三辆轿车直接开到了村口。他不仅自己来了,又带来了两位老板。

    镇长带着一班人亲自在村口迎接,“热烈欢迎马维群总经理等一行莅临我村考察指导”的横幅鲜亮又耀眼。不少村民闻讯早就站在路旁等着。

    马维群等一行人一下车,路两边的掌声立刻响起。

    镇长领着他们到枸杞园看了看,边上的人不时回答着马维群等一行人所关心的问题。

    马维群对着身边的秦语一笑,说:“秦社长,你弄出的动静可不小啊!!”

    秦语说:“关键是镇里领导重视,你们这是来给老百姓做好事,我只是其中一个参与者。”

    马维群笑着说:“好啊,看来这个好事我不做也得做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镇上的李书记也来作陪。

    事情出奇的顺利,三天后,马维群派车将村民家的枸杞全部收购了,合作社也与红景天等两家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协议书上加盖了村委会公章。

    木三共说:“这每斤足足比小贩开的价高出四块多,而且来年的枸杞还不愁卖。”

    这天下午,村里开会,特意邀请了秦语参加。会上,忽书记说:“秦社长,你帮一百多户村民将枸杞卖了出去,没拿一分钱,反倒路费搭进去不少钱,你把那个买手机的**拿来,村里给你报了。”

    秦语倒不好意思起来,说:“这私人的东西,要公家报不合适。倒是眼下有件事需要村里拿个主意。”

    “什么事?你说”忽书记说。

    秦语说:“这几天,有不少没入会的村民来找我,都要求入会。我问了下,还至少有好几百户,这一时我也不敢答应下来。”

    忽书记将胳膊往桌子上一放,两手一交叉,说:“这事我知道,也有不少人找过我,大家商量一下,看怎么办?”

    会开了几个小时,最后形成了四条意见:一是合作社升格为村里的合作社;二是同意接收新进会员,但每年要按各家的产量收取少量的会费,以保证合作社日常的工作运转;三是继续以秦语为负责人,拓展合作社业务,争取与更多的商家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四是在村部给秦语解决一间办公室,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秦语一听,心想坏了,这一下自己一时半会是甭想离开双子坎村了,再一想,反正是哪儿都不是家哪儿也就都是家,这留不留下来其实对自己来讲都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双子坎村的有些人想让她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