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盖世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 听涛崖畔,拨云见日

    哗哗哗。

    翻书声自耳畔连绵响彻,但却半点不觉烦躁,反而使人心神宁静,仿佛沐浴在初春的暖阳下,浑身轻灵通泰。

    也不知何时,崖畔渐生迷雾,这雾薄淡如水,轻若无物,又仿佛晨间山雾,飘飘渺渺,群山在其遮蔽下,若隐若现。

    雾流动着,时浓时淡。

    偶尔会让得人窥见其后的景象,有高耸入云般的巨大阴影,带着沉重的压迫力,更似有神巢高悬天穹,有轰隆隆如天雷般的声响轰鸣,仔细听闻,竟似呼吸般,有一种浑然天成般的律动。

    随着这特殊的律动,有五彩的神光喷涌而出,映射得天幕璀璨炫目,云蒸霞蔚。

    这时一个身影从大雾中走出,那是一个少年,模样青涩,但是眉眼里透着一股坚毅和英气,约莫十一二岁,但是体型有些瘦弱,身高较之其他同龄人也有点偏矮,但是他腰背挺直,小小的肩膀却偏偏给人以一种能挑起山岳的错觉,或许说是一种安全感。

    此人正是周安然!

    他明明记得方才自己正端坐着认真听台上夫子讲学,然后紧接着有一阵翻书声自耳畔响起,翻书声中间杂着极其模糊悠远的人语声,那声音中正平和,仿佛有一位圣人正盘坐于九天之上,向周安然讲解圣贤大道。

    下意识的,周安然便竭尽全力,全神贯注的想去挺清楚那模糊的话语声,但是下一刻,便眼前一白,再次清醒时,已然身处于这漫天大雾之中。

    他醒来之后,走了很久,想要离开大雾的笼罩,但是却一直转不出去,只能原地绕圈。

    终于,周安然走累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他开始思考这一切,为什么自己会从听涛崖畔来到这个神秘的地方?为什么其他人没有一起?那翻书声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漫天迷雾又是从哪儿来的?

    周安然开始从自己今早起床后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说的每一句话开始理思路,一直到许夫子开口讲的第一句话,徐夫子说完为止。

    他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抓住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之前徐夫子说人体有宝藏,藏有天地,只不过有一层迷雾遮蔽,遮了人眼,蔽了神,蒙了人心,我们要踏上天梯就得将那层迷雾拨开。

    遮了人眼倒好理解,但是这神和人心两说可就有些玄乎了,都是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的东西,如何去理解?

    都说人心叵测,而时常会有话本小说里一些故事记载,做错了事的人都会被人骂一句真是被猪油蒙了心,怎会做出如此事情?

    但是那些做错了事的人是否又真的是被所谓的猪油蒙了心?

    显然不是!

    他们只是被欲望支配了,做出了违反理智,违反道德的事情。

    如此的话,换言之,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被蒙了人心其实也就相当于是被人自己的欲望所支配了?

    而蔽了神,这神是指灵魂之神还是神志亦或其他?

    都说人没了灵魂就会死去,那一个没了灵魂死去的人会有什么感觉?

    周安然猜想失去了灵魂就等同于失去了所有感知,什么都感觉不到了。

    那么自己这个有灵魂的人,平常感知世界是通过什么呢?

    无外乎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嗅,用味蕾去尝。

    用如此说法去解释人心和神的话,周安然突然惊觉,这一切像是自作自受一般,毕竟欲望是来自人自身心底深处,也就是说那遮掩宝藏的迷雾,其实都是人自己作祟制造出来的,是被自己生出的欲望支配,蒙蔽本心,丢了灵魂。

    就好似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你愈发想得却偏偏不得,而你无欲无求,却一切自来。

    有些时候,放手可能比执着更好。

    想到这一步,隐隐的,周安然觉得自己仿佛抓住了什么,但是再一细想,却又觉得什么都没有抓住,这种感觉玄之又玄,无法用言语表达。

    呼,吸,呼,吸……

    周安然慢慢的放缓了自己的呼吸节奏,闭上了双眼,放松了身躯,径直平躺下去,双手紧贴于两耳,将之捂住,放空自己的大脑,驱除一切杂念,不在去想自己现在身在何方,要干什么,就这样静静的躺着,仿佛直到天长地久。

    四周,大雾依旧不急不缓的流淌着,但是不知道何时,渐渐的有风从未知处刮来,呜呜呜的轻吟着。

    漫天雾气被缓缓吹散,露出了天梯一角。

    听涛崖畔,古松下,石台上,徐夫子和许夫子两人正目光梭巡打量着下方众多学子,只见得每个学子周身都有迷雾自其全身毛孔内逸散而出,那迷雾颇为奇异,仿佛无色又好似五颜六色,就仿佛人一念之间,可以杂念尽去,羽化飞仙,又似一念衍生万种罪恶,就此坠入魔道。

    每个人的命数都是天定的,人百岁而终即是天定,而人要修炼,要能够飞天遁地,长生久视,便无异于与天争命,逆天而行!

    这迷雾便是由天地加之于人身上的一层枷锁,让得人无法在贴近天地,领悟道法规则,吸纳天地灵气。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上天总会留一线机会,在你无比想要跨入修道之路,与天争命时,反而求之不得,当你放手时,却又不求而得。

    唯有打破这层枷锁,才能踏入修炼之道。

    打破枷锁方法很多,很多人获得奇遇,枷锁便会自破,但是有奇遇者毕竟在少数,所以最佳的还是自己堪破,看破,打破!

    这对于道心相当于一次升华,对于日后的大道也有帮助,虽然不是显性的,但是修炼一道,往往恰是那些虚无缥缈的机缘方称无价。

    所以,在座学子们族中已经跨过这道门槛的长辈们,却从来没有同这些学子们说过打破枷锁具体要如何做,一来是为了让这些后辈们能够获得这修炼的第一道天赐机缘,使得道心得到初步的淬炼。

    二来上天有些时候是公平的,倘若你在这次少度了一个劫难,下一次你就会比别人多度一个劫难,而修炼路上的劫难历来是境界越低越容易渡过,那么你是想在境界低微时度过一个小劫难还是在高境界时度一个大劫?

    所以种种教训在前,使得后世人对此讳莫如深,不敢在尝试对后辈提前告知迷雾枷锁的玄机。

    最多也只能旁敲侧击的委婉暗示一下。

    但是如果有人始终悟不透这个道理,那么相比于无法踏入修炼大门,更多人还是宁愿选择日后多承受一次劫难。

    这一次的听涛崖畔其实相当于是一次考核,也是一次机缘,首先两位夫子联手施展神通将诸多学子身上无形的迷雾枷锁牵引出来,而后能否打破就看个人机缘,如果能够自己打破枷锁者,则能够获得那记载儒家诸圣言行的圣书浩然正气的洗礼。

    这浩然正气的洗礼不仅能够洗经伐髓,令人脱胎换骨,对于登天梯境界其中某一小境界更有非凡妙用。

    当然不能打破者,这次也能获得一点好处,那便是迷雾枷锁一旦被牵引撼动,那么下一次想要打破枷锁便会更加容易。

    但是对于那种多次尝试方才成功的人来说,道心上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如此一来必定会影响日后修炼,想要修复,就得花上更多的代价,所以修道之路艰难万分,如千军过独木桥,能脱颖而出者毕竟少数且无一不是佼佼者。

    当然了,境界的高下不仅仅由道心稳固这片面决定,还有其他诸多因素干扰,如奇遇、天生不凡的血脉体质、优秀的师承等等。

    时间流逝,正当徐夫子和许夫子百无聊赖,又准备日常互相伤害时,突然有震动声传来。

    两位夫子惊喜转头,便看见了一位少年周身迷雾枷锁正在剧烈震颤,并开始如冬雪消融一般。

    “有人成功打破枷锁了,这是哪个弟子,怎么我从来没有见过?”许夫子疑惑的低声道。

    “此子名为周安然,是个苦命的孩子。”徐夫子欣赏的看着那道打破了枷锁的身影,语气中带着怜悯。

    “周安然?这名字有些耳熟啊,咦,不会这么巧吧,莫不是……”许夫子惊呼。

    “不错,正是咱们王爷的私生子,前几日院长亲自下山接回来的,眼下在我的学堂听讲。”徐夫子肯定了许夫子的猜测。

    “好呀,怪不得你这老东西这段时间总是莫名其妙的偷笑,原来是捡了这么大个宝贝回来。”

    “嘿嘿,谁叫老夫……咦,又有人成功打破枷锁了!”徐夫子话未说完,相同的震动再次传来,这一次成功靠自己打破枷锁的学子就坐在离周安然不远的桌案前。

    这位学子身材欣长,纵使盘坐着也比周围人要高一些,一双剑眉斜飞入鬓,容貌不凡,此刻眉心处正有一块如同鳞片般的纹路正在熠熠生辉,在其光芒照射下,其身周云散雾消,重复清明。

    “这气息……”

    “听说来自云梦泽。”

    “原来如此。”两位夫子意味深长的盯着那位第二个靠自己打破枷锁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