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傻妃
字体: 16 + -

第六十三章 审案

萧帝的语气在场的任何人都听得出来,宁妃早就气愤不已,若不是因为在皇上面前,恐怕早就大发雷霆了。只不过此时,她手中的丝绢却被她拽得快成绢线了。

宋子君岂非听不出萧书苓话中的温柔,虽然他的神情仍是千年不变的波澜不禁,可是她分明从他眼底看到一丝悸动的温柔。许是萧书苓的鼓励,或者是因为一直憋着那口气等他回来,此时宋子君似乎增加了力气,身子虽然仍是歪在小怜怀里,却也不像原来那样气喘吁吁,说道:“皇上,这发簪并不是冰玉。”

“不可能!这明明就是冰玉,皇上,月妃这是在狡辩。”宁妃杏目圆瞪,怒斥道,“月妃此话莫不是道本宫冤枉了你?”

“够了。”萧书苓看也不看宁妃一眼,对宋子君说道:“你且说下去。”

“嗯!”宋子君受到鼓励,点头道:“这发簪材质与冰玉极为相似,却并非冰玉,乃是寒冰琉璃。寒冰琉璃于冰炎国随处可见,且乍看之下与冰玉与异,在民间流传极广。一些用不起冰玉的百姓便会以寒冰琉璃取代冰玉。”

宋子君说着靠在小怜身上喘了口气,接着说道:“皇上,冰玉在冰炎国虽遍及,却也是上等寒玉,无千金不可得,是冰炎国皇室常配之物。倘若这发簪真为臣妾所有,臣妾岂会以次冲好。”

“嗯!”萧书苓听得宋子君言不由频频点头。宁妃见皇上心思已经动摇,不由急道:“皇上,此乃冰玉不假。月妃如今砌词狡辩,欺君枉上,请皇上明查。”

宁妃这话一落,不由有些得意。这枚发簪她是重金从东疆游牧部族手里买过来的,更让宫外的玉石行家鉴定过,确定为冰玉无疑。宁妃不禁为自己的精细部署而有些洋洋得意。她这番话也让萧书苓不由转不过头,望着宁妃,平静的眼底瞬间闪过一抹戏谑的笑意。这件事情的始末,他听萧书彦的人来报时便知了大概

,当众审问宋子君不过是为了让宁妃自己见好就收,没想到这个时候宁妃还不肯放手。不由暗叹宁忠聪明一世竟然生了一个如此蠢钝的女儿。

“那依宁儿之见,该如何是好呢?”萧书苓问道。

“依臣妾之意,月妃前有**宫闱之罪,现又有欺君之罪,早已死罪,鉴于她是冰炎国的人,臣妾以为,不如遣回冰炎国,由冰炎国自行处理。”宁妃这时脑子转得非常灵光。月妃犯这样大的罪,皇上定然饶不了她,说送她回冰炎国也不过是显示自己仁义,而且,就算真的送回冰炎国也跟她没有半点关系了,后宫最受宠的还是她宁妃。

“那便不再追查此事?”萧书苓眉毛一挑。后宫争斗无可厚非,宁妃竟这般**luo地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不由一阵嫌恶,神情仍是依旧。

“皇上,此事已是铁证如山,如何还要追查。”宁妃见萧书苓似乎已经渐渐相信月妃**后宫之罪,不由有些得意。

“依朕所见,不如传精饰仿的宋掌司和刘副掌司一同鉴定此发簪是否为冰玉。”萧书苓说完便径直说道:“传宋掌司、刘副掌司到星月宫见朕。”

宁妃见皇上仍是不放过,不由不悦,眼里颇有愤恨之色,萧书苓哪里会看不见,便仍是顾全她的心意,说道:“若查证结果确凿无误,朕便听了宁儿的意见,将月妃送回冰炎国,你说可好?”

宁妃见皇上仍是顾及自己当下心头一松,脸上也不自觉露出喜色,点点头道:“那便依皇上的意思。”但她转而见宋子君神情淡定之外颇有自信,不由心中忐忑起来,不由担心自己的人是不是办事出了岔子,原本的自信渐渐开始滑落。

宋掌司和刘副掌司到的时候,宋子君的精神已经渐渐疲惫,靠在小怜身上的身子渐渐酸软,眼皮也渐渐撑不起来。

宋掌司和刘副掌司是精饰仿的掌印人,宫里的一

切饰品,玉器皆由他们负责,由他们鉴定发簪材质定然无疑。二人到来自然对着满屋的皇上娘娘请安。

“起来吧。”萧书苓示意张子轩将宁妃呈上来的发簪递给他们二人。那二位跪在地上接过,正要细细研究却被宋子君制止了。

“皇上,且慢。”

“月妃,何事?”萧书苓一愣,自己这是在为她开脱,不由问道。

“皇上,臣妾想请两位掌司看一样东西。”宋子君缓缓说道,同时将自己的身子从小怜身上挪开,靠到椅背上,而木制椅背的坚硬碰到她背后刚结痂的伤痕,痛得她原本无血色的小脸又更加苍白了几分,额间沁出细细的冷汗,却仍兀自咬牙坚持着,对小怜示意道:“将窗前的花瓶拿来。”

“是!”小怜本见宋子君惨痛的样子心中不忍,听得她吩咐又不得不走开。不一会便拿了冰玉花瓶回到正殿。在宋子君的示意下将花瓶交给两位掌司。

“有劳两位掌司将这花瓶与发簪做个比较,如实禀告皇上。”宋子君痛得银齿紧咬,每讲一句话都不由皱一下眉,额上的细汗也开始大颗大颗往下滚落。

萧书苓自然没有忽略她忍痛皱眉的样子,手掌紧紧抓住椅子扶手的样子,牙齿暗咬唇瓣的样子。看着她摇摇欲坠的样子,不由暗暗惊讶她的克制力,更同时克制着自己要扑上去将她抱在怀里的冲动。

“启禀皇上,娘娘。两件玉器确实有所不同。”宋掌司将看完的两件玉器托在掌中,张子轩和小怜分别将发簪和花瓶拿了回来。在萧书苓的示意下,宋掌司这才缓缓说道:“这两件玉器咋一看颇有相似,都极像极寒冰玉。但若长久观察便可知一真一假。花瓶乃是真正的极寒冰玉,而发簪却是一件仿玉琉璃。”

“哦?这又是如何分辨?”萧书苓问。这话他是为宁妃问的,若不问出真正原因,恐怕宁妃并不会死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