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射天狼
字体: 16 + -

第八十九章、佛道论辩大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一个多月过去了。

    在这期间,项九龙最是焦躁不安。

    他几次想把宝藏的消息传递给余天行他们,但三龙卫的人看得太紧,都没有成功。

    他到北斗会馆找陆广凌,可陆广凌已离开大都返回嵩山。他向许淳风求助,刚一透露出意思,许淳风便顾左右而言他。至于张至荣,那是连想也不用想。

    不久之后,封不平满脸喜色地回来了,这也预示着宝藏已到了朝廷之手。尽管早就预知到这个结果,但当结果真的降临时,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当看到他那小人得志的笑容时,项九龙三人皆是愤愤不平。

    封不平春风得意地道:“宋室宝藏里面对金银珠宝真是不可胜数,这下不但朝廷平定海都叛乱的军费不用发愁,连开通京杭大运河的银钱都出来了。”

    项九龙恨不得一掌打他个脑浆迸裂,他强压住愤恨,道:“你们答应的事情不要食言,否则川渝武林定和你们拼个鱼死网破。”

    封不平笑道:“皇上颁下的恩旨岂能不作数?项盟主请放心。日后我们还要多多合作呀。”

    项九龙盯着他道:“这次封统领可以真真正正坐上左龙卫正统领这把金交椅了吧?”

    封不平掩饰不住喜悦,假装谦虚道:“圣意难测,变数还很大呀!”

    项九龙直想“呸”他一口,没有再理睬他。

    封不平不以为意,又没话找话聊了几句,便得意洋洋地离开。

    他一离开,项九龙一掌将他坐过的椅子拍了个稀烂……

    这一刻,他明白宋室宝藏到了元朝手里,三家联合恐怕很难再实现了。韩晋德、余天行肯定会迁怒于他和川渝武林联盟,说不定后面还会有一场腥风血雨。

    如山的压力压在项九龙的肩上,让他痛苦不堪,几乎让他崩溃,这是来大都之前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段德普和庄侠宗心情沉重地上前安慰他,三人陷入到从成都出发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就在这一天,上官云受刑的日期也已确定,将在一月后执行。

    三人又去看望上官云,却被告知上师仁钦坚赞正在会见上官云。

    三人都想见见这位被尊为帝师的高僧到底是何等模样,于是等在外面。

    庄侠宗心中暗暗祈祷,希望高僧能点化上官云,让他放弃必死的念头。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囚室的门被打开,上师仁钦坚赞从里面走了出来。

    只见仁钦坚赞非常年轻,也就在四十岁上下,皮肤黝黑暗红,却是一副憨厚的模样。

    庄侠宗原以为上师是个白胡子老和尚,不曾想上师如此年轻,让他大为诧异。

    一接触到上师的目光,庄侠宗立时感到一种宁静祥和,心头变得柔软起来。

    仁钦坚赞面带微笑看向三人,最后将目光停留在庄侠宗身上。他朝庄侠宗点头示意一下,仿佛过去认识一般,而后款款而去。

    待他背影消失之后,三人才进到囚室看望上官云。

    只听上官宝珠劝道:“……要不爹爹就听从高僧的点化,出家为僧也好呀!”

    上官云看了一眼进来的三人,说道:“在交出宋室宝藏之前,这事或许可以考虑。而现在,为父必须去死。”

    上官宝珠“嘤咛”一声,低头垂泪。

    项九龙满腹话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就在他踌躇彷徨之际,却听上官云对他道:

    “项兄弟,我去慷慨赴死容易,你活着坚持下来就艰难多了。”说这话时,他的目光比之前柔和了许多。

    自从项九龙到大都见上官云以来,上官云对他不冷不热,有时还夹枪带棒、冷嘲热讽,态度甚是不好。纵是有万般委屈和不满,他也强自忍着,一个人承担下来。

    现在,上官云对他说了这句话,且态度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变。

    他再也绷不住,上前一把抱住上官云,又一次失声痛哭起来。

    上官云非常平静,拍着项九龙的后背,轻声地安慰着他。

    良久,项九龙抹去泪水,说道:“有兄长这句话,九龙就是再苦再难也无怨无悔。”

    上官云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道:“这几日委屈你了。宝珠和庄虎这两个孩子你要照顾好,希望在他们身上。”

    项九龙点头道:“兄长放心,九龙不会辜负你的嘱托。”

    上官云注视了庄侠宗一会,想对他说什么却犹豫着没有开口。

    忽然,上官云想起了什么,说道:“三天后在护国寺有一场佛道辩论大会,我想带两个孩子去看看。”

    项九龙一听这话,想起刚才在门口见到的喇嘛高僧,很感兴趣地道:“到时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

    上官云默默地点了点头。

    说起佛道辩论大会,最著名的就是在上都金莲川,以八思巴为首的佛教和以全真教为首的道教进行的那次大辩论。

    当时双方各出十七人,进行辩论比武。最终八思巴一锤定音,辩论和武功均取得胜利,佛教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而参与辩论比武的十七名道教名士,按照之前的约定,都被剃发为僧,遭受了奇耻大辱。

    八思巴在世时,道教之人不敢轻举妄动。八思巴死后,道教之人则蠢蠢欲动,图谋一雪前耻。

    蒙古东部有几个王爷信奉道教,几次向忽必烈上书,要求重开佛道辩论大会。

    此时忽必烈与西部几个蒙古汗国关系不睦,加之窝阔台系的海都叛乱一直未能平定。他急需蒙古东部诸王的支持,于是答应了重开佛道辩论大会的要求。

    本来信奉佛教的忽必烈对这次佛道辩论大会的胜负看得很淡,有心让一下道教,平息蒙古东部诸王的怨气。

    但在获得宋室宝藏后,忽必烈的底气变得十足,便有了再获胜一场的想法。

    皇上态度的转变,使这场大会的规格和受重视程度骤然提升了许多。

    接替八思巴担任帝师的仁钦坚赞是这次佛教代表的魁首,担负着捍卫佛教荣誉的重任。

    他来见上官云,除了上官云的要求之外,他还想度化上官云,以示好少林寺,取得少林高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