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世长生
字体: 16 + -

第三章 圣渊经

    “糟糕,红色劫气还在……咦,好多透明晶丝,劫气……晶丝,难道是金……金芽须?!”杨寓脑袋轰地一声,心脏噗通大跳,瞬间完全清醒了,本能抓起锦织布袋,唰地起身便跑,再也顾不得那依旧散发着劫气的收鬼壶。

    当再次穿过那片茂密树林后,他才擦了一把额头汗,松了一口气。看看天时,还在下午,左手一摸腰间布袋,才想起那个锦金底座不记得装回了,不过却是不想再回去取。

    “好在得到了这个,嘿嘿!”杨寓满足的同时带着不小的期盼,心中暗道:“能衍生出金芽丝,啧啧,那多半是真经之类了,所谓神仙放屁,不同凡响,这锦织布袋里应该有不小的造化……哈!”

    回到家门前时,那疲赖的豹纹黑猫不像往常那样对他不屑而顾,于窗户上趴睡,反而圆睁大眼,尾巴直立,在他身前二丈处来回窜动,嘴里还发出低嚎,然后身子颤抖了几下,就缩到了院角一处草药丛了,再也没出来。

    “臭德性,一惊一乍的。”杨寓暗骂了一句,他当然知道这畜生的异常跟他今天特别境遇有关。

    杨寓兴致勃勃地走进屋,才知素姐还没有回来。如驱鬼治人这种事,有时是很费时间的,出去一两天也算正常。

    他放下空布袋,再将那根寻回的渡元针安放在龛案上,然后迫不及待地从锦织布袋里拿出一个青盒。青盒不是很沉甸,无锁也无机关卡,类似滑盖匣,四周滑槽边缘都封了流萤脂,起窥探隔绝之用。

    杨寓想了想,又去北屋找了一把尖锉,一点点把流萤脂给锉去,接着深吸一口气,平抑下激动难耐的心,慢慢地将滑盖抽开。

    顿时,一股浩瀚古朴的气息迎面散发,里面盛放着一册淀金书,封面光滑细腻,刻有两个蓬勃有力、铁划银钩的古篆——圣渊。

    ‘圣渊’二字,沉凝中带着飞扬,似有一股飘渺又强大的力量在照视世间,又如龙凤潜藏,龟鳞在伏。

    “圣渊经!?好大的名头,真的假的?不是传说被伯贡祖师的侍奉童子给扔到天宙浊缝中销毁了吗?”杨寓刹时间觉得口干舌燥,心也‘怦怦怦”地狂跳起来,同时还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咦,这里还有一封信……”

    他没有立刻翻看经书所载内容,而是打开了那封信,上面如此写道:

    全德三十三年夏,圣德师伯贡仙逝于青驼峰,临终前于石窟中托付童子《圣渊经》一部,谓‘此可得永寿’。吾乃东湘娄峰人士,老死之时竟有幸阅得真经,欣喜若狂。然天意弄人,老朽濒死之躯,纵得诸域第一经亦是无用,好在朝闻道夕死而无憾也。此经随葬吾之三宝,后世人它日若有缘得经,当谨循先辈之志,济世救人,且万不可言真经之来历,纵父母亲人亦须密之不泄,切记!不可负圣德师伯贡之愿也。隆光初八年冬。

    杨寓看完这封信后,也是惊奇不已。

    作为驱鬼德师学徒,他早就听素姐说过,《圣渊经》是九千年前六圣朝时期的圣德师伯贡所著。作为真正站在修途巅峰之人,伯贡在近万载岁月以来,声誉始终长青不衰。天下间一代又一代众修都深信他勘破了长生永寿的终极奥秘,本是最有希望臻至与天地同寿。

    尤其是他临终前告知童子的那句话‘此可得永寿’,更是轰传诸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万古以来,无数惊才绝艳之士每每于前路暗淡、彷徨陷绝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念及这句话,然后一扫颓废,坚固信念,继续摸索至极道路。

    可这悠久岁月以来,始终有一人让人扼腕叹息甚至仰天大恨,便是那童子。传说,当伯贡破灭后,那童子有见于祖师临死前的恐怖状态,竟然心生极惧和癔魔,恍惚间他觉得祖师所留的真经是个弥天大谎,若传播开来对世人定是个天大的祸害,便将真经扔入了太古绝地——天宙浊缝,就此销毁。

    可惜,伯贡呕心沥血,甚至以性命换来的经书就此失传。

    杨寓看完信后,升起一点疑惑,难道……难道说九千年前的《圣渊经》并没有被童子销毁,反而秘密藏匿起来,所谓的扔掉销毁是个幌子?

    而隆光初八年……算起来好像是三百二十年前了,看来青盒埋藏在古通三宝庙内的时间并不太久。

    杨寓的手略有发抖,小心地拿起经书,翻开了第一页。

    这就是《圣渊经》的经文?

    淀金书页上写就了满篇的文字,古朴苍劲,至今鲜红,每一个字都散发晶莹之光,他眼睛都被晃得眯了起来,隐约间似乎瞥到了浩瀚的画面,龙蛇起陆,气贯霄汉,无数炽烈的光芒在吞吐。

    片刻后,杨寓身躯一震,回过神来,他心头大喜,这本真经就算不是真的《圣渊经》,那也是相当厉害的经书,足可助于修行。

    只见经文开篇就如此记述着:

    世间修者万千,肉身法亦万千,然金身银骨,亦难挡恶劫临身,岂不知功德之贵?

    世间修者万千,元神法亦万千,然终其一生,元神强大却有缺漏,永不得完美,如此焉能作为成就永恒之依仗?

    ……

    锐感生露,非阴非阳,可破诸邪氛,准备角之锋,恶目鬼草,纤云花,醉母牯根,蚀骨净晶,幽月草,各一钱,以碎捏法熬煮,得汤再蒸凝,药性精粹成露。

    服食锐感生露,元魂动荡,时而如同醉酒,时而如同针刺,一浑一激之间,默运弥空诀,衍生撼穹之精,即希望之花,亦可称魂中生花。

    弥空诀,历经天妒而成,上善静心之法,元神守护之诀,亦可使魂魄生元,查漏补缺,令元魂成就圆满根基,衍生希望之花,秘诀如下……

    杨寓看到这里,喜不自胜,这真是要瞌睡送来枕头,他正处于修炼初始阶段,并未迈入一元境,这锐感生露和弥空诀非常适合自己。而熬制锐感生露的其中几样灵材,在周边山岭群流之间,也可采集到。

    唯有恶目鬼草和蚀骨净晶比较难些,据记载需要在阴煞气浓郁的地方才有。当然,有阴魂常年游荡的地方,也能发觉到这种草。

    这几年来,他跟在素姐身边,除了常听天下秘闻和故老之事,也学习基本的医术和草药知识。只是想不到这几样不太珍贵的药草,配合在一起熬煮后,能制出那般妙用的锐感生露,看来这独特的碎捏法也是关键。

    杨寓如痴如醉地阅读着,后面的经文越发深奥,他却能轻易记下。说来奇怪,这些经文似乎让他产生了过目不忘的本事,阅读过后,就深深烙印扎根在脑海里。他却没发现,这些经文古字确实是化光成印,从他双目中烙印进了脑海。

    这般下去,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

    这时,豹纹黑猫兀自喵叫了起来,却是院子里进来了人,只听得来人大声喊道:“素德师,今天县里来张贴的告示看到了吧,那古通三宝庙就请你去搬拆了。”

    杨寓立即将《圣渊经》装入青盒里,然后塞入自己床侧的一个秘密小暗格里,动作那叫一个迅速,然后揉了下双眼,走出屋外。

    来人四十来岁,一脸粗腮胡子,偏偏有双三角眼,实在难看。这人杨寓是认得的,他是县尉驻扎在赤辉村里的小队长郑彪。

    “素姐给人看病去了,那古通三宝庙已经算搬拆过了。”杨寓随意回了一句。

    “好,做得好,素德师可真积极啊,算是走在其它地方的前头了。”郑彪皮笑肉不笑地说到,然后离开了。

    “哼,小人。”杨寓嘟了一句,因为当初素姐在众人面前婉拒他的追求,这个小队长总是有意无意地找素姐的茬,若非他牵扯到驱鬼会的人,以素姐的脾性,早就‘云淡风清’地将他拍个下半身不遂。

    不久夜晚来临,素姐还没回来。

    杨寓心中考虑到一个问题,要不要告诉素姐自己得到了《圣渊轮》呢?随即想起青盒中的那封信,决定还是保密,既然信中有所要求,也为了避免引起未知的麻烦,自己还是先遵守嘱咐。

    想想修行界每天因宝物秘诀而发生的生死搏杀,就令人不寒而栗。更不用说这等修行界一等一的真经,绝对是所有人都渴望的宝贝。

    也许它日修行有成,不惧一般灾劫的时候,再向素姐适当透露一些,不过也绝不提《圣渊经》之名以及其来历,可巧借其他名目。

    真经经文真的太不平凡,越到后面,都不要挑灯夜读,每个字都如血虹精华凝聚刻印,那灿灿晶光,都有些晃眼了,而且感觉越发沉甸。

    这让杨寓产生一种紧迫感,当双眼难受的时候,闭目一会,接着再运足目力阅读,简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了拂晓时分,整册真经已经全部阅读完。

    “凭此修行,真的能有望长生吗?”杨寓心中翻江倒海,无法自抑,自然而然地望向窗外渐明夜空。

    然而……

    抬首经灭!

    也就是当杨寓抬头望向窗外时,整本《圣渊经》的经文在眼前慢慢淡去,甚至连承载经文的淀金书页都灰飞湮灭,仿佛有种诡异神奇的力量藏在经文里,凝聚了某种道禁,就如一个触发点,若有人阅读完整部经文,它将自行毁灭。

    这般推算来看,三百二十年前的那位前辈,也许并没有阅读完整部经书就将之随三宝埋葬了。

    也在这一刹那,杨寓脑海中也响起阵阵经文秘音,数不清的古字犹如涓涓细流,在脑海中流畅,一股细流从头顶到冲到脚跟,顿时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这个过程持续时间很短,一切恢复平静,他也开始有种困意,没有多想,倒在床上便睡。

    再醒来时,已到中午,他被豹纹黑猫的喵叫声给吵醒了,接着屋外院子里传来急促脚步声。

    杨寓赶紧起床,“咦,感觉力量忽然一下大了很多!”

    他看了看自己的双手,随即摇了摇头,没去深思,走出屋外,却是看到一个大汗淋漓的棕麻衣男子,正是昨天前来求医的说自家婆娘肚子忽然胀大的人。

    “杨小师,素德师让我前来取药。”汉子一脸急色,气喘吁吁,同时手中递过一张便签,从字迹来看,正是素姐开的药方。

    “怎么,肚子还没恢复吗?究竟出了什么怪事?”杨寓问道。

    “有些危险呢。素德师说,比较麻烦。唉,我家婆娘痛得死去活来,县城又太远,幸亏有素德师,至少目前已保下了性命。”汉子脸上依旧充满担忧和焦虑。

    “好,你稍等,我这就备好药。”杨寓进屋立刻按方子配药,速度很快,一会就齐活了,拎药出门。

    “走吧,一起去。”杨寓说道,这么长时间了,他也有些担心素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