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设局
字体: 16 + -

正文_第十一章

刚才跑进屋里的妞妞不知从哪儿溜达出来,嘴里叼着一瓶百威啤酒,摇着尾巴,把啤酒放在萧屿身边的沙发上。

萧屿很诧异,指着啤酒问妞妞:“你请我喝的?”

妞妞“汪”了一声。

苏云笑道:“它让你把瓶盖打开。”

萧屿拿起茶几上的瓶起子把瓶盖打开,没等把酒放下,妞妞上前一口咬住瓶嘴,仰起脖子咕嘟嘟喝了下去,不到十秒钟,一瓶啤酒全部进了狗肚子。

萧屿的眼睛都瞪圆了,瞅着妞妞说不出话来,苏云哈哈笑道:“我的酒友。”

看着妞妞喝饱了踱到窗前的阳光底下,长长地抻了个懒腰,然后伏下身子把脑袋搁在前腿上,萧屿眯起眼睛问道:“对了,刚才你说我案子破不了,是什么意思?”

苏云指着窗户外面道:“小区里死了个交警队的大队长,这些天,你们的人往这儿一天跑八趟,就差把整个小区翻个底朝天了,你以为这事能瞒住?”

当然没指望能瞒住,至少这个小区内的住户是瞒不住的,萧屿关心的是,有没有人知道枪丢了。

随口打了个哈哈:“别说八趟,只要凶手没有落网,就是一天八十趟,该跑也得跑。”

“哼,是不是这个丢了?”苏云用手比了个枪的形状。

萧屿心里一惊,脸上却没有流露出来:“你听谁胡说八道?那个东西,是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才配的,平时都收在库里,怎么可能丢?你看我什么时候带过那个东西?”

“原本我就是随便一猜,现在看来是真的了,你刚才表现出来的镇定,和咱们谈论这个话题的场景,完全不相符,这是阿莱悖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种体现。”

“你不是学数学的吗,什么时候改心理学了?”

“准确地说,我学的是逻辑数学,其实你当初应该学学这门课程的,而不是法学,这门学科,对你破案很有帮助。”

“如果我当初不选修法学,毕业后怎么参加司法系统考试?不考进司法系统,后来怎

么当的警察?不当警察,你现在哪儿有机会跟我说什么学逻辑数学对破案有帮助?这么简单的逻辑都没弄明白,苏云,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你曲解了我的本意,我所说的逻辑,不是指抽象的思维规律的总称,而是通过已知条件,演绎出一个必然的结果。就像我们玩的数独游戏,每一个空格里的数字,都是唯一的,这个演绎的过程,叫做逻辑推理。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之父,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疑问,都可以用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出来,尤其是古人,断案的时候,基本上靠的就是逻辑。”

“你还知道古人断案的事?不是从电视剧里看来的吧?”

“随便说个小故事,你就知道了。有一个人叫赵三,和他的朋友周生约好第二天去外地做生意,结果第二天赵三来早了,就先上船休息。船夫看到赵三腰里带的盘缠,临时起意把他杀了,尸体沉入河中。周生来时不见赵三,以为他还没到,就让船夫到赵三家里去催,船夫到了赵三家门口,一边敲门一边喊‘赵三娘子,赵三为何还不起来?’,赵三娘子很惊讶,就跟船夫一同到河边去找,结果当然找不到。”

“周生怕牵连自己,就报了官。县令怀疑赵三娘子伙同周生谋害亲夫,可是严刑之下也没有逼问出口供,于是案子就搁下了。直到新任县令重审此案,在卷宗里发现疑点:船夫叫门时,为何不喊赵三,而喊赵三娘子,他怎么知道赵三不在家?于是招来船夫一审,很快水落石出。这就是逻辑在断案中的作用。”

萧屿哼了一声:“我读书少,你别骗我。这个故事出自《祥刑古鉴》,是清代咸丰年间的刑部郎中宋邦僡编辑的,又名《洗冤录检验总论》。故事里,最后破案的,也不是什么新任知县,而是大理寺的评事,回目叫做《杨评事智辩舟子奸》,上学的时候,我就在图书馆里读过这本书。你拿这个老掉牙的故事,来标榜你的逻辑学,就不觉得脸红?”

苏云见他说出出处,无所谓地笑笑。

“我不否认逻辑推理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

,但是也不像你所说的那样神奇,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能够用逻辑来解决。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在吐槽现在小学生的数学题,你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开,我就承认你说的有道理。”

“你说。”

“小明的妈妈买了1个苹果,1个西瓜和2斤荔枝,共花了20元钱,请问小明的妈妈多大岁数?”萧屿说完,点了支烟,翘起二郎腿,看他怎么作答。

“小明的妈妈是哪儿人?”苏云认真地问道。

萧屿愣了一下,原题中没提到这个,随口道:“东北吧,就是咱们当地人。”

“那就好办了,已知条件出来了,就可以推理出一个必然的结果。首先,荔枝最早是上世纪90年代初才进入东北市场的,当时的物价水平,总体来说是很低的,西瓜大约2、3角钱一斤,一个十来斤重的西瓜,也就是3块多钱,苹果单买一个,也不会超过5角钱,而荔枝这种南方特产的水果,却要卖到8元钱左右一斤的天价,20元钱买到这些东西,应该是90年代中期的事情。”

“但是荔枝虽好,却容易造成小儿厌食和摄入营养不均衡,并不适合4岁以下的小孩子食用。而9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很严厉,可以推论出小明是独生子。所以,妈妈买来的这些水果,只有苹果,是给小明单独准备的,西瓜当然是全家人分而食之。”

“小明一次性就能吃完一个苹果,年纪应该在3至4岁左右。从我国的婚姻政策来看,女性的普遍结婚年龄在20周岁,婚后一年生子,也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

“综上所述,小明妈妈买水果应该发生在1994年到1996年之间,就按95年算吧,当时是25岁,如今过去了19年,所以,小明妈妈今年44岁。嗯?怎么好像跟你同岁?小明的妈妈,是不是你媳妇?我记得你儿子乳名叫狗剩儿,你什么时候又生了个小明?”

“这他妈的也能算?”

萧屿嘴里的烟都掉到地毯上了,才反应过来:“你儿子才叫狗剩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