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修真的日子
字体: 16 + -

第124章农村问题很多

    “我与乡亲们聊过天,他告诉我:以前他不想出去打工,但在家忙过一阵后,发现还是难得找到钱,于是又勉强出去找事做。去的是沿海,但是发现工作不好找,年纪渐长,技术有限,于是只能找又苦又累、工资还少的事情。前些天太热,就又匆匆回家了,说不想再出去了。如果说以前,他就处于临界状态,正在回家还是继续打工之间徘徊,两边都感觉是鸡肋,都没有多少好事情了。”,张宁用讲故事的语气,说着众多打工者的遭遇,而没有直接为众人释惑。

    “其实,这正是第一代打工者的最终结局,年轻时候的精力与聪明才智,已经奉献给了城市,像一根甘蔗一样,被城市咀嚼过一遍后,汁水留在了城市,这个“渣滓”,最终被城市这个大吃货给吐了出来,大部分都还得回到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上来。他们目前的年龄,大约在四十到五十五岁之间,因为这一代人所处的时代,大学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按照现在的大学入学水准,他们中很多都是可以上大学的。所以,这些人中,并不乏一些具有聪明才智的人,但时代弄人,他们并未获得多少成功,即便有,也是凤毛麟角。”

    “为此,大部分都还是做了些准备的。利用多年打工的一点积蓄,差不多都回乡盖了个房子,虽然大多都是用砖直接搭成,没有钢筋,没有柱子,但只要不发生地震之类的地质灾害,这样的房子大概还是可以住上几十年的。”

    “田地不算多但也不少,但对这一辈人已经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早早地就吩咐家里的老人,种上茶叶之类的经济作物,意思是回家后也不打算插秧种稻子玉米了。他们的上一辈,把田地视为珍宝,甚至不惜与邻居大动干戈。到他们这一辈,只把田地当鸡肋,他们的下一辈,更是没把眼睛往这里瞅了。”

    “想象一下,老一辈已经玩完,回归乡村,对种田缺乏热情,下一辈就更不会做回归打算,将是一副什么样的乡村景象?或许还是像现在一样,又带着他们的孙辈,继续艰苦讨生活?”

    “没有了那份忍受艰苦的耐力,他们的子女辈能够赡养他们?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是做不到的。因为教育的缺失,不愿意回归的这一代人,其实也很难在城市立足,从在镇上四处游荡的这些年轻人身上,看不到他们有抚养自己子女和赡养自己父母的能力。”

    “当然我们出于各种目的,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后辈身上,对于已经开始陆续外出打工的年轻一代,是否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实这取决于他们的教育状况与自己的精神状态,当然还有大环境的机遇。从村子里和我同龄的人来看,

    虽然情形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前途并不光明。首先是所受教育欠佳。大部分青年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隔代教育,虽然在物质上得到基本的保证,但学业有多荒疏。”

    “爷爷辈与学校基本没有联系,更谈不上家庭与学校的有机配合了,于是多数初中不能毕业,少数初中毕业者,只能进职业技术学校。而作为山村的孩子,一进县城,俨然一个大世界,就只知道玩耍,唯有与外在打工的父母联系,索取生活费。消费也开始大了起来,当越来越不能满足其铺张的生活时,辍学了事,或者到处混,或者到外面的城市打工。”

    “其次是吃苦耐劳精神不再具有。如果说第一代打工者还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一面,可在第二代打工者身上,已经难以发现这些良好的品质。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傻,毕竟,他们并未经历他们父辈曾经经历过的苦日子。但他们的教育与阅历,决定了并不能轻松赚钱,开支与收入相抵,并不能有所积累。又对乡下的生活横竖不习惯,铁定了心不再回到乡下种地,事实上想种也种不了,已全然没了种地的经验,于是以谈朋友、结婚为名,裹胁父母甚至爷爷辈倾其积蓄,在镇上甚至县城买得一套小房子,以为这样就成了城里人。将家里在乡村仅有的一点资源,悉数灌溉了城市建设,自己没有经济来源,住上楼以后,将何以为生?”

    “他们是徘徊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不稳定群体。如果说第一代打工者最终将回归乡村,那么第二代打工者,将是既融入不了城市,又回不了乡村的一代。虽然这一代也会分化,积极的会渐渐融入城市,消极的会退回乡村,但主流还是徘徊于城乡之间,他们是一个不稳定的群体。从村子里的青年就可以看出,有的成了混混,有的辗转开店而终无所成。”

    “而这些混混和失败者的代价,都需要乡村来承担。直接地说,外面无以为生,还是找自己的父母甚至爷爷辈哭穷求助;间接地说,这些在镇上游手好闲,或者开店跑车的人,还是从乡下父老的口袋中赚钱,甚至无所不用其极,采取欺诈哄骗的方式,榨取乡下老实人的那点劳动果实。”

    “我亲眼见过有小青年,冒充即将上大学的学生,兜售药材,一斤不过5元的白扁豆,硬是卖到15元。而各种城里伪劣产品的下乡,也是这些子弟回报乡里的结果。”

    “总的趋势是,人口回流将越来越少,少数优秀分子通过各种渠道一去不复返,年轻一代其实难以融入城市,但还是勉强赖在城市,不愿返乡。乡村发展后继无人,没有人的乡村只有衰败,最后变成自然保护区。

    ”

    “这一切能怪农民吗?说到教育,这幢新校舍,还是我四处募缘募来的,老师就一个,收入才每月几百元,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都不可能教得出高质量的学生!而种地的收益呢?种得越多,亏得越多!不到城市,过不上好生活,到了城市,也不见得就一切ok。我在这里说了这么多废话,绝非是怨天尤人,那样毫无作用!”

    “现在的乡土正被城市化的浪潮所冲刷,一切资源,都被开矿似地挖起运走了,乡村衰败,不可持续。在发展中,城乡关系到底是相辅相成,还是牺牲乡村来繁荣城市,目前大环境就是是牺牲乡村来繁荣城市,乡村的衰败是一个趋势,并且越来越严重,但这样的结局,必将导致乡村的衰败,以致城市的繁荣也终将走不远。”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唯有让农村本身具有经济效益,本身具有造血能力,才能让他们安居乐业,才能让农村恢复活力。这里我得替洪石乡等乡镇领导点个赞,他们在苏县长搞生态农业的呼吁下,不等不靠,千方百计找项目,努力让本乡外出打工者返乡参加建设,我很欣慰地看到,现在几乎是所有外出打工者,均返乡参予农业建设了,他们的收入,一点也不比在城里打工强,相对于城里视他们为成本和原料,在自己的家乡,他们就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别的地方我管不了,这解决洪石乡等几个兄弟乡镇农村劳动力的任务,我们算是完成了,他们得有尊严地工作,有尊严地活着!”

    张宁的一翻长篇政见,让王墨林等官员暗捏一把冷汗,受到张宁表扬的苏芳怡,同样如坐针毡,你个臭小子,敢妄议政策吗?没看见冯启瑞脸色都变了,变得沉重多了吗?让领导不高兴,你罪莫大焉!

    还是秋山义昌来替众官员解围,缓和一下气氛,“张君,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在发展之初,都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一部份国民的利益的。比如我们东倭,明治维新以后,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政府就组织大批妇女到南洋去卖淫,她们的汇款及带回的现钞,排在东倭输入外汇的第五位,而她们当然失去了幸福。二战后,同样是以官方组织慰安美军,名义上是怕美军性犯罪,实则是解决战后大量就业的问题。我们东倭,为了发展,连卖淫这样下贱的事情都做得出来,贵国仅仅是让农民到城里打工,牺牲下他们的青春,这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嘛!”

    通过翻译得知秋山的发言,众官员长舒一气,这个秋山老头,真的很懂华夏国情呀!

    “是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发展就得有牺牲。再说,我们有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就是我们华夏之所以能避免走其它发达

    国家弯路的底气所在!虽然我不否认我党中有部份败类存在,但这丝毫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王墨林一锤定音,结束张宁这不合时宜的发言。

    “王书记说得对,张宁你要相信,华夏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都是心怀人民群众的好干部,都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好领导,都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样一个现实,在庞大的干部群中,依然有那么极个别的干部,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出发,干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根本没有将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但不能以偏概全,怀疑总的方针和政策!”苏芳怡补上一句,我的小祖宗,你就别说,行不?

    “哈哈,其实你们都误解我了,实际上我不是那么高尚的人,我也想多挣点钱,好早点娶媳妇,王总,你说对吗?”,张宁在讲话之中,王诗涵一直在捏他大腿,当着省委书记的面,你尽说些丧气话,这不是存心拆他的台吗?那个掐的力道,是越来越重,张宁还不敢反抗,任她胡来,只好结束他有生以来最长的讲话,不过也得报复王诗涵掐腿之仇不是?

    “你才多大呀,就想娶媳妇了?”,冯启瑞的脸色由阴转睛,打趣地问了张宁。

    “不小了,翻年就16了!”张宁不好气地回答道,老子才16吗,加上前世,那都好几百岁了!

    “你16就有这样的见解,不简单呀!观察问题很仔细,提出的意见也很中肯,你以为我们这些省委书记就是天天听汇报和开会,对这些问题视若不见吗?”,冯启瑞对被小年轻给教训一顿,还是有些下不来台,不给他讲些有份量的东西,他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乡村空巢化是不争的事实,这点不仅仅是我们大川省,其它兄弟省市一样具有!在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减少农民与减少贫困,应该是两条齐头并进的等边线,他们相互依存,共同进退,直至一个工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现代国家的出现。一个农业人口总是徘徊在国家总人口80%左右的国家,使大多农民离开土地,并非是件坏事,正是大势所趋。因为凡是一个大国要发展,首先必须成为工业强国,不可能总是在农业大国里混。但是,减少农民必须水到渠成,决不能拔苗助长。”

    “在这点上,我们的近邻东倭,他们的工业化成功经验令我们不得不沉思反省。有意识有计划地将大量农民培养成为技术工人,一有蒸蒸日上的工业作衬,二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城市对这些农民大开绿灯,使他们很快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工业的飞速发展、经济的景气,所以不存在任何城市工人对进城农民的排斥,技术工人的竞争取

    代了失业之虞。他们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可说正是建立在减少农民正道的基础上的。”

    “而对于我们华夏这样的大国来说,光有工业化、城市化还是不够的,更何况我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还相当差。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缩短城乡差别就是重点工作,也是政府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小张,你以为我这个省委书记闲得蛋疼,专门跑到洪石乡来吃你这顿好吃的生态牛、跑山鸡吗?我冯某人还没这么闲吧?实话告诉你,中央要下一盘很大的棋,那就是你所说的农业产业化,将分散的农业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一句话,把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弊端消除,真正让农民创收,实现共同富裕!而你搞的这个生态农业,我很有兴趣,会持续关注,搞得好的话,省委会把你们当做样板,推广到全省!”

    张宁有似“吃惊”地表情,让冯启瑞很是受用,小样,就你想到这个了吗?我们早几百年前就想到了,王墨林等人更是一阵激动,这洪石乡成了样板,那主管领导能不沾光吗?其中最为激动地,当然是苏芳怡了,能得到省里的力推,能入中央的法眼,至少也让他们百忙之中,能够看上一眼,这样的大好事那里去找?

    “冯书记,其实我没想那么多,我先前所说的,还没有说完,我爸教导我,华夏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解决好了农民问题,其它问题就都不是问题!所以我爸要我搞这个项目,我不辞辛劳,找到了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冯书记,你放心,我定不负你与我爸的嘱托,一定要把洪石乡生态农业项目搞成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农业品牌!”,张宁很是上道,把这个功劳又送了一些给冯启瑞,顺带把张钢的功绩也加上了。

    苏芳怡心中不无鄙夷,你爸张钢才来过两次洪石乡,每次都短的很,他几时嘱托你一定要把洪石乡搞上去?抢功劳也不是这样抢法,比我还要无耻!

    “很好,有志气,不过我想看到的是结果,而不是光听你吹嘘!”,冯启瑞等了一阵,也没见着新的牛肉上桌子,也就想结束饭桌上的讲话,得看些真材实料的东西了。

    “冯书记,这好办,不瞒你说,这生态牛的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为99%以上。大伙说说,这牛的口味不错吧?这就是酒好,而丸冢的包销,又解决了巷子深的问题。我敢保证,到时光是那些吃过这牛、这鸡、这菜的富翁,他们努努嘴,也就全销出去,至于价格,估计还得涨!”,敢怀疑我张某人的办事能力,那我就贯彻高调的原则,让你们看看什么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不那边才被治疗完毕的东倭贵宾藤本与筱田

    ,居然坐着轮椅过来,向张宁现场要求预100斤牛肉、500斤鸡肉、蔬菜1吨!张宁很是矜持地对他俩说道,此事急不得,得等正式成品空运到东倭后,并且经丸冢认证,才能对外销售!

    他们两人的这一即兴插曲,让现场气氛显著热烈起来,订单就这样来了?这得多少钱呀,秋山义昌亦是给力,“丸冢与利夏的合作,有着相当好的基础,我们信任利夏,更信任张宁张先生,凡是张先生经手的产品,我们丸冢一律免检、一律照单全收!”

    座中众人五味杂陈,生态农业利润之可怕,算是领教了。

    “小张,你带我看看你那洪石神泉,到底是何方神圣,有这样神奇的效果?”,眼见为实,吹了半天的神泉,自己还没看到,这个未免有些儿戏,冯启瑞信奉的就是眼见为实。

    “冯书记,这天不晚了,你这一看,不怕晚上走夜路吗?”,张宁故意要藏着掖着,把他们的胃口吊起来。

    “滚犊子的,天晚了,我就不能住招待所吗?没看到你搞的那个东西,我不放心!”,冯启瑞当先离座,走在前面,不好气地对还端坐不动的张宁说道。

    “这个嘛,还不是担心领导年纪大,怕视察神泉给累着了,关心领导一下,没什么错呀!”,张宁小声嘀咕道,不过声音小是小,但大伙都听得见。

    “少啰嗦,前边带路,别人的汇报,我就不听了,我就只听你的讲解!”,这个小滑头,不把他抓牢抓紧,那是肯定要从手中溜走的。至于他说的什么张钢教导他之类的话,那个太假了,还不就是为张钢贴金,以利于他的复出吗?做为前西益市长,长期从事城市工作,对农村工作他会上心吗?还教导你搞生态农业、为农业献计献策、为农民增收殚精竭虑?

    张宁一召手,把早就侯着的陈经裕、赵开先二人喊上,这是本乡父母官,介绍核心现场,没他们可不行!

    一大帮人向洪石神泉,也就是养生池而去!毫不起眼的所在,但是那一大堆眼花缭乱的阀门开关,还是让人诧异。“这就是我的底气所在!从今天起,陈乡长、赵书记,你们派人24小时守着,这可是咱们发财致富的本钱。”,两位乡领导当然是一万个同意,看来这里得派上一个班的守卫力量,开玩笑,阶级敌人搞了破坏,不用张宁动手,光是本乡群众就会把我们两个给活撕了,此事必须马上就办。

    “神泉里含有丰富的多种有益元素,但是假如不加工的话,出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我可是概不负责!”,张宁道出这个秘密后,众人才明白他为何会这般有恃无恐,感情你掌握了泉水无毒化工艺,这个核心技术怕就

    不是别人轻易能山寨得了的!

    冯启瑞在现场听张宁的解说,他听得很是仔细,末了,吩咐张宁弄个详细的书面报告出来,待时间成熟时,他会考虑向上级做专题汇报的。

    张宁这个实习秘书很不称职,立即把这个工作交给了他名义上的上级王诗涵去弄,他只管做最后的把关,也就是审阅而已。

    这通在神泉的视察,时间用的很久,天色已是渐黑。一行人趁天还没全黑,下到下午吃饭的地方,也怪张宁多嘴,纯属是有口无心地说了句“吃了晚饭再走不迟。”。

    那知冯启瑞不按常理出牌,还真的一口就答应了!并且还叫上张钢,他们三人单独要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