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修真的日子
字体: 16 + -

第62章乡村女教师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王诗涵的事,急也急不来的,正事还得去做,并且必须成功,脱贫致富了再说,不然以后修练资源的获取,便成了拦路虎。

    张宁也不耽搁时间,留下一张字条,让王诗涵帮他去取成衣店里的衣服,这才坐飞机往西益而去,毕竟到洪石乡这种小地方,不可能不转乘。到了西益,打了个电话给方芸榕,略略说说概况,面就不必见了,反正才离开西益几天,没必要再次见面。

    紧赶慢赶,还是用了一天多,才到了洪石乡,天色已晚,路灯稀稀落落,还没多少盏。全乡破败不已,招待所之类可供住宿之处是没有的,洪石溪风景区里是有可供住宿之处,只是这么晚了,步行前去,怎么也显另类。要怪就怪自己心太急,完全没想这点。算了,反正修士不讲究这个,胡乱找了处山林,就地打坐修练。

    待深夜后,才从洪石溪风景区清坪溪下水,到发掘下品灵石之处的两层洞处,坐拥下品灵石修练,末了,再拿走一袋下品灵石返回山林。

    次日清晨,满头雾水的张宁,浑身湿透,自己对自己笑了一下,打电话给陈经裕,问他何时可到乡上,正主都到了,他还没到?

    电话一打就通,陈经裕在电话里听到张宁已到,他也兴奋异常,“我马上就到,现在正与县组织部的同志一齐赴任。待办完手续后,咱哥俩喝上一台。”。

    办理上任手续,会涉及一系列必不可少的程序,会耗去陈经裕大量时间的,趁此机会,张宁去为加工厂选址,同时也考察下药材的品质与产量。

    土地贫脊,但正因如此,植被保存完好,也可说是药材生长的沃土,尤以茯苓、白术、天麻、杜仲、枳实、黄姜、金银花等大宗药材为巨,只是单价不贵,加之运输不便,造成药农收入不高,这点从农户所居住的房屋,就可得出,很少有外墙装饰,连楼房都少见三层以上,并且就没见过几个年轻人,全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

    绕着山道四处走走看看,远远闻到熟悉的味道,那是令修士发狂的味道——中品灵石的味道!那还等什么?三步并做两步,顺着一条又窄又烂的机耕道,拐了个大弯,在一座小山丘的后面,发现了中品灵石的出处。

    没看到灵石,却听到小娃娃的朗诵声从灵石出处传来,简单扫视周边,一坐类似于寺庙的建筑,挡在岩壁前面,残垣断壁,上边无瓦,用塑料布遮盖天顶,窗户之类无从谈起,原先的木制窗棂朽得不行,顺着破庙拐过来,我的天,庙子后面的墙,一条超长的大裂缝,从墙顶一直延伸到柱角,缝隙最宽处,甚至可塞进一个拳头!

    往里一瞅,在原来神

    龛所在处,一张破黑板歪歪扭扭地钉在墙壁上,坑坑洼洼的石制地面,唯一现代化的设施,就是从庙顶吊下来的一根电线,这种由寺庙改造的小学校,以前在乡村十分普通,但现在都2005年了,还能见到这种校舍,可见洪石乡的贫困。

    终于看到梦寐以求的中品灵石储藏地——一处碳酸盐岩裂开的溶洞,读书声就是从那儿传来。忍耐不住中品灵石的诱惑,张宁缓缓步进溶洞,这种溶洞在本地到处皆是,没有稀奇之处。

    里面的状况,让张宁倒吸一口凉气!40几个孩子,就坐在长条凳上,三四个孩子挤一张凳子,一根电线拉进洞里,只是瓦数太低,不过60瓦的白炽灯,照明主要还得靠洞外的自然光,小小的黑板,表面极不光滑,使用的年头比较久了,粉笔在上书写,还得躺着其中的小坑。

    看着进洞的陌生人,小孩子们停止了朗诵,从黑暗处一个瘦瘦黑黑的老年妇女,淡淡地问了一句,“请问你有事吗?”。

    一身洗的翻白的衬衫,质地低劣的蓝布裤和胶鞋,无不说明经济上的窘迫。“您好,我是外乡人,想投资办厂,发现您这儿特别适合建厂,所以想找管事的谈谈。”,张宁认为,这洞里的中品灵石,就是自己的了,只是这是别人的地盘,还是穷孩子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自己可以去欺负强横的势力,但对孤弱群体,就得公平买卖,欺凌弱小,非大丈夫所为也。

    “你想投资建厂,得去乡政府谈,找我这个老师做什么?”,老年妇女以防骗子的态度,对着张宁说话,以前是有少量爱心人士来献爱心,但路程太远,像这样的学校又多,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现在这个年轻人,又不像是来献爱心的,不得不防。

    “哦,我看这里宽敞,准备用来办个药材粗加工厂,至于学生们的学习地点,我来建新校舍,做为建厂的补偿,您放心,我现款现货,绝不拖欠。”,这里的中品灵石,必须为我所有,对所有者需得付出相应对价,况且穷困的乡下孩子,敬业的乡村老师,本身就属于理应扶助的对象,多给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哦,你等我把饭做好后咱们再谈。”,老年妇女对小孩子们宣布午间休息,便带着几个稍大的孩子,到破庙不远处的老房子里去忙碌了,留下张宁一人和众多年纪很小的孩子。

    学校来了陌生人,孩子们好奇地围了上来,有胆子稍大的孩子,开口询问张宁的来历。叽叽喳喳中,张宁了解了情况,不禁大发感概,对张润秀老师的祟高品德,心生无穷敬意。

    44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他们也就留守在家,由爷爷奶

    奶等长辈来照看,长辈年纪虽大,无奈还得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方可维持生计,对小孩的照看,只能是有心无力,至于学习辅导,更是奢谈。

    张润秀张老师,小孩子称呼她为妈妈,在来洪石乡联校之前,她已在乡上很多偏远村子任过教,而那些村小大多是“一人校”,只有她一个老师代课。

    现在打工外出的人太多,“一人校”也大多撤销合并,这44个孩子就是附近几个村里,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了,由于条件艰苦,她自己掏腰包买书本、修桌凳、办伙食,搭进不少钱,尽管她的工资不高,不高到令人咋舌的不到100元!

    这些孩子刚来的时候,虽然谈不上面黄肌瘦,但营养不够是普遍现象,至于胆小想家想父母的,干脆哭个不停。在卫生上,不洗头、很少洗衣服,身上长虱子的也不是少数,张老师张妈妈的的心,就像针扎一般疼,办起了寄宿制学校。

    从此她既是孩子们的老师,同时也成了这些孩子的专职“保姆”,当上了生活照料上保育员、热饭煮蛋炊事员、疾病预防的卫生员、体育锻炼教练员。

    8岁的小李伟大便拉在裤子里不敢出声,其他孩子捂着鼻子跑走,而张老师打了热水,亲手给他洗了五遍才洗干净,并教育同学们不要嘲笑小李伟。

    小贾强家境极差,奶奶半瘫,根本管不了他,相当不讲究卫生,身上长虱子,张老师帮他捉虱子、洗澡,用开水烫洗全部衣服,经反复多次烫煮,根除了虱子,小贾强也变得爱干净了。

    小莉娟肠胃不好,半夜拉肚子。张老师连夜带她去卫生院看病。但40几个小娃儿,平时伤风感冒是不会少的,张老师也就自学成了半个医生,常用的藿香正气水、莉特灵、感冒清就存放在小药箱里,孩子们一有头疼脑热,她马上知道该喂什么药。

    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一想家就啥也不管,自顾自地回家,把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深一脚浅一脚,漫山遍野地找,一次接一次追回来,耐心安慰、劝解。

    至于自家地里的毛豆角等疏菜,自然成了孩子们佐餐的来源,在她精心照顾下,孩子们脸色变得红润了、长高了,精神面貌也积极了。学校像我家,老师爱我我也爱老师,这就是孩子们的心里话。

    原先的校舍,也就是张宁看到的那坐破庙,前几年就成了危房,到现在彻底不能使用,向乡上打报告,请求维修,乡上实在没钱可支,目前只能拿溶洞当校舍用。

    张老师的爱人,对她的工作,初时不理解,到后来看到妻子心意已决,便逐渐转变态度,开始支持,与儿子一齐到外地打拼挣钱,补贴她的爱

    心大业,不然这所洪石乡联校肯定办不下去。

    约摸过了近一个小时,张老师与几个稍大的孩子,抬着饭菜向“教室”而来,小孩子们围在她的身边叽叽喳喳,就像母鸡和一群小鸡,其乐融融。

    饭菜并不丰富,也就是能吃饱而已,不过小孩子们依旧很开心,不停地嘻嘻哈哈,吃饭用了十多分钟,张老师带着几个稍大的学生,又去洗碗筷。

    做完这一切,她让孩子们自修功课,这才与张宁这个外人谈事情。洪石乡联校的资产,属于乡所有,想使用这里,得去乡上谈,但是你用了这里,那我们学校又往那搬呢?张老师家的地,全在这学校附近,并且晚上要寄宿在此的孩子,又往那去住呢?所以,她肯请张宁另外找地方建厂,就别打这儿的主意了。

    这个当然不行,中品灵石就进埋在这里,焉能放过?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张宁试着问了张老师,就在原址拆除旧庙宇,重新修一坐新校舍,而药材加工厂,就修在机耕道的边上,不影响学校的教学。造好的成品,堆放在这个溶洞里,修建期间,学校停课几天,反正现在本应放暑假,也不太影响他们的学业。

    张润秀纳闷了,这不就是来做好事送爱心吗,但用不着搞得那么复杂,直接送钱送物不就得了?随着张宁掏出10万充当定金,她的疑惑更大了,只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这所联校,要钱没有,要人也没有,没什么可骗的。想了好一阵子,算是搞明白了,原因就是怕我们不愿接受他的赠与,故意编造借口,为达到献爱心的终极目的,好人啊!

    钱,她没收,假如要献爱心,就请捐赠实物,当然,你要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办厂,就当献爱心的一个借口存在,不过别人也没恶意,对他的要求,自然予以答应了,这个地方,相信乡政府也不会把它当金疙瘩,随便给点钱,就能拿下。

    这年头,人跟人都存有很大戒心,这个张宁理解,不过听到张润秀肺腑之言后,张宁动容了,这世界还是有很多善良的人的,“养育之情,远远大于生育之情,孩子们已经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孩子们。年龄越来越大,干一天下来累得骨头像散了架,但孩子们总算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这就千值万值!”

    “有爸妈的孩子像个宝,没爸妈的孩子像根草,他们都有爸妈,但又等于没爸妈,造成孩子们大都或性格孤僻,或缩手缩脚,或无法无天,想到这些,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是贫瘠的,如果没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将来很难正常融入社会。有了学校的管束,孩子们越来越懂事了,懂得感恩和报恩,学校成了

    一个融洽的大家庭,而我就是那个家长,”张老师欣慰地说道,看得出来,她对自己的工作,虽然物质上很清贫,但精神上却无比强大。

    张老师特别欣慰,她觉得,爱心就是财富,就是立人之本,也是一种传承。假如孩子们今后有出息了、有了爱心,这辈子就没白活,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在于奉献。选择了教书育人,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就要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的一席话,让张宁受到的震憾无以复加,得做些什么来帮她才行!

    张宁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就在两人谈话之际,有人骑摩托车前来报信,说是你儿子打来电话,他老爸也就是张老师的丈夫被人打了,让她速到成义市第五人民医院来!

    张润秀一个妇道人家,丈夫出事,无疑于天塌下来,急忙安抚好学生,向乡政府而去,只有那里才有班车。

    时间才中午刚过,陈经裕也不是立马就能办完上任手续的,不如去帮帮张老师,也好让她明白我的实力,将溶洞让给我用。

    两人匆匆搭乘这辆摩托,以张老师的意思,是到乡政府那里去等班车,赶到宣义县,再转车到成义市,在车上张宁问了司机,乡上到县里的班车只有上下午各一班,下一班车至少还得等两个小时,就算到了宣义县,能否赶得上到成义的班车,还得看运气。

    张宁当机立断,立即做出购车的决定,自己在洪石乡要呆上一段时间,确实需要一个代步工具,轿车不适合,越野车也不行,只有这种皮实的摩托车才可以。以2500元成交这辆二手车,司机下车,张宁来开!

    摩托要比汽车灵活多了,有些小坑小洼,绕过就行,毋须象汽车一样还得减速躲过,坐在后边的张润秀没了主意,一切都交给这个才认识的陌生男孩,她也用不着防张宁,身上才带了几百元钱,又是一个半老太婆了,还能有什么好怕的?

    风驰电掣,摩托车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到了成义市,修士骑摩托车,眼聪目明,老早就发现前面的坑洼,提前做好规避,二级路上速度就没低过120的,几乎是这辆二手嘉陵125能跑出来的最快速度了,实际上前任车主从来就没在宣义县跑出这个速度来!

    考虑到张老师年纪大,又是女流之辈,张宁将唯一的头盔给了她,让她戴好,并且紧抱自己不放,要不然心神不灵的张润秀,肯定要被甩下车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