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以武致富
字体: 16 + -

第七十七章 他们从山中来

    骡马低沉的哼哧声,凄厉且悠长的风吼声,还夹杂着些许地方口音的人声,混在杂一起,直让人辨别不清。

    李思刚从短暂的沉睡中醒来,便被这些声音塞满了耳朵和脑袋。

    这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早先就曾预料到的大雪终于开始酝酿,浓厚的云彩低沉着笼罩在大地上,即便是目力最好的人,一眼也望不到乌云的尽头。而它们还遮挡住了本就稀薄、缺乏热量的冬日阳光,让人身体发寒。

    虽然正是午时二刻,但山间却昏暗的仿佛暮间一般。日头未薄西山,天色已然放晚。

    这几天来,李思一直陷入某种昏沉的状态,身体忽冷忽热。要不是随队的赵家人前来给他看过,确认过没有得什么疾病,恐怕周围的护卫都要认为他得了疟疾,甚至要把他隔离了。

    然而即便经过了权威医师的诊断,那些护卫仍然没有什么好脸色。毕竟因为李思的病倒,他们的任务无形中便加重不少。不过因为上面的管事并未说什么,加之赵嫣他父亲的名头仍然很有威慑力,所以他们的不满仍然停留在窃窃私语这个等级。

    听闻李思病倒,那位奇奇怪怪的李杜又来了多次,随身还带了更多奇奇怪怪的药丸和烈酒,说是只要让李思吃了,一定能药到病除。

    不过李思却知道,他的的情况和疾病没什么关系,完全是因为他的内力。

    许多年前,当李思第一次修炼内功之后的第二天,辽阳城的某间大宅里,便传出了并不令人惊讶的喜讯:他们的小少爷是个武学天才。

    大宅中的家丁之间盛传,寻常人几个月才能摸清门路的阳炎内功口诀,这位小少爷只用了一晚便入了门。

    不过这些家丁倒并不怎么惊奇,毕竟小少爷的父母都是辽阳城、乃至整个辽东道最顶尖的人物。作为他们的次子,从小锦衣玉食,开蒙的识字先生都是当代大儒,平素进补的方子都价值千金,如此天赋实属正常。

    毕竟穷文富武,只要各式滋补的药品跟得上,哪怕是天生经脉羸弱的子弟,也能练出不弱的内力来。至于说真的和人交手时能发挥出多少威力,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苦练了几十年内功,然后在江湖上被几个毛头小子耍的团团转的事情,历史上也有过不少。譬如某鸠姓吐蕃国师,又譬如某用金色轮子的西藏喇嘛。至于一身功夫震古烁今,最后却阴沟里翻船的故事,更是屡见不鲜。

    所以修炼速度和战斗能力并不是绝对成正比,大唐上下的百姓都熟知此事,更不要说大宅里面的下人了。

    不过很快,另一个消息又传了出来,说是这小少爷练阳炎功法特别快,不仅是因为家学渊源加上后天进补,还因为他天生身体有异。简而言之就是阳气过剩,很有利于阳性内力的修炼,但却也导致阳气盛行,反而显得阴虚衰弱。

    若是就此停下内功的修炼,那或许还没什么问题。

    但是武功是不能不练的,于是小少爷的母亲便想出了一个方法,既然孤阳不长,那就再练一门阴属性的内功嘛。

    当时听到这个建议的李家众人,心情是崩溃的。

    要知道阴阳内功同修,虽然不至于走火入魔,但却是等于浪费了相当一部分内力和时间。

    因为修炼内力就是个水磨工夫,修行时间越长,内力自然就越强。倘若分出时间和精力,去修习一门完全相反的内力,便是削弱了本身的阳炎功。更何况身体里有两种属性相反的内力,和人动手时必然要小心谨慎,免得内力起了冲突,伤害经脉,十成功夫也就能用处三四成来。

    不过这也失没办法的办法,毕竟现在天下太平,和人动手的时候也不多,李思依此行事,倒还是益处大于弊端了。

    后来李思的母亲大人又找来一颗雪蟾黑珠,用以帮助李思修炼阴属性的内功,平日里还能镇压体内肆意膨胀的阳炎功,也算是一举两得。若是真到需要动手的时候,只要将全身上下的阴属性内力统统灌入黑珠之中,便能短暂的使出全部的阳炎功来。

    事后身体或许会受到些损伤,不过只要稍加调养,倒也问题不大。

    不过这却造成了另一个缺点,那就是一旦遭受了外界的刺激,体内的内力或许便要失衡。虽然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难受几天却是免不了的。

    此刻李思便是陷入了这种境况,当然,李思心里也知道,他这多半还是因为骤然到了海拔高的地方,引起了高原反应,进而引发了体内内力的冲突。

    说来也奇怪,这高原反应也因人而。身体越好的人,反而是高原反应越严重。若是体弱多病的人,或许便根本不会觉得难受。

    不过李思却也并不很着急,他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心知只要静静养上一两日,内力自然会平复下去。

    这时,几位管事突然在商队的队伍中奔行起来,让大家加快步伐,赶紧下山,说是前队已经找好了扎营的地点,让大家赶紧过去。这雪眼看便要落下,若是不能敢在下雪之前扎好帐篷,到时候风雪交加,不好受的可是自己。

    于是商队行进的速度又快了几分,李思只好夹紧双腿,勉力骑在那骡子上,希求能减少点颠簸。

    见他这副模样,边上的商队护卫又隐隐嗤笑起来,不过李思全然不在意。

    虽然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宋荣子,可是李思仍然信奉这样一句话,那便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若是别人嘲讽几句,自己便要心态爆炸,那这日子恐怕也过不好了。

    护卫们又说了几句,见李思没什么反应,自讨了个没趣,便也不再说话,安心走路。天上的乌云不断放低,一场大风雪眼看便要降临。

    然而不过片刻之后,队伍却突然停下,就在众人互相询问停下来的原因时,一阵呼啸传来:在前方警戒的人马发来消息,从山中突然冒出许多人来,来者不善。

    “来了多少人?”

    “都是些什么人?”

    商队的护卫顿时询问了起来,可是传递消息的人却无暇回答,只是催促众人赶紧布好阵型,拿出武器做好准备。

    至于具体情况,等到那些人过来了,他们自然可以看得清楚。

    “再不快点做准备,他们就到咱们脸上了!”那传令的人说道。

    这话很实在,于是商队众人也不再喧闹。因为其中不少人都很有和各路匪徒交手的经验,所以即便仍不能确认来的是什么人、是敌还是友,他们依然熟练地做好了迎敌的准备。

    骡车和装着不太贵重货物的大箱子被推到了外围,组成了一堵并不牢固、但却很让人安心的围墙。中间用铁链连上,防止逸散。

    几架在大唐境内严禁私人持有的弓弩被良好的组装起来,架设到了大车的间隙之处,成为了一个极有力的威胁。

    臂力强健的护卫们也纷纷准备起了各式暗器,或者石头,准备好了远程攻击的方法。

    整个商队顿时在原地构成了一个营地,有条不紊。而李思他们三人,和其他一些人,则被安置到了营地的中心。

    这倒不是商队照顾他们,而是这个时候,商队自然要用知根知底的老人去防卫这个不牢靠的营地,像是赵嫣他们这样半路加入的,即使家世清白,这时候也不可能加入第一线的战斗序列,以免他们在关键时刻跳反,造成难以接受的损失。

    李思更是注意到,几个看起来便很脸生的护卫也站到了他们身侧,隐隐地把他们包围在中央,似乎是保护,但更像是监视。

    赵嫣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不过她倒并没有生气。这种事情,她父亲当年早就告诉过她,这实属是正常操作,并没有什么过分的地方。于是她不再关注身边的人,反而是乐得不用上战场,继而又把目光投向了前方不远处。

    那里正是商队的另一部分人马,包括作为前哨和斥候的先锋队伍,还有提前去准备营地的后勤人员,以及赵家的马车,还有赵老爷子招来的那队军中的好手。此刻他们正混搭成一个队伍,向着营地前进。其中不少人还频频看向背后,好像生怕突然之间便被人赶上一般。

    即便在这种急迫的时刻,那些军中的好手仍然不紧不慢,保持着紧凑的队形,进退有度。连商队中的护卫们见了,也不禁心生感慨,于是心态也安稳下来。

    见到这种景象,赵嫣又是一阵钦佩,赵老爷子不愧是川都赵家的当主,做事情果然沉稳可靠。此刻若没有这么一队人马安定人心,只怕之后一旦出了什么变故,商队便会多出许多损失。

    那些人从容地汇入了护卫们的营地,随后在几个首领的指导下,许多疏漏之处又得到了加固,虽然仍不能和真正的营寨相比,但是也具备了不弱的防御力。

    直到这时,那些所谓的山中来客才姗姗来迟,从远处的山丘之中露出身形,不断地向着营地逼近。

    “就是山中的那群龟儿子,我认识里面好几个家伙,保管没错。看样子,他们像是许多山寨组成的联合队伍。”几位常走这条路的护卫登高远望一会儿之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他们大概有多少人?”几个管事对视了一眼,突然开口问道。

    “因为山丘起伏,地形不是很平坦,所以一下子不能够全部看出来,而且他们可能在山林里还藏了一些人……不过据我估计,他们大约也就一千人左右。”那队军中好手的首领这时候也站了出来,“虽然我们的人数远比他们少,但是我们的单体战斗力更强。尤其是你们这些商队的护卫,不少都是相处多年的老兄弟,相互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比起对面临时组织起来的队伍要强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