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神无量剑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江湖路远

    谢清朗声大笑,说道:“少侠有难事尽可说来,老朽若能相帮,必定伸以援手。”

    李白听得情真意切,心道:谢清虽然年事已高,但豪爽之气不减当年,怪不得江湖有个外号叫做‘剑狂’。

    “这婴孩刚入人世,就遭此大祸,实在不幸。如今他父母双亡,托付我手,我欲将他抚养成人,但我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白面上带有几分难色,又恳求道:“我这辈子居无定所,四海为家,何必让这婴孩跟着我遭罪呢?我在江湖听闻蜀山剑门乃是百里挑一的名门正派,虽然隐退江湖,但也是正气长存,因此我来藏剑山庄是想让这孩子拜入剑门,以后他长大也必是侠义之辈。”

    谢清听得连连点头,微笑道:“本应如此,本应如此。蜀山山脚下发生行凶杀人之事本就是我们藏剑山庄的责任,幸好青莲居士高义,将婴孩救出魔掌。我也听说你云游四海,行侠仗义,因此带个婴孩浪迹江湖实在不易。既然居士信得过我剑门,我便替我师哥做了决定,这婴孩既然入我剑门,我们就绝不亏待,虽不敢保证他日后武艺多高,但是人品一定端正。”

    李白放下茶杯,见那妇人已来,便将怀中婴孩送去,又对谢清抱拳道:“多谢前辈应允,如此一来可了了我的心愿,在下飘荡江湖,唯有手中长剑,腰间冰火酒葫芦可送与前辈,除此之外别无长物,若是前辈不弃,那就请收下吧。”

    谢清连连摆手,推辞道:“青莲宝剑那是你护身之器,若是给了我,你又拿什么去行侠仗义?还有那冰火葫芦是奇珍异宝,我也曾有耳闻,君子不夺人所爱,老朽也不能要。你若是瞧得起老朽,就再也别提此事,只需将你葫芦中的酒分我一杯,我便心满意足了。”

    李白哈哈大笑,说道:“想不到前辈也是酒中君子,我这葫芦里面装的是号称天下第二美酒的‘醉八仙’,是我从京都带来,专请豪爽侠义之人痛饮。”说罢,李白已经将葫芦解下。

    谢清对身边的王西河道:“快去拿酒碗过来,我与青莲居士痛饮一番。”

    王西河躬身点头,快步出门,从厨房拿了两只酒碗,摆放在桌上。又对李白道:“居士将酒葫芦给我吧,我给您跟师叔倒酒。”

    李白一边把葫芦递过去,一边嘱咐道:“这葫芦里面酒水不少,你可得使些力气,莫要撒了酒水。”

    王西河连连点头,心道:小小的酒葫芦能有多重,平日里我习武练剑,如今虽不是力能扛鼎之辈,伏虎擒狼却不在话下,青莲居士实在是多虑。

    可那酒葫芦一到王西河手中,王西河才真真正正的明白这葫芦的分量。他本来是单手去接葫芦,但李白一撒手,那葫芦却以千斤之势猛地往地上坠去,吓得王西河左手赶忙托住,周身运气,才勉强托住了下坠的酒葫芦。

    王西河脸上冷汗直流,将周身内力全都运到手臂之上才勉强将葫芦托到酒桌,再想要去给二人满酒却如汲水上山。

    谢清看出徒弟窘境,大笑道:“冰火酒葫芦果然是江湖至宝。看来传言不假,这宝贝果然可以装一千斤的酒水。我这徒弟荒废武艺,竟连酒水都满不上,老朽实在惭愧。”

    其实李白也无意刁难王西河,只是最近他武学上有极大突破,因此把葫芦的分量搞错了。本来葫芦里还有五百斤的酒水,他却感觉只有二百不到。

    李白见王西河不能将酒水满上,只道尴尬,又怕谢清误会他故意找茬,忙赔礼道:“在下莽撞,只因这些天来忙于赶路,少饮了酒水,因此不知酒中分量,还望王兄弟恕罪。”说罢就要将王西河手中葫芦取回,王西河满脸通红,羞愧难当。

    李白手还未到,只见那五百斤葫芦‘嗖’的就飞到了谢清手中。王西河退到一旁,谢清道:“居士远来为客,既然要喝你的美酒,又怎么好意思劳烦你动手倒酒,还是老朽来吧。”

    李白正在啧啧惊奇谢清的武功,谢清已经将酒水倒满两碗。只见那酒水倒入碗中冒着丝丝热气,在寒冬天气显得弥足珍贵。

    谢清称赞道:“居士的酒葫芦不仅能盛酒千斤,竟然还有温酒之效,不愧是冰火酒壶。”说罢举起酒碗,向李白道:“咱们痛饮一碗,莫要辜负酒中余温。”

    李白将碗中酒水喝干,抢过葫芦,又倒满两碗,向谢清道:“老前辈的功夫高深莫测,尤其是内功至深,世间少有,在下敬您一碗。”说罢一饮而尽。

    谢清笑道:“居士过奖了,这功夫叫做‘隔空取物’。是我年轻时候行走江湖时交了个朋友,某天与朋友打赌胜了,因此朋友得以相授。不过这功法不能伤人,只能故作玄虚,算不得什么本事,其实是雕虫小技。”

    李白道:“老前辈武学博深,且为人侠义豪爽,李十二能与前辈一同饮酒当真是生平乐事”说罢,又将碗里酒水添满。

    二人一老一少,推杯换盏,交谈甚欢。转眼间已近黄昏。李白见日薄西山,天色将晚,对谢清道:“今日与前辈一见如故,但天下又无不散宴席。李十二拜别前辈。那所留婴孩还望前辈多加看护,来日李十二必再登门相谢。”

    谢清面色发红,有些微醺,挽留道:“居士,天色已晚,不如在我剑门中盘桓几日,与老朽谈剑论酒。我剑门都是好客之辈,得知青莲居士来此,必然都来相交。”

    李白推辞,正色道:“前辈好意在下心知,但不瞒您说,早时我与峨眉山一位道士朋友有约在先,大丈夫千金一诺,我绝不能失信于人,还望前辈见谅。”

    谢清见李白态度坚决,也不再强留,说道:“青山不改,来日居士若想起我这个老友,便来蜀山一聚,只要老朽还健在,就与居士痛饮万杯。”

    李白点头称好,起身告辞。谢清相送到门口,李白抱拳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前辈止步吧。那婴孩名叫叶秋,字长生,这玉佩你交还给他,若有闲时,我便来看他。”

    谢清道:“江湖路远,居士保重。”

    李白微微一笑,乘着彩云,下山远去消逝在山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