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穿越变形男
字体: 16 + -

第242章 与医者论道

第242章 与医者论道

日上三杆,山‘洞’外传来两个人争执的声音,小佛从沉沉的睡梦中醒来,看到身边是三具风情各异的‘玉’‘色’肌体,不禁心神俱醉,想起昨夜的疯狂,心中的‘欲’念又蠢蠢‘欲’动,可是‘洞’外争吵的声音让他再也无法进入昨夜那般的天人‘交’融的境界。

穿上柔软舒适的‘玉’貂‘毛’裘,紧了紧蓬松的‘毛’领,来到‘洞’外,看到华佗和张仲景正站在雪地里,指着地上的一堆草‘药’正在争执不休。

张仲景低头拿起一束草‘药’,指着草‘药’上的‘花’苞说道:“华老头,这棵草明显就是传说中的驱寒莨,你看,这‘花’形和叶柄上的细‘毛’,跟传说中的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华佗也是一脸的不以为然,一抖长袍,指着张仲景手中的草‘药’大声说道:“亏你还是个治伤寒的名家,这种普通的紫叶芍‘药’你都不认识,你看这叶尖上的紫‘色’叶尖和‘花’分五片,‘花’心发紫,这绝对是治疗痛风的紫叶芍‘药’。”

张仲景推开华佗的手,咬牙切齿地指着华佗,恨不能把他脸上的笑容一把抹去:“华老头,紫叶芍‘药’虽然是治疗痛风的仙草,可是我们谁也没见过,这驱寒莨我却是见过,就生长在这雪山的山凹里,我前些日子受了风寒,自己亲自煎过这草,效果神奇,功能驱寒,绝对就是传说中的驱寒莨,虽然你华佗名声在外,可是治伤寒,我绝不输于你之下,这一点,你是明白的,我不是胡吹,你承认吗?”

华佗点了点头,脸上多了一些敬意:“张兄弟,在伤寒治疗上,我确实不如张兄弟,但我华佗却是治疗外伤的好手,这紫叶芍‘药’正是外伤圣‘药’,我虽未见过用过,但对此物向往已久,研究的时间也有些时日,这紫叶芍‘药’确实有驱寒的功效,但它的主要用处却是防腐生肌,据古书上记载,此物也确实生长在这沛国雪野之中,难道,和你说的驱寒莨是一种东西?”

小佛此时听完二人的论述,也不由‘插’了一嘴:“对啰,这分明是同种不同名,你们都是一代名医,相信对草‘药’的了解不分彼此,很可能是一种草‘药’在两种治疗领域的不同疗效,所以才有了不同的名字。”

二人听见小佛的声音,不由同时躬身行礼道:“恩公早安。”

小佛摆了摆手,看二人有些礼大,不由笑道:“二位名医多礼了,以后叫我小佛就可以了,称什么恩公的,多见外啊。”

三人又是一阵谦让,最终由华佗建议三人结拜为异姓兄弟,一个简单的仪式后,三人便成了生不同时死同时的忘年兄弟,好不快活。

小佛捡起地上的一棵人形的萝卜问道:“两位老师,这萝卜怎么长的象人一样,你们看,这中间还有一个小‘鸡’‘鸡’,多可爱啊!”

二位名医一看小佛手中之物,听到他称这东西为萝卜,不由哈哈大笑,华佗指着这萝卜叫道:“萝卜?小佛啊,你这小子可真有趣,这可是千年以上的老山参,受日月‘精’华几近成型,这东西你竟然叫它萝卜?看来,老夫要好好给你上一堂医道课了。”

张仲景也是笑的气不成声,指着小佛叫道:“老华啊,今天我们就喝点萝卜汤吧,看恩公的意思,这东西在他手里也真跟个萝卜没有区别。”

想想也是,小佛拥有这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有超越凡人的能力,这老山参虽然珍贵,在东汉时期的深山老林里,却多的是,要是小佛想要,派上几十个机器人,恐怕要个几吨也没问题,比之只生长在一个季节的萝卜,还要容易获得。

小佛把老山参扔给了张仲景,指了指他瘦弱的身子:“张兄,你身子虚弱,吃点这种大补的萝卜吧,要是不够,船舱里还有一堆,别‘浪’费了。”

张仲景感动的是热泪盈眶,拱手便给小佛要行谢礼,被他一摆手拒绝了。

小佛一挥手,摆上一张小桌子和几个椅子,招呼三人坐下,让守候在边上的机器人端上热乎乎的早饭,几个人边吃边聊起来。

咽下一口热乎乎的皮蛋瘦‘肉’粥,小佛看着二人,只见华佗是脸‘色’红润,鹤发童颜,而张仲景则是面容枯槁,一副病态,不由好奇地问道:“华兄,你二人毕是医道高手,相信对保养之道有独特见解,不知可否请教一二,让我跟张兄都受教一下呢?”

华佗自是不敢藏‘私’,梳理了一下柔顺的胡子,看了张仲景一眼道:“小佛你说的不错,医者不但可以医人,也要可以医已,虽然古人云名医难自医,我却不以为然,如果医者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保养好,何以医人呢?”

“对,我知道一句话,是一个伟人说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要想干一番事业,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不然,没医好别人,自己先垮了,岂不可惜!”看了一眼瘦弱的张仲景,小佛别有用心地说道。

张仲景吃完一个茶叶蛋,正自舒服地听着二人对答,突然听出他俩似在讥笑自己,不由怒道:“二位说话可要注意分寸,我非不是不会照顾自己,落难之人,能活着就不错了,还有什么保养不保养的,你们难道不明白吗?”

华佗与张仲景神‘交’已久,对他的事也了如指掌,见他不承认,不由笑道:“张兄弟,你之所以研究伤寒之病,难道不是为了医治你那瘦弱不堪的身子吗?我可听说过你的事,你少时便多病,尤其易感伤寒,所以,你入医道后痴‘迷’于伤寒之症,但至今,却仍易患此症,你知道原因吗?”

小佛和张仲景均‘露’出不解的眼神,难道华佗知道不成。

华佗喝了一口热汤,哈出一口热气:“张兄弟,你的病症不在身体,而在于你的内心,你虽博学多才,‘精’研医道,却甚少为人医病,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得到你的医治,生恐行医耽误了你研究医道的时间,这就是你的心病,你心思缜密却恃才不‘露’,久之则患了拟郁之症,心结不解,却忘我攻取顽症,这才是你身体不得强壮的原因也。”

小佛这时似乎也明白了,‘插’嘴道:“华兄说的对,养身之道,贵在豁达,心情开朗,才能吃的香睡的着,张兄啊,你以后可得多多注意。我记得有人说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不知对张兄有用否?”

“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好啊,没想到竟有人豁达如此,真乃医道之‘精’髓也,小佛,此话是何人所说?”华佗一拍大‘腿’,兴奋地品味着小佛的这段医德名言。

“呵呵,这个我也记不得了,好象是一个叫孙思邈的游方郎中说的,觉得比较有深意,便记了下来,心里觉得这样的医者才是正道。”这可是唐代孙思邈《大医‘精’成》中的名言,此时说来,也许对张仲景的自‘私’医德有所开解。

沉默不语的张仲景此时抬起头来,眼中‘露’出‘精’光,兴奋地叹道:“达也,此番话让我惭愧啊,吾行医唯恐不能深入,不愿在小病小灾中‘浪’费时间,没想到,象华兄这样行走四方,行医布道才是正途,我太自‘私’了,我明白了,多谢华兄和小佛兄的提点,自此之后,我也要悬过来济世,把自己研究的伤寒之论广为传播,此时吾心中豁然开朗,为了达到尔等境界,我要多食一些,现在吾全身都是劲,果然是心结也。”

说罢,张仲景竟然食‘欲’大开,抓住一只猪蹄就啃了起来,脸上的‘阴’郁一扫而空,果然是心结全解,看着他的吃相,二人也是食‘欲’大涨,猛吃起来。

吃罢,张仲景立即收拾行囊与二人告辞,并拿出一本手抄本《伤寒论》‘交’与华佗,但华佗仍执着于外疗伤,拒不肯授,最后,张仲景将《伤寒论》赠于小佛,让他广为流传,自己则拿起行李,要去悬壶济世了。

为了达到他的愿望,小佛让机器人复印了几十本,让张仲景带上,让他在行医的路上广为散发,而那本珍贵的真本《伤寒论》则被他收入戒中,这可是不世的珍宝,万不可失,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