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青玄传奇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曲水流觞

    从此诸葛亮同学就开始了鹿山门求学的生涯。一开始庞统还跟诸葛亮斗来斗去的,就是不服气,但是慢慢的发现诸葛亮确实是比自己厉害,什么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兵书战策都很熟练,虽然他自己往往都谦虚的说只是略知一二,但是实际上却是十分的精通,很多都能通篇的背出来,而且往往看法很独特。

    “孔明兄,在读什么书啊?”

    庞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诸葛亮转身就看见庞统跟徐庶正朝自己走来,还带了三个新朋友,就说道:“士元兄,元直兄,两位今天带了哪位高人前来啊?”

    徐庶笑道:“孔明既然说是高人,那不妨猜猜是何方高人啊!”

    诸葛亮也是一笑,说道:“元直兄,你什么提示都没有,叫我如何猜起,以为我是算命先生,能签会算不成?”

    庞统这次也没跟诸葛亮过不去,说道:“这三位,分别是崔钧崔州平、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

    诸葛亮先是跟崔钧见礼:“兄台莫非崔太尉之子乎?”

    崔钧客气的说道:“家父确实做过太尉,不过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又跟石韬见礼:“颍川之地人杰地灵,荀氏一门八龙,乃是人才聚集之地,广元兄定也是胸藏韬略了。”

    最后则是孟公威,孟公威的家族没什么炫耀的、地方不没什么夸奖的,只好说道:“公威兄,久仰久仰。”

    徐庶跟诸葛亮很熟悉了,就笑道:“公威兄,你就不熟了吧,哈哈,公威兄也是高才啊,在颍川求过学,又来我们鹿山门交流过,不过我也是只见过两次。”

    庞统则问道:“孔明啊,你家那个女侠没来吧?”

    这时一个声音传来:“士元,又想要本女侠陪你比比剑术吗?”

    庞统连忙认怂:“女侠剑法天下无敌,我庞统这三脚猫的功夫可不敢跟您老人家比。”

    “你说谁老呢?”黄月英一边说话一边从一丈之外一个蜻蜓点水就从树枝头飞掠过来了。

    崔钧孟建石韬第一次见到江湖高手这么厉害,直接就惊呆了,张着嘴巴都合不拢了。

    庞统连忙说道:“不是说你老,是尊称嘛!再说你弟弟马上就要娶我妹妹了,以后就是亲戚了,不要这么暴力,文雅一点。”

    黄月英立马转过头问道:“我很暴力吗?”

    庞统立马摇头说道:“没有的事情。我现在跟孔明也是好朋友,你就不要再跟我过不去了哈,上次陪你比剑,你可是差点把我耳朵给削掉了。”

    “士元兄放心,月英的剑法很好,肯定不会全削掉的,最多削一半,她的剑法很准的,不会差的。”诸葛亮笑道。

    “孔明兄说的对!咱们找个地方坐坐,边喝茶边聊呗。”庞统直接略过。

    大家一起来到半山亭处,面对潺潺的溪水,庞统又叫人引来溪水,摆上了曲水流觞,摆好美酒佳肴之后准备开始行酒令。黄月英则跟诸葛亮坐在一桌,庞统一看就说道:“女侠,你单独做一桌呗,行个酒令难不倒你的哈。”黄月英也不说话,直接把宝剑往桌子上一放,然后就给孔明倒酒去了,庞统一见也不想着找场子了,对大家说道:“我们几个今天难得一聚,咱们一起行个酒令,等下我会把荷花放在水里,由我来宣令,十个数之后这个花在谁的面前,就从谁开始。”

    “不知道士元今天有什么新奇的酒令啊,快快说来。”石韬说道。

    “这个啊,我们今天就讲典故如何,在开始之前,我会说一个名字或者地名,然后大家每人要讲一个典故,讲不出来的就罚酒一杯。从开始的那一个人轮流讲。我说一个就玩一轮,这个没得讲了我们后面的全部罚酒。”庞统说道。

    “你们今天有六个人,你找几个历史上能找到六个典故的啊?那后面的不都得喝酒啊,你这个玩法就是为了喝酒的。”黄月英在一旁说道,他是怕诸葛亮被灌醉了。

    “孔明,你意下如何啊?”徐庶问道。

    “没事,就依士元嘛,士元是馋酒了。”诸葛亮笑道。

    庞统见大家都没意见,就说道:“我们第一个就说说圣人之师老子,立马就开始。”然后就随手把一朵白莲花放在了水里,然后就开始计数,到了十的时候恰好出现石韬面前。

    庞统下面的一个是徐庶,徐庶下面就是石韬了,石韬说道:“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大家都赞好,这个是讲孔子拜老子为师问礼仪的一个典故,大家都是很熟悉的,石韬第一个可是占了大便宜了,石韬接下来就是孟建了,孟建摇头晃脑的说道:“话说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数次归家省亲,欲劝母亲随之去周;其母在陈国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愿远迁。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已过三十余年。一日,老聃忽得家讯,言家母病危,于是报请天子,归家省视。待回到家时,母已辞世。面对茫茫大地上一堆黄土,思想九泉之下母亲之灵,回忆母亲慈祥容貌、养育之恩,老聃悲痛欲绝,寝食俱废,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忽发自己愚钝;顺理追索,恍然大悟,如释重负,愁苦消解,顿觉腹饥体倦。于是饱餐一顿,倒头大睡。家将、侍女皆感奇怪,待其醒来,问其缘故。老聃答道:‘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体滋倦而欲睡。’家将问道:‘理智怎么控制情绪啊?’老聃答道:‘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大家听了,都豁然开朗。”(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老子的原文,很有哲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