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专生亲历广东十年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一百三十一节

星期六下午,胶袋厂业务员阿红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她从四川老家回来了,还带了好多好吃的,让我星期天中午去她那儿吃饭。说到四川的好吃的,自然想起了菜干、干土豆片,还有自家晒的豆豉。四川就挨着湖北,算起来我们还是半个老乡。刚好星期天不是我值班,有时间,又有家乡菜吃,我当然恭敬不如从命了。我爽快地答应了。阿红告诉我,星期天上午十点左右她要来东坑,送完宝柏工业区的一个样版,就在厂里面接我。我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能联系上我的,就只有办公室电话了。

星期天早晨还要出一趟货到深圳。虽然是我的休息日,但是有工作任务,我还得免费加班。司机很早就过来了。上生产部发完货,看着一楼装好车,任务就完成了。时间还早,不到九点钟。到厂门口买了两只粽子做了早餐。这里顺便说一说厂门口的早餐吧。伟业厂是没有早餐供应的。与伟业厂一墙之隔的是一家家具厂,与家具厂对着门的,是一家皮革厂,这两家工厂也没有早餐。三家工厂仿佛商量好了一般,不给工人提供早餐。于是,工厂门口的水泥路,每早每晚就成了小吃街。晚上卖的无非是汤米粉炒米粉汤河粉炒河粉,还有小炒菜啤酒之类。早晨卖的除了汤米粉炒米粉汤河粉炒河粉,还有包子馒头,煎饺、夹菜饼,有时候还会有炸鱼,还有一个粽子的。包子馒头是普通的包子馒头,五毛钱一个。夹菜饼其实是一个油饼,卖饼的人准备了几样菜:海带、土豆丝、青辣椒、黄豆芽,去买饼的时候,她把饼折叠起来,朝中间放一点菜。我通常让她给我放海带、土豆丝和辣椒。咬一口饼,就能吃到菜,非常好吃。饼是五毛钱一个,总觉得吃夹菜饼特别划算。粽子也是五毛钱一只。卖粽子的是一个广东人,戴着客家人的大黑沿帽,就是那种我刚开广东时,第一次看见就觉得戴帽人像小人书里面的特务的那种帽子。粽子里面啥也没有包,就是一团糯米。找她买了粽子,剥掉皮,把粽子放到白糖罐里面滚一下,拿起来慢慢地吃。粽子有一点硬,不过米很粘。吃两只粽子也就相当吃了一碗饭。煎饺是素菜饺,里面有时候包着卷心菜,有时候包着韭菜,一块钱六个,用平底锅煎得皮黄黄的。我吃夹菜饼的时候多,只用一只饼,五毛钱就解决问题了。至于粉类还有其他的,得一块钱才能吃饱。

吃完了粽子,我就去办公室了。因为我同阿红说好,让她到了厂门就打办公室电话,我在办公室等她。天公不作美。早晨看起来灰蒙蒙的天,没有撑多久就开始下雨了。夏天的雨落下来从来都不温柔。只听见雨水打得窗户啪啪响,站在窗前向外面望过去,路上早已水流成河。不过雨没有下多久就停下来了。不过,天气依旧不好,似乎不久之后,还会有一场大雨等着落下来。

就在这个时候,阿红打电话过来了,她告诉我,她就在工厂旁边的大马路上,让我过去。我走到马路边上,她坐在一辆摩托车上向我招手。驾车的是她老公。她老公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他也同她一样,是胶袋厂的业务员,据说老家是一个村庄的。

胶袋厂在石排,离东坑并不远,不过以前我没有去过。阿红的摩托车太小了,坐了三个人,显得特别挤。所以她老公驾车的时候,开得很慢。刚驶过了东坑,雨又下下来了。我们都没有带伞,倒是阿红夫妻俩带了一顶雨衣。没有办法,只能三个人共用这一项雨衣了。钻进了雨衣,我靠着阿红的背,因为只有这样,雨衣才够用。不过闷在里面特别难受。这一阵雨才下了几分钟就停下来了。雨过了,脱掉了闷死人的雨衣,我们才继续前行。等我们一路泥泞地到石排的时候,天空中的乌云居然全不见了,看样子这是一场开天雨。

胶袋厂很小,比伟业厂小多了。虽然他们厂也有两栋房子,一栋车间一栋宿舍,但是阿红告诉我,工厂总共也就二三十人。不过,在这个胶袋这个行业,二三十人的工厂已经是大厂了。胶袋厂的车间也不大,整个车间才伟业厂塑胶部的地盘那样大,也没有几台机器,不过他们厂的全部订单,靠这几台机器就能消化完,因为胶袋厂的生产速度非常快。阿红告诉我,一台机器一个小时就能生产几千只胶袋呢。只看见胶袋的毛坯从机器里面流出来,然后有一个类似刀片的东西,把胶袋自动剪切一下,一个成品胶袋就落下来了。那个速度真的快,一个小时生产几千只胶袋完全不是在吹牛,算我又开眼界了。

去车间转了一圈,又跟着阿红去她的办公室转了一圈。在这家胶袋厂,阿红夫妻俩是老业务员了,据说工厂有一多半的订单,都是他们拉回来的。所以,老板对他们也不薄。胶袋厂四五个业务员,其他的几个都是从大办公室,但是他们夫妻俩却有一间专门的办公室。办公室很漂亮,金海马的办公桌椅。旁边大办公室的设施自然没有这儿好,只是普通的办公桌椅而已。就算是星期天,阿红也没有空着。拿着电话拿了好几个电话,都是问候客户的。阿红的嘴巴特别甜,说话的声音也好听,没有和她见过面的人,听着她的声音就觉得她是一个友善的人,就想和她合作。这是我没有见阿红以前,对她的印象。就算是后来我们见了面,我对她的印象也不曾改变。

阿红打完电话,对我说:“星期天,事情少一些。现在就可以休息了。”我们才去了她的宿舍。宿舍在二楼,走廊很宽,很干净,比伟业厂的宿舍清爽多了。阿红夫妻俩的宿舍,看样子还经过了一番精心改造。这本来是一间员工宿舍,如果住着员工,说不定宿舍里面放了好几张上下铺,挤着好几个人呢。这间宿舍用夹板把前后隔开,前面是卧室,后面是洗手间、厨房。屋子里面还有一条小小的巷子,这样隔起来,卧室的光线就有些暗,不过看起来更像一个家。或许成了家的人,都喜欢家的感觉吧。那个时候我是快乐的光棍,对家并没有什么概念,工厂给我一张床位,我就可以在**安稳地睡大觉。

我们坐在宿舍里面看电视。电视很小,是十四寸的那种,收视效果并不好,老是有雪花。不过,比起伟业厂的宿舍已经虽多了,伟业厂宿舍,连一个插座都没有呢。看了一会儿电视,也就到了午饭时间了。阿红拿了钱包,对我说:“我们去吃饭。”我说:“不用去外面了,你不是有家乡菜吗,做家乡菜吃好了。”阿红说:“你第一次来,哪能让你在这儿吃饭呢,去外面吃吧,家乡菜你带回厂去吃。”

我跟着阿红他们去了街上。只去过一次石排,现在对石排已经没有印象了。不过还记得我们去的那一片,有很多餐馆。我们去的那一家餐馆不大,不过看起来生意还不错,四五张桌子,中午的时候居然都坐满了。那家餐馆的花生米特别好吃,很香很脆,不过撒的盐还真有点多。对于那天吃的菜,印象最深的是酸萝卜鸭子。服务员用一个很大的汤碗把这道菜端上来,只见碗里是一碗白汤,没有多少油星。鸭子和酸萝卜被淹没在那一碗白色的汤里面。用勺子连汤带物舀一勺子起来,鸭肉红红的,酸萝卜白白的。鸭肉还是那个味道,不过一点都不腥。酸萝卜煮过之后倒不太酸了,只有浅浅的酸味。这道菜精华部分,其实在汤。汤里面可是吸取了鸭子的营养和酸萝卜的香醇。喝着汤的时候,阿红才想起没有叫老杨出来。老杨是车间的生产主管,据说特别喜欢吃这道菜的。打电话过去,老杨说:“我都已经在饭堂吃过午饭了。”其实关于请吃饭,有一种说法是,提前预约是请,等到了饭店再打电话找人,那就是找人凑席了。或许老杨也忌讳这些吧。不过,他没有来,并没有影响我们吃饭的心情。我和阿红一边吃饭一边聊天,阿红的老公倒像是一个打杂的,一会儿给这个杂菜,一会儿给那个舀汤。三个人,点的菜刚刚好,吃完饭,每样菜剩下的并不多。

吃过了菜回胶袋厂,才知道下午有到我们厂的车。这正好,我可以搭顺路车回去,不用劳烦阿红送我了。可是阿红说不,说要带我在石排转一圈,然后星期一早晨她用摩托车送我回去。我给她说,改天有空再去找她玩,然后就跟车回厂了。阿红给我包了一包家乡特产。原以为她的家乡特产是自家弄出来的食物,却原来不是,虽然产地是四川,却是从外面买的,有两瓶豆腐乳,还有一袋怪味胡豆。真是难为她了,花钱从外面买了食物,然后再千里迢迢地带到广东送给我。其实这些东西在超市里面就可以买到。怪味胡豆很好吃,不过豆腐乳却不好吃,放了太多的酒,吃起来总有一股酒味,而没有自家做的豆腐乳的香味。这种加酒保存的豆腐乳,直到多年以后我才习惯它的味道。

胶袋厂的车三点多钟从厂里出发,到东坑的时候,也不过四点钟。我在工厂旁边的大路上下了车,然后走回工厂。回宿舍坐了一会儿,就又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不上班的时候,一天的时间混起来真快。等到睡上一觉醒来,就又要开始新一周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