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专生亲历广东十年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五十七节

最艰难的日子来了。以前虽然很少花钱,可是口袋里面还有一点老本钱,心里就不慌。现在虽然也很少花钱,但是明知手里只有这一块七毛钱了,心里就慌得很。进厂没有几天,算起来离发工资的日子还有个把月。一块七毛钱,分成三十分,每天就只能用五分钱!现实太无情了。就算我整天呆在厂里面不出去,也不够花呀。就算再节省,每个月买一点日用品也得几十块钱呢。没有钱的日子,不仅仅难过,而且还有一点狼狈。

幸好这世上还真是好人多。虽然我进厂没有几天,可是我遇上了好老乡。算起来天还真无绝人之路。丢钱过后,有一天下午,我坐在广水老乡旁边给她打下手,她问我:“听说你的钱被偷了?”我告诉她是的。她说:“你进厂没有几天,离发工资的日子还远着呢,有没有找别人借一点钱花?”我告诉她,我还有一块七毛钱。附近也没有朋友,也没有地方借钱。她说:“我很快就发工资了。等我发了工资,你先在我这儿拿一点钱去零花。”那个时候只知道她是老乡,和她并不熟悉,可是她却主动地说要借钱给我,很是让人感动。果然没有几天,她就发工资了。晚上加班的时候,她递给我一张二十元钱,问我:“你买日用品够不够?”我告诉她,二十块钱够我花一个月了。那个时候,刚进厂不久,还没有领到一分钱的工资,哪还敢找她借太多的钱?借得多,等我领了工资,还给她的也就多。再说人家还是主动借钱给我的,二十块钱,在那个时候可是她一天的工资,她待我那样好了,我哪还好意思向她多借一点呢?

拿了这二十块钱,我像获得了宝贝一般。下了班以后,去外面买一了点日用品,花了十多块钱,口袋里面还剩几块钱。走过路边摊的时候,各式各样的小吃在冲着我散着香味。可是我无心想着吃,我在想着,这剩下的几块钱,一定得支撑到我发工资的日子。我捏紧了手里剩下的钱,就朝厂里走。日用品的问题解决了,也没有其他的问题了。工厂有吃的有喝的,每餐吃饭的时候,把碗里抽饭菜都吃光,也就不会饥饿。这几块钱就像我的护身符一样,我时刻都把它带在身上。这可是一件宝贝呢,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是不会花它的。它就像是一件支柱,我要靠它支撑着,一直坚持到发工资呢!

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我没有伸手向家里要。就算我在外面的日子再艰难,在工厂里有吃有喝,也不会饿肚子,这段日子很快就会熬过去了。要是告诉家里,家里也想不出办法来,父母也只能在远方替我担心。又过了几天,李瑶对我说,她没有钱花了,正要打电话让她男朋友寄几百块钱出来给她零花。她问我要不要,我说,不要了吧。手中还有几块钱,够花到发工资了。她说,你这样可不行,几块钱能做什么呀,万一有急事有用钱,你就没有办法了。我想了想也是。我说,我就要五十块吧。五十钱已经够了。

从老家寄钱到广东还真快。李瑶和我说这话没几天,就收到了钱。她男朋友倒是很大方,一下子就寄了三百块钱,真多呀!从邮局取回了钱,李瑶对我说:“三百块钱,我们一人一半,可以用到发工资了。”我说:“我用不完那样多,几十块钱就够了。”她说:“几十块钱你怎么花呀,要拿就拿一百块钱走。”现在想起来,李瑶还真豪爽。自己都没有钱花了,还要把手中的钱分一半给我。这样的好人,现在恐怕不多了吧?我那个时候在德能遇见的老乡,就一个字可以形容:好!

顺便说一下,这些年接触过许多人,仔细打听了一下,咱们湖北人在外面的名声特别不好听,人家说我们湖北人就喜欢窝里斗,在外省人面前做孙子,但是在自己人面前却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不得不承认,湖北人里面确实有这样的败类,就是那些个败类坏了咱们湖北人的好名声。大多数湖北人,尤其是社会底层的湖北人,在外面还是相当团结的。我在最困难的日子还,还真多亏了老乡们的帮助,才度过了难关。

记得李瑶同我说起过她自己的情况。她的家境不错的,父母在外面包工程,她中专毕业以后做了几年代课老师,只到老家清退代课老师的时候,她才来广东。那个时候我家住的还是一片瓦房,她家却在小区里面了。这或许就是两个人的差距。不过,她并没有因为自身的条件优越而瞧不起任何一个人。她说她来广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体验一下广东的生活。但是她在广东,却很努力。

从李瑶那儿拿了一百块钱,我先还掉了广水老乡的二十块。口袋里面还剩八十多块,一下子觉得口袋鼓起来了,腰板子也硬了。李瑶说,你不够花可以再找我拿。反正这点钱够我们俩用到发工资了。我说,等我用完了再说吧。其实我心里想:一百块钱,已经够多了,不能再找她借了。捏着手里的几十块钱,才发现其实要买的东西还很多。我看了看自己的脚。脚上的破凉鞋,还是在展顺的时候,花二十五块钱买来的。二十多块钱的鞋,也就能穿两个月吧,可是这双鞋已经在我脚上穿了远远不止两个月了。鞋底鞋帮早已破烂不堪,比丢在街边垃圾桶里的鞋子还要烂了。该换一双鞋了。时间也快到秋天了,再买凉鞋是白破费,倒不如买一双秋天穿的鞋子吧。广东这边就是好,秋天的鞋子可以和冬天的鞋子通用,不怕热的人,夏天的时候也穿着秋天的鞋子。算是一双鞋子可以穿一年吧。不过,能穿一年的鞋子是很少的,除非是名牌。那个时候的女孩子们,似乎没有如今的八零后九零后会花钱,整间工厂里面的人,除了少数几个穿着名牌鞋,大部分人穿的都是从一三八商业街买回来的三十多块钱一双的鞋子。那个时候,女孩子们喜欢穿高跟鞋和波鞋。现在的女孩子也是如此。说到波鞋,刚来广东的时候,对“波鞋”这个词有明显的排斥。老家人对于鞋子的称呼,不外乎就是皮鞋、布鞋、解放鞋,现在的年轻人穿着满世界乱跑的运动鞋,如安踏特步阿迪之类的鞋子,我们老家人管它叫保暖鞋或是旅游鞋。可是广东这边,非要叫它波鞋。刚开始看见鞋店门品挂着波鞋的字样,我就觉得好笑。这个波子,去掉三点水,就是皮字。不知道是不是店家写错字了。后来才知道,所谓的波鞋,就是老家称之为旅游鞋又称之为保暖鞋的那一类鞋子。再后来在广东呆久了,也习惯了叫波鞋了。被同化了。

拿着钱,去买了一双波鞋。那个时候,在一三八商业街,那个时候的波鞋,便宜一点的波鞋卖二十五块钱一双,贵一点的三十五块。人越穷的时候,越想挑便宜货了。我在商业街转了一圈,找到了一家只开价二十的小店。还了价,十八块钱买到了一双鞋子。高高兴兴地抱着鞋子回去,以为拣了个大便宜。同事看了鞋子也说不错,挺漂亮。可是这十八块钱的鞋子穿在脚上,才知道上当了。一双暂新的鞋子,鞋头的正中间居然是个瘪的。穿在脚上真是难看死了。丢掉吧又可惜,只好穿着了。就算瘪头的鞋子,也总比那双破凉鞋强吧。于是丢掉了凉鞋,整天就穿那双波鞋了。

买了鞋子,还差一条短裙。那个时候,一三八商业街随处可见的就是卖衣服鞋子的,几乎每家服装店,从夏初到秋初,都卖黑色的职业裙。极膝盖的十块钱一条,膝盖以下的,十二块钱一条。十二块钱的质量也好一些。不过,喜欢买便宜货的我,自然不会买十二块钱的裙子了,买了一条十块钱的裙子。工厂里面的许多女孩子,也就穿十块钱或十二块钱一条的裙子,把工衣扎进裙子里面,一个个看起来英姿飒爽,挺职业的。真怀恋那个时候的一三八商业街。虽然卖的全是水货,便宜货,不过那些东西因为价格便宜,倒挺适合我们。那个时候的我们穿着最便宜的衣服鞋子走在街上,也不会自卑,因为大多数女孩子就是那副打扮。那条十块钱的裙子到现在还在,只是如今腰杆肥了,穿不了了。如今早不买这样便宜的东西了,也买不到这样便宜的东西了。现在买一双便宜的波鞋,最少也要四五十了吧,买一条职业短裙,最便宜也要六七十了吧。不过就算现在穿着那一身行头出去,也穿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买了鞋子,裙子,又添了一些小东西,口袋里面居然还剩二三十块钱。很想买一张200电话卡打电话,不过没有舍得买。要是手里一分钱都没有了,我又得找李瑶借钱了。我捏着剩下的那一点钱,偶尔花一两块,一直到发工资,钱都没有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