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专生亲历广东十年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二十四节

我就这样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剥一天线,浸一天锡过了好几天。每天晚上加班到九点半,早晨当然是八点就上班,这样过日子,一天的时间过起来也真快。算起来,我们这批新人,虽然时展顺没有几天,但是我们着实在展顺最需要人手的时候,出了一份自己的力,当然是苦力。劳力的,当然是吃苦中之苦的人。这些废话也不用多说了,想必每一个人都清楚。得说一说展顺这几天的变化吧。记得我们刚进展顺的时候,工厂里面,业务部的人一天总是三番五次地去找生产部经理的麻烦,甚至跑到生产线去骂娘,也不能全怪业务部的白皮狗,人家小日本那边追得急,外商嘛,可不像中国大陆的客户那样好对付。工厂招进了一批新人之后,眼看着每天的产量多了很多。当然,这个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产品生产出来了,却没有足够的人手打包装。

据说以前的产品打包装,是直接将产品包进小纸盒里面,再装进大纸箱里面,封上胶纸,打上包装带,就完事了,在组装线完成了组装,直接打包装,两三个工人就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可是人家小日本不知为什么,也喜欢漂亮了,要工厂里面用吸塑包装。其实吸塑包装没有什么,把吸塑盒子拆开了,盒子就不能再用了,如果用小纸盒呢,小纸盒是可以周而复始地用,直到破掉为止。当然,想要美观,就没有实用,这一定是真理。改用吸塑盒包装了,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包装需要的人手明显增多了。而且,压吸塑盒子还是一门技术活儿,得请专门的人来做。展顺厂以前据说没有使用过专门压吸塑盒的,名叫什么高周波机的。从外面租了两台高周波机过来,让工程部的技术人员把玩了半天,机器能开了,试着压了几个产品,结果盒子根本没有粘盒住。没有办法,只好去找租高周波机给我们的那家工厂。那家工厂派了两个工人来当师傅,就搞拈了。当然,一直请别人帮忙干活,一方面,得付给人家较高的工价。就算人家派来的只是一个工人,到了你这里,就得开技术员的价钱了。另一方面,一直请别人干活,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工人,这样一直就得去求别人。所以,工厂这边也想培养几个会开高周波机的人备用。当然,一年要开高周波的时候不多,说不定今年需要高周波,明年,小日本又想出了什么花样,高周波就过时了,所以这个人,找一个闲人就行了。很不幸,和我同一天进厂的李小山成了这个人选。

同李小山一起被选走的,还有我和玲玲。前面说了,包装忙不过来,业务部的人看着成品车充堆在二楼车间的角落,又开始叫了。生产部经理被逼得直差跳楼了,产品还是堆在角落里面。最后,几个部门的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在三楼专门开一班人马包装。于是,我,玲玲,李小山,还有其他拉上新招的工人,就被调到三楼去了。记得那天下午,我坐在小锡炉前一边和巴东姐说话一边浸锡,杨小成点了我和玲玲的名字,带我们上了三楼,然后说:“你们先在上面帮忙吧。”于旬,我们就成了临时包装组的成员了。李小山比我们早半天上去,我们上去的时候,三楼已经堆了很多包装好的车充了。三楼车间平时都不用的,只有在赶货的时候,偶尔用上几天。不过,场地是现成的,上去就干活。

于是,我们这批新手,就被赶鸭上架,成了包装的主力军了。说起包装,如果在组装线完成,似乎就是顺带着,生产多少产品,顺手包出来就是了。可是现在成立了专门的包装组,鸡毛蒜皮的事情多了。纸箱写编号、封纸箱、给纸箱放卡纸,压过高周波的车充还得检查一下再装箱,装箱还得讲究美观,车充朝着一个方向去放,杂事儿够多了。不过,都是新工人在一起,大家在一起倒也相处得很融洽。生产部派了一个刚招进来没有几天的副经理带我们干活,同时也派了一个质检来跟我们的质量。可谓到生产的最后一关,质量都不敢忽视呀。质检是一个四川女孩子,个头和我差不多,年纪也差不多,人也挺好的,就是这几天短暂的包装生涯,我和她——子严,就成了好朋友。她是很真诚的人。以后我慢慢地会讲起她。

三楼的两台高周波机一直在不停地转动。外厂请过来的那两个人操作一台,李小山操作一台。两台机器转动,供着我们这几号人的包装。那边,外厂的两个人操作一台机器,还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干活,可是李小山一个人开一台机器,就忙多了。他的手似乎停不下来。装了车充的吸塑盒子许进机器的模子里面,只听见吱地一声响,吸塑盒就压好了。他又得双手快速地把压好的吸塑盒提上来,再放一个新的下去。四月的天气并不热,只见李小山却已经热得满头大汗了。他一个人生产出来的产量并不比那两个人少多少,不过他的产量似乎还不令上面的人满意,上面还一个劲儿地叫他快点,再快一点。意思是,他快一点,我们这几个人也就可以多包装一些产品。我在包装组做的事情还真多,写箱子编号,封胶纸,点数,似乎每一份工作都做过。当然,只要看到哪里有事情做,所有的人,都是一涌而上去干活了。新来的生产部副经理同我们一样,也在试用期,年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算起来都是大孩子,他不像生产部经理那样动不动皱着一张黑脸皮来瞪着我们,闲睱的时候还同我们开一些玩笑,所以只要上面的人物不来三楼,三楼的气氛倒是很活跃。不过,我们的产量也不算少,我们包装好的一箱箱产品,靠车间的墙壁放着,每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仓库就会有人用叉车拉下去,一卡板接着一卡板地往下拉。

我们这样干了几天活,就走了几个货柜了。那个时候只记得好长好长车厢的车子停在货仓门口,这样的车子一停,工厂的时钟就被打乱了,不管是在上班时间或是下班时间,也不管是在白天或是在深夜,车子一来,仓库和仓库门口的操场上,一定是灯火通明,仓库的人把货一卡板一卡板地拉出来,从外面请来的搬运工,把货物一箱一箱地往车上搬。展顺厂阴盛阳衰,要干重活的时候,都找不出男人。由小乡巴佬万某亲手包装过的车充,就这样随着货柜远渡重洋,落到小日本的手上去了。

可是据业务那边讲,要走的货柜有几十只,这几天走的那几只柜子,只是冰山一角。看来我们在包装组的日子还长着呢。业务部这边,又在鬼叫了,据说小日本要求我们尽快出货给他们,给了最后的期限。虽然我们这一班人的速度并不慢,但是按小日本给的最新产量,我们只做了一半。又得增加一班人马了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