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风云录
字体: 16 + -

六十五:忘祖忘宗之人

    第二天早上杨青峰醒来,玉录玳也随即而醒,忙倒热水湿了毛巾给杨青峰擦手擦脸,又取了牛角梳给杨青峰梳头。孱弱少年先前在杨青峰受伤之时也曾给他梳过,不过孱弱少年是为男人,杨青峰心下倒也不以为然,此时玉录玳是个妙龄少女,用那纤纤玉指执了牛角梳,在杨青峰发丝之上轻拂,杨青峰心中隐隐又起一种难以言述之觉,又感甚是难以为情,偷眼向玉录玳而看,却见她一脸平静,就似这本是该她所做之事,顺理成章一般,梳的十分专注执着,一丝不茍。不知为何,杨青峰脑中一闪,便又想起了悯无双,心想如若眼前这人便是无双,不知该有多好,心中不由暗暗叹一口气。

    玉录玳为杨青峰梳好头发,唤人端进专为杨青峰煮好的早粥,亲手一勺一勺喂了他吃。不一时,鲍国医又至,查验了杨青峰身况,对杨青峰身体恢复之速也是甚觉惊喜,对玉录玳说道:“自明日起,每日将他送出室外雪地之中二个时辰,再行回屋休息。”

    玉录玳一惊,心中极是不愿,口中轻声嘟噜着说道:“他如今身体这般虚弱,怎可去那冰天雪地之中置身。”语声虽轻,鲍国医却也已听的清楚,口中说道:“天天居于温室之居虽可养伤,却怎能育出不畏坚难困苦之心,是我汉人,便不可如此。”又说道:“是为男人,怎能长时而卧,静于养病,如此岂不是误了许多该当之事,一生之中又有多少时间可致如此?”

    杨青峰听在耳内,心中不觉大有感触,心想这鲍国医虽是居于满地,其心倒是不忘自己是为汉人之本,又说是我汉人,便不可如此,也不知他此话是何之意?不过他所之言自是一点不虚。

    不一时,先前那声音甚是威严之人也至,却是由那峨冠博带之人相陪,一进屋中,玉录玳却如不视他威然之势一般,直将身如飞而去偎了他身,口中欢快叫道:“阿玛,您来了!”

    杨青峰一听,心说难怪此人之身具有如此自然之威,却原来是玉录玳的父亲,便是那奴尔哈赤的儿子,将来奴尔哈赤身死之后,此人便是大汗。杨青峰听玉录玳说过阿玛便是父亲之意,先前又听她说过他的阿玛是黄台吉,是以一听玉录玳叫此人阿玛,便知他是奴尔哈赤之子。其实杨青峰不知,奴尔哈赤有许多儿女,黄台吉只是其中一个,将来能不能坐上大汗之位也未可定。

    却听黄台吉哈哈一笑,说道:“我的格格儿,今儿个怎地如此开心呢,往日可从不见你这般。”

    玉录玳不觉脸上一红,忙说道:“阿玛,玉录玳想你了,见阿玛过来,玉录玳心里高兴,所以才开心。”

    黄台吉又是哈哈一笑,说道:“好好好,难得我的好格格儿想念阿玛,阿玛就怕格格儿只是嘴上想着阿玛,心里想着别人,如此阿玛可就伤心喽。”

    玉录玳一听,脸上立时通红,拉长了声音撒娇说道:“阿玛——,玉录玳想你跟你说话,你却笑话玉录玳,玉录玳不跟你说了。”口中如此说话,那身子却是粘在黄台吉身上不肯离开。

    黄台吉再是一阵大笑,说道:“好,好啊,格格儿想念阿玛,阿玛心中也自高兴的很。”见鲍国医正在屋中,便问鲍国医道:“现在病人情况如何?”

    鲍国医徐徐说道:“此人虽是伤势严重,不过基质很好,身体还复之势尚可。”

    黄台吉不由连声赞叹,言语由衷至极,说道:“国医真是圣手,先前开胸移心,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此次国医真是让我大长见识了,汉人医术真是非同一般哪。”

    却听鲍国医呵呵一笑,说道:“小小医术,有何足可道?我汉人真正可让人惊叹佩服的何止于此!”

    黄台吉耳听,虽自为满人,却也毫不生气,说道:“国医所说甚是,那汉人文化就让人痴迷的很,我如今每日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向范公讨教学习,一日不学,心中就象丢了魂似的,难受的不行。”

    杨青峰心想这鲍国医说话不卑不亢,即便对了奴尔哈赤之子这一个黄台吉也是如此,又处处维护汉人之尊,倒是颇有傲然骨气,又想黄台吉以满人未来之主极其尊贵之身,却是醉心汉人文化,对此却毫不掩饰,又极有肚量,却也难能可贵。见黄台吉向床边走来,向自己看了一看,问道:“这位公子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杨青峰心想此人身为满人未来之主,其心定是与他父亲努尔哈赤一般,也是有意汉人土地,如今却来问我,他奶奶的,我要是回了你,显得我身为汉人好没面子,不回又甚显尴尬,毕竟此人对自己没有恶意。正在不知如何处之,却听玉录玳说道:“阿玛,这位公子名叫杨青峰,他是大明皇朝中原武当山上空虚道长的徒弟。”黄台吉一听,又是哈哈大笑,向玉录玳说道:“我又没问你,怎地是我的格格儿说话呀?”玉录玳不加思索的说道:“谁让你说话那样,象审犯人似的,我怕你吓着我的青峰哥哥。”黄台吉笑的更甚,说道:“哎哟我的格格儿,你这青峰哥哥怎地叫的比阿玛还亲呢?阿玛我心里可是难受的很啊。”玉录玳脸上不由又是一红。黄台吉将眼看向那峨冠博带之人,那人心有神领,忙上前一步,说道:“贝勒爷,这武当山在大明湖北境内,山势巍峨,奇峰险峻,历代皆为中原道家之首,如今更是贵为大明皇家道场。这道家始于华夏春秋之时,开山祖师是为老子李耳,其时正是中华文化繁荣盛起之际,各派著术学说纷至迭起,有百家争鸣之状,道家学说在百家之中独树一帜,长盛不衰,传承至今已有二千余年之史,其所倡主旨是为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历为世人尊崇吸纳,时至如今更有炽盛之势,且那武当之士渐于道法参修之中创悟搏击之术,积至大成,自成一派,又以仁义豪侠助善除恶为旨,历辈皆有炼就惊世骇俗武功之人,将那武当之威扬于天下。武当与少林,历来皆是为领袖中原武林的豪门正派。

    峨冠博带之人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将武当前传后教及今时今日之状叙述的甚是精细,其中有许多连杨青峰身为武当弟子也是不知,直把杨青峰听的目瞪口呆,那黄台吉耳听甚为专心,一脸肃然之中又大生向往之色。

    黄台吉听峨冠博带之人述完,心中沉思许久,似有话语,却是未说,只起身与那峨冠博带之人离去,鲍国医却是一脸平静只若不闻,也自身离。杨青峰心中好奇,问玉录玳道:“这一个峨冠博带之人是何许之人?”

    玉录玳道:“此人名叫范贰臣,文学很好,听说是北宋汉人名臣范仲淹的后人,玛法和阿玛都是十分喜欢他,常常向他请教学习汉文,遇有与大明重大决策,也每每与他讨教商议。”

    杨青峰一听,心中不由暗暗生气,心想奴尔哈赤每每遇有与大明的重大决策便与此人相商,此人定然便是站在满人的立场损我汉人之威,赫然便将自己当成满人的一员,方使可得奴尔哈赤之信,如若不然,奴尔哈赤至多也只会与他商议的一次两次,怎可每每便与他相商。此人便是汉人之中一个大大的忘祖忘宗之人,那奴尔哈赤纵容指使部族杀烧掳掠汉人、抢占汉人土地,说不得便有他在其间怂恿。不过玉录玳说他的祖上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却不知此人是何许人?

    杨青峰心中暗想,不曾说话,玉录玳便似已知杨青峰心中所思,说道:“听范贰臣自诩,他那祖上范仲淹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曾率兵戍边,抗击西夏入侵大宋,最高官至朝廷参政知事,写有许多文学名篇,其中有一篇叫做什么《岳阳楼记》,便见他常常摇头晃脑念念不绝,有些我都可以背得了,青峰哥哥,我背给你听好不好?”

    杨青峰也想知道这范贰臣祖上到底是怎样之人,便道一声好。却见玉录玳将身站起,口中尚未出言,却已将头摇了三摇,自是学了范贰臣之势,方始念道:“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什么’而忧,‘什么’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其间有两句玉录玳记不住,便以什么两字替代,却见杨青峰伸掌一拍,说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经杨青峰一说,玉录玳便也立时想起,连声说道:“是是,便是这两句。”却见杨青峰面现痛苦,刚刚杨青峰听至兴奋之处,伸掌一击,牵动浑身肌肉痛疼,是以脸现痛苦之色,只因杨青峰听玉录玳所念之词,先前在栖绝峰顶之前的路上已暗中听孙承宗诵过,至今心还记得,是以听玉录玳有两句记不住,自己便念了出来。又想范仲淹所写的文章,孙大人也拿来念诵,这范仲淹是一个名臣自是不错,只是不曾想他如今却有一个如此忘祖忘宗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