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风云录
字体: 16 + -

五十一、牛郞渡上说牛郎

    杨青峰仰头而视,见瀑布之巅距底甚高,似有百十丈之距,坡势直起,一人身上其顶也是不易,如今又负了孱弱少年,如要上去,只怕更是艰难。想了一想,将孱弱少年从背后放下,让他坐地休息,自从包袱之中取了软索,依了那瀑布一边的山坡向那巅处攀爬,起了一半,将绳索一端拴于树上系牢,双手拉了绳索下到谷底,重将孱弱少年负于背后,又以一截短绳将他牢牢与自己身缚一起,方始手拉绳索,负着孱弱少年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到了绳索尽头,将孱弱少年放于树后,用绳索将他腰身与那树捆在一起,只怕他从坡上跌下,又下到谷底取了行李而上,再攀爬于又上一处,将绳系于另一树之上,又以先前之法将孱弱少年缚于背后,手拉绳索攀爬而上,如此行了三次,方上到那瀑布之巅。

    杨青峰一边坐地喘气,一边去看,见前面擎入云天的两峰之间,一条急流急奔而下,似飘似跃,宛若倏忽之间跌于眼前,便是一条天河。在这天河之尽,波推浪涌,一块巨石横旦其间,将那峰波分为两半,眼见再前便是刚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攀爬而上的万丈深渊,那峰波却是不惜不惧,争先恐后忽地一跃,便集成了那绝世飞瀑。

    杨青峰见那巨石甚是奇特,下临万丈深渊,上分天河之水,居于河中,又可供人渡河之用,隐隐之间,那石上似乎镌的有字。

    杨青峰正要细看,却听孱弱少年已是欢快的叫了起来,连连声说:“牛郎渡!牛郎渡!”神情竟大是激奋。杨青峰疲累至极,虽见月色之中美景如画,却也没有太多兴致,自去不远之处寻了一处山洞,回来欲要背了孱弱少年进去歇息,却听敢弱少年正在自顾自在吟一首词句,只听那词道: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中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杨青峰也不知他所吟为何,却听孱弱少年说道:“杨大哥,你知不知道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杨青峰自小为空虚道长收入武当之门,武当是以道教立派,仙家传说杨青峰自是知晓甚多,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的天河配故事,杨青峰早已熟知于心,当下点了点头。

    却听孱弱少年说道:“杨大哥,你将那牛郎织女的故事给我说上一说可好?”

    杨青峰心想孱弱少年读书甚多,先前连这乘槎河也知,天河配的故事他定是早已晓得,却要我来给他讲说,我如今却哪有那兴致?却也不忍拂了孱弱少年之兴,伸手将包袱打开,取了毛毡给他裹在身上,又取了肉干,说道:“且先吃些东西再说。”

    当下二人各吃了些干肉,解了肚中饥饿,杨青峰正要开讲,却又听孱弱少年说道:“杨大哥,我们去坐于那牛郎渡之上,去言说这牛郎织女的故事,只怕另有一番情趣。”

    拗不过孱弱少年一再相求,杨青峰抱了孱弱少年,在乘槎河边将身一跃,只觉身轻如燕,昨晚食了那林蛙油,练功通了督脉,如今轻身之功较之以前大是不同。上了那块名叫牛郎渡的巨石,虽至隆冬,乘槎河中急流滚滚,尚至不见结冰,牛郎渡之上也无积雪,只是下奔急流挟风走势,带得风生。

    二人坐于牛郎渡巨石之上,面向那乘槎河来向,见那乘槎河从两峰之间,一路直下,月光倾照,那河水宛如一条鳞光闪闪的银带,水急峰陡,在夜中所见,犹如一道斜挂于两峰之间的天梯,此时圆月初升不久,正夹于两峰之中,那天梯竟隐隐连了圆月,让人一见,恍若真有天梯通天之觉。

    杨青峰将狼毡给孱弱少年在身上裹紧,孱弱少年似有疲累,将身倚了杨青峰,听杨青峰讲那牛郞织女之事。只听杨青峰说道:“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只自己单身一人,日常与一条老牛相伴,人们都叫他做牛郎。牛郎每天天不亮就下地耕田,天黑回家自己洗衣做饭,日子过的十分清苦孤单。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件让他感到甚为难解之事,牛郎晚上回家,见自家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衣服洗的清清爽爽,桌上还摆着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牛郎十分高兴,也甚是吃惊,不知是何人所为。一连十多天都是如此,牛郎耐不住心性,决意探个究竟。这一天早上牛郎假意出门耕田,出了家门又悄悄返回,躲在一边,过不多久,只见一个十分美丽的姑娘进了自家家门,做饭洗衣收拾屋子,忙个不停,牛郎忍不住走了出来,问姑娘说你为什么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说自己叫织女,因见牛郎日子过的辛苦,就过来相帮他。牛郎说那就留下来吧。织女红着脸点头。从此二人结为夫妻,男耕女织,日子过的十分幸福。”

    杨青峰正要一路继讲下去,却听孱弱少年说道:“杨大哥,你说那织女为什么要帮牛郎洗衣做饭呢?”

    杨青峰一怔,说道:“我见画上写着织女说看牛郎辛苦,所以帮他。”

    孱弱少年说道:“我看大是不对,便如若是你,看一个姑娘可怜,你有心帮他,便会娶她做老婆吗?”

    杨青峰想得一想,如实而言道:“不会。”

    孱弱少年又问道:“那要如何才会帮他又娶他呢。”

    杨青峰呵呵一笑,说道:“自是喜欢她才会娶她。”忽有所悟,说道:“你是说那织女本是爱上了牛郎,才去相帮于他和他结为夫妻?”

    孱弱少年不答,也不知在心中想些什么,过了许久,才又催促杨青峰继续讲那牛郎织女的故事。

    杨青峰续而讲道:“织女跟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有一天,天上忽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忽然不见,两个孩子哭得伤心,牛郎也十分焦急。雨停之后,织女回来了,织女说她不是凡人,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甥女,私自下凡与牛郎结婚,现在天宫要来抓她回去,要牛郎带着孩子好好保重。说完泪流满面,飞天而去。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小孩,想着与织女的恩情,心说我不能让妻子离我而去,我一定要去找她。此时一直与牛郎相伴的老牛忽然开了口说话,说让牛郎将它杀了,披着它的皮便可上天。牛郎不忍如此,但拗不过老牛,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忍痛杀了老牛,将它的皮披在身上,用箩筐担着两个孩子去追织女,看看追上,王母娘娘在高处急急拨下头上的银簪,在牛郎与织女中间一划,便在他们之间现了一道银河,将牛郎阻住,牛郎再也飞不过去。不过王母娘娘也禁不住二人的情真意切,准许二人每年相会一次。所以以后在每年七月七日牛郎与织女相会之日,喜鹊都要衔了树枝在那银河之上架一座桥,让牛郎和织女在桥上相会。”

    杨青峰讲完,忽听孱弱少年噗嗤一笑,却不说话。

    明月倾照,山裹彩晶,河驰银浆,似梦如幻,杨青峰也不觉之间心情大好,见孱弱少年一脸诡笑,忍不住问道:“你笑啥?”

    孱弱少年呵呵一乐,说道:“今晚月夜如此之美,在这神仙之地,坐于牛郎渡上,只怕牛郎与织女一年一次的相会也不过如此。忽然问杨青峰道:“你说那牛郎与织女在银河的鹊桥之上相会,他们是站着还是坐着?”

    杨青峰认真想得一想,说道:“我想他们起先是站着,待是站的累了,便也坐着。”

    孱弱少年又问道:“他们如是坐着,那情形会是如何?”

    杨青峰自小被空虚道长收录入门,日日于武当之巅习武练功,下到山来,虽与悯无双两心相印,然而终是时日不长,对男女之事知之甚少,实是想不出他们坐着是何情形,想了一会儿,如实而言说道不知。

    却听孱弱少年说道:“我猜他们坐着之时,定是相依相偎在一起,神情甚是亲密,就像我们如今这样。”说着将身子又向杨青峰身上偎了偎。

    不知为何,此时孱弱少年脸上竟然忽而涌上一片红云。

    杨青峰却是不觉,不由大笑,说道:“你这个小子,年纪小小,却能想的如此之多,真让哥哥我也是佩服。”

    孱弱少年忙也呵呵的干笑两声,将那脸上涌起的羞意轻轻掩了过去。过了一会儿,孱弱少年问杨青峰道:“杨大哥,今后你是如何打算?”

    杨青峰一愣,说道“上山给你寻参治伤呢。”

    孱弱少年说道:“之后呢?”

    杨青峰心内本想寻到千年人参给孱弱少年治完伤,便要身去找寻悯无双,当初答应悯三秋照顾于他,因孱弱少年却远行于这关外之地,心中早已焦急不已。口中却说道:“之后当然是我回武当,你回你家。”

    杨青峰虽是聪明至极,性情却是纯真率直,嘴上所说与心中所想不符,那神情便极不自然。孱弱少年年纪虽小,入世却是甚深,听杨青峰之音,便知他话语言不由衷,心内不由暗自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