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颠覆三国
字体: 16 + -

第110章 历史已经逆转

第一百一十章 历史已经逆转

???那儒生依然微笑着说:“如果我没猜错,你应该是徐庶徐元直。孟主管,你也不用费神猜了,你对我没印象。我曾在凤翔城学堂里当过几个月的塾师,后来被你送了腐儒两个字,就把我们赶跑了。”

孟良想起,凤翔城开办学堂的时候,请了几个教书先生,这些人一天到晚教学生“之乎者也”的,连自己都听不明白。说了几次,他们还振振有词,孟良一怒,都把他们辞了。想来,这庄主也是其之一了。

想到这里,孟良也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嘿嘿的笑着。

徐元直在一边说道:“你该是荀家八龙之,按你的年龄推算,你不是荀俭之就是荀绲之。你读的《尚书》扉页上有一印章,上有慈明二字,那该是你叔荀爽。”

那儒生拱手:“徐元直机智过人,果然名不虚传。我乃荀悦,字仲豫。乃是八龙老大荀俭之也。”

孟良这才明白过来,荀十一代孙,神君荀淑生有八龙。时人曾评说:荀家八龙,慈明无双,这说的是老荀爽荀慈明,八龙他就是代表人物。后来被董卓征召,任平原相;走到路上,被追加为光禄勋;到了洛阳,视事三日,就拜为司空。这跟蔡邕的升官速度有一比。后来在长安与王允、何顒密谋图董,却病逝了。

荀淑第三代第四代最有才名的是荀彧、荀攸以及荀悦。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荀彧、荀攸这叔侄俩,他们是曹操的干臣,而荀悦却没几个人知道。因为他一直在陪汉献帝读书,并写了不少的政论和史书,其著作对后世的影响力很大。但荀悦并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他只是谋无所用,也懒得为曹操设谋。他的堂弟荀彧是特别的推崇他。

荀悦也笑道:“那时候在彭城游学,闲来无事,跑去凤翔城应聘塾师,却被当时的孟主管现在的孟州牧送了腐儒两个字,真是羞于见人。回来后,都不敢提及此事,深怕丢了荀家的脸。后来重读祖上的劝学篇,才大彻大悟,连祖宗的书都没读通,真是枉为荀家的弟。”

孟良也歉意的说:“那时候年轻,想法做事都有些偏颇,实在抱歉。仲豫兄隐居于此,埋首读书,是待天下之变,择主效力呢,还是就准备青山绿水,终老一生?”

荀悦哑然失笑:“州牧现在年龄也不大吧?我就一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才不足安邦治国,在此读读书,写写史,倒也不失一种乐趣。”

“仲豫兄,你这可是又把书读偏了。圣贤们留下的典籍可都是让人读了去经世济民,解黎民百姓于水火,如此,才不枉圣贤著述的本意。”

“好一个经世济民,解黎民百姓于水火。看来,仲豫啊,你的书还是没读通啊。”一个声音从厅堂间传了出来,随即,一一武装扮的两个人从屋里出来。

荀悦惊讶的问道:“叔,你怎么出来了?”

那荀爽不答,向众人拱手道:“孟州牧远来偶遇于此,此非待客之道,屋里请。”

孟良疑惑,荀爽这时候应该被董卓征召,正赶往都城才对,何以隐居在荀悦的庄园里?

荀爽解释道:“适才,家丁来报,有队人马路过此地。我以为是董卓找我不着,派兵来了。所以让管家搪塞一时,没想到是孟州牧。你们怎么走到这里来了,不是各路诸侯在虎牢关前讨伐董卓吗?”

孟良老老实实的回答:“现今兵分二路,我随曹孟德这一路准备突袭董卓退路,因粮草不济,正沿途收购。”

荀爽点头说道:“原来如此。仲豫,你即刻让人筹措粮草。州牧无忧,这里是荀家的一个别院,别看地方不大,你这千余人的队伍所需的粮草一会就能备齐。”

孟良大喜,忙让刘晔跟着去了。

荀爽又道:“仲豫常常和我谈起你在徐州做的事情,我们一直在关注你的土地改革和限制奴隶的政策。那陈寔父,世人号为三君,都是大贤之人,现在徐州隐居,你怎么没启用他们?”

孟良苦笑:“陈家豪族,这场改革一旦涉及自身,他们未公开反对已是不错了,岂肯出仕?”

荀爽微笑:“陈寔老矣。不过,话得说回来,这事要贯穿始终倒也说不出什么,就怕州牧虎头蛇尾,无疾而终。那响应你新政策的人可是遭殃了。这也是人本性使然。王莽改制,这方面的问题不少,这都是有教训的。”

孟良倒没想到这关节,忙问:“有何良策打消人们的这种顾虑?”

“强权加舆论。”荀爽简短的说出了这五个字。

孟良立即明白了,徐州在推行此项政策时主要依靠的是官府的强权,但舆论造势却不够,得组织饱学大儒、社会名流为这项改革找到理论依据,在社会上,特别是士大夫阶层形成主流舆论,让豪族大户迫于强权和舆论的压力来投身到这项改革。留县经验用的还是官府的权威加上权术,难怪任峻让他谨慎行事,只不过徐州诸人却无一人有荀爽的眼界。

孟良长身而起,一躬到底:“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孟良受教了。”

荀爽哈哈一笑,说道:“都传闻孟州牧是绝顶聪明之人,果不虚言。”

“荀公既然不愿为董卓出力,何不举家迁往徐州,孟良早晚也可聆听教诲。”

荀爽答道:“我还得留在此地,看看形势。如此,我就让仲豫和孙平随你一同前往。”他指着身边武士打扮的人说:“此人武艺一般,却对相马术独有所得。他祖上是春秋时相马大师伯乐,这份技艺却是家传。”

孟良看着孙平,问道:“即为伯乐后裔,怎么会姓孙?”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笑。那荀爽点头赞许道:“州牧果然性情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伯乐原名孙阳,被秦穆公奉为伯乐将军。后人皆以伯乐称之。”

孟良一听,赶忙向孙平拱手致歉。那孙平微微一笑说道:“我观州牧所乘之马有几分来历。这马来自大宛国,此马有两个特点,一是走夜路非比寻常,跟白日没什么区别。这马夜视能力超出常马;二是此马特别记路,只要走过的路定然不会错。此马名为紫骍,世人皆不识也,不知如何到了州牧手里?”

孟良原以为这是一匹普通的大宛马,不料却是匹有来历的名马,大喜过望,忙答道:“此马乃是董卓大将华雄所乘的战马,得孙破虏将军厚爱,转赠于我。”

孙平点头:“马是好马,州牧饲养的有些不得法,喂养的马膘太厚。若不弃,且将马交与我,我替州牧饲养一阵。”

孟良正愁找一个懂马之人来培育新品种,未来建立一支重甲骑兵,不想,得来全不费工夫。

一行人告辞的时候,孟良再三对荀爽致意,让他早来徐州。

孟良部队在荀家别院得到了充足的补充,路上不再停留,赶在约定的时间到达了指定的地点。曹操部也是刚到,一面扎营,一面派夏侯渊率骑兵队前去荥阳哨探。

孟良介绍荀悦给曹操认识,曹操毫不掩饰自己的羡慕表情,抓住荀悦的手从老爷荀淑开始问候,一直问到荀家这一代的杰出人物。

那荀悦说道:“我二叔的儿荀彧荀若长于谋划,思维慎密,且善于识人。南阳名士何顒曾说他有王佐之才。若得他为谋主,内事调度全然不用费心。可惜,数日前他举家迁往冀州,但袁绍必不能用之。此外,荀彧的兄长荀衍荀休若、荀谌荀友若,侄辈的荀攸荀公达都是俊杰之才。”

曹操掉头对毛玠说道:“速速记下姓名,待此间事定,立即派人去冀州相请。”

孟良哑然,这好像是荀家的传统,都善于为自己家族打广告,搞推销。荀家人还善于布局,当时看曹操和袁绍都有王霸之气,便让荀彧依附曹操,荀谌投靠袁绍,而荀爽和荀攸则高居朝堂之上,相互呼应。

曹操不好意思明着挖孟良的墙角,再三致意荀悦:“仲豫名门之后,博学多才,定有所教我。”

那荀悦也不客气,随口说道:“为政之道,无非养生、正俗、章化、秉威、统法。做好这五节,则政通人和。”

曹操击节赞叹:“仲豫果然名不虚传,这十个字正是为政之要,愿闻其详。”

荀悦见曹操虚心求教,也顿有知遇之感,从背囊里摸出一卷书来,说道:“荀悦近年来所思所想皆录于其上,请曹公指正。”

曹操郑重的双手接过,感叹道:“曹操福薄,如此高才竟不能为我所用,可叹可叹啊。”

尽管后世之人对曹操褒贬不一,甚至认为曹操是真小人,刘备是伪君,但曹操惜才爱才的这份热情很难有人无动于衷,这就是为什么曹操帐下英才汇聚的原因。

那荀悦略带歉意的说:“我与孟州牧本有渊源,此番又是奉我叔之命投效。曹公的好意心领了。若能得到荀彧,其才远胜于我。”

正在此时,夏侯渊来报:“主公,我等巡哨,在道上截得一行车驾。车驾一妇人自称何太后,还说弘农王也在此。”

“什么?”室内之人一起站了起来,孟良更是惊诧不已。按照史书记载,少帝刘辨和其母亲何太后此时已被董卓鸠杀,何以出现在这里?

曹操忙问道:“车驾现在何处?”

夏侯渊答道:“就在帐外。”

众人一起涌了出去,曹操定晴一看,忙拉上孟良拜伏于地:“原西园典军校尉,奋武将军曹操曹孟德,徐州州牧、建业将军孟良孟天佑拜见太后、弘农王。”

众人跟着曹操一起拜倒在地。

何太后说道:“众卿都免礼吧。你们这是意欲何为啊?”

曹操不答,反问道:“太后这是去哪里?”

何太后说道:“董太师令我等迁往长安未央宫居住。”

“董卓这贼现在何处?”

“尚在洛阳,到处征用民夫修补洛阳城墙,我等临行时,在西门城墙处见了一面。”

孟良更是惊愕不已。按照时间,这几天董卓应该在洛阳大量驱赶市民迁移到长安,跟着就是一把大火焚烧洛阳了,怎么会现在征用民夫修建城墙呢?

那曹操眼睛里反复打量着何太后以及弘农王,脸上阴晴不定,过了一会,像是下了决心,号令道:“曹孝,你带本部人马护送何太后和弘农王去陈留居住,路上严加保护。”

这时,史涣派出的军侦骑也回来了,还带了一个本地的樵夫。孟良将那樵夫叫过来,问道:“这几日从洛阳往西的车仗多不多,行人多不多?”

那樵夫答道:“前些日,每天都有大量的车队往西去,这段时间倒没什么了。倒是从西边运往洛阳的粮草日益增多。”

孟良不知道,由于他的到来,整个三国的历史已经发生变化了,而他犹在以史料上的记载来推断事件的发生。

正茫然间,忽然四周杀声大起,一面绣着“徐”字的大旗出现在谷口,后面是一排排的西凉骑兵,有四五千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