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化龙志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章 避雨慈溪

    卷首语:

    行路遇雨避慈溪,老丈善意旧事言;

    无心却触幼时事,一曲功德传人间。

    “几位公子,这雨太大了,路上泥泞不堪,没法走了。前面不远有一座庙宇,咱们去哪儿躲躲雨,几位公子意下如何?”林立桐三人撩开车帘看了一下外面,雨如倾盆,道路因雨水浸泡,变得泥泞不堪,再向前冒雨而行极易出事,三人只得同意了车夫的建议。

    玄元4584年,林立桐十八岁了,经过恩师李百勋和家中两位俏佳人的认可,林立桐终于踏上了自己的院试之路了。

    此次院试分两场,分别在天玑郡和阳明郡举行,由天玑府的学政主持。天玑郡、玉台郡、九川郡、合浦郡还有南亭郡五郡学子在天玑郡参加院试,而阳明郡、横湖郡、富山郡和南侯郡四郡学子则在阳明郡参加院试。

    林立桐和自己的同窗好友张君字纯明、黄越字子和三人提前一月就出发了,一路结伴而行,一起寻胜访古,互相切磋诗文,欣赏沿途美景,日子过得好不逍遥。

    今日三人租了一辆马车,出门时还没有下雨,可没走多久,天上就下起了小雨,不曾想雨越下越大,现在已经是倾盆大雨了。

    林立桐三人提着书箱跑进庙里,发现庙里已经有好几人在里面避雨了。三人就在庙宇中选了一个干净之处坐着休息,林立桐则打量着庙中的情况,庙中连带自己带车夫共有十人,其中一个老丈年约七旬,但精神矍铄,身边带着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背后立着一大一小两药篓,旁边还放着一两把小锄头,这应该是外出采药的两祖孙。另外四人有两人看似一对夫妻,还有两人身着公门差服,腰悬牛尾刀。

    刚才从路上跑到这古庙时,林立桐三人身上都淋湿了,此时正是春夏交替之季,寒气顺着湿衣浸入人体中,林立桐习武之人,气血如龙,自然无事,张君、黄越二人只是普通书生,被这寒气浸入打了几冷颤。

    “几位书生,还有与你们一起来的兄弟,过来将衣服烤干吧。不然,你们会生病的。”那位老丈好意的邀请道。

    林立桐三人和车夫也不客气,直接就走过去,围着火堆烤起了衣服。“这天下好大的雨,将衣物都淋湿了。多谢老丈,真是太感谢了。”

    “不用客气,出门在外,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老丈说完从药篓找了找,拿出一小陶罐,然后到外面洗了洗,然后接了些水,放在火上煮着。不一会儿,陶罐中的水就沸了,沸腾了好一会儿,老丈将陶罐从火上拿开。

    “几位书生,看刚才几位淋了些雨,受了些寒气,如果不注意就会生病,刚才老朽用才采的活羌煮了些药汤,几位不妨用一点,驱驱寒气。”老丈说完就将陶罐递了过来。

    “多谢老丈,老丈真是太客气了。”林立桐接过陶罐,看了一下,的确是驱寒的,拿着仰头就喝了一口,顺手递给其它几人。这药汤一喝,几人就变得熟络了起来,话题也就聊开了,不知怎么聊着聊着,就说道了现在避雨的古庙。

    “说起这慈溪古庙的来历,那就要说到前朝之事了,三百年前南荒城有一姓钱的大富人家,家余一独子钱友生,其父早亡,而他又是家中独子,偏偏这个钱友生又是体弱多病的主,好不容易活到了十三岁。那一年大病,家里就张罗着为其娶一房媳妇,冲冲喜。

    钱家是大富之家,那怕冲喜的媳妇也必须要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才行,选来选去,选中了一冯姓人家,冯家也是诗书传家,然而那一年冯家主事人冯秀才病故,其妻也重病在生,家中只余十五岁长女冯秀云,七岁幼子冯秀诚。

    面对钱家的提亲,冯秀云看着重病在床的母亲和饿得面黄饥瘦的幼弟,冯秀云咬牙答应了这门亲事,嫁给钱友生,这样其母就有钱看病了,其弟也能吃饱饭了。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冯秀云嫁入钱家三个月后,钱友生病故,钱母也一病不起,整个偌大的钱家,压在了这个十五岁的姑娘肩上,所有的豺狼都等着钱家分崩离析,好吃肉喝汤。内部人心不稳,外有群狼环伺,稍有不慎,钱家都会彻底烟消云散。”

    在一密室中,有两女子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庙中发生的事情,两女子一前一后站着,明显是主仆二人。二人面前有一面大的圆镜,正照显着庙中几人的一举一动。

    “小姐,没想到还有人记得三百年前的事情,真是不容易啊!”

    “娟儿,人都是健忘了,这个老丈是一个有心人呢?你看他煮驱寒汤为众人驱寒,说明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这样的人应当无病无灾,高寿而终。”

    “小姐,娟儿记住了。”

    古庙里,老丈继续讲着当年的往事。

    “你们猜猜这冯秀云,是怎么做的,才能保住这钱家的?”老丈突然向众人提出了一问。

    “莫非是钱家有当大官的亲戚……”

    “不对”

    “难道这冯秀云怀了钱家的骨肉,……”

    “不对”

    “难到是冯家有当大官的亲朋好友……”

    “这位后生,虽没说中,但也有点关系。当时的南荒郡郡守叫蒋从文,恰是冯秀云父亲的同窗好友,当年南荒郡大旱,很多人背井离乡。冯秀云就前往郡府向蒋太守提议,她们钱家愿出钱粮,以郡守的名义赈灾。太守欣然同意了,当年冯秀云的善举活人无数,功德无量啊!灾后太守蒋从文将冯秀云的善举上禀给朝庭,朝庭为表彰冯秀云的善举,特赐封她为正七品的慈溪夫人。从那之后,每逢灾年,钱家都会开仓放粮,以救济灾民。人们为了感谢这位奇女子的恩德,纷纷为她供香立庙,这位奇女子终年八十有六,无疾而终,朝庭为表彰她这一生的善德,加封她为慈溪善德娘娘。”

    “真是一位奇女子啊!”

    “女中豪杰啊!如果能生在她那个时代,小生一定要亲自去目睹其芳容啊!”

    …………

    听完老丈之言,林立桐不由得想起当年的水灾和之后的大旱,心有所感,忍不住吟出一首诗来。

    “咏慈溪

    千里荒原万丛烟,

    一门一户薪相传;

    水摧火燎斯无情,

    慈溪善德千古铭。”

    “栖凤,你今天这是怎么了,平时咱们切磋诗文时,你可从来不作诗,今天怎么一下子就吟出了这个一首好诗呢?”黄越开口问道。

    “纯明、子和,我想起了当年,不到六岁,大水就冲毁了家园,自己就失去了家人,与妹妹成了孤儿,寄居在舅舅家,不到十岁又遭遇了大旱,有感而发而已。”林立桐伤感地解释道,其实不是他不想作诗,是因为他作不出来,或者作出的诗文很差劲,羞于见人而已。

    “栖凤,我们不知道你遭遇到了这么多的灾难。不过,现在好了,你看你现在不仅有两们佳人做伴,大享齐人之福,而且还有那么大的家业,此生吃穿不愁的,一切都过去了。“两位好友在一旁安慰他道。

    “早就没什么了,只不过说道这水灾旱灾,就有些失态,诸位见笑了。”林立桐向众人作揖行礼道。

    众人经过这一故事,大家的聊兴也起来了,聊着聊着,天渐渐黑了下来,庙里渐渐安静了下来,林立桐也合衣而睡,渐渐地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