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阙
字体: 16 + -

第81章 崩

第81章 崩(1/3)

周帝此时四道残影将寒月困住,而寒月的快剑迫使他不得不出剑应战。而这样却会让对方分辨出哪一个才是真身,残影的迷惑效果便大打折扣。此时双方近乎是以伤换伤的打法,周帝明显有些不支。

二十招过后,寒月一剑刺中了周帝持剑的右臂。而自己的左肩也受了一记剑伤。但周帝却露出了难以理解的笑容,寒月反应过来,想要抽身而退。却被周帝左手死死抓住剑身,无法拔出。

“和我一起去死吧!”周帝的眼中露出了疯狂的影子。

话音刚落,一道锐利无比的剑光闪过,隐隐发出割裂空气的声音。罗生剑蓄势已久的必杀一剑等待的就是这一刹那。

也许是感觉到主人的生死危机,即使被死死压制住,龙渊依然再次爆发出奇异的力量,挣脱了周帝掣肘。脱离了寒月的手,纵身飞向那道无坚不摧的寒光。

“不!”寒月的心中忽然感觉到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将离自己而去,飞驰而去的龙渊剑上,一个模糊的身影浮现而出,不由悲呼了一声。

“砰!”的一声,剑气与剑身相撞的一刹那,方圆一丈内的物件尽数化为灰烬就连地面也被生生削出了一个大坑,卷起无数烟尘。将寒月的身影掩去。

周帝与罗生剑两人都凝视着一处,静待着一切尘埃落定。

烟尘缓缓散去,那道白色的身影半跪在地,右手持着龙渊立于地上,剑身没入三寸。左手捂着胸口,脸上的白玉面具,碎了一小块,露出了嘴角,挂着一丝血迹,像是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最惹人注目的却是她手中的龙渊剑,剑身居然出现了清晰的裂纹,仿佛随时都可能彻底破碎一般。

想来为了挡下那一击,她付出的代价极为惨重。

“咔擦”,一声清脆的微响,蓦然的出现在了大殿之中,显得如此突兀。并非龙渊剑不堪重负彻底破碎,而是那白玉面具正中出现了一道裂纹,缓缓裂开。“哐当”,面具脱落,分作两半掉在地面上。

帝与罗生剑,终于见到了白衣女子的真面目。

一头柔顺的黑发散落在香肩之上,精致的面容没有一丝瑕疵,左眼下的泪痣为原本的完美带上一丝丝缺憾,却又更添风采。嘴角的血迹,女子的目光愣愣地望向手中有些残破的剑身,一双星眸,竟露出悲戚之意,仿佛一旁虎视眈眈的二人不曾存在一般。

“昔日李延年曾作诗,赞誉自家姊妹角色之姿,以期获得武帝之眷顾。朕觉得此诗用来形容你并不为过。”周帝似乎有些惋惜,“只是,卿本佳人,奈何做贼。而且还是那窃国之贼。”

“但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朕必须让你上路。”周帝上前,虽然之前右臂已被刺穿,将帝皇剑换至左手,一剑横在寒月的脖颈上。

“一切都结束了。”周帝像是在宣告着她的结局,但罗生剑却感觉到他体内的生机已经所剩无几。这句话即是对寒月的宣告,也是这位帝王对自己命运的宣告。

“抱歉,抱歉!”寒月如同陷入魔怔之中一样,将龙渊抱在怀中,不停的说着“抱歉”,就像是至亲之人死在自己的怀中一般,完全没有在意脖颈上,那把随时能取她性命的利刃。

利刃紧逼,划破了皮层,一股血迹沿着伤口,顺流而下,浸湿了胸前的白衣。与左肩的血花,称映出别样的凄美。

就当红颜将陨的片刻,原本颓丧的龙渊剑忽然金光大作,一剑挡开了周帝,裹挟着寒月就要飞遁而出。

事发突然,两人始料未及,罗生剑只来得及发出一记飞刀,没入对方的后背,留下一滩血迹。便彻底消失的不见踪影。

罗生剑作势欲追,却被周帝叫住:“别追了,我时间不多了,你去将枢密院的范质给我请来。还有梁王与皇后也叫来,趁朕还有一口气,先将这身后之事安排妥当。。”

范质被秘密深夜召集入宫,当他到达紫宸殿的后殿时,周帝已是面若枯槁,仿佛油尽灯枯一般。而一旁的皇后与梁王,虽未哭泣,却也都

面露悲意。

范质看到这一场面,便明白了七八成,没想到最终还是出现了最坏的情况。整了整自己的心绪,范质面向病**的周帝施了一礼:

“微臣范质参见陛下!”

“范爱卿,你且过来,朕有话与你说!”虽然已是行将就木,但周帝话语中依旧充满了威严,让人难以心生抗拒。

范质来到病床前,被周帝一把拉住右手,轻放在梁王的头顶。然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范爱卿,训儿交给你,朕便放心了。”

“陛下!”范质跪地悲呼,涕泗横流,那个叱咤风云,威慑天下的帝王,此刻仿若一个普通人一般,只能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他人。心中的悲凉可想而知。

“罗爱卿,你替我拟好圣旨。我死之后,梁王即位,范爱卿为顾命大臣,与王浦共同辅佐梁王,敕封萧国公。”周帝极其费力的说清每一个字的内容,生怕对方记错,“至于赵元朗,若有机会,便外放出去,调了他的禁军的职务吧。”

说完这一句话,周帝像是放下了所有的重负一般,露出了解脱般的笑容。

“臣,遵旨!”罗生剑半跪在地,声音显得格外沉重。

却不见周帝又任何下文,原来他的表情就此凝固在那个笑容上。场面中的数人不由一阵悲呼,随后,皇城的钟声响彻在整个汴京上空,一代传奇帝王就此落幕。

六月十九日,寅时,柴荣驾崩,谥号周世忠,年仅七岁的柴宗训于灵柩前继位。

一时间,政局动荡,人心浮动,谣言四起。那些忠实的皇党中,有人猜测动乱的根源可能出自前禁军大统领赵元朗那里,指出他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某些激进人士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其铲除。可新帝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夺了他禁军的兵权,便再无动作。

此外,另一件事则震动了整个天下诸国,甚至江湖人士也被卷入其中。便是新帝下令血衣卫与赵元朗捉拿刺杀先帝的凶手,并悬赏天下,缉拿归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