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字体: 16 + -

第220章 逼宫

第220章 逼宫(1/3)

榻上的人儿呼吸越来越重,他虚弱的招卫廷遮过去,使他可以平躺在榻上,这才让呼吸平缓一些。

“南诏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若要增援,便请萧肃将军去。他熟悉边境地形,此去才有可能扭转败局!”

太后往前探身而过,坐在凤鸣岳的榻边,秀眉微蹙,“皇上切莫再劳了身子,保重龙体要紧!”在她这这句话下,凤鸣岳微微阖上了双眸。

她四下瞄了一眼,冷声道:“边境失地自是要收复,如今之计是皇上要好生安养才能重掌大局。你们这副模样难不成是要逼宫?”

太后的高喝之声震住了四方臣子,他们都埋着头一言不发。可心头的蚂蚁依旧啃食着,让人难以自持。国势严峻,军报越传越慢,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

大燕江山,岌岌可危!

在一段长久的沉寂之后,终于有人开口:“皇上病重,可这军情家国大事乃刻不容缓。若皇上不能当政主令,何不能令烨王爷......”他面作纠结之状,许久之后才犹疑地开口:“先代政数日!”

榻前一声脆响,那顶白玉枕因他的动作过大跌落地上,摔碎一角。他偏过头看向凤烨,却瞧见他始终一脸漠然甚至有些沉重,模样前所未有的正经儿。往时的他若得了这消息,定第一个跳出来说不。如今他这副略带思考的陌生模样,却让凤鸣岳心中微微一颤,究竟是他藏得太深,还是自己从前心思太轻竟从未察觉他有过对皇位的渴求。

若他尚为太子,凤烨说要皇位他定拱手想让,可他既然已登基称帝,这般逼宫他怎能甘心屈服。他的帝王之尊不由得他这样做。

于是他的目光狠狠地剜向凤烨,一字一句地道:“朕,还没有死!大燕上百年来,可没有太皇太上这个称谓!”

隔着榻前那层薄薄的帷帐,凤烨的一抹笑更令他气血上涌。他离了幔帐边提起衣袂跪在一侧,似在为那口无遮拦的大臣谢罪。然而百官之中呼声逐渐高涨,“皇上,如今边境溃不成军,京中又无人坐镇,臣子慌,百姓也慌啊。这可事关大燕数百年的基业,还望皇上三思呀!”

“是呀,皇上。烨王爷虽极少参与政事,却着实为社稷献了许多力,往昔江南大旱之事,臣就曾蒙烨王所助,才给圣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响应。凤鸣岳唯有冷笑连连,若今日他们请求代政的是七皇子凤轩

殇则罢,偏偏是从不参政游戏人间的凤烨。过去他不爱皇位与他相处融洽,而登上帝位,凤烨的天资过人,他着实得承认忌惮过他。毕竟坐上了一国之主的位置,登上了高处不胜寒的境界,就不得不防着有人暗中攀爬这座高峰,时时刻刻想着把他拉下去的那只黑手。

过去,正是凤烨一副心不在朝野的浪子模样才令他放下心,却不曾想兵部出了篓子,他尽力解决,工部上的麻烦他尽数包揽。凤鸣岳忌惮凤烨的心思,众人皆知乃心照不宣,可他生性偏柔,对凤烨也只限于忌惮却并没有想过要下何黑手。

即便如此,他这些年来在他面前不为朝政,看似浪子,实则对三司六部各级官员的请求都亲力亲为,落了个极好的名声。凤鸣岳继位四年,仅因初年决策不明遭了群臣暗下不满,这三年来诸事顺畅唯有皇后一事作死不肯后退,令各级官员忿忿不平。

如今皇后谋害子嗣已经定罪赐死,这却成了君臣心里的一个解不开的疙瘩。凤鸣岳病重在床,若有人能站出来替他主持大局自然再好不过,若这个人是多才多能的烨王就更好了。

可他,他怎能忍此屈辱。尚在人间却要屈膝让位,成为万人嘲笑的太皇太上,遗臭万年!他不过而立之年,政见社稷还有多少辉煌等着他去创造,他不可能让位于他!

穆肇玖立在一侧,面无表情,时不时的眉头一皱,却从不插话。哪知太后走至他的身边微微一笑:“穆大人,您以为呢?”

他大梦初醒的抬起眸来,拱手行礼,才发觉太后抛给他的这个问题乃是进退两难。进则附议群臣谏言惹皇上大怒,退则与群臣为敌。他讪讪地低笑了两声,“此事岂是臣能说了算的,全凭皇上与太后娘娘定夺。”

太后轻叹一气,愁眉不展地敛了裙裾坐到凤鸣岳的身侧:“皇上,哀家以为群臣说的不无道理。哀家不过一介妇人,眼界自不如大丈夫。如今京中必定要有人坐镇,不然难不成就真等着南诏大军一举侵入中原?”

凤鸣岳又撑着身子半坐起身,在厅间扫了一眼,面若冰霜。不等他吐一口浊气开口,太后又蹙起秀眉说道:“只是这京中由谁坐镇,哀家也不能所说,凤烨毕竟是我亲子。只是大臣的谏言皇上您也瞧着可否采纳?”

绕了一圈子,嘴上是避嫌了,可太后这点儿心思别人看不出来,此时的凤鸣岳怎会看不出来。他讥诮的冷笑了一声,“母后,你们这是

在逼朕,逼朕呐!朕还不曾入土,你们便要逼宫了不成!”

他愤恨的甩了广袖,双手撑在榻前大口喘着粗气,眼睑猩红。四周跪着的人将头埋的更深,再无一人敢说话。整个正阳殿中都被他的愤怒塞满,他怒火中烧,缓缓抬起手来朝殿门指着,咬了牙恶狠狠地说:“朕如今还是玉玺加身的大燕皇帝,朕还是这一国之君!朕令你们即刻离开正阳殿,否则一律论处!”

面前的人纷纷又叩了几个响头,悻悻地往殿外而去,连老七凤轩殇与穆肇玖也不例外。太后重重的叹了两口气后回了永和宫。人群散后,留在正阳殿中的唯有凤鸣岳与凤烨两人。凤烨依旧呈跪拜之姿不曾起身,待脚步渐稀他才俯身请罪:“皇兄,臣弟不知那些大臣竟为此事而来!”

讥诮的笑意又在他脸上呈现,只是在凤烨颇是懊恼的抬起头来时又戛然止住。

“凤烨,你不在朝野却心系朝野匡扶百姓,所以群臣举荐你代政。只是朕毕竟还要颜面,这儿你不会怪朕吧!”

他的话锋带刺,凤烨怎么听不出来,他继续装傻充愣凤,笑的愈发假惺惺了,他往日在凤鸣岳面前的那股顽劣气儿烟消云散,即使双拳在袖中握的发颤他还是能笑意盈盈。

“哪里的话,皇兄说的似是臣弟要篡位了似的。”

“朕与你自小情同手足,代政之事明面上不好摆出来。既然那你政绩乃群臣称赞,许多事朕便真的要请你去办。”

他又拱手一礼,道:“皇兄吩咐!”

“边境失守,粮草遭焚。你且派萧肃带粮草与二十万兵力前往支援。”他的声音甚是虚弱。

“可是,如此一来。京城中空,若是南诏再来一个直捣黄龙岂不......”

凤鸣岳勾出一丝虚弱的笑意,手无力的摆了一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燕国力殷实,岂是他一介小国可比。恐怕南诏的兵力都投进了边境大战,定是分身乏术。”

凤烨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他又平躺下,朝榻前摆了摆手,“你先退下忙吧。朕这几日需静心休养,无论如何不得再让大臣扰我清休,你且传朕口谕,若再有大臣于正阳殿前叨扰,杖责三十!”

凤烨领了命,又是俯身跪了一礼,起身拂了拂衣角,径直走出殿门。

一道人影从榻侧闪过,凤鸣岳直坐起身子,望了来人一眼又朝空荡荡的殿门讥笑一声,“他的一盘好棋怕要满盘崩塌了!”

那人也勾了勾嘴角,眼神如鹰隼般一闪而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