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请留步
字体: 16 + -

第四十七章 削番之乱

    在大吉朝初立之时,仍是采用的分封制,除了继承皇位的长子外,代罗老皇帝将自己的那些个战功赫赫的子侄都分封了领地和亲王位。

    随着时间的流逝,百多年后,一些亲王经营不善没落下去,将领地转让给大吉朝朝廷或其他的亲王,换取了大量的财产,失去了领地的他们,要么带着大量的钱财去都城定居,要么仍在原封地的府邸中享乐,却只剩下了清贵的亲王身份。但还有一些亲王把自己的领地经营的有声有色,其中有两大亲王势力最强盛。他们分别是敏亲王和机亲王。

    百多年来,大吉朝和大武朝争端不断,互为敌对。大吉朝虽然兵马强壮,但大武朝却财力雄厚,谁也奈何不了谁。

    坐稳江山的代罗人贵族,在学会享乐后对大武朝的文化很是倾慕,所以一些在大武朝不如意的文人纷纷北上,使大吉朝的汉化日益深化。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北上的文人推崇集权,当代的大吉朝皇帝武吉帝深受影响,竟也想着要削番集权了。

    于是乎,大吉朝皇帝开始打压消减各封地亲王的势力。这一代的皇帝武吉帝也是个雄才大略的主,各种手段齐出,加上北上汉臣纷纷的出谋划策,大吉朝内还有封地的大小亲王们就遭了殃,一时间势力大减,纷纷被打压的举步维艰。实在受不住的亲王们纷纷放弃领地,迁往都城当个清闲的富贵王爷。

    当然也有不甘心的亲王纷纷依附到敏亲王和机亲王旗下与朝廷对抗,其中以敏亲王的声势最大,而与敏亲王的针锋相对的做法不同,机亲王和几个结盟的亲王则没有那么强硬,只是据理力争,没有什么过激的举措。

    从武吉帝开始动手实施削番的政策起,就注定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局面。

    果然,随着局势的不断发展,双方各不相让,冲突也不断的升级,最终敏亲王举起反旗,打出“武吉帝轻信汉臣欺压宗室,枉顾祖制”的旗号,要“挥兵都城,匡扶社稷,废武吉帝,改立其子旦为新帝”。

    敏亲王起兵初始,暗中早有准备的大军所向披靡,兵锋锐不可当,把准备不足的朝廷部队打的一泻千里。加上那些因为武吉帝削番而被强迫收去封地的亲王们,也纷纷与敏亲王暗通曲款,传递消息,扯朝廷军队的后腿,中央朝廷的形势一度岌岌可危。

    武吉帝当真不愧是一代雄主,见此情形马上当机立断的决定御驾亲征,亲自率大军驰援前线,把那些有可能捣乱的亲王们也都带至军中,安置在身边就近监管,防止他们在后方拖自己的后腿。

    为了辟谣和显示自己的强大信心,武吉帝令太子旦留在都城监国,以示对敏亲王所打出的“要立旦为新帝”的口号一屑不顾。

    武吉帝的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效的的稳定了军心和大后方的秩序,得以止住了反叛军那势如破竹的推进速度,在庆康一带形成了对峙。两军你来我往的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一时僵持不下。

    这时候,机亲王则成了双方的救命稻草,双方纷纷向机亲王抛出了橄榄枝,都希望机亲王这一方站在自己这一边。

    敏亲王派出使者痛斥了武吉帝不顾宗亲之情,残害手足,还提到了两家从祖上就往来亲厚的情谊,并许诺将来打进都城后,愿天下两分,与机亲王共治。

    武吉帝的使者则带来了武吉帝的悔过书,在书中坦言深悔削番太过急切,以致造成了当前的局面,并在陈述削番所能带来的中兴大吉的美好前景后,还承诺只收回机亲王一系亲王们的领地民治权,其他一切照旧。

    按说,敏亲王给的好处最大,但让人不敢轻信,不过以敏亲王那说一不二的直肠子性情,也不是不可能。

    而武吉帝则说的有理有据,虽说对机亲王并没有什么好处,但却切中了机亲王的性格。机亲王是那种重大义顾亲情的性子,不然也不会面对武吉帝那咄咄逼人的削番举措而一再忍让,只是据理力争的争辩了。

    面对双方的来使,机亲王犹豫了。帮了武吉帝,朝廷肯定不会放过敏亲王这些起兵的亲王们。而帮助敏亲王,先不说敏亲王会不会真的兑现共治的承诺,对朝廷和武吉帝那一系能定会大开杀戒。到时候,定会血流成河,宗亲相残,大吉朝肯定要元气大伤了。

    邢向南的祖上曾是机亲王看重的谋士,当时就向机亲王进言要当机立断,可以向双方讨价还价,但不可拖延不决,当及早择一方合作,不然必遭双方记恨。

    怎奈机亲王有心怀天下大义之志,却又顾念宗室亲情,没有果决狠厉的性情,一直犹豫不决,拖延着不给双方一个明确的态度,致使武吉帝和敏亲王双方都不敢全力攻伐对方,留有余力以应付机亲王可能的一击。

    机亲王这一拖就是十年。

    在这十年里,武吉帝和敏亲王双方是都不敢全力一拼,却又不得不你来我往的不停攻伐,打得精疲力竭,财政枯竭。对拖延不决的敏亲王,双方都是心下大恨,却又不得不派出使者不停地示好争取。

    这十年中,机亲王应付双方的使者,也是心神俱疲,日子并不好过,并且,看着大吉朝的百姓在兵慌马乱中苦苦挣扎,常常自责欲死,只是致命的性格缺陷使他总是左右摇摆。

    邢向南的祖上也曾想机亲王进言,趁双方筋疲力尽之时,假意投靠一方。在共同灭掉一方后,在吞并油尽灯枯的另一方,大好的河山就可握在手中。

    没成想,这次的谏言却遭到机亲王的痛斥,也不知道挑动了机亲王的哪根神经,机亲王竟然秉承大义的情怀勃然喷发,当即决定投靠武吉帝,共击敏亲王。

    机亲王于武吉帝约定,由武吉帝的朝廷大军在正面全力进攻敏亲王仍不敢尽全力的叛军,待得叛军被攻得摇摇欲坠之时,机亲王的铁骑突然由侧面杀入,一举歼灭叛军的主力。

    当然,为了让武吉帝安心,呈现出机亲王投靠朝廷的诚意,机亲王陪同武吉帝留在了朝廷军队的中军大帐。

    毫无疑问的,这场由削番引起的平叛战争,武吉帝取得了最终的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