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才
字体: 16 + -

第九十三章 阿谀奉承

    古青香道:“韩大哥打你?”

    仙儿急道:“不是,他没出手。”

    古青香疑惑道:“他没出手怎么把你打倒在地?”

    仙儿道:“这正是问题所在。”

    古青香觉得仙儿的话似有不通之处,也不去理会,她叫了一声‘韩大哥’,韩士聪没有回答,她便伸手向韩士聪肩膀拍去,突然‘轰’的一声,犹如一阵狂风刮来,将古青香吹的倒退三步,连翻了两个跟头。

    古青香着实被吓的不轻,这才理解仙儿说的话。

    古青香结巴着说道:“韩大哥这,这是,着,着魔了吗?”

    仙儿在一旁着急道:“这该怎么办呢?”

    突然,韩士聪身体凭空而起,韩士聪双眼一睁,好像两个眼球要蹦出来一样,他双手展开,像翅膀一样,只见他双掌向下一用力,人突然飞入空中不见了。

    仙儿和古青香对视了一眼,不敢相信自己刚才看到的一切。

    再一抬头,只见韩士聪像一只蝴蝶悠然从空中落下,韩士聪向前走了一步,脚下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

    韩士聪看着二人惊讶的表情,说道:“我练成了。”

    仙儿悲喜交加。古青香颤抖着问:“你练成什么了?”

    韩士聪道:“《太玄真经》”

    古青香道:“啊,《太玄真经》这么厉害,我也要学。”

    韩士聪道:“好,有时间我就教你。”

    古青香道:“不,我现在就要学。”古青香拉着韩士聪的胳膊,一副不教不让走的架势。

    仙儿看了直摇头,道:“香儿,你好歹让韩大哥休息一会。”

    “先别休息了,义父来了。”杨羽匆匆赶来说道。

    韩士聪道:“杨大人来了?”

    杨羽道:“已经进城了。”

    韩士聪拉着仙儿的手,道:“走,仙儿,我们去迎接杨大人。”

    仙儿点了点头,古青香道:“我也去。”

    杨羽道:“走,我们都去。”

    杨一清回到西安,先去了总督衙门,他先安置了安化王以及其家眷,虽说安化王犯的是谋逆之罪,但在未判决之前,他必须活的好好的,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杨一清特地吩咐牢房衙役好生看管,对于所需一切尽量照办。

    杨一清接着又下达了军队回西北大营的命令。

    两件事情办完以后,韩杨四人来到了总督衙门,四人上前行礼,一番客套之后,才进入正题。

    杨一清见韩士聪身体恢复的不错,心中甚是高兴,问道:“贤侄的伤怎么样了?”

    韩士聪道:“谢杨大人关心,身体已无大碍。”

    杨一清笑道:“好,好,你和羽儿这次平叛有功,我自有重赏。”

    韩士聪道:“都是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分忧,士聪不敢邀功。”

    张永在一旁道:“小小年纪倒挺会说话,此次平叛你救了咱家,自己却身受重伤差点没命,咱家记你一个人情,杨大人赏完我这也有赏。”

    韩士聪起身道:“常听杨大人提起张公公贤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士聪能为张公公分忧乃是士聪的荣幸,不敢言赏。”

    张永拉着长腔道:“吆,你瞧瞧这张嘴,像抹了蜜似的,咱家爱听。”

    杨一清附和着笑了笑,心想,这韩士聪到底是在京城长大,见多识广,竟能说出这样的官话,我从没有在他面前提起张公公的贤名,他却硬说我说过,足见他还有一些政治手腕,想卖我一个人情。

    杨羽听着则一脸不屑,心想,二弟怎么对一个太监阿谀奉承,实在没骨气。

    韩士聪心里最清楚,想除掉刘瑾,必须杨一清和张永联手,为他们二人搭好关系创造条件,也是他的使命。

    张永继续说道:“杨大人,这个少年我喜欢,你不如卖个人情给咱家,让他到我身边来如何?”

    杨一清一听,愣了一下,回道:“张公公可知这少年是谁?”

    张永道:“还未曾得知。”

    杨一清道:“这是户部尚书韩文之子。”

    张永一听,顿了一下,心想,韩文曾上书弹劾过八虎,也算是跟他有私仇,杨一清这样说,便是让他自己知难而退。

    张永一时不知如何处置。

    韩士聪道:“士聪仰慕张公公的为人,无论在与不在张公公身边,只要张公公有吩咐,士聪定当尽力而为。”

    韩士聪此话既给了张公公面子,又拒绝了张公公的要求,不可谓不高明。

    张永哈哈一笑,道:“好一个韩士聪,咱家记住你了。”

    杨一清道:“此次平叛,羽儿、贤侄、和古姑娘皆有功劳,本官一定论功行赏。”

    三人起身,向杨一清致谢。

    杨一清朝张永说道:“张公公,连续数日行军路途劳累,本官今晚在家中设宴,为张公公洗尘,不知张公公是否赏脸?”

    张永道:“杨大人相请,咱家怎好拒绝。”

    杨一清道:“好,那咱们今晚见。”

    二人起身,相互告辞。

    韩杨四人也起身告辞。

    韩杨四人跟着杨一清回到总督府。

    管家见杨一清回来急忙上前迎去,杨一清道:“晚上我要宴请张公公,你快去准备。”

    管家领命前去。

    韩杨四人与杨一清到了正堂,韩士聪不等落座便上前问道:“杨大人,可取得安化王的讨贼檄文?”

    杨一清从身上掏出一块锦帕,说道:“这就是讨贼檄文。”

    韩士聪上前接过,展开一看,确是安化王的讨贼檄文,上面历数刘瑾十七条大罪。

    韩士聪激动不已,道:“讨贼檄文只要能交到皇上手里,刘瑾必死无疑。”

    仙儿哭泣道:“父亲的大仇终于有机会得报了。”

    杨一清忧虑道:“能将讨贼檄文亲自交给皇上的,只有张公公一人,我们现在还不确定他是否愿意站在我们这边。”

    韩士聪道:“若我没猜错的话,杨大人今晚设宴就是为了此事?”

    杨一清道:“不错,我今晚就要试探张公公的底牌。”

    韩士聪问:“不知杨大人打算如何试?”

    杨一清道:“张永早就有取代刘瑾之意,我只需要给他提供一个突破口就可以,能不能说服他,就看今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