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恩仇记
字体: 16 + -

第075章 尘封旧事

    打开了洞窟,洞窟内有何机密,自然要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张皓等了半晌,见洞窟内暂无异动,这才挥剑向着洞内飞身而入。

    洞内其实并无特别,仍是四方的石洞。洞中之洞,所为何事?

    自然是要外人难以发现罢了。张皓四处打量,蓦地发现石壁上尽是武功图谱。

    大惊之下,他逐一细看,原来全是阴山大法的修炼图谱,与玄虚真人所授大致无异,只是到了最后那幅图,他似乎从未见过。图旁标注“双人合修”!

    想来是玄虚真人还未来得及传授吧。张皓无心留意,却见图旁有数行小字,写着“双人合修,功力倍增;心心相印,起死回生;如有私欲,走火入魔;谨慎修炼,切记切记”。

    张皓心想,不知前辈教主专门准备这个洞窟是做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躲避敌人吗?

    看到最后,方才发现石壁上还有刻字。张皓看了半天,方才弄明白。

    原来这是阴山教储备兵器、粮草、金银之地,以备战时之需。石洞本来另外建有秘道出入,后来大宋建立,他们以为马放南山、再无战事,便搬空物资,封了密道,在石壁上刻上图谱,仅供教主修炼之用。

    历来各门派传授武艺都是口传面授,这秘密石洞的图谱算是一个补充,盛世年代自然无用,只有在异常时刻方才体现作用。

    但父亲棺前遗言肯定不会与此有关,那所为何事?

    张皓再次细细找寻,石壁上再无字迹。他不禁低头沉思。

    忽然,映入眼帘的赫然是一排排小字。他找到最先一排,上面写着“天下太平,马放南山终不妥;家庭四散,武功第一又如何?”题名“张匡”。

    张皓心道,原来这便是父亲留言,虽然口气颇大,但以他的身份地位和武学修为,还能让人理解。但他似乎经历了人生的极大波折。

    字迹下面似乎用刀剑密密麻麻地刻着诸多事情,张皓接着往下看,越看越心惊。

    这是一段冷静但情绪极为克制的描述,明显是张匡所写。他写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是红颜知己。张匡少年学艺,幸赖阴山教及崇英师姐百般照顾,感激不尽。崇英师姐貌若天仙、智计百出、武学深厚,张匡何德何能,敢受师姐万般青睐?

    “非张匡不识抬举,无奈少年时得遇知音,后恰逢李氏结为夫妇。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拙荆在京中育下一子,取名‘张昊’。张匡为履行诺言,将其送入宫中,回到住处拙荆方才告知,后来又诞下双胞胎,取名‘张皓’,拙荆与女仆却昏迷不醒。

    “张匡从宫中返回,抱回一个女孩,取名‘张倩’,视为己出。然张昊不见、张皓被偷,拙荆愤懑之下,便携女儿返回天都山。种种余恨,拙荆至死不休!余心苦矣!

    “幸得张倩十岁时,拙荆答应将其送返龙虎山,张匡得享些许天伦之乐。然张匡两子,一在宫中,再无联络,一在天涯,杳无声息,其情可叹,其情可悲,其情何解!

    “张昊关乎天下命运,张匡早已不将其视为己出,唯有心系张皓。然张匡游历江湖,遍寻天下,终无张皓踪影。无果之下,来到阴山,多方探寻,却得知师姐当年抱回两个婴儿,一名‘元皓’,长于草原,貌似张匡;一名‘李四’,养于阴山,貌似拙荆。两孩来自何方,惟师姐知晓,余亦无从分辨。

    “三年前,张匡再无疑虑,相邀师姐龙虎山做客。席间酒热之际,张匡巧言设下赌局,认定师姐抱走张皓:如张匡所言非真,宁可将正一剑归还师姐,便告知正一剑机密;如张匡所言为真,便请师姐照顾张皓。

    “师姐自承与张皓无关,张匡只能将正一剑交还。然张匡明言,正一剑之机密只是开启此石洞,具体情由需师姐自行探索,万望师姐以天下大局为重。

    “张匡心知,师姐素来好强,当面不肯认输,然师姐心地善良,便会潜心照顾张皓。张匡设计师姐,情非得已,便将内中情节刻于阴山教闭关石洞,请师姐莫怪。

    “呜呼,天下父母,谁不爱子?张匡无奈,两子诞生即分离,孰能理解?何时才能相认?”

    看到此处,张皓再难以自制。换成是其他人,也没人能够自制。因为,自己的身世如此坎坷。

    我是谁?这是个问题。玄虚真人当日应该能够理解张匡苦心,可她并未明确交代谁是“张皓”,即使她传授自己一身武艺、将正一剑交给自己、交代自己上龙虎山,也只能证明自己好像是“张皓”。

    难道李四只是她抱回来迷惑张匡的?不知道。

    让张皓唯一感到庆幸的是,自己跟张倩并非兄妹关系。如果自己不是张皓,自然与她无关;就算自己是张皓,也与她无血缘关系。倩儿,咱们今生的夫妻命运是逃不过了。

    但倩儿究竟是谁?张匡并未说明白。当年他与玄虚真人打赌后,还专门潜入密洞刻上字迹,却仍未交代张昊送往何处、张倩来自何方、正一剑之机密所谓何事。

    张皓只知道,张昊被送入宫中,只为履行一个诺言,而且似乎关系天下命运,然内中详情,谁可知晓?

    玄虚真人为了一个情字,因爱生恨,抱走张匡小孩,二十年未有告知,此等情感,谁能体会?

    张匡宁可设下赌局,绝不将实情相告,又为何事?

    问天,天不应;问地,地不答。

    张皓算是有些明白,年幼之时,玄虚真人为何对自己要求严格、经常打骂、痛下杀手、极力鞭策,那是因为情;玄虚真人为何将正一剑交给自己、要自己上龙虎山,那是要自己寻根。

    他总算明白,张匡的棺前遗言就是留给玄虚真人的。三清峰“升真洞”无人能去,张匡早就推断了玄虚真人必定前往,故留下遗言。自己阴差阳错,进入密洞,也不算错误。

    可惜玄虚真人羽化,未能探知详情,如仔细参详,或许她能得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