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刀
字体: 16 + -

第五十七章 封王(求收藏,推荐)

    女子名叫祝千,与陈修平同岁,互相做了十五年的邻居,从小二人便相识,现在也算是相知。

    其实陈修平说得并没有错,如若祝千今晚没看到他,估计一整夜都睡不得好觉,不关于其他,只因为两人间的默契。

    老黄头是祝千的养父,屋内说话的那人姓梅,是祝千的“爷爷”,一家三姓,可谓是怪之又怪。

    他们少与人接触,也就是老黄头会每日清晨赶集,卖出自己前一天做的扫帚,梅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近邻陈修平,也不过只见他寥寥数面。

    可不管怎么样,父亲老黄头与爷爷梅老都很宠溺祝千,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甚至说话都得带着敬语。

    如果他们在掩饰什么的话,那还真不够合格的,最起码陈修平就能一眼看出来这家人的不寻常。

    牧阁旁住了这么古怪的一家人,隼部当然不会放心,于是动用了很多“隐线”去查这家人的底细,可无论怎么查,在查到南方一个大世家的时候,所有线索都断了。

    隐线,则是隼部埋在天下的伪装人员,他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贩夫走卒,达官贵人,都有可能是隐线的一部分,如果不启用,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暴露身份,安然度过一生。

    “世子,祝小姐一家来历不明,您下次还是别做这么危险的事了,刚刚要是那个屋里的梅老出手,属下们可没那本事救下您,况且,贪魔老爷子也说过,那个老人对您可带着很大的敌意呢。”隼部“二老板”孙大年迎过陈修平。

    “孙哥,你好歹也是隼部的头号人物,怎么也整天忧这忧那的。”陈修平见过祝千之后,心情舒畅。

    二老板则是隼部内部的称呼,也就是隼部的二号人物,孙大年是跟着陈肃的老人,如今未到四十,就已经掌握如此重要的隼部,地位可见一般。

    陈修平本准备称其“叔叔”,可孙大年怎么也不愿意,非说自己少年时跟着奉北王,算是王爷的半个弟子,你是王爷的儿子,你要是叫我叔叔,那不就乱了辈分,所以咱们还是兄弟相称的好。

    “今晚实在太险了,我不得不防呀。”孙大年心有余悸,埋怨的看着陈修平。

    “嘿嘿...”陈修平干笑两声,毕竟责任也确实在自己,对自己的实力有些过于自信了。

    “下次不能这样了,如今是多事之秋,王爷不日就会来京城,这段时间,庙堂和江湖可是都紧盯着世子,就等着您犯错好给他们攻讦王府的由头。”孙大年说完仍不放心,继续道,“世子最好就别出去了,就待在牧阁内吧。”

    “嗯,也好,陈肃要来?那我岂不是得离京了?”陈修平皱眉道。

    奉北王府绝不会让王爷与世子同时待在京城,就算陈肃无所谓,底下的三十万将士也不会答应,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偌大的奉北谁来接手。

    “嗯,本来说好的十年,现在都已经十五年了,皇帝毁约,强留世子五年,也是时候该让世子回奉北了。”孙大年脸色不好看说道。

    陈修平无奈摊手,道“陈肃是特意为这事来的?”

    按照陈肃的性子,不会特地为陈修平跑这一趟,陈肃真要觉得陈修平是时候回奉北了,一纸书信,陈修平自然可以离京。

    “还有一事,世子还不知道吧,常青常将军要封王了。”孙大年说道。

    陈修平吃惊不已,常青那吊儿郎当的个性竟然要封王了,真是不可思议,这才短短十五年吧,比起陈肃可不遑多让。

    “什么封号?”陈修平问道。

    大成国开国来,国公倒是给了不少,异姓王只有一个,那就是陈肃,王的封号可是吝啬的很,没见徐湘的二哥徐景隆为先帝立了多大的功,最后也只是封了个“辅国公”。

    “据宫内的消息,皇帝像是要封他为辽东王。”孙大年思考片刻道。

    “辽东那一带虽然臣服大成,但真正的统治者还是当地各族,常青就算是被封了辽东王,也是个鸡肋一般,食之无味。”陈修平摇头道。

    “世子殿下忘了当年您答应常青的条件?给了他一封信?”孙大年说道。

    “你说那三千铁骑!”陈修平大惊失色。

    当年陈修平为了得到拍浪刀,与常青进行了多次交易,其中常青就提到了需要奉北的三千铁骑帮助他,陈修平当时思量之后,选择答应。

    孙大年深深点头。

    “常青就凭着三千铁骑横扫了辽东各族?”陈修平大惊失色。

    “是呀,谁能想到呢?常青是个难得的帅才,辽东各族臣服他之后,常青也算是为大成开疆拓土了,算是完成了十五年前皇帝给的任务,而皇帝也准备履行承诺,封他做辽东王。”孙大年唏嘘道。

    陈修平心中惊色难掩,辽东各族善骑射,仅靠三千的奉北铁骑就能征服辽东,放天下任何一人身上,估计都难以做到,即使陈肃也那把握。

    “这么说,陈肃是为这件事而来?只是陈肃的想法是赞成还是反对?”陈修平问道。

    “王爷也没明着表态,只是说了句‘这是想培养第二个奉北王?真以为奉北王就这么好做?’。王爷说的时候是大笑着说的。”孙大年回忆道。

    陈修平暗暗点头,身为父子,陈修平还是能清楚点陈肃想表达的含义,无非就是态度中立,等着看笑话。

    说着,陈修平回到屋内,孙大年躬身告辞。

    门后拄着拍浪刀,宽厚的刀身黝黑,没有一丝光泽,陪伴陈修平十五年了,他轻轻拿起拍浪刀,抚摸着刀身。

    “人生初始便想御浪而行,啧啧啧,不仅气势太弱,还妄想取巧,不如大开大合,“拍浪”杀去岂不快哉?”

    这是领养常青的老头说的话,同时也是告诉陈修平初来京城做人的道理。

    只是十五年,做事够大胆,杀的人也够多。

    就连辅国公府的小公爷徐长玉也死在自己的手里。

    可...

    “拍浪,也许不适合我了。”陈修平目带温柔的看着刀身,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