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寻宝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碑文(上)

    第二十一章碑文(上)

    到了潮州,已是暮春。此时的北方春回大地,潮州却异常炎热湿粘。那潮州原是义安,隋开皇十年命名潮州,取“潮水往复之意”。位于广东省东北向,西连广州,北接诏安、平和,南濒南海,东与东番隔海相望,自古是闽粤陆路交通之咽喉。其地唐宋以降,人文渐盛,名贤辈出,享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唐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在其任上,他清廉刚直,大兴教化,选贤荐能,一时圣贤之书洛阳纸贵,使烟瘴之地归于王化,此后百余年此地高中状元者逾百人。他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听闻潮州恶溪有鳄鱼,噬人无数,遂在江边渡口设坛祭鳄,驱除鳄鱼,还平安于民生。潮州百姓为了永远铭记韩愈功劳,改韩愈祭鳄的渡口叫韩渡,将渡口对面的笔架山改名为韩山,恶溪改名为韩江,江边堤坝称为韩堤。宋咸平二年,朝廷设立韩文公祠,以示祭祀。

    众人入得城来,寻得一家客栈住下后便整日四处寻访郑家巷的下落,但均毫无收获。

    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冷晶乃少年心性,不受拘缚,见寻访累日无果,不由气馁,甚觉无趣,连日缠着海秦陪她逗笑。有一日硬嚷着要去韩文公祠游玩,海秦也正好无事,索性陪她同去。凌雪教主深怕其中有诈,遂命几名教众相伴,名为保护,实为监视。几人一盏茶的功夫就来到城东韩文公祠。

    韩祠位于韩山中峰,前后两进,肃穆端庄。进入蹬道,拾级而上,入得祠门,仰视韩公坐像,见其峨冠博带,幞头,赭袍,朱带,皂靴,眼光深邃,剑眉直挑,一绺长须,栩栩如生,海秦念及韩公虽宦海沉浮却劝课农桑、造福潮地之举,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便作揖拜了三拜。礼毕及至祠内,只见两旁石柱镌刻楹联、历代碑刻上记载着韩愈治潮的功绩及颂扬韩祠的诗文。

    海秦正在阅览碑文,谁料冷晶跑来嚷着口渴,要啖甘蔗。二人遂走出祠堂张望,看见一老叟在不远处摊售甘蔗,二人走过去询好了价钱,给了一文钱,便拿了一根。冷晶不顾斯文,大口嚼蔗咽汁,甚是狼狈,可见极渴。

    欻忽,巷陌里走出五个官兵,步履蹒跚,疑似饮醉了酒。只见他五人经过老叟的蔗摊,一人随手拿起一根甘蔗便啃,啃了几口掷于地下,踩了几脚,便欲离去。那老叟显然见惯了这等强盗,虽面露愠色,去扭头不敢言语。

    海秦看不过眼,上前一步,拦住五人去路,肃道:“有劳几位结帐。”

    那几名官兵平素横行集市,无人敢管,今见有人出头,委实生气。其中一个头目满身戾气,右手拇指往后一扬,倨傲怒道:“爷在这潮州城,吃东西还从未给过钱呐”。

    海秦一把抓住头目的拇指,用力一扳,怒道:“那就从今日起,开始习惯给钱吧。”

    那头目吃痛之下,不改骄横,骂道:“嘿,想不到你还是个硬茬!”随即手左手一招,喊道:“弟兄们,有贼人挑衅,立马给我拿下!”

    说罢一脚踢来,其余几个见状,也穷凶极恶地扑了过来。还未等海秦动手,冷晶早已受气不过,上前将那几个官兵打得脸肿齿落,跪地求饶。

    海秦用脚踩住头目的手,说道:“把钱给了!再向老者赔礼。”

    那头目此刻没了方才的蛮横,神情恐慌,看了手下几眼,催道:“没听见这位大侠说的话吗?赶快给钱呐!”

    那几个人见头目受辱,急忙允诺,低头向老叟作揖,放下一锭银子后眼巴巴望着海秦。

    海秦松开了脚,训道:“尔等以后再欺压良善,小心你几个的狗头!还不快滚?!”

    五个官兵得释,用手拍拍身上灰尘后仓皇而逃。

    老叟见海秦救自己于危难,颇为感激,但一想到惹了官兵,恐日后无法于此安身,又一时股栗。海秦见状,安抚老叟并与他闲谈。

    海秦从与老叟的闲谈中得知,老人家姓郑,潮州本地人氏,年愈七旬有二,鳏独无依,平时以蔗为生。

    听闻老人姓氏,海秦心中一动,忙问道:“老人家,你可知此处有一个叫郑家巷的地方?”

    郑老叟看着海秦,诧异道:“你找郑家巷做乜?”

    海秦心中一悦,知是问对了人,续道:“我来郑家巷是为了找一个人。”

    郑老叟面露骇怪道:“找人?公子你断定你找的是郑家巷?”

    得到海秦首肯后,他脸色悲戚,似乎在回想一桩痛苦的往事,哽咽道:“世上已无郑家巷喽!如今连听过郑家巷这个名字的人也不多了。唉,不瞒公子,我就是郑家巷人。百余年前,祖上从福建诏安迁居郑家巷,那时郑家巷已是一片废墟。族人来此以后,辛勤耕耘,此地日渐繁荣。可惜,五十年前,郑家巷发生了可怕的疠气,人畜皆死,我凑巧外出才幸免于难。我回来后葬埋了村里所有的死者,远离了那个伤心之地,便搬到开元寺旁居住。”

    海秦戚道:“原来如此,怪不得后人无人知晓郑家巷。那你能告诉我郑家巷原来在什么地方吗?”

    郑老叟拭了拭泪涕道:“就在潮州城西南十里,不过自打郑家巷遭了疠气后,无人敢去再住,如今那个地方亦不叫郑家巷,而叫郑家坟了。”

    海秦“哦”了一声,谢过郑老叟,又塞给他十两银子,言道:“此地不可久留,恐我一走,官兵日后寻你事端,你且带着银两到乡下置些薄田,闲度余生吧。”

    郑老叟推辞不收,海秦万般礼让之下,郑老叟方才收下银两而走。

    海秦心想,怪不得凌雪教与我均找不到郑家巷,想不到这其中起了如此变故。亏得今日邂逅郑老叟,不然还真无人知晓郑家巷之事了。谢过老人之后,海秦与众人马不停蹄地向西南方向驰去。

    到了郑家坟,已然薄暮。由于素日人迹罕至,只见树木遮天,杂草丛生,坟莹满地,瓦砾遍野,偶间有乌鸦哇叫,令人在溽热的夏日却脊背发凉。众人壮起胆子,在坟莹间龟行搜索,一无所获,只好怏怏而归。

    到了客栈用晚饭时分,大家都勉强用饭,心不在焉,噤若寒蝉。只有冷晶一人豪啖潮州粿仔,大快朵颐。

    海秦吃毕,走到凌雪教主面前,询道:“凌教主,我已帮你寻到了郑家巷,可惜那里已是乱坟岗,没有任何人烟。藏宝图的事我看……”

    未等海秦言完,凌雪教主噎了一句道:“你一日找不到藏宝图,你便一日不得安生。”说罢不予理会。

    冷晶上前挽着海秦说:“秦哥,不要再求这个老妖婆了。我们不用理会她,明日出去接着游玩。”

    说罢,向凌雪教主扮个鬼脸,拉着海秦走出了客栈。

    海秦衰颓道:“晶妹,如若不是我的缘故,你尚在家乡闲适,也不会与我同遭此难。都怪我连累你……”言及于此,不胜悲凉。

    见海秦愁眉不展,冷晶宽心道:“秦哥,你怎能如此说话?如若不是你,我早横死于山野了。你呀,不要为我担心,只要我俩能在一起经历风雨,我死都不怕,还怕这等小小的凌雪教?”

    海秦愧笑一声,思忖晶妹能看穿此中世事,真乃大度之人。再看她时,顿觉她刚柔相济,木兰风度,不由对她愈加情意绵连。

    冷晶提道:“秦哥,听说潮州开元寺颇为灵验,有求必行,不如咱俩明日去该寺庙烧香敬佛,求佛祖保佑我俩白头偕老,执手天涯,总比闷在这里好多。”

    海秦一想,多日寻宝不果,甚为无聊,晶妹此议可解百无聊赖之绪,于是点头允诺。

    第二日早上,海秦与冷晶便赴那开元寺烧香拜佛。凌雪教的人暗中跟踪,海秦与冷晶也不去理他。

    那开元寺位于潮州城中央,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为粤东第一古刹。来到寺前,只见“开元镇国禅寺”六个金箔贴写的大字流星熠熠。绕过照壁,正中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与玉佛楼,东侧为客堂、僧舍、祖堂等殿舍,西侧为方丈室、僧舍、观音阁等陈设,寺内殿阁均用木石榫卯衔接,斗拱迭起支撑,庄严肃穆。天王殿、大雄宝殿前耸立四座石经幢,或高八层,或高二十五层,全部由石雕迭砌而成,石上图文虽斑驳但雕刻的梵书隐约可见。

    时值日上三竿,寺内信众焚香参拜,络绎不绝,捐功德者更仆难数。

    两人涉猎了一个时辰,冷晶觉得惫乏,即到东侧的回廊小憩。海秦游走到靠近院墙的功德林里,驻足观看。只见功德林里石碑无数,大小不一,形制不同,但皆为记载功德之用。

    其中一块功德碑引得海秦注目:那碑身石制,高约六尺有余,碑基深陷泥土,几不可见,但碑帽、碑身的文字了然可辨。颇为奇特的是,别的功德碑碑帽大凡刻有花纹图画,但此碑碑帽上并无图画,却刻有“慈航普渡”四字;别的功德碑碑身记载信众功德善行,有名有姓,而眼前此碑却无姓名,只有一首七绝。

    海秦看罢,不禁小声念了出来:“图筹仕途言身轻,贬在凤城保民兴,其功直可揽明月,海滨邹鲁中江平”。

    海秦暗自叫怪,忙叫来冷晶,俩人一起研看。

    冷晶懵懂问道:“秦哥,这碑有何不妥吗?”

    海秦应道:“奇怪!凭文臆断,这碑是赞誉韩公生前治潮的功绩,不过怎会立于此寺?”

    冷晶诘问道:“为何韩公的功德碑不能立于此寺?”

    海秦见她不明,憨笑曰:“个中曲直真是一言难尽。晶妹你且听我说: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养,由是长安信佛之风盛行,官民老少皆效法皇宫,更有百姓断臂脔身以求供养,韩公不顾个人安危,认为皇宫供奉佛骨太过荒唐,遂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要将佛骨烧毁。宪宗大怒,欲处死韩公,经群臣力劝,贬为潮州刺史。韩公生前因佛被贬,几乎致死。唐武宗会昌五年秋七月,皇上诏令天下佛寺僧尼并勒归俗,不得不说韩公谏迎佛骨之举对唐武宗陶染极大,韩公也由此与天下僧尼结怨。虽说佛家三戒贪痴嗔,教人包容,但寺庙之中公然为韩公立功德碑却实为罕见。”

    冷晶明道:“原来这般。那这寺庙怎会有韩公的功德碑?”说罢深思,一时二人无语。

    冷晶突道:“不如问问寺内众僧如何?”

    海秦深以为然,二人遂四处探寻寺内老僧。

    有一年老知客见他们奔波走动,行为有失庄重,甚为诧异,随即过来问候。

    海秦参礼恭道:“大师恕问,为何寺庙立有韩公功德之碑?”

    知客听闻来意后淡然道:“二位施主所惑之事,我有所耳闻,韩公功德碑乃是我寺了无方丈生前所立。”

    海秦言道:“愿闻大师之详,弟子谨听。”

    那知客合手言道:“我寺了无方丈乃俗世前朝末年所生之人,感念韩愈造福百姓,遂不顾众僧异议,立韩愈功德碑,以求彰扬善举,化解僧俗龃龉。我窃以为,了无方丈此举乃大慈悲,只可惜关乎他的身世、起居等记载的笔墨毁于兵燹,无从考究。”说罢作悲怆之状。

    此时,传来一阵急促杂乱的脚步声,倏忽间凌雪教主等众人已赶至过来。原来海秦与冷晶四处探寻众僧之际,跟随之人已回去悄报,凌雪教主以为必有端倪,遂引八大金刚前来。

    见凌雪教主起疑,海秦便将所遇之事向他一一托出,一时众人皆头绪不理,游移不定。海秦暗忖,了无禅师既立韩公功德,为何形制却与余碑迥异?其中必有蹊跷。

    心有所思,海秦不禁信步踱至韩愈功德碑前,抚碑敲击了三下,神色有异,似有所获。凑目仔细再看,发觉在那“慈航普渡”的碑帽下方,隐约还有一行蝇头大小的文字用眼无法辨识,以手索刻,摸度数次,依稀为“一二一五”四个字。众人见他举止怪异,都围了上来。海秦眼看碑文,又心想“一二一五”四字,电光朝露之间,他脸上露出释然的浅笑。

    凌雪教主何等狡猾之人,见海秦面露喜色,即时明了其中寓意,大喜,上前搭讪道:“你找到线索了?”

    海秦点头应允。凌雪教主道:“如何见得?”

    海秦说道:“这是一首藏字诗。我刚才在碑帽下方发觉了四个字,分别是“一二一五”。你再看碑文是一首七绝,共有四句。于是我试着把字与句照应,取七绝首句的首字,第二句的第二字,第三句的首字,末句的第五字,得出四个字,那就是:图在其中。”

    凌雪教主听罢,暗自佩服海秦的聪颖。大喜之下,不顾寺庙戒律,即令教众取锤,准备敲碎碑身,一看究竟。

    海秦大惊,上前阻拦道:“我刚才用手敲击石碑时,其声响沉闷,可见碑身里面并无凿空,无法藏物。如真有藏物,应在碑身与碑基的榫卯之处。教主可令人启出碑基,卸下榫卯便是,何苦要毁此石碑?”

    凌雪教主狐疑一眼海秦,信了他言,便令教众准备启出碑基。

    千钧一发之际,那年老知客已引领寺庙主持及众僧前来。原来那老年知客见众人在寺内功德林里举止可疑,长相又非善类,怕生事端,这才禀告了主持,主持遂领众僧前来问个究竟。

    眼见那主持身披袈裟,身高七尺,眉须尽白,形容枯槁,施礼开口道:“老衲觉长,不知诸位施主有何施教?”言语尽是客气。

    凌雪教主横道:“不关你事,本教主今日到此寺庙,就要启此石碑,取出藏物,挡我者死。”

    只见觉长主持微微一笑,面柔内刚言道:“佛门清静之地,女施主休得狂言。”

    凌雪教主示意了一下眼色,即有八人上前把觉长围了个水泄不通。那八人正是凌雪教的八大金刚,自从四大杀手其三横死、五大护法悉数毙命之后,此次随凌雪教主而来的教中高手就只有杀手避水兽与八大金刚。避水兽不善言语,平时保护教主,寸步不离。而八大金刚好打喜斗,方今得了号令,不觉技痒,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