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盗混元枪
字体: 16 + -

第一百三十章 更大的棋局

    盯上“东霸天”贾百川的,还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boss,谁呀?宋高宗,赵构。

    作为一国之君,江山社稷被金国侵略军打得只剩下残山剩水,躲在江南一隅之地,惶恐不可终日。

    硕果仅存的半壁江山,也时刻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各地民间武装如雨后春笋,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名义上大多是“抗金”,实际上多半都是趁火打劫的土匪强盗。

    而金国人也看穿了这一点,对于南宋朝廷,是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对于民间武装,则是收买、策反,收为己用,以华制华。

    这时候,在山东突然冒出来一个什么什么“东霸天”,好家伙,胆敢叫这么个外号?摆明了是要造反啊。

    而这些所谓的“百香门”弟子,在历朝历代,都是统治者颇感棘手的难题。

    下层武师成为了土匪流寇,或者揭竿为旗,这时候,朝廷就要镇压。结果呢,派去镇压的大将,其实也是“百香门”弟子,于是,他们在前线共同演戏,欺上瞒下,攫取最大的利益。

    一直以来,“百香门”余孽都是难以根除的顽疾。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就是“百香门”弟子,他正是在“百香门”弟子的帮助下,架空了后周世宗柴荣,并最终得以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没想到,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就过河拆桥,翻脸不认账,回过头来就清理曾经暗中帮助过他的“百香门”弟子,为了防止“百香门”势力抬头,这位宋太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打压武将集团、武林势力。

    并且,以祖训的形式,一直流传到宋朝的灭亡。这也是整个大宋王朝都“重文轻武”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最不尚武的朝代,就是宋朝。很难想象吧,一个武将出身的开国皇帝,居然会玩儿命打压练武之人。

    后来,遭到戏耍利用和背叛的“百香门”弟子,终于决心要报仇雪恨,经过紧密的策划之后,实施了一次惊天动地的行动,并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千古迷案——“烛影斧声”。

    他们,弑杀了皇帝,赵匡胤。还巧妙地把这个黑锅,甩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

    宝座上的皇帝不断更替,但太祖制定的基本国策没有改变,一直被沿用下来,那就是不遗余力的打压天下武林界。

    当然,“百香门”也从未停止过报复,整个北宋历史,都充满着农民起义,据统计,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有上百次。每年都有起义军闹事。

    我们熟知的“梁山好汉”,只是这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宋江他们闹的动静其实并不大,都不如方腊,当时,方腊已经建国称帝了,而宋江还在为了一个半大的官职而苦苦挣扎。

    咱这么看,宋江被招安之后,获封“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宋徽宗时期,规定武臣官阶共五十三阶,其中,“武德大夫”是第二十八阶。瞧,不上不下,中不溜的小官。

    所以说,宋朝的历任皇帝,都有着极为丰富的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宝贵经验。

    简单来说,有这么较为常见的两招:巨石拍卵、釜底抽薪、驾虎驱狼。

    还是拿“梁山好汉”举例子,晁盖宋江等人聚众谋反,啸聚山林,怎么办?

    第一招,巨石拍卵。调派精兵勇将,势如泰山,以压倒性优势前来镇压。吓死你!吓不死你,就打死你;

    第二招,釜底抽薪。几轮交锋下来,发现他们吓不倒,也打不死,那就改用糖衣炮弹,许以高官厚禄,诱降、招安,把敌人变成自己人;

    第三招,驾虎驱狼。朝廷的俸禄不是白给你的,食君禄,当报君恩。看见没?方腊称帝,大逆不道,去吧,替主分忧,为国除害。

    宋江与方腊厮杀,这不正是两伙反贼的火并、内讧吗?狗咬狗,一嘴毛。朝廷坐收渔翁之利。

    现在,消除内患的重任,落到了宋高宗赵构的肩上。

    镖局的隐患远比农民起义军要大。因为起义军是公开与朝廷作对,朝廷有充分的理由对其采取各种形式的行动。

    而现在这些镖局呢?他们表面上都是合法的生意人,没有触犯王法,也没有聚众谋反。要用什么理由来铲除他们呢?总不能说“你们肌肉太发达了,我怕你揍我,所以,我先捅死你”吧?

    老祖宗留下的那几招,都是对付公开造反的起义军的,该找个什么理由处理这伙“本分良民”呢?

    早朝时,文武百官列立两旁,个个都把笏板挡在面前,不敢吱声。

    赵构环顾一圈,失望地叹口气。归为一国之君,金口玉言,是不能随意讲话的。特别是像这种机密的事情,谁知道哪个大臣嘴不严?万一泄露出去怎么办?所以,必须要找那种机智聪明而又忠心耿耿的人,单独密语。

    这样的人,本来就很难找。即便找到了,也不能随便下旨,说“某某某,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要巧妙的避人耳目。

    当皇帝,难啊!

    就在赵构长吁短叹的时候,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臣子姗姗来迟。

    此人本身品阶就不高,而且平常的人缘还不好,被同朝的其他官员所排挤。平时上朝的时候,他只能排在文官的最末端,而且总是一言不发,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一直被人忽略。您瞧,居然没人发现他的缺席。

    此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伏地哭拜道:“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然,罪臣有下情回禀,望君恕罪!”

    两旁边的文武百官对他嗤之以鼻,小声议论道:“来不来都一样,来了也不放个屁,还不如不来呢。不来倒是清净,眼不见、心不烦。”

    “是呀,干脆,借这个机会,杀了他得了!”

    赵构摆手,刚想说些类似“不要紧,以后早来点儿就可以啦”之类的话,却忽然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聪明不过天子。在那一刻,君臣二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爱卿平身,散朝之后,你留下。”

    “谢主隆恩——”又磕三个响头,这才站起来,退到文官队伍的末端。

    别看他现在站在最末端,很快,他就一步登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就是——秦桧。